文 | 陈明一
“抓实抓好文化繁荣兴盛。”细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山东提出“打响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两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四廊一线”、山东手造等名词再被提及。
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这一步棋,山东布局慧心巧思。
时间回到2023年2月10日,山东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启动会议,聚焦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会议对启动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线“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和“十大展示带”建设作出安排部署。
那么,“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的意义到底在哪?
先看“四廊一线”的空间区位,其覆盖山东所有地级市,以及93个县(市、区)、1200多个乡镇(街道)、5万多个村(社区)、7000多万人口,规模占到全省的70%以上。
且会议已明确,要“打造山东文化‘两创’新标杆,构建全省全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振兴”。
不难看出,在山东,文化“两创”与乡村振兴有着紧密的联系。

“四廊一线”,“文化+产业”双向共赢
1月18日上午,“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在16地市同步启动,并将一直持续到3月11日。在各地市启动仪式现场,特色民俗表演、“黄河大集”、“村村有好品”展示推介等活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落于“乡村”与“文化”。顺天应时、循时而动,千年农耕文明生生不息,农业物质生产的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运而生。后来,在工业文明粗犷的号角声中,它们曾一度沉寂,并悬浮于历史的尘埃里仅供鉴赏与追忆。
近些年,在“文化自信”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幕后登台,积极转化为生产力赋能发展,这对于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强劲的山东而言是难得的机遇。
山东,天赋异禀。这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儒家思想的发源地,仅凭8个“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186项国家级名录,文化大省的头衔名副其实;山东又是农业大省,2023年山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25万亿元,粮食总产1131亿斤,农产品出口继续领跑全国……
近年来,对于攻坚新旧动能转换的山东,盘活丰富的文化资源,以文化“两创”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一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2024 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临沂启动仪式现场,“山东手造、非遗”年货大集活动热闹非凡,这里汇集了临沂40个非遗和手造项目,不断描绘传统文化新生的新气象;在德州武城启动仪式上,冬季黄河大集两河牵手“山东手造·武城有礼”手造集市暨特色农副产品展销,更是一份乡愁的温馨。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游走在“黄河大集”,无论是剪纸、面塑,还是烙画、手绣、根雕,这些本就诞生于农业农村的“山东手造”产品开始再次回归农村源生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度价值被充分挖掘,伴随着“山东手造”等山东特色好品的展示展销活动,积极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农民增收的希望,助力农业农村建设,这正是文化“两创”的意义之一。
而“山东手造”工作,也早已列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确定的强省建设重点任务。
不难看出,文化体验廊道建设,是一场“文化+产业”的双向共赢,树立文化“两创”标杆,产业先行是最可靠的路径,可以为乡村振兴开辟一条新赛道。

文化“两创”,新赛道的新动能
从泰山之巅,到黄海之滨,遇见山、海、林、岛、泉、湾,齐鲁大地风物迥异,万种风情。山东文化体验廊道,交织着曲阜、淄潍、泰山、崂山四大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片区。
在山东,四大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片区作为构成齐鲁文脉的重要支撑,秉承着“传承创新”的初心,已率先开启了文化“两创”的有益探索。
例如,在“四大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片区”之一的济宁曲阜,许多人还记得去年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正如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所言,“数字文明对话选在济宁尼山,可以说是‘天作之合’。”
儒家思想是人类文明的宝贵精神财富。济宁曲阜是孔子的诞生地、儒家思想发源地,当传统文明的思想智慧与数字时代新知识的碰撞交流,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抢抓机遇转化为城市的发展财富,济宁也是率先垂范。
如今,建设文化济宁、突破文化强市已经纳入“五个济宁建设”“八个强市突破”总体布局,济宁先后被评为中国文化竞争力十佳城市,成功获得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承办权,同时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大会……从曲阜尼山文化“两创”核心区到大运河文化带,再到黄河文化带,在济宁,无数丰厚的文化资源正在被逐步开发挖掘。通过实施“山东手造·济宁好礼”推进工程,孵化壮大三孔文旅、尼山文旅、孔府印阁等一批重点文化企业,这里正在积极建成国家、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培育国家、省级、市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研学旅游产业集群、全媒体教育服务产业集群更是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
诚然,之于“四大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片区”,济宁仅仅是文化“两创”的一个范例缩影,最重要的是,一座煤炭资源型城市,迈上多元化经济转型的道路,以践行文化“两创”滋生新的动能,在融入和服务国家文化战略上形成了新的实践。
因此,对于许多正在谋求转型的城市,文化“两创”不可忽视,甚至可以成为全新施策的重要思考。
资源不一定就是优势,资源只有转化为价值才能变成优势,文化资源亦如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国家赋予山东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文化使命。十年来,山东牢记嘱托,深耕齐鲁人文沃土,聚力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海岱景致日月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