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高雅雯
1月26日,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就《青岛市公共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行介绍。青岛市司法局局长邓焕礼以及市大数据局副局长王朝静出席发布会。

青岛市司法局局长邓焕礼从制定背景、过程以及主要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了新闻发布,并着重介绍了《办法》的公共数据管理机制以及推动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和利用的具体举措。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为加强公共数据管理,激活公共数据要素潜能,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按照2023年政府立法工作计划,市司法局、市大数据局积极推动公共数据管理立法,深入开展立法调研,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区(市)政府、相关部门及政府立法联系点等意见,调研听取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的意见建议,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增强立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办法》明确了公共数据的适用范围和管理职责,将国家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及其他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在依法履行公共管理职责、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收集和产生的各类数据,纳入公共数据管理范畴。对大数据工作主管部门、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等部门和机构的职责作出规定,形成高效协同的工作合力。聚焦对公共数据目录的管理,对收集、产生的公共数据进行校核、确认,确保公共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和可用性。并规范共享获取的公共数据的使用,明确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提出共享需求应当遵循最少和够用的原则,明确公共数据应用场景,承诺其真实性、安全性、合规性。
坚持创新驱动与安全发展并行。《办法》明确指出,在保护个人隐私和确保公共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以模型、核验等形式向社会提供数据产品和服务。对公共数据开放类型、清单、方式作出规定,促进和规范公共数据开放。推进公共数据在农业、工业、教育、医疗、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保等领域开发利用,拓展公共数据应用场景,推动公共管理和服务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
市大数据局王朝静副局长表示,青岛市高度重视公共数据汇聚、治理和应用工作。目前,已累计发布资源目录9500余个,已开放数据目录3900余个,覆盖教育科技、卫生健康等19个领域,开放总量达16.8亿条数据,为763个接入单位提供统一的数据治理、安全保障和数据共享服务。2023年数据库表交换3350亿条次,接口调用7.5亿次,支撑幼儿园网上报名等210个系统用数需求,有力推动了数字政府建设。深化“无证明城市”建设,实现13224项政务服务事项使用电子证照证明办理。在城市治理领域,支撑“城市管理一张网”建设,城市管理类问题的月均流转处置量从14万余件上升至100万余件,处置率从95%上升至99%以上,相关经验被国家住建部复制推广。支撑“社会治理一张网”,打造全息网格画像、事件协同处置等15个一体化应用,居民安全感上升至99.8%,社会治理网格化智慧工作平台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数据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在国家和省政策支持下,青岛市率先探索开展公共数据运营试点。同时,建立安全管理、风险防护、应急处置和安全宣传四大机制。强化制度约束和安全技术支持;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主动发现并处置各类疑似入侵、恶意访问的行为;建立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开展应急处置演练;认真组织网络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各项宣传活动,不断强化社区群众和机关工作人员的网络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聚焦数据安全、平台建设等方面发布17个公共数据运营制度,开展数据供需对接、应用场景挖掘50多场次。通过引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将数据与技术、资本、市场有效融合,在金融、医疗、交通、大模型应用等多个领域实现应用突破。
据悉,《办法》明确建立健全公共数据安全保障制度并规范第三方服务机构,完善公共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演练工作机制。同时,按照分类分级保护要求,采用身份认证、数据加密隐私计算等措施,提高公共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切实筑牢安全防线,促进数据合理高效、安全有序的进行。加强公共数据管理,推动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和利用,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大数据发展战略,促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推动数据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