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1000亿美妆巨头换帅,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1000亿美妆巨头换帅,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随着新鲜血液的输入,各美妆集团能否在中国市场实现业绩突破,市场也将会最终给出答案。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青眼

近日,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强生(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强生中国”)再次发生工商资料变更,Declan Timothy Rooney(中文名:戴康澜)卸任法定代表人,由ARPAPORN SAMABHANDHU接任,且后者公示的职位为董事长兼总经理。

这距离强生中国上一次主要人员信息变更刚过去一年。青眼注意到,在2023年的一段时间内,戴康澜对外公开身份为强生消费者健康中国区总裁。

直到2023年8月,强生公司宣布已完成消费者健康业务的分拆,新的消费者健康产品公司Kenvue自此独立运营。同年9月,Kenvue的中文名“科赴”正式对外官宣。9月22日,科赴中国首个创新开放日活动在上海成功举办,戴康澜以科赴中国总裁的新身份发表讲话。

2023年11月,戴康澜还曾以科赴中国总裁身份携团队出席与小红书商业部高层的合作交流会议。针对本次主要人员信息变更,强生中国相关公关人员回复青眼称,“戴康澜的确已经卸任科赴中国总裁一职,目前品牌正在内部交接,尚未正式宣布新任CEO。”

分拆后,科赴中国CEO再换帅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除了强生中国已完成工商资料变更外,目前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上海强生有限公司、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均变更为ARPAPORN SAMABHANDHU。

截自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尽管官方回应人事变动仍在交接,但有关戴康澜的接棒人选或早已敲定。2024年1月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媒体《中国医药报》曾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新年寄语|科赴中国总裁 沈馥安》一文。文章显示,沈馥安以科赴中国总裁身份发表“与各方携手探索优质、创新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为健康中国建设和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的新年寄语。

另据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官方微信显示,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于1月17日召开了生命健康产业跨境合作委员会消费健康工作组第一次会议,科赴、利洁时等外资企业参会。本次会议,沈馥安以科赴中国总裁身份参会并发表讲话,“消费健康工作组的成功组建,将为产业上下游的转型升级赋予新的动能,也为推动中国消费健康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创造更多机遇。”

除此之外,一位名为Gift Arpaporn Samabhandhu的领英用户前不久发布公开动态称,“在过去18个月里,我非常自豪和感激能够领导一个令人惊叹的亚洲大都会组织。2024年1月,我将担任一个新的角色——科赴中国总裁。我很荣幸能够接替Declan Rooney先生的职务,他将在新的一年担任亚洲大都会董事总经理。”青眼经过对比发现,该领英用户上传的公开个人照与《中国医药报》、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报道中提及的科赴中国总裁沈馥安为同一人。这意味着,沈馥安已接替戴康澜出任科赴中国总裁一职。

据领英资料显示,2021年9月,Gift Arpaporn Samabhandhu加入强生公司,2021年9月-2022年6月,负责强生公司在泰国、老挝、缅甸和柬埔寨的所有业务;2022年7月-2023年4月,任职强生亚洲大都会消费者健康副总裁兼区域董事总经理;2023年5月-12月,任职强生亚洲大都会(东南亚、北亚)副总裁兼区域总经理。而在此之前,Gift Arpaporn Samabhandhu曾任职赛诺菲(东南亚、香港、台湾 、韩国)消费者保健区总监、达能印尼市场总监、泰国可口可乐新品开发及果汁业务的负责人等。

去年前三季度卖了861.78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强生公司成立于1886年,在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60多家运营公司,全球员工超13万人。为进一步提高各业务板块的独立性和专注度,2021年11月,强生公司开始了企业成立135年以来最大的一项分拆重组计划——对旗下三大业务进行重新组合:制药与医疗器械业务合并成为“新强生”,专注于消费品和个人健康护理业务独立运作,两家公司分别独立上市。

2022年9月,“Kenvue”正式诞生;2023年5月,Kenvue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2023年9月,Kenvue的中文名“科赴”正式公布,标志着科赴中国开启全新篇章。事实上,在正式分拆之前,科赴前身已深耕中国三十余载。从品牌矩阵来看,科赴的实力不容小觑,旗下共有44个品牌,其中4个品牌的规模超过10亿美元,20个品牌的规模超过1.5亿美元,不少品牌深入广大中国家庭,与消费者建立了深厚的信任。

具体来看,科赴公司业务分为三个板块:一是皮肤健康/美容板块,包括露得清、艾惟诺、城野医生、大宝等在内的16个品牌;二是基础健康板块,包含伤口护理、口腔护理、婴儿护理和女性健康品牌,有李施德林、OB卫生棉条及以及去年8月在美国市场新推出的婴幼儿护理品牌Vivvi &Bloom等12个品牌;三是个人护理板块,提供非处方药和保健产品,含泰诺、莫特林、Zarbee’s等在内的16个品牌。

事实上,作为新诞生的国际美妆巨头,科赴营收早已超千亿。财报显示,2020年,强生生活消费品和个人健康护肤业务营收达1003亿元,同比增长1.1%,虽然2022年业绩有小幅度下滑,但依然保持在千亿美妆巨头之列。

根据科赴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科赴实现营收861.78亿元,同比增长5.3%。在科赴首席执行官兼董事Thibaut Mongon看来,科赴实现了可持续盈利增长的承诺,“我们的经营业绩和强劲的现金流彰显了我们在消费者健康领域的领导地位。”

从具体业务来看,同期内,科赴个人护理部门实现营收359.55亿元,成为规模最大的业务部门;皮肤健康与美容部门销售额247.05亿元,增长3.5%;基础健康实现营收255.14亿元,同比增长0.8%。

值得一提的是,在招股书中,科赴将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等作为发展的对标公司。根据2023年上半年全球十大化妆品企业销售额来看,科赴化妆品业务以217.3亿元的营收,排名第九。

对比来看,欧莱雅、联合利华的营收总额分别是科赴的近7倍、4倍。可见,和头部TOP2美妆集团相比来看,科赴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根据公开报道,目前,科赴在中国拥有约1800名员工,其中研发中心拥有100多名科学家,专注于为中国和亚太市场开发新产品。在中国,科赴的业务覆盖非处方药、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在上海和北京拥有4家工厂,实现90%以上产品的本土化生产。

有公开说法称,全球化妆品增长看中国。当下,中国市场是不少国际美妆巨头最大的海外市场。不过,从去年各外资巨头三季度财报来看,绝大多数外资美妆集团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均有所下滑。

据科赴2023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来看,在目前科赴的全球区域板块中,中国市场所在的亚太地区业绩出现下滑。财报显示,去年前三季度,科赴净销售额为23.5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2.43亿元),同比下滑1.4%。

虽然中国市场表现低迷,但和其他外资美妆集团一样,科赴一直在加大对华的投入,且认为中国是重要的阵地,需要用心经营。

这也正如科赴全球首席执行官孟庭波所言,“科赴过去三十余年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对未来的发展感到乐观。通过持续在华投资,升级供应链能力,并引入全球创新成果,科赴希望满足中国市场不断升级的健康消费需求。”

比如,去年2月,科赴旗下品牌城野医生中国首家医疗美容诊所在北京朝阳开业。据了解,该医疗美容诊所主打“生美+医美”,将经临床实证的功效性护肤品与专业医美项目相结合,以医美基因为院线同源的零售产品背书。功效时代,越来越多的护肤品牌入局医美赛道,城野医生此举,无疑将进一步扩展人群、渠道、使用场景边界,提升全生态品牌资产。

同年12月,科赴宣布在华投资1.1亿元,以此扩大其在中国市场的生产能力、升级生产设施,为更多中国消费者带来高质量产品,并提高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在品牌端,科赴在中国拓展电商渠道也有一些成效。天猫平台上,露得清官方旗舰店有154万粉丝,销量最高产品为二代A醇晚霜,近30天有1w+付款,位列舒缓面霜预售榜第五名。而在抖音平台上,据飞瓜数据显示,大宝、露得清近7天的销售额分别100w-250w、75w-100w。

值得一提的是,开年以来,外资美妆集团在中国区人事层面的高管变动可谓动作频频。近日,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Vincent BOINAY接替Fabrice MEGARBANE(费博瑞),正式成为欧莱雅中国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兼总经理;此外,青眼号外获悉,丝芙兰大中华区总经理陈冰已于1月19日离职,在过渡期内,丝芙兰亚洲区总裁Alia Gogi将直接管理大中华区的业务等。(详情见青眼号外文章:《丝芙兰中国换帅!》)。

正所谓一年之际在于春,从各美妆巨头们开年一系列重大人事变动来看,在消费疲软的大环境下,各集团频繁变阵,也是为了在不确定的环境,寻求进一步增长。随着新鲜血液的输入,各美妆集团能否在中国市场实现业绩突破,市场也将会最终给出答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1000亿美妆巨头换帅,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随着新鲜血液的输入,各美妆集团能否在中国市场实现业绩突破,市场也将会最终给出答案。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青眼

近日,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强生(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强生中国”)再次发生工商资料变更,Declan Timothy Rooney(中文名:戴康澜)卸任法定代表人,由ARPAPORN SAMABHANDHU接任,且后者公示的职位为董事长兼总经理。

这距离强生中国上一次主要人员信息变更刚过去一年。青眼注意到,在2023年的一段时间内,戴康澜对外公开身份为强生消费者健康中国区总裁。

直到2023年8月,强生公司宣布已完成消费者健康业务的分拆,新的消费者健康产品公司Kenvue自此独立运营。同年9月,Kenvue的中文名“科赴”正式对外官宣。9月22日,科赴中国首个创新开放日活动在上海成功举办,戴康澜以科赴中国总裁的新身份发表讲话。

2023年11月,戴康澜还曾以科赴中国总裁身份携团队出席与小红书商业部高层的合作交流会议。针对本次主要人员信息变更,强生中国相关公关人员回复青眼称,“戴康澜的确已经卸任科赴中国总裁一职,目前品牌正在内部交接,尚未正式宣布新任CEO。”

分拆后,科赴中国CEO再换帅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除了强生中国已完成工商资料变更外,目前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上海强生有限公司、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均变更为ARPAPORN SAMABHANDHU。

截自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尽管官方回应人事变动仍在交接,但有关戴康澜的接棒人选或早已敲定。2024年1月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媒体《中国医药报》曾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新年寄语|科赴中国总裁 沈馥安》一文。文章显示,沈馥安以科赴中国总裁身份发表“与各方携手探索优质、创新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为健康中国建设和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的新年寄语。

另据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官方微信显示,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于1月17日召开了生命健康产业跨境合作委员会消费健康工作组第一次会议,科赴、利洁时等外资企业参会。本次会议,沈馥安以科赴中国总裁身份参会并发表讲话,“消费健康工作组的成功组建,将为产业上下游的转型升级赋予新的动能,也为推动中国消费健康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创造更多机遇。”

除此之外,一位名为Gift Arpaporn Samabhandhu的领英用户前不久发布公开动态称,“在过去18个月里,我非常自豪和感激能够领导一个令人惊叹的亚洲大都会组织。2024年1月,我将担任一个新的角色——科赴中国总裁。我很荣幸能够接替Declan Rooney先生的职务,他将在新的一年担任亚洲大都会董事总经理。”青眼经过对比发现,该领英用户上传的公开个人照与《中国医药报》、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报道中提及的科赴中国总裁沈馥安为同一人。这意味着,沈馥安已接替戴康澜出任科赴中国总裁一职。

据领英资料显示,2021年9月,Gift Arpaporn Samabhandhu加入强生公司,2021年9月-2022年6月,负责强生公司在泰国、老挝、缅甸和柬埔寨的所有业务;2022年7月-2023年4月,任职强生亚洲大都会消费者健康副总裁兼区域董事总经理;2023年5月-12月,任职强生亚洲大都会(东南亚、北亚)副总裁兼区域总经理。而在此之前,Gift Arpaporn Samabhandhu曾任职赛诺菲(东南亚、香港、台湾 、韩国)消费者保健区总监、达能印尼市场总监、泰国可口可乐新品开发及果汁业务的负责人等。

去年前三季度卖了861.78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强生公司成立于1886年,在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60多家运营公司,全球员工超13万人。为进一步提高各业务板块的独立性和专注度,2021年11月,强生公司开始了企业成立135年以来最大的一项分拆重组计划——对旗下三大业务进行重新组合:制药与医疗器械业务合并成为“新强生”,专注于消费品和个人健康护理业务独立运作,两家公司分别独立上市。

2022年9月,“Kenvue”正式诞生;2023年5月,Kenvue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2023年9月,Kenvue的中文名“科赴”正式公布,标志着科赴中国开启全新篇章。事实上,在正式分拆之前,科赴前身已深耕中国三十余载。从品牌矩阵来看,科赴的实力不容小觑,旗下共有44个品牌,其中4个品牌的规模超过10亿美元,20个品牌的规模超过1.5亿美元,不少品牌深入广大中国家庭,与消费者建立了深厚的信任。

具体来看,科赴公司业务分为三个板块:一是皮肤健康/美容板块,包括露得清、艾惟诺、城野医生、大宝等在内的16个品牌;二是基础健康板块,包含伤口护理、口腔护理、婴儿护理和女性健康品牌,有李施德林、OB卫生棉条及以及去年8月在美国市场新推出的婴幼儿护理品牌Vivvi &Bloom等12个品牌;三是个人护理板块,提供非处方药和保健产品,含泰诺、莫特林、Zarbee’s等在内的16个品牌。

事实上,作为新诞生的国际美妆巨头,科赴营收早已超千亿。财报显示,2020年,强生生活消费品和个人健康护肤业务营收达1003亿元,同比增长1.1%,虽然2022年业绩有小幅度下滑,但依然保持在千亿美妆巨头之列。

根据科赴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科赴实现营收861.78亿元,同比增长5.3%。在科赴首席执行官兼董事Thibaut Mongon看来,科赴实现了可持续盈利增长的承诺,“我们的经营业绩和强劲的现金流彰显了我们在消费者健康领域的领导地位。”

从具体业务来看,同期内,科赴个人护理部门实现营收359.55亿元,成为规模最大的业务部门;皮肤健康与美容部门销售额247.05亿元,增长3.5%;基础健康实现营收255.14亿元,同比增长0.8%。

值得一提的是,在招股书中,科赴将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等作为发展的对标公司。根据2023年上半年全球十大化妆品企业销售额来看,科赴化妆品业务以217.3亿元的营收,排名第九。

对比来看,欧莱雅、联合利华的营收总额分别是科赴的近7倍、4倍。可见,和头部TOP2美妆集团相比来看,科赴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根据公开报道,目前,科赴在中国拥有约1800名员工,其中研发中心拥有100多名科学家,专注于为中国和亚太市场开发新产品。在中国,科赴的业务覆盖非处方药、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在上海和北京拥有4家工厂,实现90%以上产品的本土化生产。

有公开说法称,全球化妆品增长看中国。当下,中国市场是不少国际美妆巨头最大的海外市场。不过,从去年各外资巨头三季度财报来看,绝大多数外资美妆集团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均有所下滑。

据科赴2023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来看,在目前科赴的全球区域板块中,中国市场所在的亚太地区业绩出现下滑。财报显示,去年前三季度,科赴净销售额为23.5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2.43亿元),同比下滑1.4%。

虽然中国市场表现低迷,但和其他外资美妆集团一样,科赴一直在加大对华的投入,且认为中国是重要的阵地,需要用心经营。

这也正如科赴全球首席执行官孟庭波所言,“科赴过去三十余年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对未来的发展感到乐观。通过持续在华投资,升级供应链能力,并引入全球创新成果,科赴希望满足中国市场不断升级的健康消费需求。”

比如,去年2月,科赴旗下品牌城野医生中国首家医疗美容诊所在北京朝阳开业。据了解,该医疗美容诊所主打“生美+医美”,将经临床实证的功效性护肤品与专业医美项目相结合,以医美基因为院线同源的零售产品背书。功效时代,越来越多的护肤品牌入局医美赛道,城野医生此举,无疑将进一步扩展人群、渠道、使用场景边界,提升全生态品牌资产。

同年12月,科赴宣布在华投资1.1亿元,以此扩大其在中国市场的生产能力、升级生产设施,为更多中国消费者带来高质量产品,并提高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在品牌端,科赴在中国拓展电商渠道也有一些成效。天猫平台上,露得清官方旗舰店有154万粉丝,销量最高产品为二代A醇晚霜,近30天有1w+付款,位列舒缓面霜预售榜第五名。而在抖音平台上,据飞瓜数据显示,大宝、露得清近7天的销售额分别100w-250w、75w-100w。

值得一提的是,开年以来,外资美妆集团在中国区人事层面的高管变动可谓动作频频。近日,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Vincent BOINAY接替Fabrice MEGARBANE(费博瑞),正式成为欧莱雅中国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兼总经理;此外,青眼号外获悉,丝芙兰大中华区总经理陈冰已于1月19日离职,在过渡期内,丝芙兰亚洲区总裁Alia Gogi将直接管理大中华区的业务等。(详情见青眼号外文章:《丝芙兰中国换帅!》)。

正所谓一年之际在于春,从各美妆巨头们开年一系列重大人事变动来看,在消费疲软的大环境下,各集团频繁变阵,也是为了在不确定的环境,寻求进一步增长。随着新鲜血液的输入,各美妆集团能否在中国市场实现业绩突破,市场也将会最终给出答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