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卫报》报道,20世纪恐怖文学经典驱魔三部曲《驱魔人》《群魔》《精神病患》的作者威廉·皮特·布拉蒂日前辞世。布拉蒂的妻子朱莉称他死于多发性骨髓瘤,该病症是血癌的一种。恐怖小说家史蒂芬金发推特悼念称:“他(布拉蒂)写下了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恐怖小说。”
布拉蒂是美国小说家,电影剧作家,奥斯卡金像奖、美国金球奖双料最佳编剧得主,美国恐怖作家协会(HWA)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928年出生于纽约,父母是黎巴嫩移民,母亲是虔诚的天主教信徒,而父亲在他3岁是便离开了家。早年的布拉蒂生活艰辛,靠母亲在纽约街头兜售自制的木瓜冻来维持生计,后来,他将自己早年的这段成长经历称之为“舒适的贪困”。由于没钱付房租,母子俩常被房东扫地出门,童年的布拉蒂与母亲曾搬家28次,长期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下。
布拉蒂上大学后读的是英语文学专业,读完硕士后,他从事过多种职业,先后做过真空吸尘器公司的销售、啤酒卡车司机和航空公司的代理等,后来又在美国新闻社的驻贝鲁特(黎巴嫩首都)编辑,直至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专心投入写作。
1949年媒体报道的一件诡异事件,引起了布拉蒂的注意,当时的他还在读大学。当年1月,美国马里兰州一个名叫约翰·霍夫曼的14岁男孩,在其姑妈离奇暴死后不久,开始出现恶灵缠身的征兆:睡床上下震动,家具自己挪动位置,身体出现红色的印记,痉挛,失禁,能用他人的声音大声喊出古代中东地区的语言。
据当时的媒体报道,一个月后,事态越发严重,小男孩被折磨得奄奄一息。家人请来了劳伦斯神父,他在多方取证之后向地区主教申请实施驱魔仪式,并且得到许可。在查阅了大量关于驱魔的古书后,劳伦斯神父终于找到方法驱走恶魔,小男孩转危为安。而正是受这一事件的启发,多年以后,布拉蒂以此为创作背景写出了这部西方基督教世界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恐怖文学《驱魔人》(The Exorcist)。
1971年,取材自灵异事件的小说《驱魔人》正式出版,在美国引起巨大轰动,顷刻间布拉蒂红遍世界,迅速进入美国顶尖作家的行列。小说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长达57周之久,其中连续17周排名首位。全球累计卖出超过1600万册,成为史上最畅销的严肃恐怖小说畅销书。小说讲述了一个12岁的女孩被魔鬼附身,常做出种种怪异而恐怖的举动。她的单身妈妈四处求医却毫无成效,最后只能求助于一个有丰富驱魔经验的老神父。于是在一个阴森的午夜,神父与藏身少女体内的恶魔展开连番较量。而这也成了一个让无数人永生难忘的恶魔之夜。
1973年,改编自《驱魔人》的同名电影上映,由威廉·弗莱德金(William Friedkin)执导,短短一周内便赚取惊人的票房,并入围了第4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电影放映后,无数疯狂的书迷涌向影院,在芝加哥,狂热的人群用铁锤敲碎侧门,冲进影院;在堪萨斯城,警方不得不使用催泪瓦斯驱散试图强行冲进影院的人群。据传,在当年电影公映时,众多观众尖叫、头晕,甚至是歇斯底里,护理人员被剧院招来随时待命。
《驱魔人》的巨大成功是布拉蒂生命重要的转折点,有人称也正是因为它独特的惊悚创作风格使其注定了其一辈子可能也无法开始他的喜剧创作之路,一如他曾在一次采访中说的那样:“没有人想让我写喜剧,这太悲伤了。”
1978年布拉蒂将早年的作品Twinkle, Twinkle, "Killer" Kane (1966)进行了改编,拍摄成电影《第九配置》并在1981年荣获金球奖最佳编剧。1983年,他完成《军团》(Legion),作为上世纪70年代《驱魔人》的续集,在此基础上拍摄了《驱魔人III》(The Exorcist III)。
华纳兄弟曾就电影《驱魔人》的结尾做出解释,声称最后小女孩进入恶魔的身体,恶魔取得胜利的安排并非是作者本人的意思,为此,布拉蒂后来又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改动,甚至加了一章的内容,以此特别纪念2011年《驱魔人》出版40周年。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恐怖,作为人类的基本情绪,惶恐和畏惧之余,往往还充斥着巨大的魅力——一步一步牵引人们不自觉地沉浸于探索黑暗与离奇的过程中,无法自拔,而这也恰好是恐怖文学作品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布拉蒂在他的“驱魔创作”中,将外部的感官恐怖转向“来自心灵的恐怖”,虚幻的恐怖想象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力图重新建构一个具有后现代特征的精神国度,除了来自宗教世界的宿命色彩,更令人着迷的则是惊恐阴暗的文字背后想象的无限延伸、人类精神世界的自我剖析和深刻的道德人性训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