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终岁末,除了被父母、亲戚、朋友催婚,还可能面临的天价彩礼也成为各位单身狗揪心的事情。
也许是听到了单身狗的呼声,针对天价彩礼的乱象,四川省金阳县、山东省巨野县、河南省清丰县等地文明办纷纷为大家减负,先后出台当地彩礼金额指导标准。
日前,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也不甘人后,对当地农村红白事标准出台指导意见,要求彩礼金额控制在6万元以内。给寒冬里这个略显沉重的话题又添了一把火。
不过让小编纳闷的是,只是作为“指导意见”,这所谓的标准就真能刹住天价彩礼的妖风么?
小编来自大西南农村,在我们那旮沓,迎亲彩礼多有讲究:优质的女性资源按学历标价,本科15万,大专12万,中专10万……不过这都不算啥,小编才毕业那几年,在沿海地区还见识过用秤称足几斤几两百元大钞作彩礼的土豪行为。
受攀比风气的影响,彩礼少则几万元,多则上百万,这种现场在神州大地比比皆是。也让许多80、90后的网络屌丝倍感压力,声称只能望“媳”兴叹,不敢结婚。
彩礼压力大,家庭负担重,成为民众的心声。对此,主管部门也做出了回应。
就在去年11月28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联合下发了《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工作意见》,《意见》要求把“反对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此后,各地方政府亦步亦趋,陆续出台具体措施,遏制天价彩礼现象。
以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印发的《台前县农村红白事标准参照指导意见》为例,《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彩礼总数控制在6万元以内,喜宴酒席控制在10桌以内,每桌不超过12个菜,烟每盒不超10元,酒不超30元;迎亲车辆总数不超6辆。
小编粗略估算了一下,当地村民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办喜事,请的客人不能太多,每位来宾大概只能吃一个菜。这样的婚礼,不能到场或现场的嘉宾恐怕都不能满意。《指导意见》还特别要求当地村民必须按照这个标准执行,不执行要被惩罚。至于会如何惩罚倒是语焉不详。
同时小编发现,6万元为上限的彩礼金额也成为各地不约而同的执行标准。
在2015年末,四川省金阳县便出台了《关于遏制婚丧事宜高额礼金和铺张浪费之风的实施细则》。《细则》规定婚嫁礼金总额不超过6万元。随后山东省巨野县、河南省清丰县出台的彩礼指导标准,也都要求彩礼总数控制在6万元以内。
各地政府陆续出台彩礼指导标准现象在网上也引来热议一片,网民态度不一。有人点赞称好,认为切合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倡导的公序良俗的精神,能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但也有人认为,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不过管得有点宽,政府没有权力约束彩礼的金额或数量。
针对网友的质疑,有地方政府表示,出台彩礼标准只是行为引导,并非强制措施。日前,台前县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回应称不会强制执行,只是一种引导,让村民自觉遵守。
既然并非强制措施,那么所谓的指导意见对天价彩礼的约束力就要被打上问号。
针对这种“约而不束”的地方法规,新华网认为给彩礼“限价”只会“民不举,官不究”,意义不大;当务之急,是要保证女性在各方面能取得和男性平等的权益,让“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观念在乡村扎根;在此基础上扭转男女比例失调,破除嫁女“待价而沽”的社会陋习才会看到希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