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众对倒霉熊的认知,是来自韩国EBS电台制作的一个卡通形象,自2002年诞生以来,“倒霉熊”系列动画已在50多个国家累计播放超过100亿次,在全球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凭借蠢萌蠢萌的形象,在全球拥有超高人气,并先后揽获“2002韩国动画大赏特别奖”、“2003入围第三届国际动画电影展”、“2004日本 TBS数字元影像大赏”、“2007韩国广播大赏动画大奖”等多项国际大奖,堪称走上了“熊”生巅峰。
而在1月13日上映的《大卫贝肯之倒霉特工熊》中,贝肯熊阴差阳错被选中为拯救世界的特工,发生了一系列让人爆笑又让人深思的故事。这部从片名到故事情节都弥漫着浓厚好莱坞味儿的动画,却是中国出品。
1、中国动画海外遇冷
国内票房和口碑俱佳的《大圣归来》、《捉妖记》(有动画特效参与)、《大鱼海棠》等动画电影在海外都是反响平平,评分不高,票房更是低迷,与国内票房比起来,这几部电影的海外票房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巨大的文化差异,以及动画创作者的思维模式受限。首先,好莱坞已经有极其成熟的动画制作经验和动画电影市场,而国内的动画显然慢了不止一步两步;其次,打破文化壁垒的关键在于,海外观众要“看得懂”。脱离了文化因素,自然较难理解一部电影。
2、《倒霉特工熊》希求国际市场的认可
此前,国产动画《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都热衷于讲述一个东方故事,而这部片名听起来就很西方的国产电影,似乎在践行者国产动画向国际化转型的努力探索。从韩国迷你动画片中取材的经典角色,有着高认知度的天然优势;而“特工”的元素是取自美国;环保题材也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这部全新组合的电影,除了人物设定上与韩国动画并无分别之外,其故事、其他角色、场景等,皆出自原创。
据说制作团队花了五年时间来打磨这部动画。包括176个道具、86个场景及240个角色,其中60%的镜头修改次数达到20个,每个角色都做了108个表情融合模型,仅一个大场景镜头便耗时最长近两个月……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足以看出贝肯银幕首秀满满的诚意和野心。
从整个叙事来看,不难看出此片对好莱坞叙事的努力模仿——一只被人类捡来的倒霉熊贝肯,因为人类遭遇北极熊的入侵,被派遣去北极熊内部做特工,最终建立起了人类与动物的友谊之桥,并拯救了世界,最终回到了北极熊的故乡。影片还刻意安排了一个关乎的全人类的环保主题,让影片从单纯的儿童受众升级到老少皆宜的范围,从而让它更适合全家人集体观影。
3、全年龄段定位更符合好莱坞设定
回首国产动画大电影的发展,《喜羊羊与灰太狼》开创了“小手拉大手”的观影模式——只要孩子喜欢,就不怕大人不被带进电影院。但随着产业发展和市场扩容,低龄化动画电影的票房提升缓慢,内容单一,已成为致命缺陷。从动画电影票房被各类在中国热映的好莱坞动画片不断刷新,中国动画电影人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低龄化的策略已经难以强有力拉动观众走进影院观看动画片。
与同档期主打低龄化或者成人向的类型不同,《倒霉特工熊》从一开始就明确定位“全年龄”段观众,以打造最适合“全家总动员”电影为目标。全新创作的故事对饱受家长诟病的暴力、粗俗、色情等动画片中常见的问题作出规避,主人公贝肯诚实、乐观、勇敢的角色性格积极正面,和搭档杰西卡在对抗神秘组织的过程中,所传递出来的团结互助、永不放弃等价值观寓教于乐,内含的环保主题也让观众在爆笑之余有所感悟和思考,非常适合大人陪同孩子一起观看,合家欢属性凸显,无疑是寒假档最适合一家老少观看的动画电影。
4、阿凡达式剧情为动画加分
因为北极熊不满家园被人类侵占,秘密组织了一支军事力量,要用冷冻装置把全球变成冰天雪地的北极。而北极熊的基地装有“熊类辨识器”,牛逼闪闪的人类特工瞬间吃瘪,只好派出从小在人类环境长大的秘密特工贝肯熊,师熊之长技以制熊。整个故事颇有“挺阿凡达”风采,主角明明是甲方同类,却站在乙方这边,被派去对付甲方,中间产生了深深的身份焦虑,摇摆不定,从而呈现出真实的“熊性”。
一部动画片不管如何适合全年龄段观看,其剧情也会较之真人电影低幼,而《倒霉特工熊》中,阿凡达式的剧情设定,让这部电影更具可观看性的同时,引发观众对于环境保护的思考,符合当下的主题,同时剧情也显得更为高级。
这部动画电影虽然弥漫着浓浓的商业片、贺岁片的味道,但它依然不失为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它有获得国际市场认可的野心,且不再是单纯地模仿与抄袭海外动画,它开始学会了创造和致敬。这是难能可贵的部分,也是国产动画想要在海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必经之路,很庆幸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http://news.vsochina.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