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妙可蓝多正在经历奶酪行业增速放缓的考验。
过去一年,这家以奶酪为主要业务的公司,利润下滑至少近五成。
1月30日,妙可蓝多(SH600882)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23年度净利润为4800万元-7200万元,与上年同期的1.35亿元相比,减少6340万元-8740万元,同比下降46.8%-64.5%;预计2023年度实现扣非后净利润为480万元-700万元,相比上年同期的6692万元下降89.5%-92.8%。
实际上,从妙可蓝多去年上半年和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大致可以推算出全年净利润下滑的趋势。
妙可蓝多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30.75亿元,同比下降19.7%;净利润3388万元,同比下降76.4%。而上半年净利润2856.71万元,同比下降78.36%。以此计算,妙可蓝多2023年四季度净利润在1412万元-3812万元之间。
对于2023年度净利润大比例下滑的情况,妙可蓝多给出三方面的原因,2023年行业增速放缓、奶酪主要原材料成本较上年同期上升,以及公司锁汇收益减少、利息净支出较上年同期增加等导致净利润出现下降。
最近两年,在营收占比接近80%的奶酪业务的波动,决定着妙可蓝多整体业绩的走向。
妙可蓝多的奶酪业务营收规模从2020年的20.7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8.69亿元,经历了高速增长的三年。但到2023年以来,随着竞争加剧引发的价格战,奶酪业务的毛利率从2021年的48%降低到2023年上半年的40.1%,尤其是各大乳企加大力气投入的儿童奶酪棒零食品类竞争明显。
界面新闻此前在社区超市、好特卖等零售渠道走访发现,妙可蓝多、蒙牛、伊利等奶酪棒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折扣优惠,一些终端门店甚至将即将临期的奶酪棒产品与牛奶、酸奶等产品搭售。
妙可蓝多创始人兼CEO柴琇,在去年的中国奶酪发展高峰论坛上也给出了奶酪棒增速放缓放缓的几个原因,例如受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消费疲软,竞争内卷、上游供应链不稳定、新生儿出生率下降、儿童零食成长周期限制和产品迭代创新能力不足等等。
界面新闻注意到,妙可蓝多还针对零食量贩渠道推出了6.5元的轻量包装(18克*3)规格产品,以迎合零食店这类下沉渠道对小包装产品的需求。
但整个赛道从过热到迅速冷却的趋势还在持续。贝恩公司与凯度消费者指数发布的《2023年中国购物者报告,系列二》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奶酪品类整体销售下滑了18%。而2022年这一数字为同期增长26%。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也向界面新闻分析,奶酪棒并不算是刚性需求,作为儿童零食,奶酪棒的可替代性很强;加之奶酪棒此前的高毛利诱惑,企业纷纷涉足导致市场严重供过于求,在市场需求减弱时,各家企业的奶酪业务都承受巨大压力。
眼下,这种白热化导致的业绩下滑可能还会持续。而且各家企业在差异化产品的推出力度更猛。
不过,已经有奶酪企业企图借助差异化策略来破局,来争夺市场。
例如,由莫斯利安之父郭本恒创立的酪神世家就是如此。与以往奶酪产品针对儿童消费群体不同,酪神世家在近期推出的常温原制新鲜奶酪“五维素颜奶酪”主打女性消费群体,这家奶酪新公司在天猫双十一期间,还获得了奶酪/奶制品店铺累计GMV排名第一名的成绩。2023年年底,酪神世家完成数百万美元的Pre A+轮融资,青山资本独家投资。
另一家是此前与伊利传出收购绯闻的百吉福。最近,百吉福的母公司Savencia Fromage & Dairy与凯辉基金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百吉福此前在中国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在2021年被妙可蓝多超越。在儿童奶酪棒之外,百吉福的成人芝士甜品“一小芝”和“一杯芝士”都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网红产品。
与百吉福一样来自法国的贝勒集团(BEL)也凭借差异化在中国市场获得了更多份额,还在2022年8月获得了山东君君乳酪70%的股权,后者为国内知名的奶酪代工企业。其中,贝勒中国旗下品牌凯芮同样定位年轻女性群体,其推出的“Kiri甜心小酪”在奶酪零食赛道引发了同行的跟风和模仿。
这些不断冒起的奶酪品牌,也让妙可蓝多感受到了竞争压力之巨大。
柴琇在去年季度的业绩会上也表示,妙可蓝多要进一步拓展“奶酪+”成人休闲零食品类,同时不断开发包括早餐在内的家庭餐桌应用场景,加大奶酪在西点烘焙、冻品等餐饮领域的应用推广。
宋亮称,在整个乳制品在放缓的情形下,餐饮、烘焙的奶酪赛道其实还在增长,长期而言,这一领域仍有增长潜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