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空间计算时代加速到来,需要的不只是苹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空间计算时代加速到来,需要的不只是苹果

创新和用户拓展,哪个都不能太快。

文|一点财经编辑部 夏榆

编辑|元朔

近年来,科技行业一直在期待“寒武纪”时刻。伴随技术革命的深入推进,所有厂商都预感新的时代即将到来,并期待自己成为那个引爆点,轻轻一触,推开一扇新的未来之门。

今年开年,苹果就为科技圈锚定了一个可能的焦点——空间计算设备。1月19日,苹果的首款空间计算设备VisionPro正式开启预售,首批产品迅速售罄。

1月30日,外媒的首测相继发布,其中不乏赞美,也不乏吐槽。然而无论怎样,如苹果CEO蒂姆·库克所说,“如同 Mac将我们带入个人计算时代,iPhone将我们带入移动计算时代,Apple Vision Pro将带我们进入空间计算时代。”

苹果之外,Meta、三星、索尼、高通等国际巨头纷纷入局,华为、OPPO、玩出梦想等国内品牌动作频频,加之资本的加入,让这股风刮得从未如此迅猛。只是如同每一次的技术创新都要经历种种挑战与磨砺,才能最终流行于市场那样,空间计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路上的每一次选择,都攸关生死。

01 硬核科技与尝鲜者

根据媒体报道,Vision Pro的首批媒体测评好坏参半,比如有媒体吐槽它的重量,整体重量堪比 12.9 英寸的 iPad Pro,不适合长时间佩戴;视野受限,边缘有明显的轮廓且分辨率不高……

但在沉浸式体验方面,它几乎受到了一致好评。有媒体称赞它最大程度地还原了现实,响应速度快;交互体验流畅,通过手部发出指令,可以对显示界面进行任意操作,像“拥有了超能力”……

苹果VisionPro展示

无论是对外宣传,还是媒体测评,都多次提及“未来”,苹果将这个未来定义成“空间计算”。事实上,“空间计算”最早由2003年MIT的一名研究员提出,指不再像传统桌面计算和移动计算那样局限于实体屏幕,而可以在真实3D空间中实现人机交互的新一代智能终端。

此前,Meta、字节等厂商其实已发布了多款XR产品,苹果的入局以及“空间计算”的提出对行业来说有两大意义。

一、为MR这一产品形态和VR+VST(Video See Through)技术路线背书。

行业存在OST(Optical See Through)、VST(Video See Through)两个路线,OST可以做到更轻便,更像眼镜,但不能实现虚实的无缝融合,只能适用于狭义的AR模式;VST可以实现更完美的虚实融合,可以兼容 VR 和 AR 两种模式,被看作是实现MR的终极模式。

二、引导行业将竞争集中于科技感和高参数,以硬核产品慢慢推动市场破圈。

Vision Pro 问世之前,市面上的硬件虽然参数逐渐优化,但体验感较差,有的与其说是科技产品,不如说是打着科技噱头的产品。比如这些硬件在分辨率上普遍远远达不到双目8K,无法带来沉浸体验;很多交互体验差,需要把手放在屏幕前方才能操作。

随着苹果的入局,行业内目前在产品创新方向上可以分为两派:一个是消费派,产品的消费属性更强,想以用户的扩大推动行业发展;一个是科技派,产品的科技属性更强,想以划时代的体验逐渐推动用户破圈,比如苹果。

“得让虚拟现实成为每个人都想要的东西,然后它才会成为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的东西”,行业先驱、Oculus的创始人帕尔默·拉奇认可苹果第一代空间计算设备不计成本追求极致体验的方式。

事实上,与共享出行、电商这样可以快速铺开的互联网行业不同,从iPhone到特斯拉,科技产品的用户普及路径是阶梯式的,依次为尝鲜者、重度刚需用户、实用主义用户、随大流的用户、落后者等五类。

iPhone最早是在科技行业内引起广泛讨论,真正实现用户破圈是到iPhone 4;特斯拉在中国的首批用户是曹国伟(新浪CEO)、李想(原汽车之家总裁、理想汽车创始人)、俞永福(原UC优视董事长兼CEO)等人,后来才逐渐破圈向普通消费者。

对创新的科技产品来说,能够以硬核科技、革命性的体验吸引尝鲜者,在极客群体中实现小范围传播是基础。在产品形态还不成熟、体验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些用户才更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陪企业做迭代。

笨重的大哥大,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迭代才逐渐开启了移动通信时代。苹果的Vision Pro尽管有种种不足,但仍然有媒体在测评中认为其只是像初代iPhone一样展示苹果对新时代的设想,并期待“iPhone 4时刻”的到来。

这意味着,在空间计算仍处于初期的这个阶段,厂商更需要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才能在未来的这场科技与体验之争中脱颖而出。

在苹果发布Vision Pro的同时,国内外大小厂商也已行动起来,谷歌与三星计划与高通合作MR、VR产品,Meta宣布与联发科携手研发芯片,索尼在CES上推出了全新XR头显和手柄设备,它将提供“清晰的观看体验”和“直观的3D设计交互”,并具有“视频透视”功能。

国内厂商也不甘于人后,手机厂牌华为、OPPO等都有相关布局,还有这个赛道的新晋玩家,也交出了印象深刻的答卷,例如玩出梦想。

去年Vision Pro对外发布时,同期玩出梦想也发布了自研手势识别功能。近日,相关爆料显示,其计划在年内发布新品,对标Vision Pro,单眼分辨率达到4K,双眼可提供8K分辨率,还有高清晰度显示及彩色VST、轻办公、空间视频、巨幕观影、MR游戏等功能。

“从目前玩出梦想产品功能来看,基本与苹果保持一致,苹果Vision Pro所以覆盖的应用场景,在他们即将推出的新一代产品中,也能体验”。有爆料称。

清晰的画面,难辨虚实的房间,真实观感的打斗……这些才能让人直观地感受到空间计算时代的“魔力”,才能携手将这扇门开得更大,让这股风吹得更劲。

02 空间与时间

在外界对Vision Pro的评价中,“贵”被多次提及。官网显示,其推出了256GB、512GB和1TB三个版本,售价分别为3499美元、3699美元和3899美元,约合人民币2.5万到2.8万元,在同业中可谓一骑绝尘。

在高定价背后,有着一个有关“空间与时间”的相对论。

任何一个创新行业的发展,一个新赛道的孵化与崛起,都需要时间与空间。时间,指产品的迭代创新,产业链的成熟与成本的降低需要时间;空间,指产品的推广与普及,市场份额的提升为自身发展带来空间。而很多时候,时间与空间可以相互转换,时间可以换空间,空间也可以换时间。

在消费互联网领域,比如共享出行、电商等,一般采用的是用空间换时间,再用时间换空间的打法。一开始,用补贴、低价为自己争取更大的竞争空间,扩大用户规模,随着一定时间过去,用户规模达到一定规模后提价、减少补贴,赚取利润,增大自己的发展空间。

与之相反,科技产品研发成本高,且不确定性强,采用的方式多是用时间换空间,再用空间换时间,比如新能源汽车、扫地机器人,前期专注研发与产业链的培育,定价贴着成本乃至在成本价之上,随着用户规模扩大、供应链成熟,成本降低,产品逐渐有了降价空间。

苹果VisionPro展示

在苹果七年磨一剑,推出第一款空间计算产品Vision Pro引发全球热议前,这个赛道的大厂们如Meta、字节旗下的PICO等选择的是互联网产品路线,试图用低价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但效果并不理想,近两年逐渐冷静下来,放弃打补贴战。

来自互联网的基因让它们患上了路径依赖,忽略了互联网产品与科技产品的行业差异,在用户仍然存在巨大认知鸿沟的情况下,用低价将硬件、软件、内容生态上不完善的产品推向市场,让部分用户对行业形成了“不过如此”的偏见,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款创新性的产品在走向市场需要遵循行业发展周期与用户普及路径,创新与市场策略的步调要保持一致。

对科技产品来说,“空间与时间的相对论”是以高定价换时间,以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换空间。

03 让风刮下去

苹果Vision Pro的发布,让行业达成了共识,有了可共同发力的方向。对于创新来说,方向同样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比如在新能源汽车上,丰田押注的是氢能源,随着电动汽车成为主流浪潮,逐渐在汽车行业的竞争中节节败退。

巨头的入局,影响是无法想象的。一是市场层面的用户培育,让更多用户关注到空间计算这一领域;二是坚定其他厂商和资本在空间计算领域的投入。IDC曾表示,由于Meta的Quest 3和苹果的Vision Pro的推出,2024年将成为“巨大复苏”的一年,增长率将达到46%。

不过任何一个创新赛道的拓展,依靠的都不会只是大厂,还需要无数创业者的加入。如果说大厂起着引领作用,那么中小厂们就凭借着各自的创新,把赛道持续拓宽。

空间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交互方式,可与多种场景、多个行业做融合,比如游戏、观影等娱乐行业,比如文旅、教培等行业,比如制造业生产流程优化,比如机器人等等,为众多中小厂商的进入和发展提供了机会。

同时,随着它们在这些领域的拓展,空间计算时代也将全面来临,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PC、手机那样。

苹果VisionPro展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下空间计算行业尚未成熟,技术和产品仍需要迭代,用户心智、供应链仍需要培育,一切都不能操之过急,尤其是创业企业。对这些创业者和创新企业来说,要持续发展有三个不可或缺的关键。

一、需要创业者自己对赛道有坚定的认知,坚持研发为先,也有做产品和市场的敏锐度,如玩出梦想创始人、CEO黄锋所说,要在战略层面“战略性等待”,保持冷静及对技术的敏感性,保持自己的节奏,在市场还未到来之际,夯实产研能力,最终用产品打开局面。

进入空间计算行业后,黄锋对乔布斯所说的“站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将其概括为TPMF(Technology Product Market Fit),即技术、产品、市场契合度。“很多技术不成熟的时候,我们要等待,等到一切准备好才能推动这个行业跨越用户鸿沟。”

如他所说,随着苹果在前引路,创新企业的业务与产品发展要分步走:第一步是跟进,这一代空间计算设备的使命是证明自己的创新能力,做好用户口碑,跑通供应链和内容生态;第二步是拓宽渠道,积累核心用户,再逐渐实现口碑与用户破圈。

二、政策的支持。当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领先全球,就离不开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支持。作为桌面计算(PC)、移动计算(手机)之后的“新一代计算范式”,空间计算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赋能国内专注于空间计算行业的创新型企业。

据媒体统计,截至2023年,我国共有VR/AR相关政策217条,其中国家层面17条,包括2022年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提出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含软硬件、应用等)超过3500亿元。

三、需要资本耐心的陪伴,与消费互联网不同,高科技行业的产出周期长。

“这个行业需要更大的投入,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如果不奉行长期主义,或者短期就需要回报的,就不太适合我们”,有业内高管曾表达了对资本的态度。

资本的介入,会加速行业的发展,但商业历史上已经有无数个因资本催生,一味追寻数据规模、盈利,盲目扩张而半路夭折的行业、企业。包括资本、硬件、内容、软件开发等在内的空间计算行业玩家都应该奉行长期主义,盲目扩张所带来的后遗症需要更长的时间修复。

一个行业或者产业的火爆,并不是某个巨头入局之后就能盘活。它需要更多有智慧、有创造力的创新企业入局,输入新鲜血液,需要政策与资本的帮助,如此才能让这股风持续刮下去。

04 结语

创新的时机很重要,快了可能是烈士,慢了没有空间。如今,空间计算正恰逢其会,有巨头在前引路,有技术上的创新,市场认知度也有一定程度提升,一切刚刚好。

科技行业渴求新的爆发点已久,伴随苹果、Meta、玩出梦想、索尼以及高通等上下游越来越多企业的入局,以及资本的青睐、政策的扶持,空间计算这股风还会刮下去,并很有可能撞开一个时代。

这是一个拼技术,拼定力,拼耐力的行业,只有沉下心来做难而正确的事才有可能走到最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苹果

6.2k
  • 苹果在中国又开一店,2025年还得卖更多iPhone才行
  • 新加坡网安局提示苹果iMessage用户警惕新型钓鱼诈骗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空间计算时代加速到来,需要的不只是苹果

创新和用户拓展,哪个都不能太快。

文|一点财经编辑部 夏榆

编辑|元朔

近年来,科技行业一直在期待“寒武纪”时刻。伴随技术革命的深入推进,所有厂商都预感新的时代即将到来,并期待自己成为那个引爆点,轻轻一触,推开一扇新的未来之门。

今年开年,苹果就为科技圈锚定了一个可能的焦点——空间计算设备。1月19日,苹果的首款空间计算设备VisionPro正式开启预售,首批产品迅速售罄。

1月30日,外媒的首测相继发布,其中不乏赞美,也不乏吐槽。然而无论怎样,如苹果CEO蒂姆·库克所说,“如同 Mac将我们带入个人计算时代,iPhone将我们带入移动计算时代,Apple Vision Pro将带我们进入空间计算时代。”

苹果之外,Meta、三星、索尼、高通等国际巨头纷纷入局,华为、OPPO、玩出梦想等国内品牌动作频频,加之资本的加入,让这股风刮得从未如此迅猛。只是如同每一次的技术创新都要经历种种挑战与磨砺,才能最终流行于市场那样,空间计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路上的每一次选择,都攸关生死。

01 硬核科技与尝鲜者

根据媒体报道,Vision Pro的首批媒体测评好坏参半,比如有媒体吐槽它的重量,整体重量堪比 12.9 英寸的 iPad Pro,不适合长时间佩戴;视野受限,边缘有明显的轮廓且分辨率不高……

但在沉浸式体验方面,它几乎受到了一致好评。有媒体称赞它最大程度地还原了现实,响应速度快;交互体验流畅,通过手部发出指令,可以对显示界面进行任意操作,像“拥有了超能力”……

苹果VisionPro展示

无论是对外宣传,还是媒体测评,都多次提及“未来”,苹果将这个未来定义成“空间计算”。事实上,“空间计算”最早由2003年MIT的一名研究员提出,指不再像传统桌面计算和移动计算那样局限于实体屏幕,而可以在真实3D空间中实现人机交互的新一代智能终端。

此前,Meta、字节等厂商其实已发布了多款XR产品,苹果的入局以及“空间计算”的提出对行业来说有两大意义。

一、为MR这一产品形态和VR+VST(Video See Through)技术路线背书。

行业存在OST(Optical See Through)、VST(Video See Through)两个路线,OST可以做到更轻便,更像眼镜,但不能实现虚实的无缝融合,只能适用于狭义的AR模式;VST可以实现更完美的虚实融合,可以兼容 VR 和 AR 两种模式,被看作是实现MR的终极模式。

二、引导行业将竞争集中于科技感和高参数,以硬核产品慢慢推动市场破圈。

Vision Pro 问世之前,市面上的硬件虽然参数逐渐优化,但体验感较差,有的与其说是科技产品,不如说是打着科技噱头的产品。比如这些硬件在分辨率上普遍远远达不到双目8K,无法带来沉浸体验;很多交互体验差,需要把手放在屏幕前方才能操作。

随着苹果的入局,行业内目前在产品创新方向上可以分为两派:一个是消费派,产品的消费属性更强,想以用户的扩大推动行业发展;一个是科技派,产品的科技属性更强,想以划时代的体验逐渐推动用户破圈,比如苹果。

“得让虚拟现实成为每个人都想要的东西,然后它才会成为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的东西”,行业先驱、Oculus的创始人帕尔默·拉奇认可苹果第一代空间计算设备不计成本追求极致体验的方式。

事实上,与共享出行、电商这样可以快速铺开的互联网行业不同,从iPhone到特斯拉,科技产品的用户普及路径是阶梯式的,依次为尝鲜者、重度刚需用户、实用主义用户、随大流的用户、落后者等五类。

iPhone最早是在科技行业内引起广泛讨论,真正实现用户破圈是到iPhone 4;特斯拉在中国的首批用户是曹国伟(新浪CEO)、李想(原汽车之家总裁、理想汽车创始人)、俞永福(原UC优视董事长兼CEO)等人,后来才逐渐破圈向普通消费者。

对创新的科技产品来说,能够以硬核科技、革命性的体验吸引尝鲜者,在极客群体中实现小范围传播是基础。在产品形态还不成熟、体验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些用户才更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陪企业做迭代。

笨重的大哥大,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迭代才逐渐开启了移动通信时代。苹果的Vision Pro尽管有种种不足,但仍然有媒体在测评中认为其只是像初代iPhone一样展示苹果对新时代的设想,并期待“iPhone 4时刻”的到来。

这意味着,在空间计算仍处于初期的这个阶段,厂商更需要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才能在未来的这场科技与体验之争中脱颖而出。

在苹果发布Vision Pro的同时,国内外大小厂商也已行动起来,谷歌与三星计划与高通合作MR、VR产品,Meta宣布与联发科携手研发芯片,索尼在CES上推出了全新XR头显和手柄设备,它将提供“清晰的观看体验”和“直观的3D设计交互”,并具有“视频透视”功能。

国内厂商也不甘于人后,手机厂牌华为、OPPO等都有相关布局,还有这个赛道的新晋玩家,也交出了印象深刻的答卷,例如玩出梦想。

去年Vision Pro对外发布时,同期玩出梦想也发布了自研手势识别功能。近日,相关爆料显示,其计划在年内发布新品,对标Vision Pro,单眼分辨率达到4K,双眼可提供8K分辨率,还有高清晰度显示及彩色VST、轻办公、空间视频、巨幕观影、MR游戏等功能。

“从目前玩出梦想产品功能来看,基本与苹果保持一致,苹果Vision Pro所以覆盖的应用场景,在他们即将推出的新一代产品中,也能体验”。有爆料称。

清晰的画面,难辨虚实的房间,真实观感的打斗……这些才能让人直观地感受到空间计算时代的“魔力”,才能携手将这扇门开得更大,让这股风吹得更劲。

02 空间与时间

在外界对Vision Pro的评价中,“贵”被多次提及。官网显示,其推出了256GB、512GB和1TB三个版本,售价分别为3499美元、3699美元和3899美元,约合人民币2.5万到2.8万元,在同业中可谓一骑绝尘。

在高定价背后,有着一个有关“空间与时间”的相对论。

任何一个创新行业的发展,一个新赛道的孵化与崛起,都需要时间与空间。时间,指产品的迭代创新,产业链的成熟与成本的降低需要时间;空间,指产品的推广与普及,市场份额的提升为自身发展带来空间。而很多时候,时间与空间可以相互转换,时间可以换空间,空间也可以换时间。

在消费互联网领域,比如共享出行、电商等,一般采用的是用空间换时间,再用时间换空间的打法。一开始,用补贴、低价为自己争取更大的竞争空间,扩大用户规模,随着一定时间过去,用户规模达到一定规模后提价、减少补贴,赚取利润,增大自己的发展空间。

与之相反,科技产品研发成本高,且不确定性强,采用的方式多是用时间换空间,再用空间换时间,比如新能源汽车、扫地机器人,前期专注研发与产业链的培育,定价贴着成本乃至在成本价之上,随着用户规模扩大、供应链成熟,成本降低,产品逐渐有了降价空间。

苹果VisionPro展示

在苹果七年磨一剑,推出第一款空间计算产品Vision Pro引发全球热议前,这个赛道的大厂们如Meta、字节旗下的PICO等选择的是互联网产品路线,试图用低价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但效果并不理想,近两年逐渐冷静下来,放弃打补贴战。

来自互联网的基因让它们患上了路径依赖,忽略了互联网产品与科技产品的行业差异,在用户仍然存在巨大认知鸿沟的情况下,用低价将硬件、软件、内容生态上不完善的产品推向市场,让部分用户对行业形成了“不过如此”的偏见,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款创新性的产品在走向市场需要遵循行业发展周期与用户普及路径,创新与市场策略的步调要保持一致。

对科技产品来说,“空间与时间的相对论”是以高定价换时间,以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换空间。

03 让风刮下去

苹果Vision Pro的发布,让行业达成了共识,有了可共同发力的方向。对于创新来说,方向同样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比如在新能源汽车上,丰田押注的是氢能源,随着电动汽车成为主流浪潮,逐渐在汽车行业的竞争中节节败退。

巨头的入局,影响是无法想象的。一是市场层面的用户培育,让更多用户关注到空间计算这一领域;二是坚定其他厂商和资本在空间计算领域的投入。IDC曾表示,由于Meta的Quest 3和苹果的Vision Pro的推出,2024年将成为“巨大复苏”的一年,增长率将达到46%。

不过任何一个创新赛道的拓展,依靠的都不会只是大厂,还需要无数创业者的加入。如果说大厂起着引领作用,那么中小厂们就凭借着各自的创新,把赛道持续拓宽。

空间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交互方式,可与多种场景、多个行业做融合,比如游戏、观影等娱乐行业,比如文旅、教培等行业,比如制造业生产流程优化,比如机器人等等,为众多中小厂商的进入和发展提供了机会。

同时,随着它们在这些领域的拓展,空间计算时代也将全面来临,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PC、手机那样。

苹果VisionPro展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下空间计算行业尚未成熟,技术和产品仍需要迭代,用户心智、供应链仍需要培育,一切都不能操之过急,尤其是创业企业。对这些创业者和创新企业来说,要持续发展有三个不可或缺的关键。

一、需要创业者自己对赛道有坚定的认知,坚持研发为先,也有做产品和市场的敏锐度,如玩出梦想创始人、CEO黄锋所说,要在战略层面“战略性等待”,保持冷静及对技术的敏感性,保持自己的节奏,在市场还未到来之际,夯实产研能力,最终用产品打开局面。

进入空间计算行业后,黄锋对乔布斯所说的“站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将其概括为TPMF(Technology Product Market Fit),即技术、产品、市场契合度。“很多技术不成熟的时候,我们要等待,等到一切准备好才能推动这个行业跨越用户鸿沟。”

如他所说,随着苹果在前引路,创新企业的业务与产品发展要分步走:第一步是跟进,这一代空间计算设备的使命是证明自己的创新能力,做好用户口碑,跑通供应链和内容生态;第二步是拓宽渠道,积累核心用户,再逐渐实现口碑与用户破圈。

二、政策的支持。当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领先全球,就离不开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支持。作为桌面计算(PC)、移动计算(手机)之后的“新一代计算范式”,空间计算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赋能国内专注于空间计算行业的创新型企业。

据媒体统计,截至2023年,我国共有VR/AR相关政策217条,其中国家层面17条,包括2022年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提出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含软硬件、应用等)超过3500亿元。

三、需要资本耐心的陪伴,与消费互联网不同,高科技行业的产出周期长。

“这个行业需要更大的投入,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如果不奉行长期主义,或者短期就需要回报的,就不太适合我们”,有业内高管曾表达了对资本的态度。

资本的介入,会加速行业的发展,但商业历史上已经有无数个因资本催生,一味追寻数据规模、盈利,盲目扩张而半路夭折的行业、企业。包括资本、硬件、内容、软件开发等在内的空间计算行业玩家都应该奉行长期主义,盲目扩张所带来的后遗症需要更长的时间修复。

一个行业或者产业的火爆,并不是某个巨头入局之后就能盘活。它需要更多有智慧、有创造力的创新企业入局,输入新鲜血液,需要政策与资本的帮助,如此才能让这股风持续刮下去。

04 结语

创新的时机很重要,快了可能是烈士,慢了没有空间。如今,空间计算正恰逢其会,有巨头在前引路,有技术上的创新,市场认知度也有一定程度提升,一切刚刚好。

科技行业渴求新的爆发点已久,伴随苹果、Meta、玩出梦想、索尼以及高通等上下游越来越多企业的入局,以及资本的青睐、政策的扶持,空间计算这股风还会刮下去,并很有可能撞开一个时代。

这是一个拼技术,拼定力,拼耐力的行业,只有沉下心来做难而正确的事才有可能走到最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