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是我们在驯猫,还是猫在驯我们?|一周新书推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是我们在驯猫,还是猫在驯我们?|一周新书推荐

关键词:远子、乡间、鲸、亚裔、以色列、食谱、叶锦添、猫……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徐鲁青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光从哪里来》

远子 著
重光relire/艺文志eons·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4-1  

《光从哪里来》是青年作家远子最新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他的四个短篇,分别是《有福之人》《地下的天空》《倒水河》和《冬眠》。

“我常常感到自己就是被这种不知出处的合力推着往前走,往前走,却不知前方到底有什么。”远子书写下这样的感叹。书中四个短篇彼此独立,但又互有关联,它们均以黄安地方为牵引,切入当下中国县乡的家庭、教育、工作、爱情及文学问题本身,刻写在黄安县城、农村这样的小地方与北京、上海、深圳之间撕裂不定的年轻人的困顿。远子希望这本小说集切除掉“文学的,太文学的”阑尾,在对话和思辨中,缝合起文学中的“真实”品质。 

《车墩墩野事记》

周颖琪 著
光启书局·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9

玛丽是三十岁上班族,搬离闹市,住进上海城郊小镇车墩墩,从此靠火车通勤。车墩镇位于上海外环线以外,松江区的边缘。作者玛丽和这里的花鸟鱼虫、村道河流一起经历了衰落与生长,为它写下了一百篇观察手记。

起初,玛丽只看鸟,不太看别的,更不想看见人。渐渐地,也顺便看鸟吃什么,住什么,干什么。从鸟开始,慢慢也看虫、看花、看天、看水、看火车、看船。时间一长,发现万物皆可观察。乡下的生活没有那么便利、诗意,甚至有时灰头土脸,这些也都囊括在她的笔记里。她写道:实际上,就拿车墩镇来说,静的确是静了不少,少了很多车声和人声,多了一些飞机和火车的声音;田倒也有不少,只不过种田无非是关乎工作和挣钱;清新是真不太清新,俗是真的很俗,晾在电线上的大裤衩在穿堂风中旋转跳跃,被抛弃的充气娃娃秃着头躺在小水沟里,白花花的大屁股蹲在小树林里拉屎。这正是真正的乡下。

《如我如鲸》

[英] 多琳·坎宁安 涂艾米 译
新经典文化·南海出版公司 2024-2

因纽特语中没有人类与动物的区分,没有单词对应它。这或许暗示了因纽特人世界观中生命的平等性。

六年前,多琳作为一名记者第一次造访阿拉斯加最北部的小镇乌特恰维克,探访当地捕鲸社区对气候变化的看法。她进入本土捕鲸者的世界,参加了春季捕鲸活动,逐渐被当地的古老价值观和社区文化吸引,被卡里克捕鲸家族接纳,并与一位当地的捕鲸猎人比利坠入爱河。

六年后,陷入贫困和孤立的多琳带着两岁的儿子麦克斯开始了一场非同寻常的冒险:一路北上,从墨西哥的泻湖到北极的冰川,跟随带着幼崽、躲避虎鲸攻击的灰鲸母亲,完成哺乳动物距离最长的大迁徙,最终与卡里克一家重逢。旅途中,她探索了灰鲸和幼崽的故事、历史和习性,揭示了气候变化对古老海洋和海洋生物造成的深刻影响,并把这一切记录在了《如我如鲸》这本书里。

《少数派的感受》

[美] 凯茜·帕克·洪 著 张婷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2

我缺乏信心,因为我这辈子都像节食一样只得到过有条件的爱。”亚裔,总是比周围人更勤奋,却一直处在抑郁之中;父母像小孩一样被白人训斥;为无法说地道的英语而感到羞耻;韩裔美籍作家凯茜·帕克·洪从小事件切入,深入剖析了亚裔美国人日常感受到的种种情感,比如羞耻、偏执、自我怀疑。

这些感受折射出亚裔美国人的生存现状,洪试图打破亚裔美国人话语的闭合循环,她谈到模范少数民族的神话、第一代移民童年的痛苦,描述亚裔是如何被解雇的,为何成为了卑微的“服务行业的木匠蚂蚁”。

凯茜·帕克·洪是美籍韩裔作家、诗人,成长于洛杉矶。著有诗集《引擎帝国》《舞蹈革命》等,曾获巴纳德女诗人奖、古根海姆奖金、美国国家艺术基金奖金和国家书评人协会奖,还曾入围普利策奖决选名单。

《焚身以火:第四次中东战争与莱昂纳德·科恩的救赎》

[以] 马蒂·弗里德曼 著 高冀蒙 译
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4-1

“这些旋律很熟悉。我们什么歌词都听不懂,但它穿透了我的心。”一位听着科恩唱歌的以色列前线士兵这样说。

莱昂纳德·科恩是音乐家、小说家、诗人,早年以诗歌和小说在文坛成名,后来到纽约转型成为歌手。他曾获得第52届格莱美音乐奖终身成就奖,被《纽约时报》赞誉为“摇滚乐界的拜伦”。

1973年赎罪日战争期间,莱昂纳德·科恩前往以色列前线,为士兵带来一场巡演。他们已经战斗了14天,大家都不知道还要战斗多久,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活下来。科恩唱了《苏珊》(Suzanne),人们都很安静。他们听到,有一个地方,那里没有被轰得焦黑的坦克,也没人穿着被烧焦的制服躺着一动不动,只有河边的城市、无瑕的躯体、从中国一路运来的茶叶和橘子。有一位在场的记者写到,“人们是在听他的歌,但谁知道他们的思绪飘到哪里去了。”

本书以巡演为主线,穿插战场参与者的视角,他们有的是战斗机飞行员,有的是侦察队的指挥官,抑或是野战医院的外科医生。在他们眼中,战争的残酷和科恩歌声的救赎交织在一起。而在赎罪日战争50周年纪念日当天,巴以冲突再次爆发,半个世纪前的那段故事,或许能为当下的我们带来另一种思考。

《宴飨万年:文物中的中华饮食文化史》

王辉 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24-2 

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起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首诗歌出自苏东坡之手,描绘的是他烹饪东坡肉的过程。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李清照这首词描绘的是她最爱喝的饮品豆蔻熟水,除此之外,紫苏熟水、玫瑰露、木樨露、冰酪等饮品在古代也广受欢迎。

《宴飨万年》以文物为叙述线索,沿着从新石器时期至清朝的百余件文物,挖掘背后的饮食文化史。在书中,你可以看到一粒距今上万年的炭化稻米、新石器时代的煮粥神器单耳陶鬲、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宫廷金银茶具、清代宫廷喝冰饮必备的掐丝珐琅冰箱。人类学家张光直曾经说,达到一个文化核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肚子。在古人的餐桌上,我们或许可以见证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饮食革命和文化流变。

《凝望:我的摄影与人生》

叶锦添 著
北京贝贝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3

1986年参与第一部电影《英雄本色》起,三十多年以来,叶锦添担任了多部电影的美术指导与服装设计,包括2023年上映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他的合作对象众多,比如导演吴宇森、李安、冯小刚、蔡明亮、陈国富、关锦鹏、陈凯歌、田壮壮、李少红等。

大家或许不知道,摄影也贯穿于叶锦添的一生。他是摄影科班出身,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实用摄影高级摄影专业,从摄影中习得的美学观念,或隐或显于之后的电影与舞美创作、服装设计。在叶锦添看来,摄影并不是一种创作,而是一种洞见、一种神圣的窥探,任由看见的发生镜头中,并同时呈现外在与内在的景域。

这本书选择了叶锦添跨度近四十年的百余幅摄影作品,从初涉艺术界到凭借《卧虎藏龙》荣获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再到探索诸多视觉艺术领域。

《猫的多元宇宙》

[美] 乔纳森·B.洛索斯 著 刘小鸥 吕同舟 译 
 鹦鹉螺·中信出版集团 2023-12

是我们在驯猫,还是猫在驯我们?2013年,一篇研究论文得到了广泛报道,其结论为如果猫长得更大,它们可能会杀了你”。家猫通常被称作几乎没有驯化的或者半驯化的”,毕竟和猫相比,完全驯化的物种与它们的野生祖先存在着显著的差别。但不管这项研究对潜在的吃人小猫咪影响如何,它都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在很多方面,无论大小,猫就是猫。 

华盛顿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乔纳森·B. 洛索斯既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个“猫奴”。他在这本书中探讨了如今研究人员如何利用现代科技的各种工具——从GPS追踪(你会惊奇地发现后院的猫都跑到哪里去了)、基因组学(你口中的暹罗猫究竟是什么)到考古学——来讨论猫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秘密。人类改造着猫,猫反过来也改变着它们周遭的世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是我们在驯猫,还是猫在驯我们?|一周新书推荐

关键词:远子、乡间、鲸、亚裔、以色列、食谱、叶锦添、猫……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徐鲁青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光从哪里来》

远子 著
重光relire/艺文志eons·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4-1  

《光从哪里来》是青年作家远子最新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他的四个短篇,分别是《有福之人》《地下的天空》《倒水河》和《冬眠》。

“我常常感到自己就是被这种不知出处的合力推着往前走,往前走,却不知前方到底有什么。”远子书写下这样的感叹。书中四个短篇彼此独立,但又互有关联,它们均以黄安地方为牵引,切入当下中国县乡的家庭、教育、工作、爱情及文学问题本身,刻写在黄安县城、农村这样的小地方与北京、上海、深圳之间撕裂不定的年轻人的困顿。远子希望这本小说集切除掉“文学的,太文学的”阑尾,在对话和思辨中,缝合起文学中的“真实”品质。 

《车墩墩野事记》

周颖琪 著
光启书局·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9

玛丽是三十岁上班族,搬离闹市,住进上海城郊小镇车墩墩,从此靠火车通勤。车墩镇位于上海外环线以外,松江区的边缘。作者玛丽和这里的花鸟鱼虫、村道河流一起经历了衰落与生长,为它写下了一百篇观察手记。

起初,玛丽只看鸟,不太看别的,更不想看见人。渐渐地,也顺便看鸟吃什么,住什么,干什么。从鸟开始,慢慢也看虫、看花、看天、看水、看火车、看船。时间一长,发现万物皆可观察。乡下的生活没有那么便利、诗意,甚至有时灰头土脸,这些也都囊括在她的笔记里。她写道:实际上,就拿车墩镇来说,静的确是静了不少,少了很多车声和人声,多了一些飞机和火车的声音;田倒也有不少,只不过种田无非是关乎工作和挣钱;清新是真不太清新,俗是真的很俗,晾在电线上的大裤衩在穿堂风中旋转跳跃,被抛弃的充气娃娃秃着头躺在小水沟里,白花花的大屁股蹲在小树林里拉屎。这正是真正的乡下。

《如我如鲸》

[英] 多琳·坎宁安 涂艾米 译
新经典文化·南海出版公司 2024-2

因纽特语中没有人类与动物的区分,没有单词对应它。这或许暗示了因纽特人世界观中生命的平等性。

六年前,多琳作为一名记者第一次造访阿拉斯加最北部的小镇乌特恰维克,探访当地捕鲸社区对气候变化的看法。她进入本土捕鲸者的世界,参加了春季捕鲸活动,逐渐被当地的古老价值观和社区文化吸引,被卡里克捕鲸家族接纳,并与一位当地的捕鲸猎人比利坠入爱河。

六年后,陷入贫困和孤立的多琳带着两岁的儿子麦克斯开始了一场非同寻常的冒险:一路北上,从墨西哥的泻湖到北极的冰川,跟随带着幼崽、躲避虎鲸攻击的灰鲸母亲,完成哺乳动物距离最长的大迁徙,最终与卡里克一家重逢。旅途中,她探索了灰鲸和幼崽的故事、历史和习性,揭示了气候变化对古老海洋和海洋生物造成的深刻影响,并把这一切记录在了《如我如鲸》这本书里。

《少数派的感受》

[美] 凯茜·帕克·洪 著 张婷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2

我缺乏信心,因为我这辈子都像节食一样只得到过有条件的爱。”亚裔,总是比周围人更勤奋,却一直处在抑郁之中;父母像小孩一样被白人训斥;为无法说地道的英语而感到羞耻;韩裔美籍作家凯茜·帕克·洪从小事件切入,深入剖析了亚裔美国人日常感受到的种种情感,比如羞耻、偏执、自我怀疑。

这些感受折射出亚裔美国人的生存现状,洪试图打破亚裔美国人话语的闭合循环,她谈到模范少数民族的神话、第一代移民童年的痛苦,描述亚裔是如何被解雇的,为何成为了卑微的“服务行业的木匠蚂蚁”。

凯茜·帕克·洪是美籍韩裔作家、诗人,成长于洛杉矶。著有诗集《引擎帝国》《舞蹈革命》等,曾获巴纳德女诗人奖、古根海姆奖金、美国国家艺术基金奖金和国家书评人协会奖,还曾入围普利策奖决选名单。

《焚身以火:第四次中东战争与莱昂纳德·科恩的救赎》

[以] 马蒂·弗里德曼 著 高冀蒙 译
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4-1

“这些旋律很熟悉。我们什么歌词都听不懂,但它穿透了我的心。”一位听着科恩唱歌的以色列前线士兵这样说。

莱昂纳德·科恩是音乐家、小说家、诗人,早年以诗歌和小说在文坛成名,后来到纽约转型成为歌手。他曾获得第52届格莱美音乐奖终身成就奖,被《纽约时报》赞誉为“摇滚乐界的拜伦”。

1973年赎罪日战争期间,莱昂纳德·科恩前往以色列前线,为士兵带来一场巡演。他们已经战斗了14天,大家都不知道还要战斗多久,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活下来。科恩唱了《苏珊》(Suzanne),人们都很安静。他们听到,有一个地方,那里没有被轰得焦黑的坦克,也没人穿着被烧焦的制服躺着一动不动,只有河边的城市、无瑕的躯体、从中国一路运来的茶叶和橘子。有一位在场的记者写到,“人们是在听他的歌,但谁知道他们的思绪飘到哪里去了。”

本书以巡演为主线,穿插战场参与者的视角,他们有的是战斗机飞行员,有的是侦察队的指挥官,抑或是野战医院的外科医生。在他们眼中,战争的残酷和科恩歌声的救赎交织在一起。而在赎罪日战争50周年纪念日当天,巴以冲突再次爆发,半个世纪前的那段故事,或许能为当下的我们带来另一种思考。

《宴飨万年:文物中的中华饮食文化史》

王辉 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24-2 

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起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首诗歌出自苏东坡之手,描绘的是他烹饪东坡肉的过程。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李清照这首词描绘的是她最爱喝的饮品豆蔻熟水,除此之外,紫苏熟水、玫瑰露、木樨露、冰酪等饮品在古代也广受欢迎。

《宴飨万年》以文物为叙述线索,沿着从新石器时期至清朝的百余件文物,挖掘背后的饮食文化史。在书中,你可以看到一粒距今上万年的炭化稻米、新石器时代的煮粥神器单耳陶鬲、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宫廷金银茶具、清代宫廷喝冰饮必备的掐丝珐琅冰箱。人类学家张光直曾经说,达到一个文化核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肚子。在古人的餐桌上,我们或许可以见证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饮食革命和文化流变。

《凝望:我的摄影与人生》

叶锦添 著
北京贝贝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3

1986年参与第一部电影《英雄本色》起,三十多年以来,叶锦添担任了多部电影的美术指导与服装设计,包括2023年上映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他的合作对象众多,比如导演吴宇森、李安、冯小刚、蔡明亮、陈国富、关锦鹏、陈凯歌、田壮壮、李少红等。

大家或许不知道,摄影也贯穿于叶锦添的一生。他是摄影科班出身,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实用摄影高级摄影专业,从摄影中习得的美学观念,或隐或显于之后的电影与舞美创作、服装设计。在叶锦添看来,摄影并不是一种创作,而是一种洞见、一种神圣的窥探,任由看见的发生镜头中,并同时呈现外在与内在的景域。

这本书选择了叶锦添跨度近四十年的百余幅摄影作品,从初涉艺术界到凭借《卧虎藏龙》荣获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再到探索诸多视觉艺术领域。

《猫的多元宇宙》

[美] 乔纳森·B.洛索斯 著 刘小鸥 吕同舟 译 
 鹦鹉螺·中信出版集团 2023-12

是我们在驯猫,还是猫在驯我们?2013年,一篇研究论文得到了广泛报道,其结论为如果猫长得更大,它们可能会杀了你”。家猫通常被称作几乎没有驯化的或者半驯化的”,毕竟和猫相比,完全驯化的物种与它们的野生祖先存在着显著的差别。但不管这项研究对潜在的吃人小猫咪影响如何,它都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在很多方面,无论大小,猫就是猫。 

华盛顿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乔纳森·B. 洛索斯既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个“猫奴”。他在这本书中探讨了如今研究人员如何利用现代科技的各种工具——从GPS追踪(你会惊奇地发现后院的猫都跑到哪里去了)、基因组学(你口中的暹罗猫究竟是什么)到考古学——来讨论猫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秘密。人类改造着猫,猫反过来也改变着它们周遭的世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