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对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提出了五个建议,首先是扩赤字、控专项债。
2月4日,他在中国人民大学政府债务治理研究中心举办的研讨会上指出,过去几年,我国采用的一直是“控赤字、扩专项债”,认为控制赤字率就是遵守财政纪律,但是经济发展又需要更多的财政支持,因此不得不扩张专项债规模,有些地方政府甚至不得不扩张隐性债务。专项债规模不断扩张的结果是边际效益递减,出现了资金闲置和使用效率下降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比较好的方式恐怕是扩赤字、保持专项债适度规模,这样会更加有效。”罗志恒说。
其次,财政政策应以支出为主,收入为辅。他表示,当经济处于下行期,支出政策的效果可能好于收入政策。以收入端的减税降费政策为例,税费减到了居民和企业,但是由于信心不足,居民并没有大幅追加消费,企业并没有大幅追加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有限的;而采取支出政策,就能对经济产生直接的拉动作用。
第三,减税降费应以结构性政策为主,因为当前亟需稳定宏观税负。据罗志恒测算,2022年,我国小口径宏观税负(税收收入/GDP)进一步降至13.8%,较2020年下降1.4个百分点,较2015年下降4.4个百分点,创近年来新低。2022年,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GDP之比下降到16.8%,比2021年下降0.8个百分点,较2015年下降5.3个百分点。宏观税负水平过低可能导致财政收入不足,无法满足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需求。
第四,在以支出政策为主的情况下,要从过去重投资转向投资和消费并重的格局。罗志恒建议,分地区按比例来发放补贴,因为需要带动经济增长的是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是没有多余的钱发消费券的;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税制结构导致中西部地区没有动力发消费券和补贴,因为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发了消费券支持老百姓消费,但是净购买的商品来自东部地区,于是税交到了东部。在这种情况下,西部地区发放的消费券,建议中央承担80%、地方承担20%;中部地区,中央和地方按“五五”分,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积极性。
第五,加强政策和预期之间的配合。政策一定要走在预期的前面,而不是后面。要及时、果断地出台政策,“不能挤牙膏”,否则容易“浪费子弹、消磨信心”。
罗志恒在会上还表示,中央对今年经济工作的基调是12个字——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这预示着今年财政工作起码要做好三件事:第一件事情是继续通过财政和金融化债的方式降低流动性风险,不能让债务的流动性风险转化为真正现实中的风险;第二是扩大总需求,防范化解经济社会风险;三是谋划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激发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动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