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23年广东新增社融被江浙反超,增速连续三年回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23年广东新增社融被江浙反超,增速连续三年回落

广东痛失多年冠军宝座。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界面新闻编辑 | 林腾

2月5日,央行公布《2023年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表》。

2023年,广东社会融资规模被江苏、浙江反超,地区排名由此前多年的全国第一掉落至全国第三。

广东2023年度社融规模增量为31350亿元,较2022年度缩水了3754亿元;浙江、江苏增量达37305亿元和36794亿元,跃居全国地区第一和第二名。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本质上是实体经济的内在增长需求,其变化同时反映了社会经济的活跃程度和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程度。

因此从地区分布来看,经济大省往往位列社融规模增量前几名。继浙江、江苏、广东后,山东、四川的社融水平也相对靠前,2023年增量达23510亿元和18391亿元,位居全国地区第四和第五。

2023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前五名 制图:界面新闻

尽管广东连续35年蝉联GDP冠军,但并未守住社会融资规模第一名。2023年,广东地区的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和企业债券都出现缩水,分别下滑535亿元、57亿元和469亿元。社会融资增量主要体现为人民币贷款(2.28亿元)和政府债券(4710亿元)。

对比江浙地区,广东的人民币贷款和企业债券相对落后:浙江、江苏人民币贷款分别超过广东4070亿元、6832亿元;江浙企业债券均匀超过4000亿元的增量,而广东不增反减。

事实上,自2021年以来,广东地区新增社融就出现同比回落,2021年和2022年同比降幅为7%和7.24%,2023年降幅扩大至10.69%,占全国增量比重也从约12%下滑至去年的8.8%。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界面新闻分析指出,广东部分指标出现回落的原因并不单一:“信托贷款主要来自房地产投资项目,其下滑主要受房地产拖累、企业下调债务杠杆的影响;企业债券的发行是受监管的,有一定成本门槛。”

2023年,广东省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出现下降,年末境内居民个人住房贷款余额5.3万亿元,同比下降2.5%;比年初减少1361亿元,同比少增1895亿元。

针对人民币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和企业债券的缩水,郑磊认为这三项主要指向民营经济,其下降也反映了民营经济需求承压等问题:“2023年全国民营经济处于承压,民营经济大省受到的影响尤其突出,广东和浙江是典型。广东被浙江反超,说明广东外向型经济加上民营经济总量超过了浙江,所以受影响更大。”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广东省内企业共计773.92万家,其中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分别为730.73万家、9.71万家和20.76万家,民营企业占比超过94%。

受国际油价继续下行、部分工业品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广东PPI略有下降2023年全年,广东PPI下降1.5%、IPI下降2.4%,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下降0.3%、汽车制造业价格下降0.6%。

从全国范围来看,2023全年新增社融35.6万亿(同比多增3.6万亿元),主要由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1.3万亿元)和政府债券发行(同比多增2.5万亿元)走强推动。部分下滑的指标包括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784亿元,同比少减1627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63万亿元,同比少4254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2206亿元,同比少减3048亿元。

值得指出,在外币贷款普遍下滑的情况下,广东是少数维持正增长的地区,且规模排在第一,达424亿元(折合人民币)。

这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利好相关。随着“跨境理财通2.0”落地,单个投资者的投资额度从100万元提高至300万元,并增加了证券公司参与试点。

据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数据,截至2023年末,粤港澳三地共67家银行、6.92万名投资者参与试点,累计办理相关资金汇划128.1亿元。2023年,“跨境理财通”投资者数量和资金汇划规模同比分别增长49.5%和3.8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23年广东新增社融被江浙反超,增速连续三年回落

广东痛失多年冠军宝座。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界面新闻编辑 | 林腾

2月5日,央行公布《2023年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表》。

2023年,广东社会融资规模被江苏、浙江反超,地区排名由此前多年的全国第一掉落至全国第三。

广东2023年度社融规模增量为31350亿元,较2022年度缩水了3754亿元;浙江、江苏增量达37305亿元和36794亿元,跃居全国地区第一和第二名。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本质上是实体经济的内在增长需求,其变化同时反映了社会经济的活跃程度和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程度。

因此从地区分布来看,经济大省往往位列社融规模增量前几名。继浙江、江苏、广东后,山东、四川的社融水平也相对靠前,2023年增量达23510亿元和18391亿元,位居全国地区第四和第五。

2023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前五名 制图:界面新闻

尽管广东连续35年蝉联GDP冠军,但并未守住社会融资规模第一名。2023年,广东地区的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和企业债券都出现缩水,分别下滑535亿元、57亿元和469亿元。社会融资增量主要体现为人民币贷款(2.28亿元)和政府债券(4710亿元)。

对比江浙地区,广东的人民币贷款和企业债券相对落后:浙江、江苏人民币贷款分别超过广东4070亿元、6832亿元;江浙企业债券均匀超过4000亿元的增量,而广东不增反减。

事实上,自2021年以来,广东地区新增社融就出现同比回落,2021年和2022年同比降幅为7%和7.24%,2023年降幅扩大至10.69%,占全国增量比重也从约12%下滑至去年的8.8%。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界面新闻分析指出,广东部分指标出现回落的原因并不单一:“信托贷款主要来自房地产投资项目,其下滑主要受房地产拖累、企业下调债务杠杆的影响;企业债券的发行是受监管的,有一定成本门槛。”

2023年,广东省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出现下降,年末境内居民个人住房贷款余额5.3万亿元,同比下降2.5%;比年初减少1361亿元,同比少增1895亿元。

针对人民币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和企业债券的缩水,郑磊认为这三项主要指向民营经济,其下降也反映了民营经济需求承压等问题:“2023年全国民营经济处于承压,民营经济大省受到的影响尤其突出,广东和浙江是典型。广东被浙江反超,说明广东外向型经济加上民营经济总量超过了浙江,所以受影响更大。”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广东省内企业共计773.92万家,其中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分别为730.73万家、9.71万家和20.76万家,民营企业占比超过94%。

受国际油价继续下行、部分工业品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广东PPI略有下降2023年全年,广东PPI下降1.5%、IPI下降2.4%,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下降0.3%、汽车制造业价格下降0.6%。

从全国范围来看,2023全年新增社融35.6万亿(同比多增3.6万亿元),主要由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1.3万亿元)和政府债券发行(同比多增2.5万亿元)走强推动。部分下滑的指标包括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784亿元,同比少减1627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63万亿元,同比少4254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2206亿元,同比少减3048亿元。

值得指出,在外币贷款普遍下滑的情况下,广东是少数维持正增长的地区,且规模排在第一,达424亿元(折合人民币)。

这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利好相关。随着“跨境理财通2.0”落地,单个投资者的投资额度从100万元提高至300万元,并增加了证券公司参与试点。

据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数据,截至2023年末,粤港澳三地共67家银行、6.92万名投资者参与试点,累计办理相关资金汇划128.1亿元。2023年,“跨境理财通”投资者数量和资金汇划规模同比分别增长49.5%和3.8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