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里不是歌剧院,是传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里不是歌剧院,是传奇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全世界公认第一流歌剧院,这栋有着希腊和罗马式建筑风格混合的歌剧院素有“维也纳的灵魂”之称。

去过欧洲的朋友都知道

那是一个建筑物比人还多的地儿

当漫步在欧洲街头时

人们往往只会留意庄严的教堂和雄伟的皇宫

殊不知欧洲的歌剧院也是别有风味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欧洲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消遣地儿

奥地利·维也纳国家剧院

Wiener staatsoper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全世界公认第一流歌剧院,这栋有着希腊和罗马式建筑风格混合的歌剧院素有“维也纳的灵魂”之称。从1869年歌剧院落成的那天起,它就是音乐圣殿的象征。莫扎特的《魔笛》首演,从此揭开辉煌序幕。

全世界最著名的作家,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和舞蹈家,都以能够在国家歌剧院演出而感到荣幸。有人认为,一旦得以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舞台上引吭高歌,便从此奠定了自己在乐坛的地位。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每年演出达300多场,无论是歌剧还是芭蕾舞、歌剧院的节目没有一天是重复的。被世界公认的精彩剧目有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费岱得奥》,瓦格纳的《纽伦堡名歌手》等。

伦敦·女王陛下剧院

Her Majesty’s Theatre

女王陛下歌剧院始建于1705年,被称作是“英国必去的歌剧院”。

几百年来,它根据统治者的性别而不断变换着自己的性别。对,它有时叫也陛下剧院;但是近年还是叫女王陛下剧院居多。拉开女王陛下剧院传奇序幕的是德国音乐家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的歌剧《里纳尔多》

1712年,《里纳尔多》的首演受到当时在任的英国第四任女王安妮女王和贵族们的赏识

亨德尔也因此成为了女王陛下剧院的首席音乐家

亨德尔开启了英国音乐的学院派时代

在他的极力邀请下,巴赫、海顿、罗西尼等欧洲著名音乐家经常来此公演

女王陛下剧院从此可谓是蒸蒸日上。除了古典音乐,在歌剧表演方面也表现不错。

《卡门》的伦敦首演就定在了女王陛下剧院。以及人尽皆知的百老汇长寿歌剧——《歌剧魅影》的首演也献给了女王陛下剧院。

英国作曲家安德鲁·洛伊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万万没想到,《歌剧魅影》从伦敦火遍了英国,又从英国火遍了美国百老汇,成为歌剧史上的经典。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

Sydney Opera House

悉尼歌剧院是悉尼的灵魂,也是澳大利亚的象征性标志,是公认的20世纪世界十大奇迹之一。

与那些拥有悠久历史的剧院不一样,建造悉尼歌剧院的计划始于1940年代,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构思兴建,1955年起公开徵求世界各地的设计作品,至1956年共有32个国家233个作品参选,后来丹麦建筑师约恩·伍重的设计屏雀中选,还荣获了2003年普利策建筑学奖。然而遗憾的是,这位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大师,在他生前直至2008年去世都没能够亲眼看过他自己的杰作。

剧院从1959年破土动工至1973年建造完成,前后历经14个年头,总花费为1亿零200万。为了筹措经费,除了募集基金外,澳洲政府还曾於1959年发行悉尼歌剧院彩券。

1973年开幕式上,不仅贵客盈门,还是在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的亲自主持下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随后,澳大利亚指挥家唐斯挥棒首演了普罗科菲耶夫的《战争与和平》。

悉尼从此结束了没有自己歌剧院的历史,如今,每年在悉尼歌剧院举行的表演大约3000场,约二百万观众前往共襄盛举,是全界最大的表演艺术中心之一。除圣诞节和耶稣受难日外,每天开放16小时,平均有10个不同的活动项目,可同时容纳7000余人。歌剧院已成为澳大利亚最热闹的场所,旅游者、观众从早到晚络绎不绝。

米兰·斯卡拉歌剧院

Teatro alla Scala

米兰,这个世界时尚之都,位于米兰的埃玛努埃莱二世长廊被称作世界上最古老的购物中心。

在埃玛努埃莱长廊后面,有一个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歌剧院。意大利最大歌剧院,全球拥有最多看台的歌剧院(7层),世界最美剧院,音响效果最佳剧院......启用于1778年的斯卡拉歌剧院,首日上演的便是著名作曲家安东尼奥·萨列里的歌剧《欧罗巴的现身》(L'Europa riconosciuta)。当天到场的贵族数不胜数,就连奥地利的费迪南大公(茜茜公主的大侄子,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角)也是其座上宾。

1776年一场狂欢后的大火把一切都焚为灰烬,历时两年才修复好。

二战时同样的灭顶之灾再次发生在斯卡拉歌剧院。战后意大利政府拨出巨款,按照最高规格重建斯卡拉歌剧院,从此它终于成为了世界最美、音响效果最佳的歌剧院。

两次灾难两次重生,斯卡拉剧院在歌剧界的表现,一点也不因此逊色于其他剧院。

罗西尼(1812-1820年)

作品:唐尼采蒂、莫扎特、威尔第《奥赛罗》、《假面舞会》、瓦格纳、贝里尼《诺尔瓦》、普契尼《蝴蝶夫人》、《吟游诗人》等等350多部歌剧都是在斯卡拉歌剧院进行的首演。

法国·巴黎歌剧院

Opéra de Paris

巴黎歌剧院是一座拥有2200个座位的新巴洛克风格的歌剧院,因为有着复杂的结构和长久的历史,本身就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关于剧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1667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批准建立法国第一座歌剧院。于是,1671年由佩兰、康贝尔等负责建造了“皇家歌剧院”,这便是巴黎歌剧院的前身了。

皇家歌剧院建成典礼是由康贝尔献演的田园剧《波莫纳》,此剧也被公认为是第一部法国歌剧。后剧院于1763年被毁于大火,1860年由沙尔勒加尼叶承担了新歌剧院的设计重任,于1875年建成,所以巴黎歌剧院的全名便是加尼叶歌剧院,上演的第一套歌剧是《犹太少女》。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抒情剧场,歌剧院总面积11237平方米,且有十分复杂的建筑结构。据统计,剧院有2531个门,7593把钥匙,6英里长的地下暗道,整个歌剧院占地三公顷,有七层之高。而且,更惊人的是,在歌剧院的最底层,还有一个容量巨大湖深6米的蓄水池。

此外,歌剧院的地下歌剧魅影也是十分著名的。据说,1896年,在歌剧《忒提斯与培雷》的第一幕正要结束的时候,悬挂在观众席上方的水晶灯因为短路走火掉下,一名中年妇女不幸死亡,此事后来便被改编为了《歌剧魅影》中的著名场面。

而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巴黎歌剧院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瓦格纳一部部作品被相继搬上舞台,如《罗恩格林》(1891)、《莱茵的黄金》(1893)、《女武神》(1893)、《纽伦堡名歌手》(1897)、《齐格弗里德》(1902)、《神界的黄昏》(1908)《帕西法尔》(1911)等等。

法国歌剧院向来是法国上流社会欣赏歌剧的场所。一进入歌剧院,你马上就会被壮观的大楼梯吸引,大理石楼梯在金色灯光照射下更加闪亮,据说是被当时贵族仕女的衬裙擦得光亮,可以想见歌剧院当时的盛况。

布达·匈牙利国家歌剧院

Magyar állami Operaház

众人皆知奥地利有个举世闻名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然而匈牙利有个更恢弘的国家歌剧院,而且是世界最美和音响效果最好的歌剧院之一。1970年专业人士测定,它的音响效果仅次于斯卡拉歌剧院和巴黎歌剧院。

值得一提的是,如雷贯耳的茜茜公主和匈牙利国家歌剧院密切相关。据说歌剧院在建设过程中因缺乏资金进度一度终止,最后是当时的奥匈帝国皇帝弗兰兹.约瑟夫一世和夫人茜茜公主自掏腰包帮助歌剧院维持建设。

歌剧院建成后,人民惊奇的发现它的奢华程度和音响效果丝毫不次于甚至超过了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这也让维也纳贵族们埋怨了茜茜公主很久。

巴萨·加泰罗尼亚音乐厅

Palau de la Musica Catalana

被称作巴塞罗那宣传片的电影《午夜巴塞罗那》曾出现过世界上最美的音乐厅——加泰罗尼亚音乐厅,这是巴塞罗那建筑大师蒙塔内尔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加泰罗尼亚音乐厅建成于1908年,同时也获得了建筑设计大奖。

如果你对西班牙历史比较熟悉,就会知道西班牙曾被穆斯林统治过,直到现在西班牙还有很多阿拉伯风格的建筑。蒙塔内尔受阿拉伯风格启发,融合了西班牙风格建造出了这座音乐厅。

讲真,每个进入音乐厅的人都会被大量瑰丽的彩色玻璃所倾倒,一般西方教堂才会有这样的装饰, 不过这也成为了加泰罗尼亚音乐厅的特点——唯一在白天只使用自然光即可满足照明需求的音乐厅。抬头看看厅顶水滴状的彩色玻璃吊灯,美得让人震撼。

加泰罗尼亚音乐厅几乎每天都有各种形式的演出,但是无论欣赏古典音乐还是交响乐,小型爵士乐或者是弗拉明戈舞表演都非常容易走神,因为这么富丽堂皇的音乐厅本身就是值得细细体味的艺术品。

捷克·民族剧院

National Theatre

在捷克的母亲河伏尔塔瓦河畔有一座非常壮丽的金色房顶建筑,它正是见证捷克民族精神的民族剧院。

1620年在外族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下,大量书籍和文化被封禁,就连歌剧演出和演出都不能使用捷克本民族语言。为了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戏剧的传承,艺术家们进行了多次募捐,其间经过多次天灾人祸,在人民的不懈抗争下民族剧院终于于1883年盛大开幕。

典礼上,捷克古典音乐之父斯美塔那演奏了他非常具有政治色彩的爱国歌剧《里布舍》并担任了剧院的首席音乐家。之后这里就成为了专门演奏本民族歌剧的剧院。

捷克很多重要的歌剧都被安排在此首演,比如捷克三杰之一德沃夏克的《魔鬼与凯蒂》和《水仙女》,菲比赫的《梅西那的新娘》等等。后来一些国外的歌剧,比如柴可夫斯基的《叶夫根尼.奥涅金》也开始在这里首演。

当1945年布拉格反法西斯战争爆发时,捷克人民的民族精神又一次被激起,他们死守在剧院前与侵略者苦战了四天四夜终于保护住了民族剧院,没让它再次被摧毁。可见民族剧院已经不单单是座剧院那么简单了,它在捷克人们心中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里不是歌剧院,是传奇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全世界公认第一流歌剧院,这栋有着希腊和罗马式建筑风格混合的歌剧院素有“维也纳的灵魂”之称。

去过欧洲的朋友都知道

那是一个建筑物比人还多的地儿

当漫步在欧洲街头时

人们往往只会留意庄严的教堂和雄伟的皇宫

殊不知欧洲的歌剧院也是别有风味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欧洲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消遣地儿

奥地利·维也纳国家剧院

Wiener staatsoper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全世界公认第一流歌剧院,这栋有着希腊和罗马式建筑风格混合的歌剧院素有“维也纳的灵魂”之称。从1869年歌剧院落成的那天起,它就是音乐圣殿的象征。莫扎特的《魔笛》首演,从此揭开辉煌序幕。

全世界最著名的作家,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和舞蹈家,都以能够在国家歌剧院演出而感到荣幸。有人认为,一旦得以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舞台上引吭高歌,便从此奠定了自己在乐坛的地位。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每年演出达300多场,无论是歌剧还是芭蕾舞、歌剧院的节目没有一天是重复的。被世界公认的精彩剧目有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费岱得奥》,瓦格纳的《纽伦堡名歌手》等。

伦敦·女王陛下剧院

Her Majesty’s Theatre

女王陛下歌剧院始建于1705年,被称作是“英国必去的歌剧院”。

几百年来,它根据统治者的性别而不断变换着自己的性别。对,它有时叫也陛下剧院;但是近年还是叫女王陛下剧院居多。拉开女王陛下剧院传奇序幕的是德国音乐家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的歌剧《里纳尔多》

1712年,《里纳尔多》的首演受到当时在任的英国第四任女王安妮女王和贵族们的赏识

亨德尔也因此成为了女王陛下剧院的首席音乐家

亨德尔开启了英国音乐的学院派时代

在他的极力邀请下,巴赫、海顿、罗西尼等欧洲著名音乐家经常来此公演

女王陛下剧院从此可谓是蒸蒸日上。除了古典音乐,在歌剧表演方面也表现不错。

《卡门》的伦敦首演就定在了女王陛下剧院。以及人尽皆知的百老汇长寿歌剧——《歌剧魅影》的首演也献给了女王陛下剧院。

英国作曲家安德鲁·洛伊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万万没想到,《歌剧魅影》从伦敦火遍了英国,又从英国火遍了美国百老汇,成为歌剧史上的经典。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

Sydney Opera House

悉尼歌剧院是悉尼的灵魂,也是澳大利亚的象征性标志,是公认的20世纪世界十大奇迹之一。

与那些拥有悠久历史的剧院不一样,建造悉尼歌剧院的计划始于1940年代,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构思兴建,1955年起公开徵求世界各地的设计作品,至1956年共有32个国家233个作品参选,后来丹麦建筑师约恩·伍重的设计屏雀中选,还荣获了2003年普利策建筑学奖。然而遗憾的是,这位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大师,在他生前直至2008年去世都没能够亲眼看过他自己的杰作。

剧院从1959年破土动工至1973年建造完成,前后历经14个年头,总花费为1亿零200万。为了筹措经费,除了募集基金外,澳洲政府还曾於1959年发行悉尼歌剧院彩券。

1973年开幕式上,不仅贵客盈门,还是在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的亲自主持下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随后,澳大利亚指挥家唐斯挥棒首演了普罗科菲耶夫的《战争与和平》。

悉尼从此结束了没有自己歌剧院的历史,如今,每年在悉尼歌剧院举行的表演大约3000场,约二百万观众前往共襄盛举,是全界最大的表演艺术中心之一。除圣诞节和耶稣受难日外,每天开放16小时,平均有10个不同的活动项目,可同时容纳7000余人。歌剧院已成为澳大利亚最热闹的场所,旅游者、观众从早到晚络绎不绝。

米兰·斯卡拉歌剧院

Teatro alla Scala

米兰,这个世界时尚之都,位于米兰的埃玛努埃莱二世长廊被称作世界上最古老的购物中心。

在埃玛努埃莱长廊后面,有一个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歌剧院。意大利最大歌剧院,全球拥有最多看台的歌剧院(7层),世界最美剧院,音响效果最佳剧院......启用于1778年的斯卡拉歌剧院,首日上演的便是著名作曲家安东尼奥·萨列里的歌剧《欧罗巴的现身》(L'Europa riconosciuta)。当天到场的贵族数不胜数,就连奥地利的费迪南大公(茜茜公主的大侄子,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角)也是其座上宾。

1776年一场狂欢后的大火把一切都焚为灰烬,历时两年才修复好。

二战时同样的灭顶之灾再次发生在斯卡拉歌剧院。战后意大利政府拨出巨款,按照最高规格重建斯卡拉歌剧院,从此它终于成为了世界最美、音响效果最佳的歌剧院。

两次灾难两次重生,斯卡拉剧院在歌剧界的表现,一点也不因此逊色于其他剧院。

罗西尼(1812-1820年)

作品:唐尼采蒂、莫扎特、威尔第《奥赛罗》、《假面舞会》、瓦格纳、贝里尼《诺尔瓦》、普契尼《蝴蝶夫人》、《吟游诗人》等等350多部歌剧都是在斯卡拉歌剧院进行的首演。

法国·巴黎歌剧院

Opéra de Paris

巴黎歌剧院是一座拥有2200个座位的新巴洛克风格的歌剧院,因为有着复杂的结构和长久的历史,本身就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关于剧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1667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批准建立法国第一座歌剧院。于是,1671年由佩兰、康贝尔等负责建造了“皇家歌剧院”,这便是巴黎歌剧院的前身了。

皇家歌剧院建成典礼是由康贝尔献演的田园剧《波莫纳》,此剧也被公认为是第一部法国歌剧。后剧院于1763年被毁于大火,1860年由沙尔勒加尼叶承担了新歌剧院的设计重任,于1875年建成,所以巴黎歌剧院的全名便是加尼叶歌剧院,上演的第一套歌剧是《犹太少女》。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抒情剧场,歌剧院总面积11237平方米,且有十分复杂的建筑结构。据统计,剧院有2531个门,7593把钥匙,6英里长的地下暗道,整个歌剧院占地三公顷,有七层之高。而且,更惊人的是,在歌剧院的最底层,还有一个容量巨大湖深6米的蓄水池。

此外,歌剧院的地下歌剧魅影也是十分著名的。据说,1896年,在歌剧《忒提斯与培雷》的第一幕正要结束的时候,悬挂在观众席上方的水晶灯因为短路走火掉下,一名中年妇女不幸死亡,此事后来便被改编为了《歌剧魅影》中的著名场面。

而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巴黎歌剧院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瓦格纳一部部作品被相继搬上舞台,如《罗恩格林》(1891)、《莱茵的黄金》(1893)、《女武神》(1893)、《纽伦堡名歌手》(1897)、《齐格弗里德》(1902)、《神界的黄昏》(1908)《帕西法尔》(1911)等等。

法国歌剧院向来是法国上流社会欣赏歌剧的场所。一进入歌剧院,你马上就会被壮观的大楼梯吸引,大理石楼梯在金色灯光照射下更加闪亮,据说是被当时贵族仕女的衬裙擦得光亮,可以想见歌剧院当时的盛况。

布达·匈牙利国家歌剧院

Magyar állami Operaház

众人皆知奥地利有个举世闻名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然而匈牙利有个更恢弘的国家歌剧院,而且是世界最美和音响效果最好的歌剧院之一。1970年专业人士测定,它的音响效果仅次于斯卡拉歌剧院和巴黎歌剧院。

值得一提的是,如雷贯耳的茜茜公主和匈牙利国家歌剧院密切相关。据说歌剧院在建设过程中因缺乏资金进度一度终止,最后是当时的奥匈帝国皇帝弗兰兹.约瑟夫一世和夫人茜茜公主自掏腰包帮助歌剧院维持建设。

歌剧院建成后,人民惊奇的发现它的奢华程度和音响效果丝毫不次于甚至超过了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这也让维也纳贵族们埋怨了茜茜公主很久。

巴萨·加泰罗尼亚音乐厅

Palau de la Musica Catalana

被称作巴塞罗那宣传片的电影《午夜巴塞罗那》曾出现过世界上最美的音乐厅——加泰罗尼亚音乐厅,这是巴塞罗那建筑大师蒙塔内尔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加泰罗尼亚音乐厅建成于1908年,同时也获得了建筑设计大奖。

如果你对西班牙历史比较熟悉,就会知道西班牙曾被穆斯林统治过,直到现在西班牙还有很多阿拉伯风格的建筑。蒙塔内尔受阿拉伯风格启发,融合了西班牙风格建造出了这座音乐厅。

讲真,每个进入音乐厅的人都会被大量瑰丽的彩色玻璃所倾倒,一般西方教堂才会有这样的装饰, 不过这也成为了加泰罗尼亚音乐厅的特点——唯一在白天只使用自然光即可满足照明需求的音乐厅。抬头看看厅顶水滴状的彩色玻璃吊灯,美得让人震撼。

加泰罗尼亚音乐厅几乎每天都有各种形式的演出,但是无论欣赏古典音乐还是交响乐,小型爵士乐或者是弗拉明戈舞表演都非常容易走神,因为这么富丽堂皇的音乐厅本身就是值得细细体味的艺术品。

捷克·民族剧院

National Theatre

在捷克的母亲河伏尔塔瓦河畔有一座非常壮丽的金色房顶建筑,它正是见证捷克民族精神的民族剧院。

1620年在外族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下,大量书籍和文化被封禁,就连歌剧演出和演出都不能使用捷克本民族语言。为了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戏剧的传承,艺术家们进行了多次募捐,其间经过多次天灾人祸,在人民的不懈抗争下民族剧院终于于1883年盛大开幕。

典礼上,捷克古典音乐之父斯美塔那演奏了他非常具有政治色彩的爱国歌剧《里布舍》并担任了剧院的首席音乐家。之后这里就成为了专门演奏本民族歌剧的剧院。

捷克很多重要的歌剧都被安排在此首演,比如捷克三杰之一德沃夏克的《魔鬼与凯蒂》和《水仙女》,菲比赫的《梅西那的新娘》等等。后来一些国外的歌剧,比如柴可夫斯基的《叶夫根尼.奥涅金》也开始在这里首演。

当1945年布拉格反法西斯战争爆发时,捷克人民的民族精神又一次被激起,他们死守在剧院前与侵略者苦战了四天四夜终于保护住了民族剧院,没让它再次被摧毁。可见民族剧院已经不单单是座剧院那么简单了,它在捷克人们心中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