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美国人教外星人学英语,中国人却在教外星人打麻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美国人教外星人学英语,中国人却在教外星人打麻将?

这还是特德·蒋的《你一生的故事》吗?

最近大概和科幻片干上了,今天又去看科幻片了!

号称开年最值得期待的神作、IMDb评分8.3的《Arrival》(《降临》)

总体来说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一部作品,尤其是在这令人反感的贺岁档,妥妥的清流,但是派拉蒙宣传里的神作两个字还是言过犹实了。

三星半

★★★☆

《降临》讲述了一个语言学家如何破译外星人语言的故事。

为了防止剧透,我们选择性的录了一个剧情梗概,请选择性打开哈~

请不要怀疑我们账号的不严肃性,周末了,放松一下,么么哒

女主角通过自己的语言学知识发现了外星人的语言体系与地球人存在着巨大的不同,从而发现了他们并非线性时间思考的生物。

通俗地来讲,就是所有科幻电影里的常规套路,外星人可以穿越时间,他们并不是生活在三维世界的生物。

外星人的飞船

这个设定完全脱胎于特德蒋的原著《你一生的故事》,蒋在原著中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去描述女主角和男主角一起合力破解外星人语言的过程。

但在影视化的过程中,编剧和导演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画面展示和塑造戏剧冲突,对原作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编。

在原著中,女主角并非一开始就能够理解外星人的思考逻辑,而是通过一个物理学知识(男主角是一个物理学家)得到了启发。

第一次去见外星人

简单来说就是外星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地球人完全相反,我们思考问题必须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沿着时间推进,直到得到结论,但外星人和我们恰好想法,他们的思考方式是,在已知目的地的情况下再向回反推达到最小化或者最大化。(反正就是跟人类完全不一样,你们去看原著哈,三言两语解释不清楚)

女主角在研究外星人语言系统的过程中学会了他们的思维模式。

互相打招呼

原著中关于这个问题的所有解释都是根据男女主角的对话进行的,并且辅以复杂和专业的物理学、数学、语言学知识。

导演和编剧为了跳过复杂的物理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就简单粗暴的将其归结为,外星人的语言体系使他们可以预知未来,女主角学会他们的语言就能预知未来。

外星人说女主角能预知未来

这个设定带来了两个最直接的问题:

1、作为物理学家的男主角该怎么办?

导演和编剧在电影中跳过了物理学知识来阐述外星人的思维逻辑的直接副作用就是弱化甚至可以说完全摒弃了男主角作为“物理学家”的作用。

男主角全程宛如一个恋爱脑的“傻瓜”,从头至尾都只存在着感情作用,唯一展现其物理学家身份的部分,竟然是提示军方人员记得检测外星人飞船中的大气成分。

are u kidding me?

中国人古代盗墓都知道先点根蜡烛看火苗颜色测试墓穴空气质量,美国军方科学家都21世纪了还需要被提醒才能知道测试大气成分?

2、怎么证明女主角可以预知未来?

这一段改编非常具有争议性,一大部分观众很喜欢这一段的改编,而我则恰好相反。

原著中,蒋用女主角和她女儿的一段亲情线解释了这个问题,在小说的一开始,女主角就表明自己似乎早就预知到女儿会25岁坠崖死亡的事实,女主角对于女儿离世而产生的感情是平静而克制的。

可到了电影里,导演和编辑不仅强化了这种感情的外在表现,还安排女主角在不断学习外星人语言的过程中闪现一些她与死去女儿的生活片断,并且将这些片段伪装成“回忆杀”的模式诱导观众将这些片段当作女主角的真实记忆。

此处必须要感谢艾米亚当斯那张岁月了无痕的脸庞,真的是29-41岁都能无障碍展现,骗过了不少观众,倘若女主角的脸是一眼就能看出实际年龄的状态,就很难完成这个巧妙的小错觉了。

影片的前半段,观众很容易被带入到一个假的设定之中,女主角在军事基地时不时产生的痛苦和焦虑都是因为她“失去女儿”而产生的,但事实上,女儿的存在只是她学习外星人语言产生的“预知作用”。

她在学习外星人语言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预知未来,并且得知自己将会和男主角结婚,并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然而离婚,而这个女儿会夭折。

得知自己未来的女主角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倘若你知道生活的结果,你还会选择按部就班地活下去吗?

而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外星人思维逻辑的感性化解读:倘若已经知道目的地,知道结果,那过程还有什么意义吗?

电影中女主角说,即使知道结局她也还是想要体会每一秒的喜悦。

但原著中女主角没有正面回答上面的问题,而是用女主角女儿的一段话来作为回应。

原著中女主角问自己的女儿,你已经知道了故事的结局,为什么还要我一遍一遍的读给你听,女儿的回答是:我只是想听你读而已。

当然啦,仅靠脑海里闪现自己的未来来展现女主的预知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导演和编剧还为女主角设计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高潮:

得知自己可以预知未来的女主角为了拯救世界,必须劝说一个中国将军不要攻打外星人。

等等,怎么冒出来一个中国将军了呢?

这就要涉及到导演和编剧做的第三点改编。

3、为影片增加一些政治意味上的戏剧冲突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你一生的故事》的作者特德·蒋写的另一部非常有名的作品《巴比伦塔》。

这个故事脱胎于古代传说。

相传在古代,人类有一座可以直通天上神界的巨塔名为巴比伦,这座塔是由人类齐心协力共同建造的。

神发现人类竟然试图登天之后非常的生气,为了阻止人类,神降下惩罚,让人类从此语言不通,不能联系沟通,失去了沟通的人类无法理解彼此的意图,自然也就没办法再一起建造巴比伦塔。

导演和编剧将这个故事植入到了电影《降临》之中。

原来,外星人不仅仅只降临在美国,他们选择了世界各地一共12个地点降临,并在每一个地点都释放了1/12之一的信息,只有人类携手合作,共享信息才能破解外星人想要传达给人类的“预知未来”的秘密。

可是,有了翻译的现代人类根本就不可能向巴比伦塔时期那样无法沟通啊?!

没有矛盾制造矛盾也要上,导演和编剧为了制造矛盾在这里强行黑了一波中国和俄罗斯,不仅安排中国不愿意在于外星人交往时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把中国安排成第一个切断与其他国家共享信息的角色。

在电影中,中国对外星人的事务都由一个姓商的将军做决定,他在还没有完全了解外星人意图的情况下就宣布要在24小时之内发兵攻打外星人的飞船。

唯一读懂外星人是好人,只是希望人类能够一起携手破解时间密码的女主角为了阻止这一事情的发生,不知道怎么的启动了自己预知未来的能力,神乎其技一般地得到了中国将军的私人号码,然后用蹩脚的中文(你不是语言学家吗?外星人话都能搞明白,说不明白中文?)告诉中国将军:

你死去的老婆给我托梦了,让我告诉你,战争是不能带来和平的!!

然后将军就不攻打外星人了!!

我不是开玩笑,这都是真实剧情!!!!!

中国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民主国家,谁允许你们说我兔都是信托梦的一言堂了?!!

抛开黑我兔的这一波,导演和编剧这个新版巴比伦塔的设定也是bug多到令人发指。

原著中外星人来地球看似毫无目的,既没有提供信息,也没有留下求救信号,没有人能够读懂外星人为什么来到地球,这个设定是和作者为外星人塑造的与人类行为逻辑完全不同的思维逻辑相辅相成的。

如果细读特德·蒋的科幻小说,就可以发现,他的作品一直致力于讨论语言对于人类的影响。

他认为语言决定思维逻辑,正是因为我们使用了某种语言,所以才形成了某种特定的思考方式,原著小说中,女主角也不止一次表达自己只有在外星人的语言环境下才能使用外星人的思维方式。

如果是这样的话,外星人这一定要强行帮助人类之间和谐共处的简单粗暴的人道主义思考逻辑和道德观是个什么鬼啊?!这么容易就被理解了,还存在个毛思维差异啊!!

好好的科幻电影莫名其妙地将大量的笔墨耗费在展现政治冲突隐喻之上,搞得宛如神棍片,反倒是对于语言对于人类的影响的探讨几乎都没有好好被展现。

这还是特德·蒋的《你一生的故事》吗?

原著真的是神作不假,但是电影版我只能说也就是一部完成度挺高的科幻片而已。

盖棺定论

如果你没有看过原著,又被贺岁档的国产电影搞到头大,那么走进电影院看《降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7.5分诚不欺你。

另外,强烈推荐大家都能读一读原著,四获星云奖、三获轨迹奖、三获日本科幻大奖、多次提名雨果奖的 特德·蒋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最后我想吐槽一下电影里美国人和外星人沟通是学英文,中国人为什么是教外星人打麻将啊!!!

​原载于她影微信公众号,欢迎转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美国人教外星人学英语,中国人却在教外星人打麻将?

这还是特德·蒋的《你一生的故事》吗?

最近大概和科幻片干上了,今天又去看科幻片了!

号称开年最值得期待的神作、IMDb评分8.3的《Arrival》(《降临》)

总体来说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一部作品,尤其是在这令人反感的贺岁档,妥妥的清流,但是派拉蒙宣传里的神作两个字还是言过犹实了。

三星半

★★★☆

《降临》讲述了一个语言学家如何破译外星人语言的故事。

为了防止剧透,我们选择性的录了一个剧情梗概,请选择性打开哈~

请不要怀疑我们账号的不严肃性,周末了,放松一下,么么哒

女主角通过自己的语言学知识发现了外星人的语言体系与地球人存在着巨大的不同,从而发现了他们并非线性时间思考的生物。

通俗地来讲,就是所有科幻电影里的常规套路,外星人可以穿越时间,他们并不是生活在三维世界的生物。

外星人的飞船

这个设定完全脱胎于特德蒋的原著《你一生的故事》,蒋在原著中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去描述女主角和男主角一起合力破解外星人语言的过程。

但在影视化的过程中,编剧和导演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画面展示和塑造戏剧冲突,对原作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编。

在原著中,女主角并非一开始就能够理解外星人的思考逻辑,而是通过一个物理学知识(男主角是一个物理学家)得到了启发。

第一次去见外星人

简单来说就是外星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地球人完全相反,我们思考问题必须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沿着时间推进,直到得到结论,但外星人和我们恰好想法,他们的思考方式是,在已知目的地的情况下再向回反推达到最小化或者最大化。(反正就是跟人类完全不一样,你们去看原著哈,三言两语解释不清楚)

女主角在研究外星人语言系统的过程中学会了他们的思维模式。

互相打招呼

原著中关于这个问题的所有解释都是根据男女主角的对话进行的,并且辅以复杂和专业的物理学、数学、语言学知识。

导演和编剧为了跳过复杂的物理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就简单粗暴的将其归结为,外星人的语言体系使他们可以预知未来,女主角学会他们的语言就能预知未来。

外星人说女主角能预知未来

这个设定带来了两个最直接的问题:

1、作为物理学家的男主角该怎么办?

导演和编剧在电影中跳过了物理学知识来阐述外星人的思维逻辑的直接副作用就是弱化甚至可以说完全摒弃了男主角作为“物理学家”的作用。

男主角全程宛如一个恋爱脑的“傻瓜”,从头至尾都只存在着感情作用,唯一展现其物理学家身份的部分,竟然是提示军方人员记得检测外星人飞船中的大气成分。

are u kidding me?

中国人古代盗墓都知道先点根蜡烛看火苗颜色测试墓穴空气质量,美国军方科学家都21世纪了还需要被提醒才能知道测试大气成分?

2、怎么证明女主角可以预知未来?

这一段改编非常具有争议性,一大部分观众很喜欢这一段的改编,而我则恰好相反。

原著中,蒋用女主角和她女儿的一段亲情线解释了这个问题,在小说的一开始,女主角就表明自己似乎早就预知到女儿会25岁坠崖死亡的事实,女主角对于女儿离世而产生的感情是平静而克制的。

可到了电影里,导演和编辑不仅强化了这种感情的外在表现,还安排女主角在不断学习外星人语言的过程中闪现一些她与死去女儿的生活片断,并且将这些片段伪装成“回忆杀”的模式诱导观众将这些片段当作女主角的真实记忆。

此处必须要感谢艾米亚当斯那张岁月了无痕的脸庞,真的是29-41岁都能无障碍展现,骗过了不少观众,倘若女主角的脸是一眼就能看出实际年龄的状态,就很难完成这个巧妙的小错觉了。

影片的前半段,观众很容易被带入到一个假的设定之中,女主角在军事基地时不时产生的痛苦和焦虑都是因为她“失去女儿”而产生的,但事实上,女儿的存在只是她学习外星人语言产生的“预知作用”。

她在学习外星人语言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预知未来,并且得知自己将会和男主角结婚,并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然而离婚,而这个女儿会夭折。

得知自己未来的女主角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倘若你知道生活的结果,你还会选择按部就班地活下去吗?

而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外星人思维逻辑的感性化解读:倘若已经知道目的地,知道结果,那过程还有什么意义吗?

电影中女主角说,即使知道结局她也还是想要体会每一秒的喜悦。

但原著中女主角没有正面回答上面的问题,而是用女主角女儿的一段话来作为回应。

原著中女主角问自己的女儿,你已经知道了故事的结局,为什么还要我一遍一遍的读给你听,女儿的回答是:我只是想听你读而已。

当然啦,仅靠脑海里闪现自己的未来来展现女主的预知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导演和编剧还为女主角设计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高潮:

得知自己可以预知未来的女主角为了拯救世界,必须劝说一个中国将军不要攻打外星人。

等等,怎么冒出来一个中国将军了呢?

这就要涉及到导演和编剧做的第三点改编。

3、为影片增加一些政治意味上的戏剧冲突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你一生的故事》的作者特德·蒋写的另一部非常有名的作品《巴比伦塔》。

这个故事脱胎于古代传说。

相传在古代,人类有一座可以直通天上神界的巨塔名为巴比伦,这座塔是由人类齐心协力共同建造的。

神发现人类竟然试图登天之后非常的生气,为了阻止人类,神降下惩罚,让人类从此语言不通,不能联系沟通,失去了沟通的人类无法理解彼此的意图,自然也就没办法再一起建造巴比伦塔。

导演和编剧将这个故事植入到了电影《降临》之中。

原来,外星人不仅仅只降临在美国,他们选择了世界各地一共12个地点降临,并在每一个地点都释放了1/12之一的信息,只有人类携手合作,共享信息才能破解外星人想要传达给人类的“预知未来”的秘密。

可是,有了翻译的现代人类根本就不可能向巴比伦塔时期那样无法沟通啊?!

没有矛盾制造矛盾也要上,导演和编剧为了制造矛盾在这里强行黑了一波中国和俄罗斯,不仅安排中国不愿意在于外星人交往时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把中国安排成第一个切断与其他国家共享信息的角色。

在电影中,中国对外星人的事务都由一个姓商的将军做决定,他在还没有完全了解外星人意图的情况下就宣布要在24小时之内发兵攻打外星人的飞船。

唯一读懂外星人是好人,只是希望人类能够一起携手破解时间密码的女主角为了阻止这一事情的发生,不知道怎么的启动了自己预知未来的能力,神乎其技一般地得到了中国将军的私人号码,然后用蹩脚的中文(你不是语言学家吗?外星人话都能搞明白,说不明白中文?)告诉中国将军:

你死去的老婆给我托梦了,让我告诉你,战争是不能带来和平的!!

然后将军就不攻打外星人了!!

我不是开玩笑,这都是真实剧情!!!!!

中国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民主国家,谁允许你们说我兔都是信托梦的一言堂了?!!

抛开黑我兔的这一波,导演和编剧这个新版巴比伦塔的设定也是bug多到令人发指。

原著中外星人来地球看似毫无目的,既没有提供信息,也没有留下求救信号,没有人能够读懂外星人为什么来到地球,这个设定是和作者为外星人塑造的与人类行为逻辑完全不同的思维逻辑相辅相成的。

如果细读特德·蒋的科幻小说,就可以发现,他的作品一直致力于讨论语言对于人类的影响。

他认为语言决定思维逻辑,正是因为我们使用了某种语言,所以才形成了某种特定的思考方式,原著小说中,女主角也不止一次表达自己只有在外星人的语言环境下才能使用外星人的思维方式。

如果是这样的话,外星人这一定要强行帮助人类之间和谐共处的简单粗暴的人道主义思考逻辑和道德观是个什么鬼啊?!这么容易就被理解了,还存在个毛思维差异啊!!

好好的科幻电影莫名其妙地将大量的笔墨耗费在展现政治冲突隐喻之上,搞得宛如神棍片,反倒是对于语言对于人类的影响的探讨几乎都没有好好被展现。

这还是特德·蒋的《你一生的故事》吗?

原著真的是神作不假,但是电影版我只能说也就是一部完成度挺高的科幻片而已。

盖棺定论

如果你没有看过原著,又被贺岁档的国产电影搞到头大,那么走进电影院看《降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7.5分诚不欺你。

另外,强烈推荐大家都能读一读原著,四获星云奖、三获轨迹奖、三获日本科幻大奖、多次提名雨果奖的 特德·蒋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最后我想吐槽一下电影里美国人和外星人沟通是学英文,中国人为什么是教外星人打麻将啊!!!

​原载于她影微信公众号,欢迎转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