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什么贾玲只有一个?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什么贾玲只有一个?

贾玲举起了信号枪。

文|毒眸

30亿的《热辣滚烫》挤进了中国票房TOP20,夯实了贾玲作为中国票房第一女导演的地位。更进一步,一旦《热辣滚烫》票房超过32亿,她将跻身中国导演票房TOP10,成为其中唯一的女性导演。

仅靠两部作品达成如此成绩,贾玲所创作的记录,难以仅用“奇迹”来简单概括。而重叠在贾玲身上的演员、喜剧人、导演这些身份标签的背后,女性这个性别标签,让她所面临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长期以来,电影行业是男人的天下。在中国电影票房TOP100中,女导演除了贾玲,只有《北京遇上西雅图的》导演薛晓路,和《功夫熊猫》的女导演吕寅荣(美籍韩裔);演员方面,票房破百亿纪录的女演员,仅有马丽和周冬雨。

在这样的创作环境下,从相声演员到喜剧人,贾玲经历过大量的尝试和调整,最终借助电影走到了大众面前。在大众普遍分析“为什么贾玲会成功”的时候,另一个问题呼之欲出——为什么我们只有贾玲?

女演员

在全民观影的氛围下,春节档集中性地承担着更多的观众期待。然而,在这样的观影环境里,很少能看到女性电影或者女性角色的存在。

仔细盘点以往的春节档电影可以发现,无论演技水平还是流量高低都无法为她们带来更多的表演空间。《西游降魔篇》的舒淇和《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巩俐,在片中更多承担着配角戏份;85花代表赵丽颖参演的《乘风破浪》《西游记女儿国》,以及今年的《第二十条》出场时间也十分有限。

这种情况在去年的春节档更为明显。王智和王佳怡在《流浪地球2》《满江红》的主创列表里排在了第六位;排名靠前的周迅和张小斐在《无名》和《交换人生》中的角色,更多是衬托男性角色。

所有春节档电影之中,唯一称得上女性电影,或者说,具有完整女性角色的电影,仅在《你好,李焕英》和《热辣滚烫》中得以呈现,两部戏都选择将主角放置在了女性身上,完整呈现了一个女性的成长路径。

(《你好,李焕英》《热辣滚烫》(图源:豆瓣)

针对这一现象,毒眸之前的《春节档,男人的游戏》一文中曾分析过,类型片的崛起,高票房的刺激,让影片的切入视角更加男性化,女性的发挥空间不断缩小。不仅是春节档,在目前的整个电影市场,主流类型片都很难寻觅到女性角色的身影。

女性形象的缺失,意味着创作者对当下女性形象有着一定的认知困境。早在八九十年代的“X女郎”时期,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女性角色,性格鲜明,富有魅力,更重要的是,她们拥有着决定故事发展的主导地位。《红高粱》《菊豆》《秋菊打官司》中巩俐饰演的角色是全片的戏眼,即便在陈凯歌《霸王别姬》里,她所饰演的菊仙也可圈可点。

(《霸王别姬》中巩俐饰演菊仙(图源:微博)

成就这些经典女性形象背后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彼时正处于电影的黄金年代,女性角色得以解放,承载创作者更多的观念表达;另一方面,张艺谋、陈凯歌、周星驰等导演正处于创作高峰期,能敏锐地发现时代翻涌时角色的变化。

根据灯塔数据显示,女性观众连续三年上涨,2023年女性观众占比攀升至58%,女性的观影需求逐渐主导市场,而电影作品的女性角色也成为了受关注的对象。

(图源:灯塔电影实验室)

张艺谋创作的《满江红》《坚如磐石》《第二十条》中塑造的女性遭受性暴力,引起部分观众的不满;《唐人街探案3》《消失的她》对女性角色处理,也引起一定的争议讨论。

当创作者无法想象出当下的女性形象,便保守地退回到男性的叙事领域中,在当下的商业大片中,全男阵容的比例越来越多。今年的《飞驰人生2》里,甚至没有一位女性角色。

于是,一个明显的供需矛盾横亘在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目前电影的观众主要是女性观众,但是在银幕之上看不到女性观众想要看到的女性角色。

这重尴尬的困境也加注在女演员身上,女性演员在各种场合表达着自己的角色困境,她们都表示期待女性为主的电影,这也在向外界传递着一个信号:女演员无戏可拍。

(马丽直言女演员困境(图源:微博@搜狐娱乐)

翻看中国票房最高的女演员名单,马丽、白百何,贾玲、张小斐都得到了一定的商业肯定和大众关注,而她们身上都不可避免带有明显的喜剧特色。难以想象,喜剧,好像是女演员突围之路中最清晰的一条。

女喜剧人

贾玲早年接受采访,形容自己进入相声行当,“像你进错了澡堂子,可是你又想在这儿立足,怎么办呢?你就把自己伪装成一名搓澡工。”

在相声界,女性表演者寥寥无几,台上的“伦理哏”让女演员有些无所适从。贾玲摸索出了一条“酷口相声”的路,将舞台喜剧元素融入相声之中,不断积累的舞台经验也将贾玲推到了小品领域。

相对于相声用语言将逗哏和捧哏区隔开,小品更讲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设立一个便于营造矛盾冲突的刻板印象,这需要放大刻板标签,但标签的放大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审判视线。

在2015年春晚小品《女神与女汉子》中,贾玲跟瞿颖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这种设置让贾玲背负巨大的争议,网友指责其塑造女性刻板印象。

(2015年央视春晚小品《女神和女汉子》(图源:b站)

女性喜剧人的困境也在争议之中袒露出来。贾玲胖胖的、不羁的形象是婚嫁市场的弱势一方,所以贾玲经常被塑造为“恨嫁女”、“母老虎”之类的角色,某种意义上来说,贾玲的身材是她喜剧表演的一部分。

不止贾玲,对于女性喜剧人来说,都需要扮丑成为故事笑点的一部分,营造出与观众之间的亲近感。马丽、吴君如、宋丹丹、闫妮等女性喜剧演员都会有意剥离掉自己的女性魅力,进入“无性别”的安全空间,而再漂亮的女演员想要进入喜剧领域,也需要刻意塑造夸张的丑相,比如《食神》的莫文蔚。

(《食神》中莫文蔚饰演鸡姐(图源:微博)

女性喜剧演员这种“无性别”的幽默方式,既能得到广大的观众认可,也没有让观众有被冒犯的感觉。在B站,有大量男星与贾玲的拉郎配视频,评论的一团和气也表明了粉丝的默许,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贾玲的安全。

但是这种“无性别”的安全区,某种程度上也给了女性喜剧人另一重枷锁,她们只能在“丑角”之中进行表演,一旦拓展其它表演领域,就会让观众有不适感。

这也是此次贾玲瘦下来之后,让部分观众感到陌生的地方,她的形态脱离了过往观众对她的印象,贾玲减重100斤,意味着她的“丑角”滤镜被摘去,有部分网友评价,“她不好笑了”。

其实,无论是《热辣滚烫》里的贾玲,还是《你好,李焕英》里的张小斐,她们依旧承担着喜剧戏份,只不过,电影选择将她们剥离出刻板印象中的“丑相”:张小斐一直保持着“女神”形象,贾玲也从210斤的胖子蜕变为了拳击运动员。

(贾玲形象变化(图源:微博)

这种违背了惯常以来女性喜剧表演方式,在贾玲创作的喜剧电影里是被允许的,因为,在演员的身份之外,她同样是编剧、导演。

女导演

很难在电影框架内,从传统艺术层面分析讨论贾玲的作品,她的作品更多是一些小品段落的延展和套用。

比如,《你好,李焕英》里被缝上的破洞牛仔裤,《热辣滚烫》里210斤的贾玲刚开始运动的片段,除此之外,还有沈腾、雷佳音在各自的角色里贡献的“屎尿屁”喜剧段落。这些喜剧碎片构成了电影的主要喜剧层面,段子拼凑感强烈。

毒眸之前分析《你好,李焕英》的成功时,曾提到,“理解《李焕英》在票房上的成功,入口不在电影,而在‘春晚’,这部电影有着明显的节日色彩。”

“小品电影”在春节显得尤为突出,这契合了节日氛围,营造了一个舒适宽松的观影氛围,更重要的是,小品所传递的朴实价值观能迅速打通观众的情绪共通点。《你好,李焕英》的“母爱”和《热辣滚烫》的“励志”两个情绪点,都能最快地让观众进入到观影氛围中。

贾玲作为女性导演,其天然对生活的敏锐体察,能让她在戏剧的情绪进阶上更加得心应手,甚至,能够为故事提供截然不同的情感视角。

从创作层面来说,女性导演为当下的影视创作提供了不同寻常的情感支点,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观影方向。

在当下,有大量女性导演,创作着不同以往风格的作品,比如白雪的《过春天》、滕丛丛的《送我上青云》、刘斯逸的《三贵情史》。但是即便如此,她们很难收获大众关注。

(《过春天》《送我上青云》《三贵情史》(图源:豆瓣)

一方面,观众普遍接受商业片,但在商业片的创作公式里,情感视角并不具备可复刻性,无法形成一套完整的商业片创作逻辑。而贾玲作品的成功,基于自身经历出发,用真诚达成与观众的共情,再借助“小品电影”的商业创作节奏,为电影吸引更多的观众。

另一方面,即便身为导演,也不一定能够完全掌控整个创作的完整表达,更多还有背后资本层面的操控。而对贾玲来说,在她的导演、编剧、演员身份之外,更重要的是,她有一个团队可以支撑她完成创作表达。

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贾玲占股大碗娱乐65%,是公司最大股东,公司董事长由父亲贾文田担任,公司第二股东为三亚文艺小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其实际控制人闻玉霜与大碗娱乐第三股东孙集斌同为贾玲多年好友。

早在2016年,北京文化发布公告,拟自有资金1000万与贾玲、张广辉、孙集斌共同投资创立大碗娱乐,目标是打造成未来中国首家喜剧独角兽公司,在这一背景下,公司招揽了多位喜剧演员和喜剧编剧,形成一个具有品牌性的喜剧风格,补充到贾玲的创作之中。

2021年,北京文化转让大碗娱乐所持股份,三亚文艺小红接盘,大碗娱乐正式由贾玲团队全盘接手。

从《你好,李焕英》到《热辣滚烫》背后的出品方也能看到,贾玲团队对于整个作品话语权的放大。《你好,李焕英》里八位出品方,仅有大碗娱乐一席,而《热辣滚烫》的八位出品方中,大碗娱乐、三亚文艺小红以及北京骑小马背后的实际控制人都与贾玲关系密切。

在这种情况下,贾玲的创作相较其她的女性导演来说,自由度更大,话语权也更大,避免了一定的创作桎梏。

(《你好,李焕英》与《热辣滚烫》出品方(图源:猫眼)

巧合的是,去年《芭比》的成功,将贾玲从全球票房第一女导演挤下来的格蕾塔·葛韦格,在采访中,也表达了自己接不到合适的角色,开始写剧本、做导演,介入到电影生产层面,有了表达自我的资本与力量。女主玛格特·罗比更是创立了自己的制作公司,担任主演和制片人。正是因为身份的变化,两人在与华纳与美泰的长期周旋中,可以屹立不倒,让《芭比》得以问世。

贾玲和葛韦格的成功都在为电影行业带来不一样的面貌,让整个市场感受到了女性创作者的魅力,她们跨越了困境,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彼岸,同时也激励更多女性创作者站在台前充分表达自己。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只有一个贾玲,而是需要更多的“贾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什么贾玲只有一个?

贾玲举起了信号枪。

文|毒眸

30亿的《热辣滚烫》挤进了中国票房TOP20,夯实了贾玲作为中国票房第一女导演的地位。更进一步,一旦《热辣滚烫》票房超过32亿,她将跻身中国导演票房TOP10,成为其中唯一的女性导演。

仅靠两部作品达成如此成绩,贾玲所创作的记录,难以仅用“奇迹”来简单概括。而重叠在贾玲身上的演员、喜剧人、导演这些身份标签的背后,女性这个性别标签,让她所面临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长期以来,电影行业是男人的天下。在中国电影票房TOP100中,女导演除了贾玲,只有《北京遇上西雅图的》导演薛晓路,和《功夫熊猫》的女导演吕寅荣(美籍韩裔);演员方面,票房破百亿纪录的女演员,仅有马丽和周冬雨。

在这样的创作环境下,从相声演员到喜剧人,贾玲经历过大量的尝试和调整,最终借助电影走到了大众面前。在大众普遍分析“为什么贾玲会成功”的时候,另一个问题呼之欲出——为什么我们只有贾玲?

女演员

在全民观影的氛围下,春节档集中性地承担着更多的观众期待。然而,在这样的观影环境里,很少能看到女性电影或者女性角色的存在。

仔细盘点以往的春节档电影可以发现,无论演技水平还是流量高低都无法为她们带来更多的表演空间。《西游降魔篇》的舒淇和《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巩俐,在片中更多承担着配角戏份;85花代表赵丽颖参演的《乘风破浪》《西游记女儿国》,以及今年的《第二十条》出场时间也十分有限。

这种情况在去年的春节档更为明显。王智和王佳怡在《流浪地球2》《满江红》的主创列表里排在了第六位;排名靠前的周迅和张小斐在《无名》和《交换人生》中的角色,更多是衬托男性角色。

所有春节档电影之中,唯一称得上女性电影,或者说,具有完整女性角色的电影,仅在《你好,李焕英》和《热辣滚烫》中得以呈现,两部戏都选择将主角放置在了女性身上,完整呈现了一个女性的成长路径。

(《你好,李焕英》《热辣滚烫》(图源:豆瓣)

针对这一现象,毒眸之前的《春节档,男人的游戏》一文中曾分析过,类型片的崛起,高票房的刺激,让影片的切入视角更加男性化,女性的发挥空间不断缩小。不仅是春节档,在目前的整个电影市场,主流类型片都很难寻觅到女性角色的身影。

女性形象的缺失,意味着创作者对当下女性形象有着一定的认知困境。早在八九十年代的“X女郎”时期,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女性角色,性格鲜明,富有魅力,更重要的是,她们拥有着决定故事发展的主导地位。《红高粱》《菊豆》《秋菊打官司》中巩俐饰演的角色是全片的戏眼,即便在陈凯歌《霸王别姬》里,她所饰演的菊仙也可圈可点。

(《霸王别姬》中巩俐饰演菊仙(图源:微博)

成就这些经典女性形象背后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彼时正处于电影的黄金年代,女性角色得以解放,承载创作者更多的观念表达;另一方面,张艺谋、陈凯歌、周星驰等导演正处于创作高峰期,能敏锐地发现时代翻涌时角色的变化。

根据灯塔数据显示,女性观众连续三年上涨,2023年女性观众占比攀升至58%,女性的观影需求逐渐主导市场,而电影作品的女性角色也成为了受关注的对象。

(图源:灯塔电影实验室)

张艺谋创作的《满江红》《坚如磐石》《第二十条》中塑造的女性遭受性暴力,引起部分观众的不满;《唐人街探案3》《消失的她》对女性角色处理,也引起一定的争议讨论。

当创作者无法想象出当下的女性形象,便保守地退回到男性的叙事领域中,在当下的商业大片中,全男阵容的比例越来越多。今年的《飞驰人生2》里,甚至没有一位女性角色。

于是,一个明显的供需矛盾横亘在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目前电影的观众主要是女性观众,但是在银幕之上看不到女性观众想要看到的女性角色。

这重尴尬的困境也加注在女演员身上,女性演员在各种场合表达着自己的角色困境,她们都表示期待女性为主的电影,这也在向外界传递着一个信号:女演员无戏可拍。

(马丽直言女演员困境(图源:微博@搜狐娱乐)

翻看中国票房最高的女演员名单,马丽、白百何,贾玲、张小斐都得到了一定的商业肯定和大众关注,而她们身上都不可避免带有明显的喜剧特色。难以想象,喜剧,好像是女演员突围之路中最清晰的一条。

女喜剧人

贾玲早年接受采访,形容自己进入相声行当,“像你进错了澡堂子,可是你又想在这儿立足,怎么办呢?你就把自己伪装成一名搓澡工。”

在相声界,女性表演者寥寥无几,台上的“伦理哏”让女演员有些无所适从。贾玲摸索出了一条“酷口相声”的路,将舞台喜剧元素融入相声之中,不断积累的舞台经验也将贾玲推到了小品领域。

相对于相声用语言将逗哏和捧哏区隔开,小品更讲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设立一个便于营造矛盾冲突的刻板印象,这需要放大刻板标签,但标签的放大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审判视线。

在2015年春晚小品《女神与女汉子》中,贾玲跟瞿颖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这种设置让贾玲背负巨大的争议,网友指责其塑造女性刻板印象。

(2015年央视春晚小品《女神和女汉子》(图源:b站)

女性喜剧人的困境也在争议之中袒露出来。贾玲胖胖的、不羁的形象是婚嫁市场的弱势一方,所以贾玲经常被塑造为“恨嫁女”、“母老虎”之类的角色,某种意义上来说,贾玲的身材是她喜剧表演的一部分。

不止贾玲,对于女性喜剧人来说,都需要扮丑成为故事笑点的一部分,营造出与观众之间的亲近感。马丽、吴君如、宋丹丹、闫妮等女性喜剧演员都会有意剥离掉自己的女性魅力,进入“无性别”的安全空间,而再漂亮的女演员想要进入喜剧领域,也需要刻意塑造夸张的丑相,比如《食神》的莫文蔚。

(《食神》中莫文蔚饰演鸡姐(图源:微博)

女性喜剧演员这种“无性别”的幽默方式,既能得到广大的观众认可,也没有让观众有被冒犯的感觉。在B站,有大量男星与贾玲的拉郎配视频,评论的一团和气也表明了粉丝的默许,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贾玲的安全。

但是这种“无性别”的安全区,某种程度上也给了女性喜剧人另一重枷锁,她们只能在“丑角”之中进行表演,一旦拓展其它表演领域,就会让观众有不适感。

这也是此次贾玲瘦下来之后,让部分观众感到陌生的地方,她的形态脱离了过往观众对她的印象,贾玲减重100斤,意味着她的“丑角”滤镜被摘去,有部分网友评价,“她不好笑了”。

其实,无论是《热辣滚烫》里的贾玲,还是《你好,李焕英》里的张小斐,她们依旧承担着喜剧戏份,只不过,电影选择将她们剥离出刻板印象中的“丑相”:张小斐一直保持着“女神”形象,贾玲也从210斤的胖子蜕变为了拳击运动员。

(贾玲形象变化(图源:微博)

这种违背了惯常以来女性喜剧表演方式,在贾玲创作的喜剧电影里是被允许的,因为,在演员的身份之外,她同样是编剧、导演。

女导演

很难在电影框架内,从传统艺术层面分析讨论贾玲的作品,她的作品更多是一些小品段落的延展和套用。

比如,《你好,李焕英》里被缝上的破洞牛仔裤,《热辣滚烫》里210斤的贾玲刚开始运动的片段,除此之外,还有沈腾、雷佳音在各自的角色里贡献的“屎尿屁”喜剧段落。这些喜剧碎片构成了电影的主要喜剧层面,段子拼凑感强烈。

毒眸之前分析《你好,李焕英》的成功时,曾提到,“理解《李焕英》在票房上的成功,入口不在电影,而在‘春晚’,这部电影有着明显的节日色彩。”

“小品电影”在春节显得尤为突出,这契合了节日氛围,营造了一个舒适宽松的观影氛围,更重要的是,小品所传递的朴实价值观能迅速打通观众的情绪共通点。《你好,李焕英》的“母爱”和《热辣滚烫》的“励志”两个情绪点,都能最快地让观众进入到观影氛围中。

贾玲作为女性导演,其天然对生活的敏锐体察,能让她在戏剧的情绪进阶上更加得心应手,甚至,能够为故事提供截然不同的情感视角。

从创作层面来说,女性导演为当下的影视创作提供了不同寻常的情感支点,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观影方向。

在当下,有大量女性导演,创作着不同以往风格的作品,比如白雪的《过春天》、滕丛丛的《送我上青云》、刘斯逸的《三贵情史》。但是即便如此,她们很难收获大众关注。

(《过春天》《送我上青云》《三贵情史》(图源:豆瓣)

一方面,观众普遍接受商业片,但在商业片的创作公式里,情感视角并不具备可复刻性,无法形成一套完整的商业片创作逻辑。而贾玲作品的成功,基于自身经历出发,用真诚达成与观众的共情,再借助“小品电影”的商业创作节奏,为电影吸引更多的观众。

另一方面,即便身为导演,也不一定能够完全掌控整个创作的完整表达,更多还有背后资本层面的操控。而对贾玲来说,在她的导演、编剧、演员身份之外,更重要的是,她有一个团队可以支撑她完成创作表达。

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贾玲占股大碗娱乐65%,是公司最大股东,公司董事长由父亲贾文田担任,公司第二股东为三亚文艺小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其实际控制人闻玉霜与大碗娱乐第三股东孙集斌同为贾玲多年好友。

早在2016年,北京文化发布公告,拟自有资金1000万与贾玲、张广辉、孙集斌共同投资创立大碗娱乐,目标是打造成未来中国首家喜剧独角兽公司,在这一背景下,公司招揽了多位喜剧演员和喜剧编剧,形成一个具有品牌性的喜剧风格,补充到贾玲的创作之中。

2021年,北京文化转让大碗娱乐所持股份,三亚文艺小红接盘,大碗娱乐正式由贾玲团队全盘接手。

从《你好,李焕英》到《热辣滚烫》背后的出品方也能看到,贾玲团队对于整个作品话语权的放大。《你好,李焕英》里八位出品方,仅有大碗娱乐一席,而《热辣滚烫》的八位出品方中,大碗娱乐、三亚文艺小红以及北京骑小马背后的实际控制人都与贾玲关系密切。

在这种情况下,贾玲的创作相较其她的女性导演来说,自由度更大,话语权也更大,避免了一定的创作桎梏。

(《你好,李焕英》与《热辣滚烫》出品方(图源:猫眼)

巧合的是,去年《芭比》的成功,将贾玲从全球票房第一女导演挤下来的格蕾塔·葛韦格,在采访中,也表达了自己接不到合适的角色,开始写剧本、做导演,介入到电影生产层面,有了表达自我的资本与力量。女主玛格特·罗比更是创立了自己的制作公司,担任主演和制片人。正是因为身份的变化,两人在与华纳与美泰的长期周旋中,可以屹立不倒,让《芭比》得以问世。

贾玲和葛韦格的成功都在为电影行业带来不一样的面貌,让整个市场感受到了女性创作者的魅力,她们跨越了困境,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彼岸,同时也激励更多女性创作者站在台前充分表达自己。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只有一个贾玲,而是需要更多的“贾玲”。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