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here:
对于赵雷这个名字,从发出音节都觉得口型陌生到所有歌词都能熟稔地默记于心,究竟花了多久,似乎已经不记得了。
初识是哪首歌来着?是轻巧又撩拨的《少年锦时》,还是听见第一句歌词就被惊艳的《画》,喔,兴许都不是,大概只是逛街时哪间店铺恰好在放的背景乐,那音响效果很差,却莫名其妙勾得人走进去转转。
那时候就在想,这样一把连音响的刺耳杂音都挡不住的直率唱腔,唱歌那人率性洒脱的灵魂简直能渗透出声线和人撞个满怀,单纯又炽热。
后来赵雷火了,终于火了,真的火了,于是那些年叫嚣着“赵雷不红,天理难容”的人又不由得在感动的同时生出一点小小的难过。像是自己小心收藏了许久的珍宝被曝了光,像是只有自己知道的秘密小基地被昭告天下。
好像一夜之间,所有人都叫起了你心心念念却从来没敢说出口的名字,所有人都想去玉林路尽头的小酒馆看看,所有人都能抱着吉他哭喊出一首《南方姑娘》,声泪俱下地嚎啕着早已是过去的爱情。
还有《成都》,最喜欢的《成都》,一度在朋友圈刷屏的《成都》。每个人似乎都能轻易地唱上两句,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腼腆的男人曾在整场巡演的最后,羞涩地对台下说“把你们的手电筒,全都打开吧。”
如今,赵雷出了新的专辑,里面的歌曲有些新鲜有些熟悉。曲子里坦白的嗓音一如既往,干净,可能还隐了些许生涩,是最单纯可爱的孩子,也是最坚定可靠的男人。于是听着歌的我们明白,赵雷还是赵雷,他是每一个人独有的,他也是爱他的人共有的。
——时间在走,我在长大,“无法长大”的你始终是我的江湖。
《朵》:许我一个你,没日没夜的快活
《朵》作为《无法长大》这张专辑的第一首曲子,真是再合适不过。不仅曲调轻快又活泼,作词唱腔都透着孩子气的生命力,仿佛是个热爱美好和生活的孩童,一时兴起童言无忌。不得不说,赵雷在这首曲子里的声调都是暖色的,尾音轻轻巧巧地挑起一个弯,就把音色勾得暧昧又生动,惹得人无端想起春天,连脸都泛起红来。
他像个天真无邪的小男孩,说他喜欢五颜六色的花,你在站在花丛前面有心逗他,就问他最喜欢哪种颜色呀?结果男孩一本正经地眨眨眼又摇摇头,说没有哪个颜色是特别喜欢的呀,好看就是好看。
他像个淘气胡闹的顽童,说他喜欢洁白无瑕的云,你笑着哄骗他,告诉他那天上的云呀伸手一抓就抓下来了,然后你看见他湛湛伸出手,还没举过头顶又把手放下来了。你问他,怎么不抓了呢,他低头认真看了看自己因为玩沙子弄得脏脏的小手,义正言辞地说不行,不能把白云碰黑了。
他像个情窦初开的少年,说他喜欢美丽清纯的女子,一朵一朵的,哪一个都盛开得明媚又漂亮。你直直地看进他的眼睛——那眼神清澈得像水像风,没半分余杂。少年兴高采烈,说要是这些花一样美丽的女子都能永不凋零就好了,继而又像是想起什么一样摇摇头,像个小大人似的感叹,可是时间不会停下来啊……那就希望她们枯萎的时候也还是这么纯洁无暇吧。
贯穿全曲的洒脱声线,时而显现的孩童笑声,未加过多修饰的随性歌词,最后都融化成一种不知名的张力,带着暖人的温度盈满心脏。他没和你讲什么要热爱生命的大道理,但是他不教你逃避成长也不让你恐惧面对,于是听完了这首歌,你还就真的从心底生出了阳光生出了希望。你还真就相信,以后能拥有想要的快活。
我猜最后那几句说唱一定是赵雷,也是所有人的心声——想做个小孩永远不被伤害,但还是要快点长大却不被风霜打败。嗯,愿我们都能在多变之中自由摇摆,即使美好枯萎,也不去沾染世间的尘埃。
《鼓楼》:我站在拥挤人群,品尝灵魂
大概每一个从小在四九城里长大的孩子都会对《鼓楼》深有同感,里面的每一个地方都挂着时光的刻痕和老北京的印迹,虽然我们有时候不得不承认,这些味道已经在现代化的大潮里越来越淡漠。也正因为如此,赵雷的《鼓楼》才会直直地闯进心里。
他没唱在鼓楼下经常能遇见的大批金发碧眼的外国旅客,只是淡淡地说“雨后阳光洒落,人们都出来了”——那是住在鼓楼附近老胡同里的北京人会有的习惯。淋过雨的墙根泥土,能在阳光里散发自己特殊的芬芳香气,你出来走走,伸出手能感受到氤氲在手指尖的历史气息。灰色的,漠然的,有点苍凉地在阳光下闪烁,等待着看得懂的人去发现。
他也没唱后海什刹海那繁华的酒吧一条街,只是孤独地说“唯有我倚着围栏,对过往说晚安”——后海边的围栏很长很长,比起夜晚的笙歌萤火灯红酒绿,相信那些围栏一定更愿意看见早晨天蒙蒙亮时,拎着锅碗去胡同口买油条豆腐脑的大爷大妈的身影。
当赵雷这样唱着歌,就仿佛能看见一个男人夹着烟靠着后海边栏杆的背影。面前的每一家酒吧都熙熙攘攘,驻唱歌手扯着烟嗓嚎着含混的歌,可那男人只是静静站立着,在自己吐出的白色烟圈里湿了眼睛,转身冲着漆黑一片的水面,和过往告了别。
快活人不眠的后海边,长大后再也没坐过的甩着两条“长辫子”的107路电车,什刹海周围小情侣的甜蜜和缱绻,《鼓楼》里的点滴都是最琐碎不过的生活。这首曲子并不是安静的,它是喧闹的,是带着呛人烟火气的,也正是这样,它才是最真实的。我相信,赵雷一定是歌中靠着墙壁晒太阳的过客,在拥挤吵闹的人群里,格格不入得很彻底。他说,这种与繁华的无关是因为平凡。我倒觉得,他一定喜欢这种平凡,因为在这种平凡里,反倒能更好地审视自己。周围越喧嚣,你与众不同的灵魂越清晰。
我在鼓楼,我在推推搡搡的人群里,我在拥挤热闹的繁华里,我在浮躁不安的社会里,我在人心不定的世界里。但我还在生活,我还在努力向前走,如果我有些倦意了,就让我在这里,独自醒过。
《成都》:你的成都,在哪里
动笔写《成都》,是件需要勇气的事。这首歌太火——歌词太真,旋律太美,感情太烈。随便里面的哪一句都牵扯着回忆,雷子在台上唱得平实,我们在台下哭得狠厉。过往的那些感慨那些羁绊,不知道怎么在心里就扭成一团,生拉硬拽也扯不开,最后只剩下了疼。
点开《成都》下的评论,每一句都是一个故事,伤感的平淡的悔恨的看开的,字里行间的苦涩味道像是能传进味觉,你听着《成都》,就好像对每一场悲欢离合都感同身受。那些现实和无奈顺着文字轻飘飘落在自己身上,压得人喘不过气,反倒比不了讲故事的当事人,经历过了却生出几分云淡风轻。
可《成都》却不一定是场以悲剧收尾的爱情故事。于雷子,那是首唱给成都的情歌。歌词里的女孩子是否确有其人早已不是重点,比起似是而非的露水情缘,那些走过的路喝过的酒额头碰过的垂柳,因为唱起这首歌,触感始终鲜明真切。那些掉过的泪思念的愁试图挣扎的自由,因为唱起这首歌,记忆还能色彩依旧。或许相较于怀念,《成都》更像是一种记录。像写了本日记,像拍了张照片,像凭借声带的震颤铭记那个留在成都就再也带不走的他自己。
于友人,那是首思乡的念歌。成都是他的家乡,他说那是座节奏很慢的城。那里的火锅有别的地方没有的香味,那里的雨水比别处都轻缓缠绵。于你,可能你会红着脸,说你听《成都》是因为喜欢的男生喜欢这首歌。那样青涩又炙热的微妙情意,落在曲调上仿佛就能长长久久。于我,兴许只是从辗转尾音里听出了默契,没来由地想起和哪句歌词里有点相像的故人或是自己。
如果要给《成都》下一个定义,比起一首情歌,我觉得更像是一种情怀。像李白喝了酒就想写首诗赞美赞美的月亮,像古人一送别就总得从路边随手折下的柳枝。《成都》只是味药引,听过有幸能勾起回忆,惹得伤感,落下眼泪,复又平静,都该觉得美好。一首好歌,该是能让人联想出一幅歌手与听众交流的画面,而对于《成都》,我们似乎能看见赵雷举起一杯酒,邀我们同饮。他没说什么不醉不归,也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表情和意味,他就只举着酒,对我们说,敬过往,敬此刻,敬来日方长。
——于是我饮了你的酒,醉在你的歌里。你唱了一首成都,从此你像是我的全部,你成了我的江湖。(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