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北方荒漠化仍在扩张?国家林业局:沙化土地已连续15年净减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北方荒漠化仍在扩张?国家林业局:沙化土地已连续15年净减少

为实现到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的目标,中国政府准备从两个方面采取行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针对国外媒体关于中国北方荒漠化仍然在扩张的报道,国家林业局今天公开回应称,除个别地方之外,总体情况不是这样的。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林业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中国荒漠化防治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之前有国外媒体称,中国北方的荒漠化仍然在扩张。对此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表示,应该说除个别地方之外,总体情况不是这样的。到2015年底,中国已经完成了五次全国荒漠化沙化土地的监测工作。这五次监测的结果表明,2000年之前,我国的沙化土地是呈现扩张态势的,1994年之前年均扩展2460平方公里。1995年到1999年期间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

但是到2000年之后,我国的沙化土地呈现缩减态势。2000年到2004年年均缩减1283平方公里。2005年到2009年年均缩减1717平方公里。而到2010年到2014年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实现了连续三个监测期的沙化土地净减少,而且缩减的速度不断加快。

张永利还表示,有大量的已治理的沙化土地虽然仍在沙化土地之列,但它的沙化程度已经由过去的极重度、重度转变为中度、轻度,所以仅从沙化土地面积的变化上还不能完全看出治理成效。治理成效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是沙化土地总面积的数字变化,二是沙化土地里不同沙化程度的面积变化。

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与2009年相比,全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呈现“双减少”,分别减少12120平方公里和9902平方公里;荒漠化和沙化程度呈现“双减轻”,均呈现由极重度向轻度转变的良好趋势;沙区植被状况和天气状况呈现“双好转”,植被平均盖度增加了0.7个百分点,年均沙尘天气次数比上个监测期减少了20.3%。

据国家林业局介绍,当前,全球面临着荒漠化扩展的严峻挑战,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立“到2030年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这一重大目标,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同时,中国依然是世界上受荒漠化、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境内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近1/5。局部地区沙化土地仍在扩展,还有3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具有明显沙化趋势。在全国现有沙化土地中,具备治理条件的有50多万平方公里,防沙治沙任务依然艰巨。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介绍,为实现到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的目标。中国政府准备从两个方面采取行动,一方面继续做好本国的荒漠化防治工作,一是加强沙区、荒漠化地区的原生植被的严格保护,抓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落实封禁保护政策,提高沙区公益林的补助标准,建立和完善荒漠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二是加大工程治理力度,包括利用三年时间把我们已经纳入规划的1700万亩的严重沙化耕地全部实施退耕还林,至少需要投资272亿元。三是突出科学治沙,不断提高防沙治沙的科学水平。四是搞好治沙扶贫,为中国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出应有的贡献。 

此外,前段时间有国外记者报道中国荒漠化治理当中的生态移民问题,使少数民族放弃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张永利对此回应称,凡是牵扯到生态移民的地方一定是生态非常脆弱,不具备起码的人类生存发展的条件,或者经过努力、经过治理仍然不太具备人类生存发展的条件的地方才开展生态移民。

张永利说,“连基本生存条件都没有了,文化传统、生活习惯靠什么来存在?过去有一句话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觉得通过生态移民的办法,让这些地方的人民首先有一个好的生存发展条件,然后才能使他们的文化、生活习惯等得以更好的传承。生态移民并不一定必然导致这些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的丢失,不能把这两个简单地对立起来。如果我们做好了,我认为生态移民反倒是促进了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的延续。”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北方荒漠化仍在扩张?国家林业局:沙化土地已连续15年净减少

为实现到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的目标,中国政府准备从两个方面采取行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针对国外媒体关于中国北方荒漠化仍然在扩张的报道,国家林业局今天公开回应称,除个别地方之外,总体情况不是这样的。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林业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中国荒漠化防治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之前有国外媒体称,中国北方的荒漠化仍然在扩张。对此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表示,应该说除个别地方之外,总体情况不是这样的。到2015年底,中国已经完成了五次全国荒漠化沙化土地的监测工作。这五次监测的结果表明,2000年之前,我国的沙化土地是呈现扩张态势的,1994年之前年均扩展2460平方公里。1995年到1999年期间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

但是到2000年之后,我国的沙化土地呈现缩减态势。2000年到2004年年均缩减1283平方公里。2005年到2009年年均缩减1717平方公里。而到2010年到2014年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实现了连续三个监测期的沙化土地净减少,而且缩减的速度不断加快。

张永利还表示,有大量的已治理的沙化土地虽然仍在沙化土地之列,但它的沙化程度已经由过去的极重度、重度转变为中度、轻度,所以仅从沙化土地面积的变化上还不能完全看出治理成效。治理成效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是沙化土地总面积的数字变化,二是沙化土地里不同沙化程度的面积变化。

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与2009年相比,全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呈现“双减少”,分别减少12120平方公里和9902平方公里;荒漠化和沙化程度呈现“双减轻”,均呈现由极重度向轻度转变的良好趋势;沙区植被状况和天气状况呈现“双好转”,植被平均盖度增加了0.7个百分点,年均沙尘天气次数比上个监测期减少了20.3%。

据国家林业局介绍,当前,全球面临着荒漠化扩展的严峻挑战,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立“到2030年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这一重大目标,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同时,中国依然是世界上受荒漠化、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境内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近1/5。局部地区沙化土地仍在扩展,还有3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具有明显沙化趋势。在全国现有沙化土地中,具备治理条件的有50多万平方公里,防沙治沙任务依然艰巨。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介绍,为实现到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的目标。中国政府准备从两个方面采取行动,一方面继续做好本国的荒漠化防治工作,一是加强沙区、荒漠化地区的原生植被的严格保护,抓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落实封禁保护政策,提高沙区公益林的补助标准,建立和完善荒漠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二是加大工程治理力度,包括利用三年时间把我们已经纳入规划的1700万亩的严重沙化耕地全部实施退耕还林,至少需要投资272亿元。三是突出科学治沙,不断提高防沙治沙的科学水平。四是搞好治沙扶贫,为中国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出应有的贡献。 

此外,前段时间有国外记者报道中国荒漠化治理当中的生态移民问题,使少数民族放弃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张永利对此回应称,凡是牵扯到生态移民的地方一定是生态非常脆弱,不具备起码的人类生存发展的条件,或者经过努力、经过治理仍然不太具备人类生存发展的条件的地方才开展生态移民。

张永利说,“连基本生存条件都没有了,文化传统、生活习惯靠什么来存在?过去有一句话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觉得通过生态移民的办法,让这些地方的人民首先有一个好的生存发展条件,然后才能使他们的文化、生活习惯等得以更好的传承。生态移民并不一定必然导致这些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的丢失,不能把这两个简单地对立起来。如果我们做好了,我认为生态移民反倒是促进了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的延续。”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