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手机厂商们,画了一张“AI大饼”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手机厂商们,画了一张“AI大饼”

AI能否真正颠覆手机行业?

文|潮汐商业评论 Camille

编辑|Ray

“未来世界,大部分人类可能是多余的。”

这是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被大众最为争议的观点。如今,当AI正从二维空间“概念”走向多维世界“应用”时,人类社会的生产力重心也将随之向人工智能转移,人们生活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什么时候手机能出一个‘一键寻信息’的功能就好了,这样就不用总是各种翻记录了。”这是Jessica时常输出的“烦恼诉求”,不论是生活里,还是工作上。

比如在几十上百已经刷过的短视频中,找到那个“突然很想跟朋友分享,但已经忘了博主,只记得关键剧情”的段子。或者如何快速找到几周甚至几个月前,在工作群里分享过的“当时不重要,即刻很重要,还没有聊天关键词”的某个截图……

在智能手机时代,Jessica的诉求或许只能通过大脑回忆线索来一步步进行“人工挖掘”,而当手机逐渐AI化,那些冗长繁琐的需求或许都将能够“一键解决”。

显然,「AI手机时代」也正在来临。2月18日,魅族宣布将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All in AI。随后,OPPO也官宣“迈进AI手机时代”,OPPO创始人兼CEO陈明永发内部信,宣布将在未来五年投入1000亿元人民币进行AI技术研发的计划。2月20日,OPPO举办AI战略发布会,公开了由OPPO AI超级智能体和AI Pro智能体开发平台组成的“1+N智能体生态”战略。

随着2023年ChatGPT的出现,让以大语言模型为主的AI之战一触即发,彻底打开了AI发展的新纪元。今年开年,文生视频模型Sora的出现再次震撼了大众对AI的感知。

而手机由于拥有较高的伴随性和普及性,以及具备获取用户数据并提供分析处理的条件,无疑是AI的最好载体。眼下,身处“瓶颈期”许久的手机行业似乎迎来了新机遇,当Smartphone向AI phone演变时,一场新的行业革命已然开启。

只是,AI能否真正颠覆手机行业?

01 什么是AI手机?

“所有产品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手机行业。5G时代,作为信息承载的重要终端,手机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那么,当AI装进Smartphone里,一部AI手机又是什么样的?

相比传统智能手机,AI手机最大的优势在于如“助手”般能更了解使用者,让用户以最便捷的方式达成需求。

以市面上已“登机”的AI功能为例, 比如OPPO Find X7系列的“智能通话摘要”“AIGC消除”等功能,前者依赖AndesGPT大语言模型,用户进行通话时,能自动生成通话摘要;后者同时依赖于引入的生成式视觉模型,用户完成拍照后,手动圈选图片中的干扰部分,系统会自动消除。

荣耀Magic 6系列搭载了自研的70亿参数“魔法大模型”,带来了“一拖日程”“一语查图”“智慧成片”等体验提升。其中,“智慧成片”功能,用户只需与YOYO助理简单对话,即可精选以往照片和视频,自动创作短片,同时还能提前识别照片中纪念日等重要场景,主动推荐创作视频。

如今,市场上所呈现出来AI能力的手机,在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背后的大模型能力。

而当手机彻底进化为“AI Phone”时,我们的手机将更像一个“人”。例如,如果我们想在网上买到最低价的某个产品,以现在手机所处的智能阶段,我们需要到多个电商平台去搜索进行一一比价,或者去比价网站找到最低价格。而AI手机则直接代替我们寻找,用户只需下达需求,AI便能给到“结果”。

当下,大模型、多模态、智能体等一系列的AI技术发展,未来AI手机扮演的角色将更偏向“助手”或者智能体。联发科技总经理陈冠州表示,AI手机将重新定义手机智能体验,也将开启整个行业的全新创新周期。

可以预见的是,AI带来的全新使用体验或将颠覆传统智能手机。

英国作家尼尔·盖曼曾说过,“谷歌可以给你10万个答案,但一个图书管理员可以给你最为精准的答案。”AI便是这个赛博版的“图书管理员”。

距离乔布斯发布首款iPhone已经过去了17年,而iPhone的诞生,不仅打开了一个新的智能手机时代,也宣告了诺基亚、摩托罗拉、HTC等“传统”手机厂商时代的落幕。如今,智能手机已发展十年有余,从屏幕到影像再到内存到电池,“细枝末节”都发生了飞速迭代,以至于近几年,手机行业都再难出现令人震撼的颠覆性创新。

而随着AI技术在过去一年中的革命性突破,所有智能手机厂商都似乎看到了“颠覆”的新希望。除上述OPPO、荣耀的AI“登机”,去年下半年开始,华为、小米、vivo、三星等诸多主流手机厂商也都在争相竞逐“AI时刻”。

去年9月,强势回归的华为MATE60系列已经搭载上了自研的盘古大模型,可以直接利用华为云端的AI大模型,为手机本地的照片增强画质;10月,小米14搭载了小米自研的60亿参数级大模型,能够在手机上离线进行“文生图”“AI扩图”与“AI去除路人”功能。11月,vivo发布自研的AI“蓝心大模型”。前不久三星刚发布的旗舰机型Galaxy S24系列,将视频AI处理、AI聊天机器人、影像画面处理、通话实时翻译等功能作为宣传的重点。

哪怕是苹果Apple,也难抵所要来临的“AI时刻”。知名分析师郭明錤曾透露,苹果下一代iPhone 16手机,有望成为其首款AI手机。

AI浪潮愈演愈烈的当下,信息量与应用需求迎来彻底爆发,手机厂商们亟需打开AI手机的新“赛道”,2024年也无疑会成为AI争夺的“修罗场”。

那么,真正能够颠覆行业的“AI时刻”何时来临?

02 “ALL in AI”,手机厂商的新故事

如今,智能手机市场的饱和与同质化竞争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市调公司IDC在2024年1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手机市场的总销量或为十年来新低,同比2022年下降3.2%至11.7亿部。与此同时,研究机构Techlnsight表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换机周期拉长到了历史最高的51个月,相当于很多用户的手机已经使用了近四年的时间。

即便是技术革新不断,用户体验日益优化,但市场增长的天花板已经显露,手机厂商们“挤牙膏式”的创新,意义已越来越小,但AI手机的出现也让厂商们看到了新曙光。据Counterpoint的报告指出, 2023年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手机全球出货量约4700万部,2024年或将激增至1亿部以上,到2027年将扩大到5.52亿部。

眼下,AI无疑是手机行业面对发展瓶颈的新出口。

早在2017年,在图像降噪等处理任务中AI便已开始发挥作用,并逐步扩展至帧率优化、画质增强等场景应用。智能手机集成AI技术已非新鲜事,但真正能够实现所谓的“AI手机”距离还有多远?

早期应用所依赖的模型参数量通常不超过1000万,如今即使是最小的端侧大模型,其参数量也已达到10亿,是早期模型的100倍。而这些10亿参数级的模型也只能执行一些基本的文本处理任务。

与此同时,手机用户对多模态(文本、图像、视频等)处理的需求则需要动辄百亿参数的模型才能提供满意的用户体验。而手机运行如此大规模的模型,需要至少13GB的内存和130GB/s的带宽。观察到2023年旗舰手机的配置,内存通常为16GB,带宽为50GB/s。因此,集成大模型的「AI手机」要“软”“硬”件兼备,建创能够搭载“新技术”的全新生态。

首先是硬件,虽然如今已进入5G时代,但从隐私、数据服务费、响应速度等多方面考虑,如若手机上的AI只能用云端服务,难免让消费者心生顾虑。因此,现阶段的AI手机,至少得能在本地运行AI大模型。

硬件方面,高通、联发科等芯片厂商已替手机厂商做完。去年10月,高通发布了首款专为生成式AI打造的移动平台骁龙8 Gen 3,能够使手机可以运行100亿参数的生成式AI模型,在手机上用Stable Diffusion模型做文生图,最快出图速度不到1秒。联发科天玑9300芯片则能够实现更加高速、安全的边缘AI计算,最高支持330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

高通、联发科的硬件支持相当于是给所有安卓手机厂商发了一张AI手机的门票。但单单掌握了硬件还不够用,还要做软硬件的协同创新。AI技术的落地功能能否足够吸引消费者,是否有足够强悍的大模型产品支撑,能够带给用户切实的场景应用并经得住验证。

因此,考验手机厂商的则是操作系统OS和软硬件生态(围绕特定的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起的软件和硬件技术的综合体系)。相较于单做一个AI功能或是做一套OS系统,做AI OS并非易事,自研大模型、AI原生框架、全新生态应用等连环问题都是手机厂商需要认真考虑总结的。

与此同时,随着AI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将其有效整合到操作系统和硬件设备中,同时创建出既能满足当前需求又具备未来发展潜力的产品,需要的不仅是技术创新,也包括厂商们对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快速响应能力。

纵观过往掀起的新技术革命,尽管表面火热,但以重塑赛道格局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玩家并未找到真正行之有效的切入路径。而从现有手机AI应用和落地场景来看,各个手机厂商在AI功能上趋同,均未产生较大的差异化优势。在用户侧带来的也更多的是体验升级,并非跨越式的“革新”。

当前手机厂商在AI上的布局尚处于初步阶段,AI趋同虽无可厚非,但在新机遇浪潮下,想要成为下一个颠覆行业的手机品牌,构建差异化壁垒则必须要快。

03 2024,将开启AI的“颠覆时代”?

“硅谷的企业家们,总喜欢把‘颠覆性’挂在嘴边,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词真正的含义。他们以为只要把产品设计得更好,就具有了破坏性。” 硅谷风险投资人安迪·拉切列夫曾这样评论“颠覆”。

什么是颠覆?替代性、破坏性与不确定性。

数码相机的出现颠覆了过去的胶卷成像,在之后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像素不断升级,四次像素爆炸后,凭借着简单快捷等优势,数码相机成功取代了胶卷相机,在21世纪初成为摄影市场的主流。而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让手机摄影和数码摄影的命运开始交错。智能手机凭借越来越强的芯片算力,算法和AI在图像处理上的功能越来越强大,逐渐部分替代了数码相机。

当更具优势的新事物出现,旧事物也会随之被影响比重发生倾斜。

显然,手机AI功能的出现以及行业巨头们纷纷“All in AI”,AI手机正逐渐影响着人们心智占据更大的比重。2014年, OPPO的“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让手机行业开启了“快充时代”。我们不说AI是否能颠覆手机行业,但在未来,智能手机更高阶发展一定是AI手机,AI手机也必将替代如今的智能手机。

与此同时,将AI更全面的融入智能手机,与行业过往的“堆料”升级不同,从技术到系统到智能平台再到用户数据,行业的门槛不断被拉高,大浪淘沙整个行业将更加集中,也将极大地改变行业中龙头企业的地位。正如摩托罗拉、诺基亚的时代落幕,在苹果、三星的阴影下,国内手机厂商也闯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占据了重要市场份额。

AI手机从出现到成熟,直到产生颠覆性影响,是一个需要培育的长期过程。而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每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和突破,都以颠覆性技术出现和成熟为标志。

毫无疑问,AI正开启手机的颠覆时代,迎来真正的“AI时刻”或还尚需时间,但手机「AI」的符号正深入人心。

“我是很期待AI手机,但现在的AI应用还不足以让我换新手机,我可能需要它真正能帮我彻底解决某个很必要的需求才会考虑换吧。当然,如果现在我的手机坏了,我一定首选AI功能的手机。毕竟,谁不想感受新技术带来的体验‘革新’。”Jessica分享道。

你看,商业就是这样。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手机厂商们,画了一张“AI大饼”

AI能否真正颠覆手机行业?

文|潮汐商业评论 Camille

编辑|Ray

“未来世界,大部分人类可能是多余的。”

这是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被大众最为争议的观点。如今,当AI正从二维空间“概念”走向多维世界“应用”时,人类社会的生产力重心也将随之向人工智能转移,人们生活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什么时候手机能出一个‘一键寻信息’的功能就好了,这样就不用总是各种翻记录了。”这是Jessica时常输出的“烦恼诉求”,不论是生活里,还是工作上。

比如在几十上百已经刷过的短视频中,找到那个“突然很想跟朋友分享,但已经忘了博主,只记得关键剧情”的段子。或者如何快速找到几周甚至几个月前,在工作群里分享过的“当时不重要,即刻很重要,还没有聊天关键词”的某个截图……

在智能手机时代,Jessica的诉求或许只能通过大脑回忆线索来一步步进行“人工挖掘”,而当手机逐渐AI化,那些冗长繁琐的需求或许都将能够“一键解决”。

显然,「AI手机时代」也正在来临。2月18日,魅族宣布将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All in AI。随后,OPPO也官宣“迈进AI手机时代”,OPPO创始人兼CEO陈明永发内部信,宣布将在未来五年投入1000亿元人民币进行AI技术研发的计划。2月20日,OPPO举办AI战略发布会,公开了由OPPO AI超级智能体和AI Pro智能体开发平台组成的“1+N智能体生态”战略。

随着2023年ChatGPT的出现,让以大语言模型为主的AI之战一触即发,彻底打开了AI发展的新纪元。今年开年,文生视频模型Sora的出现再次震撼了大众对AI的感知。

而手机由于拥有较高的伴随性和普及性,以及具备获取用户数据并提供分析处理的条件,无疑是AI的最好载体。眼下,身处“瓶颈期”许久的手机行业似乎迎来了新机遇,当Smartphone向AI phone演变时,一场新的行业革命已然开启。

只是,AI能否真正颠覆手机行业?

01 什么是AI手机?

“所有产品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手机行业。5G时代,作为信息承载的重要终端,手机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那么,当AI装进Smartphone里,一部AI手机又是什么样的?

相比传统智能手机,AI手机最大的优势在于如“助手”般能更了解使用者,让用户以最便捷的方式达成需求。

以市面上已“登机”的AI功能为例, 比如OPPO Find X7系列的“智能通话摘要”“AIGC消除”等功能,前者依赖AndesGPT大语言模型,用户进行通话时,能自动生成通话摘要;后者同时依赖于引入的生成式视觉模型,用户完成拍照后,手动圈选图片中的干扰部分,系统会自动消除。

荣耀Magic 6系列搭载了自研的70亿参数“魔法大模型”,带来了“一拖日程”“一语查图”“智慧成片”等体验提升。其中,“智慧成片”功能,用户只需与YOYO助理简单对话,即可精选以往照片和视频,自动创作短片,同时还能提前识别照片中纪念日等重要场景,主动推荐创作视频。

如今,市场上所呈现出来AI能力的手机,在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背后的大模型能力。

而当手机彻底进化为“AI Phone”时,我们的手机将更像一个“人”。例如,如果我们想在网上买到最低价的某个产品,以现在手机所处的智能阶段,我们需要到多个电商平台去搜索进行一一比价,或者去比价网站找到最低价格。而AI手机则直接代替我们寻找,用户只需下达需求,AI便能给到“结果”。

当下,大模型、多模态、智能体等一系列的AI技术发展,未来AI手机扮演的角色将更偏向“助手”或者智能体。联发科技总经理陈冠州表示,AI手机将重新定义手机智能体验,也将开启整个行业的全新创新周期。

可以预见的是,AI带来的全新使用体验或将颠覆传统智能手机。

英国作家尼尔·盖曼曾说过,“谷歌可以给你10万个答案,但一个图书管理员可以给你最为精准的答案。”AI便是这个赛博版的“图书管理员”。

距离乔布斯发布首款iPhone已经过去了17年,而iPhone的诞生,不仅打开了一个新的智能手机时代,也宣告了诺基亚、摩托罗拉、HTC等“传统”手机厂商时代的落幕。如今,智能手机已发展十年有余,从屏幕到影像再到内存到电池,“细枝末节”都发生了飞速迭代,以至于近几年,手机行业都再难出现令人震撼的颠覆性创新。

而随着AI技术在过去一年中的革命性突破,所有智能手机厂商都似乎看到了“颠覆”的新希望。除上述OPPO、荣耀的AI“登机”,去年下半年开始,华为、小米、vivo、三星等诸多主流手机厂商也都在争相竞逐“AI时刻”。

去年9月,强势回归的华为MATE60系列已经搭载上了自研的盘古大模型,可以直接利用华为云端的AI大模型,为手机本地的照片增强画质;10月,小米14搭载了小米自研的60亿参数级大模型,能够在手机上离线进行“文生图”“AI扩图”与“AI去除路人”功能。11月,vivo发布自研的AI“蓝心大模型”。前不久三星刚发布的旗舰机型Galaxy S24系列,将视频AI处理、AI聊天机器人、影像画面处理、通话实时翻译等功能作为宣传的重点。

哪怕是苹果Apple,也难抵所要来临的“AI时刻”。知名分析师郭明錤曾透露,苹果下一代iPhone 16手机,有望成为其首款AI手机。

AI浪潮愈演愈烈的当下,信息量与应用需求迎来彻底爆发,手机厂商们亟需打开AI手机的新“赛道”,2024年也无疑会成为AI争夺的“修罗场”。

那么,真正能够颠覆行业的“AI时刻”何时来临?

02 “ALL in AI”,手机厂商的新故事

如今,智能手机市场的饱和与同质化竞争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市调公司IDC在2024年1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手机市场的总销量或为十年来新低,同比2022年下降3.2%至11.7亿部。与此同时,研究机构Techlnsight表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换机周期拉长到了历史最高的51个月,相当于很多用户的手机已经使用了近四年的时间。

即便是技术革新不断,用户体验日益优化,但市场增长的天花板已经显露,手机厂商们“挤牙膏式”的创新,意义已越来越小,但AI手机的出现也让厂商们看到了新曙光。据Counterpoint的报告指出, 2023年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手机全球出货量约4700万部,2024年或将激增至1亿部以上,到2027年将扩大到5.52亿部。

眼下,AI无疑是手机行业面对发展瓶颈的新出口。

早在2017年,在图像降噪等处理任务中AI便已开始发挥作用,并逐步扩展至帧率优化、画质增强等场景应用。智能手机集成AI技术已非新鲜事,但真正能够实现所谓的“AI手机”距离还有多远?

早期应用所依赖的模型参数量通常不超过1000万,如今即使是最小的端侧大模型,其参数量也已达到10亿,是早期模型的100倍。而这些10亿参数级的模型也只能执行一些基本的文本处理任务。

与此同时,手机用户对多模态(文本、图像、视频等)处理的需求则需要动辄百亿参数的模型才能提供满意的用户体验。而手机运行如此大规模的模型,需要至少13GB的内存和130GB/s的带宽。观察到2023年旗舰手机的配置,内存通常为16GB,带宽为50GB/s。因此,集成大模型的「AI手机」要“软”“硬”件兼备,建创能够搭载“新技术”的全新生态。

首先是硬件,虽然如今已进入5G时代,但从隐私、数据服务费、响应速度等多方面考虑,如若手机上的AI只能用云端服务,难免让消费者心生顾虑。因此,现阶段的AI手机,至少得能在本地运行AI大模型。

硬件方面,高通、联发科等芯片厂商已替手机厂商做完。去年10月,高通发布了首款专为生成式AI打造的移动平台骁龙8 Gen 3,能够使手机可以运行100亿参数的生成式AI模型,在手机上用Stable Diffusion模型做文生图,最快出图速度不到1秒。联发科天玑9300芯片则能够实现更加高速、安全的边缘AI计算,最高支持330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

高通、联发科的硬件支持相当于是给所有安卓手机厂商发了一张AI手机的门票。但单单掌握了硬件还不够用,还要做软硬件的协同创新。AI技术的落地功能能否足够吸引消费者,是否有足够强悍的大模型产品支撑,能够带给用户切实的场景应用并经得住验证。

因此,考验手机厂商的则是操作系统OS和软硬件生态(围绕特定的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起的软件和硬件技术的综合体系)。相较于单做一个AI功能或是做一套OS系统,做AI OS并非易事,自研大模型、AI原生框架、全新生态应用等连环问题都是手机厂商需要认真考虑总结的。

与此同时,随着AI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将其有效整合到操作系统和硬件设备中,同时创建出既能满足当前需求又具备未来发展潜力的产品,需要的不仅是技术创新,也包括厂商们对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快速响应能力。

纵观过往掀起的新技术革命,尽管表面火热,但以重塑赛道格局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玩家并未找到真正行之有效的切入路径。而从现有手机AI应用和落地场景来看,各个手机厂商在AI功能上趋同,均未产生较大的差异化优势。在用户侧带来的也更多的是体验升级,并非跨越式的“革新”。

当前手机厂商在AI上的布局尚处于初步阶段,AI趋同虽无可厚非,但在新机遇浪潮下,想要成为下一个颠覆行业的手机品牌,构建差异化壁垒则必须要快。

03 2024,将开启AI的“颠覆时代”?

“硅谷的企业家们,总喜欢把‘颠覆性’挂在嘴边,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词真正的含义。他们以为只要把产品设计得更好,就具有了破坏性。” 硅谷风险投资人安迪·拉切列夫曾这样评论“颠覆”。

什么是颠覆?替代性、破坏性与不确定性。

数码相机的出现颠覆了过去的胶卷成像,在之后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像素不断升级,四次像素爆炸后,凭借着简单快捷等优势,数码相机成功取代了胶卷相机,在21世纪初成为摄影市场的主流。而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让手机摄影和数码摄影的命运开始交错。智能手机凭借越来越强的芯片算力,算法和AI在图像处理上的功能越来越强大,逐渐部分替代了数码相机。

当更具优势的新事物出现,旧事物也会随之被影响比重发生倾斜。

显然,手机AI功能的出现以及行业巨头们纷纷“All in AI”,AI手机正逐渐影响着人们心智占据更大的比重。2014年, OPPO的“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让手机行业开启了“快充时代”。我们不说AI是否能颠覆手机行业,但在未来,智能手机更高阶发展一定是AI手机,AI手机也必将替代如今的智能手机。

与此同时,将AI更全面的融入智能手机,与行业过往的“堆料”升级不同,从技术到系统到智能平台再到用户数据,行业的门槛不断被拉高,大浪淘沙整个行业将更加集中,也将极大地改变行业中龙头企业的地位。正如摩托罗拉、诺基亚的时代落幕,在苹果、三星的阴影下,国内手机厂商也闯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占据了重要市场份额。

AI手机从出现到成熟,直到产生颠覆性影响,是一个需要培育的长期过程。而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每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和突破,都以颠覆性技术出现和成熟为标志。

毫无疑问,AI正开启手机的颠覆时代,迎来真正的“AI时刻”或还尚需时间,但手机「AI」的符号正深入人心。

“我是很期待AI手机,但现在的AI应用还不足以让我换新手机,我可能需要它真正能帮我彻底解决某个很必要的需求才会考虑换吧。当然,如果现在我的手机坏了,我一定首选AI功能的手机。毕竟,谁不想感受新技术带来的体验‘革新’。”Jessica分享道。

你看,商业就是这样。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