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火星文化,要建立一个数据系统解决PGC规模化变现的难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火星文化,要建立一个数据系统解决PGC规模化变现的难题

“对于火星而言,这是我们第二阶段的驱动力。火星第一阶段完全靠业务驱动,我们现在进入了双核驱动,业务驱动是一条,第二条驱动就是数据驱动。只有靠CaaS平台服务,才能把数据沉淀并开发。”

作者 | 邵乐乐

专注于新媒体发行营销平台的火星文化在2016年11月完成5000万的B1轮融资,公司估值达到5亿。这轮领投方为博雅资本,A轮投资方东方富海继续追投,平衡资本和梅花基金跟投。

“还有其他机构的投资手续正在流程中,我们也会算到B轮里面,所以这次叫做B1轮。” 火星文化创始人李浩向《三声》说道。

火星文化CEO李浩

此次融资,距离2800万的A轮融资仅过去10个月左右,李浩把这种节奏称为“小步快跑”的融资策略。“小步快跑可以让我们每一轮都拿够未来12个月花的钱,既让你保持饥饿感,又可以让你去做跟这个阶段匹配的事情。创始团队还能够保持对公司的控制能力。”

拿到融资后的火星文化,将聚焦投入CaaS系统的完善推广和内容领域的长线投资,CaaS是火星文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关键产品和战略支点。

“对于火星而言,这是我们第二阶段的驱动力。火星第一阶段完全靠业务驱动,我们现在进入了双核驱动,业务驱动是一条,第二条驱动就是数据驱动。只有靠CaaS平台服务,才能把数据沉淀并开发。”

CaaS为什么可以实现规模变现

火星文化logo

在李浩看来,火星文化的发展机会在于更大范围内的CP服务和PGC规模化变现。“我们用CaaS先克服PGC分发的规模化问题,下一步要攻克的难点就是PGC变现的规模化。”

目前,火星文化拥有内容发行、营销和投资三条业务线,业务轴心是为CP解决分发、变现等商业问题。李浩的观察是,很多内容行业的创业者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强创作、弱商业”的特征,善于内容创作和用户运营,但是相对拙于渠道分发和商业变现。

过去一段时间,火星通过泛娱乐头部内容营销和投顾,以及各种垂直细分领域的投顾,扶持了包括青藤文化、巧豆文化等在内的十多家内容生产者。

但是,有限的人工服务辐射不到更大规模的CP。CaaS系统正是要整合内容分发渠道,建立数据库,为CP们解决PGC分发和变现的规模化难题。

2016年9月上线测试的CaaS平台,整合了主流视频网站和短视频平台等各种分发渠道,让CP可以“一键”把内容上传到多个平台。重要的是,OTT等互联网电视平台虽然要求和限制较多,但一直是火星文化重点关注的渠道增量。

为此,火星文化花了九个多月的时间进行系统研发,“比较困难的一个点是要花很长时间,打通不同的内容分发平台。我们还新增了类似于像360影视和小米手机这种接口,正在建立OTT的打通体系,这个要复杂很多。”

在李浩看来,打通各类平台的分发渠道,是为了给PGC提供基于海陆空结合的运营空间:首先是内容的多渠道分发,其次是针对契合度高的平台做重点深度合作和用户运营,最后是垂直领域内容在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能够做用户沉淀和运营的平台上,做好自媒体的运营,以更好地触达目标用户。

一键上传的系统会记录用户等不同纬度的数据,由此形成的全网数据库还可以给CP在运营分发和内容创作上提供决策。“包括内容的全网数据,在各个平台上的播放比重和更细维度的用户画像,还有每个平台上用户的活跃度、二次分发能力。”

CaaS更核心的诉求是解决PGC的商业变现难题。具体来说,火星文化通过CaaS试图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数据库,完善PGC的数据生态和分析模型,解决数据和内容营销的效果模型问题,帮助广告客户选择更合适的内容。

“从整体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广告主愿意把预算花在网生内容营销上。但是网生内容没有建立商业化的标准产品模块,行业没有标准,这是阻碍其规模化变现的现实难点。”

目前,有400多家CP正在免费使用CaaS系统系统,未来CaaS还会提供额外的增值服务,“我们希望2017年会有2000家CP在用,数据维度也会更加完善”。

专注于垂直领域的战略投资

完成B轮融资后的火星文化另一个重点业务是垂直内容领域的战略投资。“我们看好垂直内容,这一点是从来不会有变化的”。

虽然CaaS系统虽然可以通过数据建立商业变现生态,但在国内CP已经超过7000家的情况下,普通泛娱乐内容的搏位越来越困难,即使是头部内容在视频网站的流量也会遭遇增长缓滞的挑战。

这意味着垂直品类的细分行业还有很多争夺第一的机会,并且将是未来PGC内容结构的变化方向。对于CP来说,只要在细分领域拿到第一,就有很大的商业变现机会。基于这种逻辑,李浩认为,2017-2021年这五年是垂直领域内容创业和成长的高发期。

以商业变现生态相对健康的YouTube来对标的话,两者在内容数量和结构上有巨大的差异,因而国内PGC会面临很大的变化。“YouTube上的CP已经突破了十万家,但90%以上是垂直品类,只有10%不到是做泛娱乐。但国内的PGC泛娱乐的品类和垂直类的品类各一半。”

“在中国有四千多万的围棋爱好者,为什么没有服务他们的围棋内容出现,很显然这个空间是完全没有拿下的。YouTube上有很多钓鱼的内容,它也同样有很强的吸金和商业化能力。”李浩说道。

火星文化正在考虑进行更多的战略投资,将母婴内容的扶持经验复制到更多的行业中,发掘更多的“青藤文化”。火星文化从去年以来就陆续投资了多家垂直类内容生产者,包括母婴行业的青藤文化,雯思东方、巧豆文化等近十家垂直领域内的头部公司。

青藤文化出品的孕期科普短视频《明白了妈》

“我在想我这个公司要做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我应该怎么做,那我们就去怎么做。长短期的利益点发生矛盾的时候,火星基本上都是选长期,我们通常不会去追逐短期热点。”

火星文化在2016年投资了一家好莱坞后期特效公司,正是基于这种商业逻辑习惯的考量。李浩说,通过与这家公司的深度合作,想要在两年内培养起国内的调色、特效、音响、音效等后期团队。

“对我来讲,火星的基因不是一家爆款内容开发公司。但如果探矿、挖金矿不是我们最擅长做的事情,那我们就专注做设备。”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火星文化,要建立一个数据系统解决PGC规模化变现的难题

“对于火星而言,这是我们第二阶段的驱动力。火星第一阶段完全靠业务驱动,我们现在进入了双核驱动,业务驱动是一条,第二条驱动就是数据驱动。只有靠CaaS平台服务,才能把数据沉淀并开发。”

作者 | 邵乐乐

专注于新媒体发行营销平台的火星文化在2016年11月完成5000万的B1轮融资,公司估值达到5亿。这轮领投方为博雅资本,A轮投资方东方富海继续追投,平衡资本和梅花基金跟投。

“还有其他机构的投资手续正在流程中,我们也会算到B轮里面,所以这次叫做B1轮。” 火星文化创始人李浩向《三声》说道。

火星文化CEO李浩

此次融资,距离2800万的A轮融资仅过去10个月左右,李浩把这种节奏称为“小步快跑”的融资策略。“小步快跑可以让我们每一轮都拿够未来12个月花的钱,既让你保持饥饿感,又可以让你去做跟这个阶段匹配的事情。创始团队还能够保持对公司的控制能力。”

拿到融资后的火星文化,将聚焦投入CaaS系统的完善推广和内容领域的长线投资,CaaS是火星文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关键产品和战略支点。

“对于火星而言,这是我们第二阶段的驱动力。火星第一阶段完全靠业务驱动,我们现在进入了双核驱动,业务驱动是一条,第二条驱动就是数据驱动。只有靠CaaS平台服务,才能把数据沉淀并开发。”

CaaS为什么可以实现规模变现

火星文化logo

在李浩看来,火星文化的发展机会在于更大范围内的CP服务和PGC规模化变现。“我们用CaaS先克服PGC分发的规模化问题,下一步要攻克的难点就是PGC变现的规模化。”

目前,火星文化拥有内容发行、营销和投资三条业务线,业务轴心是为CP解决分发、变现等商业问题。李浩的观察是,很多内容行业的创业者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强创作、弱商业”的特征,善于内容创作和用户运营,但是相对拙于渠道分发和商业变现。

过去一段时间,火星通过泛娱乐头部内容营销和投顾,以及各种垂直细分领域的投顾,扶持了包括青藤文化、巧豆文化等在内的十多家内容生产者。

但是,有限的人工服务辐射不到更大规模的CP。CaaS系统正是要整合内容分发渠道,建立数据库,为CP们解决PGC分发和变现的规模化难题。

2016年9月上线测试的CaaS平台,整合了主流视频网站和短视频平台等各种分发渠道,让CP可以“一键”把内容上传到多个平台。重要的是,OTT等互联网电视平台虽然要求和限制较多,但一直是火星文化重点关注的渠道增量。

为此,火星文化花了九个多月的时间进行系统研发,“比较困难的一个点是要花很长时间,打通不同的内容分发平台。我们还新增了类似于像360影视和小米手机这种接口,正在建立OTT的打通体系,这个要复杂很多。”

在李浩看来,打通各类平台的分发渠道,是为了给PGC提供基于海陆空结合的运营空间:首先是内容的多渠道分发,其次是针对契合度高的平台做重点深度合作和用户运营,最后是垂直领域内容在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能够做用户沉淀和运营的平台上,做好自媒体的运营,以更好地触达目标用户。

一键上传的系统会记录用户等不同纬度的数据,由此形成的全网数据库还可以给CP在运营分发和内容创作上提供决策。“包括内容的全网数据,在各个平台上的播放比重和更细维度的用户画像,还有每个平台上用户的活跃度、二次分发能力。”

CaaS更核心的诉求是解决PGC的商业变现难题。具体来说,火星文化通过CaaS试图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数据库,完善PGC的数据生态和分析模型,解决数据和内容营销的效果模型问题,帮助广告客户选择更合适的内容。

“从整体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广告主愿意把预算花在网生内容营销上。但是网生内容没有建立商业化的标准产品模块,行业没有标准,这是阻碍其规模化变现的现实难点。”

目前,有400多家CP正在免费使用CaaS系统系统,未来CaaS还会提供额外的增值服务,“我们希望2017年会有2000家CP在用,数据维度也会更加完善”。

专注于垂直领域的战略投资

完成B轮融资后的火星文化另一个重点业务是垂直内容领域的战略投资。“我们看好垂直内容,这一点是从来不会有变化的”。

虽然CaaS系统虽然可以通过数据建立商业变现生态,但在国内CP已经超过7000家的情况下,普通泛娱乐内容的搏位越来越困难,即使是头部内容在视频网站的流量也会遭遇增长缓滞的挑战。

这意味着垂直品类的细分行业还有很多争夺第一的机会,并且将是未来PGC内容结构的变化方向。对于CP来说,只要在细分领域拿到第一,就有很大的商业变现机会。基于这种逻辑,李浩认为,2017-2021年这五年是垂直领域内容创业和成长的高发期。

以商业变现生态相对健康的YouTube来对标的话,两者在内容数量和结构上有巨大的差异,因而国内PGC会面临很大的变化。“YouTube上的CP已经突破了十万家,但90%以上是垂直品类,只有10%不到是做泛娱乐。但国内的PGC泛娱乐的品类和垂直类的品类各一半。”

“在中国有四千多万的围棋爱好者,为什么没有服务他们的围棋内容出现,很显然这个空间是完全没有拿下的。YouTube上有很多钓鱼的内容,它也同样有很强的吸金和商业化能力。”李浩说道。

火星文化正在考虑进行更多的战略投资,将母婴内容的扶持经验复制到更多的行业中,发掘更多的“青藤文化”。火星文化从去年以来就陆续投资了多家垂直类内容生产者,包括母婴行业的青藤文化,雯思东方、巧豆文化等近十家垂直领域内的头部公司。

青藤文化出品的孕期科普短视频《明白了妈》

“我在想我这个公司要做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我应该怎么做,那我们就去怎么做。长短期的利益点发生矛盾的时候,火星基本上都是选长期,我们通常不会去追逐短期热点。”

火星文化在2016年投资了一家好莱坞后期特效公司,正是基于这种商业逻辑习惯的考量。李浩说,通过与这家公司的深度合作,想要在两年内培养起国内的调色、特效、音响、音效等后期团队。

“对我来讲,火星的基因不是一家爆款内容开发公司。但如果探矿、挖金矿不是我们最擅长做的事情,那我们就专注做设备。”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