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王者荣耀,急于补齐内容短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王者荣耀,急于补齐内容短板

十个人有九个知道《王者荣耀》,但没一个人知道游戏讲了个什么故事。

文|眸娱

问十个人,有九个人知道《王者荣耀》;但如果再问十个知道《王者荣耀》的人,这款游戏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每个角色又有怎样的背景,可能十个人都不知道。

整个新年档口,《王者荣耀》都很忙碌。

1月,自贡、西安、大同,三地共同打造王者峡谷线下新春灯会,相关词条#龙耀灯会再现长安盛景#、#龙耀大同灯会神还原#占据微博本地热榜前三;

2月,上海、重庆、厦门,地方地铁轻轨与游戏内的龙车联动,打造“王者龙耀专列”,车厢上贴着“快上车,这把等你carry”;

就连游戏的新春短片,其他游戏出一部,《王者荣耀》却用不同的风格连拍两部。一部《守路的人》聚焦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普通人,一部《啊?上龙车》串联时空,用喜剧奇幻贺岁。

《王者荣耀》线上线下齐发力,竭力为自身打造“文化”属性,想要公众在看到“王者荣耀”这个IP时,除了意识到这是一款全民MOBA手游,还能有更多延展的认知。

补齐内容短板,《王者荣耀》以前也在做,只是态度介乎于在做一件“长期且正确的事”,没那么急。

但在今年,这件事变得迫在眉睫了起来。

MOBA游戏,也需要一个故事

2023年7月,广州萤火虫漫展出现了一支百人以上的《王者荣耀》“瑶”妹队伍。

粥安是扮演的“瑶”COSER之一。

瑶,《王者荣耀》的人气角色之一,由于操作简单,形象可爱,在女性玩家群众中尤为受到欢迎。

“在决定COS瑶之前,我想过这个角色会有很多出,但没想到最终能形成上百人的队伍。”

在最初的兴奋过后,粥安很快感受到了无聊。大部分人关注她们,更多是因为浩浩荡荡的瑶妹数量。

在上百人的瑶妹队伍里,大家关注男生反串的瑶,当天会场身高1米88的反差瑶,各种更具话题性的产物,但对于瑶角色本身的演绎,却少有人在意,也包括粥安自己。

粥安觉得自己是属于漫展上比较闹腾的那种,不会安安静静找个地方让人拍照,她更喜欢到处走走,找人集邮,或是找与自己COS角色有关联的其他角色进行互动。

但瑶实在是缺乏让人深挖的点。粥安除了知道她与云中君(游戏中另外一名英雄)似乎是CP外,瑶与《王者荣耀》其他角色的关系,她一概不知,其中也包括瑶自己的故事。

粥安用“梗”来解释。很多动漫或游戏角色由于其故事或设定,玩家能够在其身上挖掘并总结多个有趣的“角色梗”,例如粥安COS过《崩坏:星穹铁道》中藿藿,会被人问及“尾巴在哪?”。

梗是公众对角色的符号概括,也是角色魅力所在。一般来说,越有梗的角色,人气越高。

此前B站主播“在下淘子”,作为专业杂技演员,上过央视,上过地方春晚,但直播间一直保持不温不火的状态。直到《崩坏:星穹铁道》一次版本更新推出了新角色“桂乃芬”,游戏外乐于整活、擅长杂技的“在下淘子”,与游戏内同样出身于“ 悠姐杂技团 ”,且业余还沉迷上网直播的“桂乃芬”形成了灵魂统一。一时间爆梗无数,玩家助力“在下淘子”与“桂乃芬”双向奔赴,迎来大火。

但瑶却没有这样游戏内的梗。粥安解释,瑶虽然属于《王者荣耀》人气最高的角色之一,可在超高人气背后,她的更多“梗”都来自于游戏外。例如玩家认为玩得菜可以去玩瑶,或者说女玩家更多喜欢玩瑶,以及微信聊天里层出不穷的瑶的表情包。

这种由游戏外的“梗”来构建玩家对角色“认知”的情况,在《王者荣耀》中具有普遍性。例如孙悟空的“扣1送地狱火”、李白的“将进酒,卖队友,画个圈圈我就走”、韩信的“十个韩信九个坑,还有一个特别坑”、宫本武藏的“一代版本一代神,代代版本削宫本”。

2021年,《王者荣耀》推出了“赛年”概念,在游戏4个赛季内,分别发布4段故事集,4段故事集最后又能联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年度故事,以此来为游戏填补上此前忽略的世界观。

但从玩家端反馈来看,赛年精心雕琢的故事并未能有效引发玩家讨论,玩家关注的重点始终是,如何快速通过故事集,以及能拿到什么样的皮肤奖励。这一点,在百度上输入“王者荣耀赛年”,所得到的智能搜索拓展上也可以窥见一斑。

从游戏2015年上线,到日活用户数突破1亿成为当之无愧的国民级手游,《王者荣耀》不断尝试将IP横向拓展,8年时间,综艺、音乐、番剧、动画、电竞、主题乐园、文学……均留下了其尝试的痕迹,但始终没有成功输出过一个完整的《王者荣耀》故事。

2021年《原神》与肯德基联动,带火“异世相遇,尽享美味”的特有游戏文化后,有人统计了占据最多游戏用户数《王者荣耀》的线下联名情况,发现其与线下品牌联动中,最多的是“组织开黑”以及“秀战绩,享优惠”,与游戏有关,但与《王者荣耀》无关,因为任何一款MOBA游戏都可以套用这一模式。

更多迫切想要领到赛年奖励的玩家,不理解《王者荣耀》为什么要推出这样一个机制,他们只觉得耽误时间,想要快速跳过。

诚然,一款MOBA游戏,或许确实不需要有一个故事。但对于一款用户数已经突破6亿,且希望IP更具影响力的游戏而言,游戏内容的建设则显得迫在眉睫。

王者荣耀,为什么难讲好一个故事

早在2017年,《王者荣耀》就尝试以各种动画的形式,向大众呈现王者世界中的英雄故事和世界观。

随着游戏版本的更新,《王者荣耀》开始推出针对剧情主线或新英雄的CG短片。

有玩家提问,为什么《王者荣耀》CG越来越长了,评论区有一众玩家附和。官方对此曾有过解释:团队在尝试挑战运用电影的思路,在镜头语言、故事、氛围上更好地塑造英雄角色与游戏世界。

但从玩家反馈的情绪来看,部分玩家对于点到无法跳过的CG或动画,表现出的更多情绪是一种烦恼,而非惊喜。

MOBA游戏快速节奏下,玩家往往抱着忙里偷闲打一把的心态,难以坐定看完一个完整的故事。

除了游戏类型天生弱叙事属性外,《王者荣耀》早期赛马机制下为赢得更多流量,减少玩家的认知成本,采用的混沌游戏策划也给游戏后期讲故事埋了雷。

《王者荣耀》早期并非腾讯内部看好的项目。2015年8月开启的《英雄战迹》(《王者荣耀》此前的名字)与《全民超神》同步不删档测试中,《英雄战迹》的数据要远逊色于《全民超神》。

负责研发《英雄战迹》的天美工作室在当时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即推翻此前设定,将游戏全部回炉重造。匆忙赶工下,《王者荣耀》早期英雄技能设计大多藏有《英雄联盟》英雄的影子,英雄形象设计自然也不会原创,而是哪个角色更有认知度就采用哪个,哪个角色与技能设计更匹配就套用哪个。

因此,就有了《王者荣耀》亚瑟王、李白、牛魔王、娜可露露,中西人物,神仙妖怪,乃至原创动漫角色大乱斗的奇景,很难塑造统一的世界观。

IP的本质,是一个文化符号,用更具穿透力的内容符号来解决信息溢出时代下的传播难题。

《王者荣耀》在借助这些知名角色的影响力打开市场后,问题也随之出来,他无法再将游戏内的英雄角色与IP已有的形象再剥离开来。

2022年6月,董宇辉在直播间介绍李白生平,被弹幕刷屏“李白是刺客”,表示感到心寒。事件随即登上热搜,官媒下场批评“了解历史不是儿戏”。

没有讲好故事,更多了事故。而这并非是《王者荣耀》第一次因游戏英雄与历史人物同名被攻击,但问题始终无法解决。

2024年1月,《王者荣耀》打出了近段时间在IP拓展领域最大的一张牌,以游戏世界观为背景的动画剧集《王者荣耀:荣耀之章 碎月篇》上线。

这次,动画真正讲述一个会作诗,同时也很刺客的少年英雄李白。但这种原创又透露着一股“心虚”:每一集的末尾,制作组都黑底白字地打上了一段“声明”,大意是动画“李白”是“王者大陆”的李白,剧情属于艺术创作,并非正史。

并贴心建议观众:若因观看本片的故事对历史上的李白产生兴趣,建议查阅更多的史书记载。

这部动画也没有出圈,豆瓣8.3的高分下,仅有一万多人评价。更多人看完还是难以理解,李白在“王者荣耀”世界里,到底是个怎样的形象?

动画里,他似乎依然擅长作诗,同样生活在武则天、狄仁杰一样的“唐朝时空”,有着一样“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少年傲气。只是多了几样《王者荣耀》里李白的技能。

似乎原创也难以走出这个怪圈:既要保留人气历史角色受人喜爱的个性,又要把英雄与历史人物的认知区隔开来。

这是一个矛盾的死结。

值得一提的是,在《王者荣耀》步入海外市场后,这一问题在海外市场反而轻易得到了解决。对国内众多历史人物缺乏了解的外国玩家,更轻易地接受了《王者荣耀》的混沌宇宙,无负担COS起了坐在机甲里的刘禅与爱用棍子敲人的老夫子。

时间,对于《王者荣耀》来说更为紧迫了。新的游戏,是“王者”IP下一阶段孵化的重点产品,有已经于2月22日开始测试的格斗游戏《星之破晓》与开放世界游戏《王者荣耀 世界》。

相较于弱于叙事的MOBA游戏与格斗游戏,对于开放世界游戏《王者荣耀 世界》而言,剧情本就是核心卖点之一,大概率会在这一游戏中收束掉所有的区域故事如稷下、长安城、云中漠地,以及人物故事,如瑶和云中君等。

可问题是,以“王者”IP目前的内容建设,他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王者荣耀》目前的内容,正如粥安最后总结那场漫展一样:会有很多人知道这个角色,也有有人来COS,但然后呢?

然后没有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王者荣耀,急于补齐内容短板

十个人有九个知道《王者荣耀》,但没一个人知道游戏讲了个什么故事。

文|眸娱

问十个人,有九个人知道《王者荣耀》;但如果再问十个知道《王者荣耀》的人,这款游戏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每个角色又有怎样的背景,可能十个人都不知道。

整个新年档口,《王者荣耀》都很忙碌。

1月,自贡、西安、大同,三地共同打造王者峡谷线下新春灯会,相关词条#龙耀灯会再现长安盛景#、#龙耀大同灯会神还原#占据微博本地热榜前三;

2月,上海、重庆、厦门,地方地铁轻轨与游戏内的龙车联动,打造“王者龙耀专列”,车厢上贴着“快上车,这把等你carry”;

就连游戏的新春短片,其他游戏出一部,《王者荣耀》却用不同的风格连拍两部。一部《守路的人》聚焦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普通人,一部《啊?上龙车》串联时空,用喜剧奇幻贺岁。

《王者荣耀》线上线下齐发力,竭力为自身打造“文化”属性,想要公众在看到“王者荣耀”这个IP时,除了意识到这是一款全民MOBA手游,还能有更多延展的认知。

补齐内容短板,《王者荣耀》以前也在做,只是态度介乎于在做一件“长期且正确的事”,没那么急。

但在今年,这件事变得迫在眉睫了起来。

MOBA游戏,也需要一个故事

2023年7月,广州萤火虫漫展出现了一支百人以上的《王者荣耀》“瑶”妹队伍。

粥安是扮演的“瑶”COSER之一。

瑶,《王者荣耀》的人气角色之一,由于操作简单,形象可爱,在女性玩家群众中尤为受到欢迎。

“在决定COS瑶之前,我想过这个角色会有很多出,但没想到最终能形成上百人的队伍。”

在最初的兴奋过后,粥安很快感受到了无聊。大部分人关注她们,更多是因为浩浩荡荡的瑶妹数量。

在上百人的瑶妹队伍里,大家关注男生反串的瑶,当天会场身高1米88的反差瑶,各种更具话题性的产物,但对于瑶角色本身的演绎,却少有人在意,也包括粥安自己。

粥安觉得自己是属于漫展上比较闹腾的那种,不会安安静静找个地方让人拍照,她更喜欢到处走走,找人集邮,或是找与自己COS角色有关联的其他角色进行互动。

但瑶实在是缺乏让人深挖的点。粥安除了知道她与云中君(游戏中另外一名英雄)似乎是CP外,瑶与《王者荣耀》其他角色的关系,她一概不知,其中也包括瑶自己的故事。

粥安用“梗”来解释。很多动漫或游戏角色由于其故事或设定,玩家能够在其身上挖掘并总结多个有趣的“角色梗”,例如粥安COS过《崩坏:星穹铁道》中藿藿,会被人问及“尾巴在哪?”。

梗是公众对角色的符号概括,也是角色魅力所在。一般来说,越有梗的角色,人气越高。

此前B站主播“在下淘子”,作为专业杂技演员,上过央视,上过地方春晚,但直播间一直保持不温不火的状态。直到《崩坏:星穹铁道》一次版本更新推出了新角色“桂乃芬”,游戏外乐于整活、擅长杂技的“在下淘子”,与游戏内同样出身于“ 悠姐杂技团 ”,且业余还沉迷上网直播的“桂乃芬”形成了灵魂统一。一时间爆梗无数,玩家助力“在下淘子”与“桂乃芬”双向奔赴,迎来大火。

但瑶却没有这样游戏内的梗。粥安解释,瑶虽然属于《王者荣耀》人气最高的角色之一,可在超高人气背后,她的更多“梗”都来自于游戏外。例如玩家认为玩得菜可以去玩瑶,或者说女玩家更多喜欢玩瑶,以及微信聊天里层出不穷的瑶的表情包。

这种由游戏外的“梗”来构建玩家对角色“认知”的情况,在《王者荣耀》中具有普遍性。例如孙悟空的“扣1送地狱火”、李白的“将进酒,卖队友,画个圈圈我就走”、韩信的“十个韩信九个坑,还有一个特别坑”、宫本武藏的“一代版本一代神,代代版本削宫本”。

2021年,《王者荣耀》推出了“赛年”概念,在游戏4个赛季内,分别发布4段故事集,4段故事集最后又能联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年度故事,以此来为游戏填补上此前忽略的世界观。

但从玩家端反馈来看,赛年精心雕琢的故事并未能有效引发玩家讨论,玩家关注的重点始终是,如何快速通过故事集,以及能拿到什么样的皮肤奖励。这一点,在百度上输入“王者荣耀赛年”,所得到的智能搜索拓展上也可以窥见一斑。

从游戏2015年上线,到日活用户数突破1亿成为当之无愧的国民级手游,《王者荣耀》不断尝试将IP横向拓展,8年时间,综艺、音乐、番剧、动画、电竞、主题乐园、文学……均留下了其尝试的痕迹,但始终没有成功输出过一个完整的《王者荣耀》故事。

2021年《原神》与肯德基联动,带火“异世相遇,尽享美味”的特有游戏文化后,有人统计了占据最多游戏用户数《王者荣耀》的线下联名情况,发现其与线下品牌联动中,最多的是“组织开黑”以及“秀战绩,享优惠”,与游戏有关,但与《王者荣耀》无关,因为任何一款MOBA游戏都可以套用这一模式。

更多迫切想要领到赛年奖励的玩家,不理解《王者荣耀》为什么要推出这样一个机制,他们只觉得耽误时间,想要快速跳过。

诚然,一款MOBA游戏,或许确实不需要有一个故事。但对于一款用户数已经突破6亿,且希望IP更具影响力的游戏而言,游戏内容的建设则显得迫在眉睫。

王者荣耀,为什么难讲好一个故事

早在2017年,《王者荣耀》就尝试以各种动画的形式,向大众呈现王者世界中的英雄故事和世界观。

随着游戏版本的更新,《王者荣耀》开始推出针对剧情主线或新英雄的CG短片。

有玩家提问,为什么《王者荣耀》CG越来越长了,评论区有一众玩家附和。官方对此曾有过解释:团队在尝试挑战运用电影的思路,在镜头语言、故事、氛围上更好地塑造英雄角色与游戏世界。

但从玩家反馈的情绪来看,部分玩家对于点到无法跳过的CG或动画,表现出的更多情绪是一种烦恼,而非惊喜。

MOBA游戏快速节奏下,玩家往往抱着忙里偷闲打一把的心态,难以坐定看完一个完整的故事。

除了游戏类型天生弱叙事属性外,《王者荣耀》早期赛马机制下为赢得更多流量,减少玩家的认知成本,采用的混沌游戏策划也给游戏后期讲故事埋了雷。

《王者荣耀》早期并非腾讯内部看好的项目。2015年8月开启的《英雄战迹》(《王者荣耀》此前的名字)与《全民超神》同步不删档测试中,《英雄战迹》的数据要远逊色于《全民超神》。

负责研发《英雄战迹》的天美工作室在当时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即推翻此前设定,将游戏全部回炉重造。匆忙赶工下,《王者荣耀》早期英雄技能设计大多藏有《英雄联盟》英雄的影子,英雄形象设计自然也不会原创,而是哪个角色更有认知度就采用哪个,哪个角色与技能设计更匹配就套用哪个。

因此,就有了《王者荣耀》亚瑟王、李白、牛魔王、娜可露露,中西人物,神仙妖怪,乃至原创动漫角色大乱斗的奇景,很难塑造统一的世界观。

IP的本质,是一个文化符号,用更具穿透力的内容符号来解决信息溢出时代下的传播难题。

《王者荣耀》在借助这些知名角色的影响力打开市场后,问题也随之出来,他无法再将游戏内的英雄角色与IP已有的形象再剥离开来。

2022年6月,董宇辉在直播间介绍李白生平,被弹幕刷屏“李白是刺客”,表示感到心寒。事件随即登上热搜,官媒下场批评“了解历史不是儿戏”。

没有讲好故事,更多了事故。而这并非是《王者荣耀》第一次因游戏英雄与历史人物同名被攻击,但问题始终无法解决。

2024年1月,《王者荣耀》打出了近段时间在IP拓展领域最大的一张牌,以游戏世界观为背景的动画剧集《王者荣耀:荣耀之章 碎月篇》上线。

这次,动画真正讲述一个会作诗,同时也很刺客的少年英雄李白。但这种原创又透露着一股“心虚”:每一集的末尾,制作组都黑底白字地打上了一段“声明”,大意是动画“李白”是“王者大陆”的李白,剧情属于艺术创作,并非正史。

并贴心建议观众:若因观看本片的故事对历史上的李白产生兴趣,建议查阅更多的史书记载。

这部动画也没有出圈,豆瓣8.3的高分下,仅有一万多人评价。更多人看完还是难以理解,李白在“王者荣耀”世界里,到底是个怎样的形象?

动画里,他似乎依然擅长作诗,同样生活在武则天、狄仁杰一样的“唐朝时空”,有着一样“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少年傲气。只是多了几样《王者荣耀》里李白的技能。

似乎原创也难以走出这个怪圈:既要保留人气历史角色受人喜爱的个性,又要把英雄与历史人物的认知区隔开来。

这是一个矛盾的死结。

值得一提的是,在《王者荣耀》步入海外市场后,这一问题在海外市场反而轻易得到了解决。对国内众多历史人物缺乏了解的外国玩家,更轻易地接受了《王者荣耀》的混沌宇宙,无负担COS起了坐在机甲里的刘禅与爱用棍子敲人的老夫子。

时间,对于《王者荣耀》来说更为紧迫了。新的游戏,是“王者”IP下一阶段孵化的重点产品,有已经于2月22日开始测试的格斗游戏《星之破晓》与开放世界游戏《王者荣耀 世界》。

相较于弱于叙事的MOBA游戏与格斗游戏,对于开放世界游戏《王者荣耀 世界》而言,剧情本就是核心卖点之一,大概率会在这一游戏中收束掉所有的区域故事如稷下、长安城、云中漠地,以及人物故事,如瑶和云中君等。

可问题是,以“王者”IP目前的内容建设,他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王者荣耀》目前的内容,正如粥安最后总结那场漫展一样:会有很多人知道这个角色,也有有人来COS,但然后呢?

然后没有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