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三个行业看AI大模型的生产力革命,谁处于爆发前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三个行业看AI大模型的生产力革命,谁处于爆发前夜?

AI大模型发展已从选择题进入到应用题。

文|来咖智库 追辛

编辑|G3007

最近半个月来,科技圈的热点又再次聚焦在OpenAI发布的Sora上,犹如去年初ChatGPT火爆场景的复刻。

过去一年多,从自动生成文字到自动生成图片,再到如今自动生成视频,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在加速迭代,在全球掀起了人工智能关注浪潮。而国内关注的焦点,也已经从去年要不要做大模型的选择题,转变到今年如何实现大模型落地甚至带来直接收益的应用题。有例可证的是,受益于ChatGPT用户数量的强劲增长,OpenAI这家公司的年化收入(年度经常性收入)最近突破了16亿美元。

此前比尔·盖茨曾经说过“AI Agent最激动人心的影响”——让那些对大多数人而言过于昂贵的服务更加可及,他预测大模型应用在教育、医疗、娱乐和购物等几大领域。去年12月末,比尔·盖茨在年度预测中再次表示,称2024年将是一个转折点,AI将从根本上改变工作、医疗保健和教育领域。

最近,全球各大公司发布了新一季的财报,透过这些财报数据和业务表现,我们也大致盘点了AI给一些行业带来的生产力变革和效应。AI+潮涌之下,只要找对了路子(路径)和搭子(场景),这些行业和公司正在最新的AI技术构建属于自己的新世界,期待进入爆发前夜,迎来应用破局的“繁花”。

01 AI+教育:快科技赋能慢行业,盈利增长已露尖尖角

在众多AI应用领域中,教育是最被看好的两个领域之一,并被OpenAI创始人阿尔特曼以及比尔·盖茨屡屡提及,称AI驱动的软件最终将革命性地改变人们教学和学习方式。

目前在国外,AI个性化教育辅导所带来的效应正在加速进行,并且展示出强大的商业能力和前景。比如,OpenAI正在探索如何让ChatGPT进入教室,并将在今年组建一个团队,以研究ChatGPT对于教育行业的应用前景。此前,可汗学院已经与OpenAI建立了合作,基于ChatGPT开发了名为Khanmigo的AI导师,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作为OpenAI公布的首批GPT-4用例中唯二的教育科技公司,多邻国在连亏八个季度后,通过去年宣布加大AI投入战略,并且推出生成式AI技术的订阅服务Duolingo Max后,业绩终于有了起色。根据多邻国发布的2023财年三季报,其三季度营收1.38亿美元,同比增长43%。净利280万美元,同比增长115%,扭亏为盈。在资本市场上,多邻国的股价也是一路上扬创下新高,2023年涨幅高达219%。

而曾经因AI抢饭碗、裁员4%的美国在线教育公司Chegg,也正在通过建立自己的模型来掌控自身命运,其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上表示,要将人工智能嵌入Chegg平台的各个方面,并不断迭代成为核心,试图建立一个“真正个性化的学习助手”,预计在今年一季度末正式推出大模型应用,降低成本的同时以扩大用户群。

多邻国的业绩表现以及Chegg的“All in AI”的大力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AI+教育”的市场潜力和商业模式,有望成为最早实现盈利的行业之一。

在国内,教育行业也进入了“双减”之后新的发展周期,行业加速出清的同时,头部机构正开启新一轮的竞赛,尽管业务重心存在差异化,但“教育+科技”成为全行业的一致行为。比如,过去一年,网易有道、好未来、猿辅导以及作业帮等教育企业,从战略到产品中的含“AI量”浓度正在极速上升。其中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在于产品“AGI化”,从词典笔、学习机到APP、到智慧教学,教育科技领域都一定程度上接入GPT类产品。

以首批通过教育大模型备案的网易有道、好未来为例。去年7月,网易有道发布了国内首个教育领域垂类大模型“子曰”,在随后不到半年时间,迅速推出虚拟人口语教练Hi Echo、AI家庭教师“小P老师”等这些基于“子曰”大模型的创新应用,并且以APP、小程序以及词典笔、学习机等软硬件产品实现了市场化、商用化,在大模型落地的速度以及应用布局上实现了引领。

而以数学学科见长的好未来,在去年8月正式上线了数学大模型MathGPT,并于近期推出了搭载MathGPT的学习机。此前,小度、科大讯飞、作业帮、读书郎等品牌均推出与大模型结合的学习机,新增的AI功能主要落地在口语陪练、作文批改、个性化学习等场景。

对AI投入的重视以及产品化落地能力的展现,也在一些企业的业绩中表现出AI加持所带来的结果。比如刚发布财报的有道,2023年Q4整体营收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其中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于有道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6930万元,而去年同期为3110万元,全年营收增长至54亿元创下新高。这主要得益于有道在AI领域的长期积淀所作出的“升级出新”,一方面借助AI对现有业务和产品进行改进升级,另一方面是推出全新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

“子曰”大模型对教育类产品一些关键功能的创新,让有道在产品销售、用户规模以及订阅费用等商业化方面取得进展。比如,有道Hi Echo在去年10月在手机App端上线,截至目前用户数量接近百万,小P老师也成为X20学习机上最受欢迎的应用。有道此次发布的财报还显示,2023年以AI为特点的数字内容服务净收入达20亿元,同比增长11.7%,去年四季度AIBox等LLM功能的升级推出,带动有道词典及翻译的会员费连续三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100%以上。

在人工智能推动业务变革的助力下,此前好未来发布的2024财年三季报也显示,净收入达到3.74亿美元,同比涨幅为60.5%,好未来也提到将继续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包括智能硬件、AI原生产品和应用。

当前,教育垂类大模型的加入,让教育的主体从教师和学生,向人机交互转变,学生在答疑、做题和自主学习阶段,能够通过和大模型进行交流互动,衍生出AI诊断、AI写作精批、AI辅导、AI个性化练习等多种人工智能教育产品,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分担部分重复性高的教育工作,让真人老师有时间和精力去做更有针对性、更重要的事情,以进一步解放教育生产力。

这背后也反映出教育模式的代际变化,从传统教育到在线教育,再向智能教育迈进,在这种演变过程中,大模型在教育领域的商业前景也在同步拓宽,但教育本身也是一个“慢行业”,要想短期内获利并不现实,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资本市场,都还需保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

02 AI+广告:多模态激活新通路,全链路运营带动格局变化

除了教育,AI在生产力方面的推动,在广告营销行业产生的增长效应可能更为明显。因为广告作为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很多大厂公司都有相关的业务,这种普适性也为AI的融入提供了最重要的落地场景。其中生成式AI的介入,能让更精准、更高效、更智能的广告营销逐渐成为现实。

过去的2023年,随着全球经济回归常态化运行轨道,消费潜力逐步释放,广告市场需求正在进一步回暖,QuestMobile 1月份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2023年四季度互联网广告业务同比增长9.8%至2330.6亿元。而各大企业也通过运用数字化手段和AI技术,提升了服务能力和运营效率,为客户创造了新的价值。从最新的财报来看,无论是国外的微软、谷歌和Meta,还是国内的百度、腾讯、网易有道等,都在强调AI对广告业务增长的重要性,并且有的已经通过AI的应用,带来了明显的业绩增长。

去年12月,谷歌推出了最强大的大型语言模型Gemini,并计划将其融入自家的产品中,比如帮助广告商以更低成本的方式瞄准受众。Meta则正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来创建不同的广告活动。Meta方面表示,预计一套能够自动发现潜在客户并测试哪些广告效果最好的人工智能工具的年化收益为100亿美元。

而在国内,百度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2023年全年营收和利润均超市场预期,AI成为驱动业绩增长的新动力,其中在百度新搜索、文心一言App等AI原生应用,以及轻舸、品牌智能体等AI营销工具的推动下,百度2023年Q4的在线营销收入达到了192亿元,同比增长6%。

除了大的互联网广告服务提供商外,一些具有广告业务的科技公司,也通过抓住局部增量,即便在消费疲软的环境下,仍以差异化的打法取得了不错的增长,甚至跑赢了同比增速9.8%的广告大盘。比如在网易有道发布的最新财报中,2023年四季度广告业务实现净收入4.7亿,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6.9%,已连续五个季度净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0%。

分析有道广告业务的高速增长,除了公司积淀多年的强广告业务运营能力外,还与其深厚的广告技术专长有关,两种能力的结合也塑造出有道独特的广告业务模式,并且还抓住了近年来广告主对RTA效果广告转型以及出海的需求红利。据了解,有道自2022年起就在不断加强AI的营销应用,包括AIGC广告内容素材创作、AI直播、以及在KOL营销及数据分析等具体业务领域里的应用,借此扩大了客户群以及应用范围。比如“瑶光AI创意引擎”、“HENG AI(玉衡)引擎”,不仅将广告素材制作时长缩短80%以上,同时推动部分广告素材制作成本下降90%以上,而基于AI算法能够实现了精准人群定向和流量实时筛选,打标准确率超过90%,进而推动了转化效率、用户满意度以及毛利率的提升。

当前,随着AI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Sora、Pika等为代表的文生视频大模型快速迭代,互联网广告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技术驱动和营销逻辑的变革,AI技术已深入互联网广告的数据分析、内容制作、媒介投放等各个环节,更高的内容产出效率、更低的创作成本以及更精准的营销投放,让AI生成技术在广告、电商等垂直领域的商用可能性大幅提高。

华福证券认为,Sora模型的推出将带来视频内容供给领域生产力的跃升,极大降低产出成本,进一步提高内容产出的创新性和多样性。考虑到Sora模型的可得性,文生视频的应用会最先在海外落地,助力IP版权公司、出海广告营销等公司快速制作符合国际市场的视频内容,吸引海内外用户,实现海外业务扩张并增厚业绩表现。

今年来,在人工智能技术逐渐突破多模态瓶颈,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投入到“AI+营销”的浪潮中,竞争加剧的同时考验着AI营销的效能。比如,企业要考虑如何进一步通过AI优化整个广告投放的链路,从内容创意的策划、制作阶段,再到流量转化所带来的用户购买、反馈行为,每一个环节平台都需要考虑如何给客户提升营销品质、效力和效果转化,实现数智化驱动的品效合一的经营链路闭环。

与此同时,“AI+营销”的热潮下,如何避免广告内容的标准化和同质化,进而削弱了广告创意和个性化。AI提高了广告内容制作的效率和数量,但由此可能引发滥用问题,当大量AI制作的同质化素材充斥网络时,有可能带来的并非刷屏而是反感,这也需要平衡广告投放和用户体验的关系。

03 AI+金融:全方位提升运营效率,进入核心业务尚待时日

金融业是数字化、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沉淀了如金融交易、客户信息、市场分析、风控等各个方面的海量数据,并催生出大量高效处理的技术需求。因此,当AI大模型的浪潮来时,无论是传统金融行业,还是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都在努力拥抱大模型,希望通过与新兴科技的融合能够带来生产力的新变革。

IDC的一项调研显示,超半数的金融机构计划在2023年投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只有10%的金融机构表示没有试验计划。

比如在银行业,目前已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平安银行、北京银行等6家上市银行公开发布大模型技术开发与应用的信息,涉及知识运营助手、金融市场投研助手、客服助手等多个场景应用。与此同时,蚂蚁集团、度小满、乐信、奇富科技等众多金融科技企业,这一年来也先后发布落地了多项金融大模型,在金融信息触达、产品介绍内容的文本自动生成、市场营销、企业经营管理、构建虚拟客服在线交互以及风险管控等方面,给用户提供更人性的服务,提升了金融机构的工作效率。在海外,围绕智能投顾和智能投研的场景需求,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以及Bloomberg等多家金融机构以自研或嵌入第三方开发大模型应用。

整体来看,过去一年来,金融大模型已在内容生成、智能营销、获客销售以及风险管理等业务领域开始发挥价值,涉及运营、客服、营销、风控、研究以及贷后等多个场景。尤其是相较于传统模式,大模型的加入更是极大提升了金融行业的运营效率。

业内人士认为,生成式AI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应用尚处于技术探索和试点应用的并行期,预计1-2年内,首批大模型增强的金融机构会进入成熟应用期,三年后将会带动金融业生成式AI的规模化应用。

对金融大模型来说,现阶段最容易实现的包括AI投资顾问、自动化客服、风险评估、报告自动化生成、代码生成应用等较为外围的工作,但如果要将AI进一步渗透到风控等金融核心业务,还需要在垂直领域进行磨合,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才能进入到更为核心的金融业务中。其次是大模型的迭代和训练,成本高、成本大,模型需及时调整,也有一些金融机构选择利用大数据的整合,在垂直领域精调模型,以小规模算力打造轻量级精调模型。金融的本质是风控,大模型优化金融业务流程和用户体验的同时,也要将风险降到最低。

结 语

2023年,是AI大模型技术“狂飙”突进的一年,而2024年,将是AI大模型应用“繁花”绽放的突破年,“AI+”将重新定义一些行业的价值。目前在教育、广告以及医疗健康等这类在B端和C端都有广阔应用场景的领域,AI已经显露出对相关业务和业绩增长的效应。在今年AI技术迭代升级以及应用当道的背景下,哪个行业会进入爆发前夜脱颖而出,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三个行业看AI大模型的生产力革命,谁处于爆发前夜?

AI大模型发展已从选择题进入到应用题。

文|来咖智库 追辛

编辑|G3007

最近半个月来,科技圈的热点又再次聚焦在OpenAI发布的Sora上,犹如去年初ChatGPT火爆场景的复刻。

过去一年多,从自动生成文字到自动生成图片,再到如今自动生成视频,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在加速迭代,在全球掀起了人工智能关注浪潮。而国内关注的焦点,也已经从去年要不要做大模型的选择题,转变到今年如何实现大模型落地甚至带来直接收益的应用题。有例可证的是,受益于ChatGPT用户数量的强劲增长,OpenAI这家公司的年化收入(年度经常性收入)最近突破了16亿美元。

此前比尔·盖茨曾经说过“AI Agent最激动人心的影响”——让那些对大多数人而言过于昂贵的服务更加可及,他预测大模型应用在教育、医疗、娱乐和购物等几大领域。去年12月末,比尔·盖茨在年度预测中再次表示,称2024年将是一个转折点,AI将从根本上改变工作、医疗保健和教育领域。

最近,全球各大公司发布了新一季的财报,透过这些财报数据和业务表现,我们也大致盘点了AI给一些行业带来的生产力变革和效应。AI+潮涌之下,只要找对了路子(路径)和搭子(场景),这些行业和公司正在最新的AI技术构建属于自己的新世界,期待进入爆发前夜,迎来应用破局的“繁花”。

01 AI+教育:快科技赋能慢行业,盈利增长已露尖尖角

在众多AI应用领域中,教育是最被看好的两个领域之一,并被OpenAI创始人阿尔特曼以及比尔·盖茨屡屡提及,称AI驱动的软件最终将革命性地改变人们教学和学习方式。

目前在国外,AI个性化教育辅导所带来的效应正在加速进行,并且展示出强大的商业能力和前景。比如,OpenAI正在探索如何让ChatGPT进入教室,并将在今年组建一个团队,以研究ChatGPT对于教育行业的应用前景。此前,可汗学院已经与OpenAI建立了合作,基于ChatGPT开发了名为Khanmigo的AI导师,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作为OpenAI公布的首批GPT-4用例中唯二的教育科技公司,多邻国在连亏八个季度后,通过去年宣布加大AI投入战略,并且推出生成式AI技术的订阅服务Duolingo Max后,业绩终于有了起色。根据多邻国发布的2023财年三季报,其三季度营收1.38亿美元,同比增长43%。净利280万美元,同比增长115%,扭亏为盈。在资本市场上,多邻国的股价也是一路上扬创下新高,2023年涨幅高达219%。

而曾经因AI抢饭碗、裁员4%的美国在线教育公司Chegg,也正在通过建立自己的模型来掌控自身命运,其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上表示,要将人工智能嵌入Chegg平台的各个方面,并不断迭代成为核心,试图建立一个“真正个性化的学习助手”,预计在今年一季度末正式推出大模型应用,降低成本的同时以扩大用户群。

多邻国的业绩表现以及Chegg的“All in AI”的大力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AI+教育”的市场潜力和商业模式,有望成为最早实现盈利的行业之一。

在国内,教育行业也进入了“双减”之后新的发展周期,行业加速出清的同时,头部机构正开启新一轮的竞赛,尽管业务重心存在差异化,但“教育+科技”成为全行业的一致行为。比如,过去一年,网易有道、好未来、猿辅导以及作业帮等教育企业,从战略到产品中的含“AI量”浓度正在极速上升。其中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在于产品“AGI化”,从词典笔、学习机到APP、到智慧教学,教育科技领域都一定程度上接入GPT类产品。

以首批通过教育大模型备案的网易有道、好未来为例。去年7月,网易有道发布了国内首个教育领域垂类大模型“子曰”,在随后不到半年时间,迅速推出虚拟人口语教练Hi Echo、AI家庭教师“小P老师”等这些基于“子曰”大模型的创新应用,并且以APP、小程序以及词典笔、学习机等软硬件产品实现了市场化、商用化,在大模型落地的速度以及应用布局上实现了引领。

而以数学学科见长的好未来,在去年8月正式上线了数学大模型MathGPT,并于近期推出了搭载MathGPT的学习机。此前,小度、科大讯飞、作业帮、读书郎等品牌均推出与大模型结合的学习机,新增的AI功能主要落地在口语陪练、作文批改、个性化学习等场景。

对AI投入的重视以及产品化落地能力的展现,也在一些企业的业绩中表现出AI加持所带来的结果。比如刚发布财报的有道,2023年Q4整体营收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其中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于有道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6930万元,而去年同期为3110万元,全年营收增长至54亿元创下新高。这主要得益于有道在AI领域的长期积淀所作出的“升级出新”,一方面借助AI对现有业务和产品进行改进升级,另一方面是推出全新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

“子曰”大模型对教育类产品一些关键功能的创新,让有道在产品销售、用户规模以及订阅费用等商业化方面取得进展。比如,有道Hi Echo在去年10月在手机App端上线,截至目前用户数量接近百万,小P老师也成为X20学习机上最受欢迎的应用。有道此次发布的财报还显示,2023年以AI为特点的数字内容服务净收入达20亿元,同比增长11.7%,去年四季度AIBox等LLM功能的升级推出,带动有道词典及翻译的会员费连续三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100%以上。

在人工智能推动业务变革的助力下,此前好未来发布的2024财年三季报也显示,净收入达到3.74亿美元,同比涨幅为60.5%,好未来也提到将继续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包括智能硬件、AI原生产品和应用。

当前,教育垂类大模型的加入,让教育的主体从教师和学生,向人机交互转变,学生在答疑、做题和自主学习阶段,能够通过和大模型进行交流互动,衍生出AI诊断、AI写作精批、AI辅导、AI个性化练习等多种人工智能教育产品,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分担部分重复性高的教育工作,让真人老师有时间和精力去做更有针对性、更重要的事情,以进一步解放教育生产力。

这背后也反映出教育模式的代际变化,从传统教育到在线教育,再向智能教育迈进,在这种演变过程中,大模型在教育领域的商业前景也在同步拓宽,但教育本身也是一个“慢行业”,要想短期内获利并不现实,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资本市场,都还需保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

02 AI+广告:多模态激活新通路,全链路运营带动格局变化

除了教育,AI在生产力方面的推动,在广告营销行业产生的增长效应可能更为明显。因为广告作为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很多大厂公司都有相关的业务,这种普适性也为AI的融入提供了最重要的落地场景。其中生成式AI的介入,能让更精准、更高效、更智能的广告营销逐渐成为现实。

过去的2023年,随着全球经济回归常态化运行轨道,消费潜力逐步释放,广告市场需求正在进一步回暖,QuestMobile 1月份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2023年四季度互联网广告业务同比增长9.8%至2330.6亿元。而各大企业也通过运用数字化手段和AI技术,提升了服务能力和运营效率,为客户创造了新的价值。从最新的财报来看,无论是国外的微软、谷歌和Meta,还是国内的百度、腾讯、网易有道等,都在强调AI对广告业务增长的重要性,并且有的已经通过AI的应用,带来了明显的业绩增长。

去年12月,谷歌推出了最强大的大型语言模型Gemini,并计划将其融入自家的产品中,比如帮助广告商以更低成本的方式瞄准受众。Meta则正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来创建不同的广告活动。Meta方面表示,预计一套能够自动发现潜在客户并测试哪些广告效果最好的人工智能工具的年化收益为100亿美元。

而在国内,百度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2023年全年营收和利润均超市场预期,AI成为驱动业绩增长的新动力,其中在百度新搜索、文心一言App等AI原生应用,以及轻舸、品牌智能体等AI营销工具的推动下,百度2023年Q4的在线营销收入达到了192亿元,同比增长6%。

除了大的互联网广告服务提供商外,一些具有广告业务的科技公司,也通过抓住局部增量,即便在消费疲软的环境下,仍以差异化的打法取得了不错的增长,甚至跑赢了同比增速9.8%的广告大盘。比如在网易有道发布的最新财报中,2023年四季度广告业务实现净收入4.7亿,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6.9%,已连续五个季度净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0%。

分析有道广告业务的高速增长,除了公司积淀多年的强广告业务运营能力外,还与其深厚的广告技术专长有关,两种能力的结合也塑造出有道独特的广告业务模式,并且还抓住了近年来广告主对RTA效果广告转型以及出海的需求红利。据了解,有道自2022年起就在不断加强AI的营销应用,包括AIGC广告内容素材创作、AI直播、以及在KOL营销及数据分析等具体业务领域里的应用,借此扩大了客户群以及应用范围。比如“瑶光AI创意引擎”、“HENG AI(玉衡)引擎”,不仅将广告素材制作时长缩短80%以上,同时推动部分广告素材制作成本下降90%以上,而基于AI算法能够实现了精准人群定向和流量实时筛选,打标准确率超过90%,进而推动了转化效率、用户满意度以及毛利率的提升。

当前,随着AI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Sora、Pika等为代表的文生视频大模型快速迭代,互联网广告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技术驱动和营销逻辑的变革,AI技术已深入互联网广告的数据分析、内容制作、媒介投放等各个环节,更高的内容产出效率、更低的创作成本以及更精准的营销投放,让AI生成技术在广告、电商等垂直领域的商用可能性大幅提高。

华福证券认为,Sora模型的推出将带来视频内容供给领域生产力的跃升,极大降低产出成本,进一步提高内容产出的创新性和多样性。考虑到Sora模型的可得性,文生视频的应用会最先在海外落地,助力IP版权公司、出海广告营销等公司快速制作符合国际市场的视频内容,吸引海内外用户,实现海外业务扩张并增厚业绩表现。

今年来,在人工智能技术逐渐突破多模态瓶颈,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投入到“AI+营销”的浪潮中,竞争加剧的同时考验着AI营销的效能。比如,企业要考虑如何进一步通过AI优化整个广告投放的链路,从内容创意的策划、制作阶段,再到流量转化所带来的用户购买、反馈行为,每一个环节平台都需要考虑如何给客户提升营销品质、效力和效果转化,实现数智化驱动的品效合一的经营链路闭环。

与此同时,“AI+营销”的热潮下,如何避免广告内容的标准化和同质化,进而削弱了广告创意和个性化。AI提高了广告内容制作的效率和数量,但由此可能引发滥用问题,当大量AI制作的同质化素材充斥网络时,有可能带来的并非刷屏而是反感,这也需要平衡广告投放和用户体验的关系。

03 AI+金融:全方位提升运营效率,进入核心业务尚待时日

金融业是数字化、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沉淀了如金融交易、客户信息、市场分析、风控等各个方面的海量数据,并催生出大量高效处理的技术需求。因此,当AI大模型的浪潮来时,无论是传统金融行业,还是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都在努力拥抱大模型,希望通过与新兴科技的融合能够带来生产力的新变革。

IDC的一项调研显示,超半数的金融机构计划在2023年投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只有10%的金融机构表示没有试验计划。

比如在银行业,目前已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平安银行、北京银行等6家上市银行公开发布大模型技术开发与应用的信息,涉及知识运营助手、金融市场投研助手、客服助手等多个场景应用。与此同时,蚂蚁集团、度小满、乐信、奇富科技等众多金融科技企业,这一年来也先后发布落地了多项金融大模型,在金融信息触达、产品介绍内容的文本自动生成、市场营销、企业经营管理、构建虚拟客服在线交互以及风险管控等方面,给用户提供更人性的服务,提升了金融机构的工作效率。在海外,围绕智能投顾和智能投研的场景需求,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以及Bloomberg等多家金融机构以自研或嵌入第三方开发大模型应用。

整体来看,过去一年来,金融大模型已在内容生成、智能营销、获客销售以及风险管理等业务领域开始发挥价值,涉及运营、客服、营销、风控、研究以及贷后等多个场景。尤其是相较于传统模式,大模型的加入更是极大提升了金融行业的运营效率。

业内人士认为,生成式AI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应用尚处于技术探索和试点应用的并行期,预计1-2年内,首批大模型增强的金融机构会进入成熟应用期,三年后将会带动金融业生成式AI的规模化应用。

对金融大模型来说,现阶段最容易实现的包括AI投资顾问、自动化客服、风险评估、报告自动化生成、代码生成应用等较为外围的工作,但如果要将AI进一步渗透到风控等金融核心业务,还需要在垂直领域进行磨合,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才能进入到更为核心的金融业务中。其次是大模型的迭代和训练,成本高、成本大,模型需及时调整,也有一些金融机构选择利用大数据的整合,在垂直领域精调模型,以小规模算力打造轻量级精调模型。金融的本质是风控,大模型优化金融业务流程和用户体验的同时,也要将风险降到最低。

结 语

2023年,是AI大模型技术“狂飙”突进的一年,而2024年,将是AI大模型应用“繁花”绽放的突破年,“AI+”将重新定义一些行业的价值。目前在教育、广告以及医疗健康等这类在B端和C端都有广阔应用场景的领域,AI已经显露出对相关业务和业绩增长的效应。在今年AI技术迭代升级以及应用当道的背景下,哪个行业会进入爆发前夜脱颖而出,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