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达财经 李亦辉
编辑|深海
在28年一遇的日子里,阿里云宣布了一则大消息。
2月29日,阿里云在北京举办了2024年度战略发布会,会上宣布全线下调云产品官网售价,平均降价幅度超过20%,最高降幅达55%,即日起立刻执行。
阿里云大幅降价,这在行业内并不陌生。早在去年4月,阿里云开启了一轮大规模降价,其中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至50%,存储产品最高降幅达50%。
不到一年,阿里云两次扮演起“价格杀手”的角色。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去年降价后的两个季度里,阿里云营收分别仅增长2%和3%。第三方数据显示,阿里云市场份额还面临被蚕食的压力。
除此之外,过去一年里阿里云经历换帅、独立IPO、暂停分拆等一系列动荡事件。在业内看来,发展是硬道理,阿里云希望通过规模增长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但市场人士认为,阿里云除了降价“搅局”,还应探索如何基于AI重塑云计算技术和服务体系,开辟出全新的服务场景和服务内容。
挥动“价格屠刀”
阿里云又一次祭出了降价大招。
据媒体公开报道,2月29日,2024 阿里云战略发布会在北京举行,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宣布“阿里云史上最大力度降价”,100多款产品、500 多个产品规格的官网价格平均降低20%,最高降幅55%。
据悉,这轮价格下调仅涉及大陆地区的部分公共云产品,行业云不在本次价格调整范围内。比如云上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核心产品中,云服务器ECS最高降36%、对象存储OSS最高降55%、云数据库RDS最高降40%。
据阿里方面介绍,现在官网价格已经生效,基本所有的产品是目前的时间点上全网最低,相对同行业有非常大的优势。
刘伟光表示,此次大规模降价是为了发挥云计算的规模效应,同时希望加速更多企业,(尤其)中小企业上云。
回望过去一年,阿里巴巴不断改组和梳理自己庞大的业务体系。
按照去年三月底启动的改革计划,淘天集团、云智能集团、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本地生活集团、菜鸟集团、大文娱集团作为六大业务集团分别被单独呈现,形成“1+6+N”的组织矩阵。
此后两个月,阿里公布了所有业务集团董事会成员名单以及部分业务集团的上市和融资计划。时任阿里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阿里云智能董事长兼CEO的张勇放话,12个月内完成阿里云分拆并独立上市计划。
然而,大象转身不易,时隔半年后分拆计划被抛之脑后。在阿里2024财年第二季度业绩公告中,公司表示,鉴于多方面不确定性因素,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
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完全分拆的原因是,“美国近期扩大对先进计算芯片出口的限制,给云智能集团的前景带来不确定性。”
组织战略的转变伴随着人事巨变。早在宣布停止分拆之前的6月20日,张勇宣布,将于9月10日卸任阿里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职务,此后将专职担任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专注阿里云的发展。
然而,到了权力交接的那一天,过去8年里一直是阿里“一号位”的张勇,同时交出了阿里云智能集团的权力棒,出任阿里云代理董事长兼CEO的是吴泳铭。
正式履新阿里集团CEO后,吴泳铭经过数月的业务梳理,于今年2月份披露2024财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中指出,目前集团最高优先级是让电商和云计算两大核心业务重燃增长动力。
阿里巴巴董事长蔡崇信也在当时的电话会议和近日的采访中表示,公司将聚焦电商和云业务等核心业务。
从众多的业务中梳理出两大核心板块,关键是如何拉动核心业务增长?目前来看,如同电商业务方面频繁强调的价格力战略,同样在吴泳铭治下的阿里云,也走上了低价换增长之路。
阿里云着急了
这并非阿里云首次大规模降价。
去年4月份,阿里云就推出过当时最大规模的一次降价活动,其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至50%,存储产品最高降幅达50%。随后,腾讯云、京东云等跟进。
对于先后两次降价,阿里近日否认了价格战的说法。阿里云副总裁、公众沟通部总经理张启称,这一轮大降价不是短期市场价格战的行为,是云计算商业模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长期战略。
据介绍,云计算是一个具备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的商业模式,用的客户越多,供应链采购成本、均摊研发成本和资源闲置成本就能不断降低。
其中关于降价是否会损害利润的担忧,刘伟光称从数据来看一定会产生影响,但阿里云希望通过降低中小企业进入云的门槛,促使更多的中小企业上云,从而把降价的收入损害补回来。
阿里管理层认为,中国的公共云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中国信通院2022年数据显示,美国算力结构中,云计算的占比超过60%,欧洲超过50%,中国只有28%。
阿里云希望啃下市场中剩余72%的这块“硬骨头”。但是,除了增量用户的诱惑,阿里云自身增速放缓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据蓝鲸财经,近几年阿里云的增长已经放缓甚至接近停滞。从2019财年到2023财年,该业务的营收增速分别为84%、62%、50%、23%、3.5%。
即便是在去年4月份降价后,阿里云也并未呈现出快速增长。财报显示,2023年7-9月,阿里云营收276.48亿元,同比增长2%;紧接着10-12月份,营收增长3%至280.66亿元。
正因为如此,在集团“重燃核心业务增长动力”的最高优先级面前,降本增效和利润对阿里云来说已相对不重要,如何摆脱低迷增长成了首要问题。
除此之外,伴随着和对手间的此消彼长,阿里云还存在市场份额被进一步蚕食的压力。
据IDC于1月份发布的最新数据,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公有云(IaaS+PaaS)市场规模为 535.66 亿元,阿里云凭借26.7%的份额位居市场第一,但份额同比下跌5.8个百分点;市场份额位居第二、第三和第四的华为云、天翼云和移动云的份额则有所上升。
在上一次降价的前夕,同样由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在IaaS+PaaS市场的厂商份额排名中,阿里云的份额占比从2022年上半年的36.7%滑落至31.9%。
群雄逐鹿的云计算市场上,每一个对手都不容小觑,虽然阿里云因卡位较早目前仍在榜首位置,但份额的不断流失无疑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这就不难理解,面对现实诸多困境,阿里云为何宁愿舍弃当下利润,也要祭出最高价腰斩这样的“掀桌子”降价手段了。
降价就够了吗?
值得关注的是,面对阿里云“史上最大力度”降价,京东云选择正面硬刚。
2月29日晚间,京东云发布消息称,“随便降,比到底!我们继续全网比价!击穿低价!再低10%!”并承诺“买贵就赔”。
从官网看,京东云在活动中使出两把“杀手锏”,一是经过全网比价,对标产品最低成交价,再优惠10%;二是如果用户买贵,京东云直发代金券,有效期长达一年。
上述活动时间为3月1日至6月30日,比价范围为京东云全系核心产品,包含计算、存储、网络等等。
目前,其他厂商是否会跟进降价还未知,但京东的回应表明对手并不会就此罢手。
对此,有产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云服务市场存在云产品高度同质化现象,“价格战往往是冲破红海市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只是,仅仅降价还不够。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告诉媒体,“大型政企客户,会综合考虑云计算提供商的稳定性、服务态度、声誉和价格等综合因素。”
然而,阿里云曾在安全性和稳定性上出现问题。据公开报道,2022年12月,阿里云位于中国香港的数据中心因制冷故障发生宕机事故,是运营十多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大规模故障,多个大客户受到影响。
2023年天猫双十一大促冲刺当晚,淘宝曾有短暂宕机;11月12日傍晚,包括淘宝、闲鱼、钉钉、饿了么等多个阿里系App出现无法访问或服务异常的情况。当时阿里云官方向客户说明,“云产品控制台访问及API调用出现异常”。
在外界看来,这两起事件都对阿里云的客户形象造成了沉重打击。
当然,如果将视角拉远,云计算竞争的下半场或在于“云+AI”方面。因为大模型可谓是算力无底洞,目前世界上一流的大模型创业公司,都是背靠强大的云厂商。
此前业界曾预测OpenAI训练GPT-4可能使用了大约1万-2.5万张GPU,这背后离不开微软云上算力的支撑。
而且,大模型不仅需要海量算力,还要求算力具备灵活、弹性、可靠、高效等特性,这方面云计算可以给到最佳解决方案。
反过来,大模型的发展也为云厂商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以微软为例,微软智能云Azure和其他云业务在第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0%,增速高于前三个财季和市场预期。
国内方面,据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透露,百度智能云四季度总营收84亿元,其中大模型为云业务带来约6.6亿元增量收入。
人工智能的大门才刚刚开启,探索如何基于AI重塑云计算技术和服务体系,开辟出全新的服务场景和服务内容,是摆在阿里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
来源:蓝鲸
原标题:阿里云为何又“掀桌子”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