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城乡居民养老金将迎大幅度上调 | 两会·最热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城乡居民养老金将迎大幅度上调 | 两会·最热烈

今年应该是我国第6次上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也是制度建立以来上调金额最大的一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翟瑞民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水平将迎大幅度提高。202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介绍,我国将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今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

“今年上调力度相当之大。”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养老金融50人论坛常务副秘书长张栋告诉界面新闻,城乡居民养老金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每人每月能领取的金额才刚满200元,现在国家宣布提高20元相当于上调幅度达到了10%,这基本达到过去城镇职工养老金上调较快时期的比例。

我国养老保险主要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由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于2014年开始实施。该项制度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其中,基础养老金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补贴,个人账户养老金来自参保人自己每年所交的养老保险费用。

张栋介绍,今年应该是我国第6次上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也是制度建立以来上调金额最大的一次。

他表示,“此次上调对于城乡居民来说是非常大的利好,待遇方面每人每年可多领200多元。”实际上,当前很多省份农民每人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只有100多元,所以此次上调等于给他们增加了20%养老金。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国新办吹风会上也表示,现在全国有1.7亿老年人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今年将最低标准提高20元,增长了19.4%,是近年来上调幅度较大的一次。

张栋同时指出,相比于城镇职工养老金基本每年都在上调,城乡居民养老金上调的速度和比重近年来不是特别稳定,比如有时提高5元,有时提高十几元。但是,通过最近两三年连续上调的情况可以看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调整机制已经具有一定稳定性。

“从国外经验看,养老金调整跟很多因素是挂钩的,比如工资发展水平、通货膨胀率等,所以上涨也会遵循一定标准。而中国目前的调整水平和标准虽然是动态的,但是还不够科学,未来如果能形成相对比较固定的、科学的机制,也能更好引导居民的预期。”张栋说。

界面新闻注意到,此前在2018年3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要统筹考虑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物价变动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其他社会保障标准调整情况,适时提出城乡居民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调整方案。

2021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司长刘从龙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我国已经建立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未来将从提高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方面共同着力,提高城乡居保保障水平。

“七普”人口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农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分别达到1.21亿、9033万。而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去年末全国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4522万人,减少了430万人。

为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出现下降?张栋认为,这其中包括多种可能的原因,首先是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比重比较大,因为他们发现城镇职工养老金待遇比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要好很多,所以就会想法设法到外面找工作,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其次,农村老龄化比较严重,也就意味着老年人死亡率相对比较高,以往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老人也比较多,其中一部分人可能已经去世,从而降低参保率。第三,灵活就业人员以前虽然也可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但是由于参保成本比较高,他们多是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近几年也是看到城镇职工养老金待遇比较高,灵活就业人员也开始转变了参保观念。

今年全国两会上,城乡居民养老金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问题,他们普遍认为现行待遇水平太低,无法起到足够保障农民老年人和城市低收入居民生活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连玉明建议,尽快启动全国范围内的农民养老金统一上调,在现有基础上,每人每月至少上调100元,强化农民养老金增长机制,确保农民养老金增长不低于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雅安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庹庆明则建议,要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缴政策,对已年满60周岁,累计缴费又不足15年的参保人员,应允许他们一次性补缴保险费满15年,确保他们60周岁时能按时足额领取待遇。

针对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张栋认为,农村居民收入比较低,缴费能力有限,在现行制度下要想大幅提高养老金待遇确实比较难。因为,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格局中,由政府补贴的基础养老金部分跟个人缴费部分没有关系,不管交多少年或交多少金额,基础养老金标准都是一样的,提高基础养老金待遇则主要依赖于财政支持;而如果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则需要个人长期加大缴费积累,受制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以及参保意愿问题,个人账户缴费水平提升也存在困难。

“在此情况下,既然跟个人缴费没有关系,索性就把基础养老金转变为普惠性养老金,满60岁直接领取就行了。而个人缴费部分则跟目前正在推行的个人养老金制度非常相似,因此建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改革不应再跟随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而是应该由普惠性养老金加上相对灵活的、带有财政补贴性质的个人养老金组成。”张栋说。

张栋对界面新闻指出,从提高待遇角度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部分今年上调的幅度非常大,说明国家一直在努力,但是,从绝对值方面比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还是比较难的。说到底,根源是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收入问题,“整个收入提高了,才有机会提高养老金缴费水平,最后才能享受更好的待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城乡居民养老金将迎大幅度上调 | 两会·最热烈

今年应该是我国第6次上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也是制度建立以来上调金额最大的一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翟瑞民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水平将迎大幅度提高。202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介绍,我国将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今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

“今年上调力度相当之大。”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养老金融50人论坛常务副秘书长张栋告诉界面新闻,城乡居民养老金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每人每月能领取的金额才刚满200元,现在国家宣布提高20元相当于上调幅度达到了10%,这基本达到过去城镇职工养老金上调较快时期的比例。

我国养老保险主要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由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于2014年开始实施。该项制度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其中,基础养老金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补贴,个人账户养老金来自参保人自己每年所交的养老保险费用。

张栋介绍,今年应该是我国第6次上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也是制度建立以来上调金额最大的一次。

他表示,“此次上调对于城乡居民来说是非常大的利好,待遇方面每人每年可多领200多元。”实际上,当前很多省份农民每人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只有100多元,所以此次上调等于给他们增加了20%养老金。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国新办吹风会上也表示,现在全国有1.7亿老年人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今年将最低标准提高20元,增长了19.4%,是近年来上调幅度较大的一次。

张栋同时指出,相比于城镇职工养老金基本每年都在上调,城乡居民养老金上调的速度和比重近年来不是特别稳定,比如有时提高5元,有时提高十几元。但是,通过最近两三年连续上调的情况可以看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调整机制已经具有一定稳定性。

“从国外经验看,养老金调整跟很多因素是挂钩的,比如工资发展水平、通货膨胀率等,所以上涨也会遵循一定标准。而中国目前的调整水平和标准虽然是动态的,但是还不够科学,未来如果能形成相对比较固定的、科学的机制,也能更好引导居民的预期。”张栋说。

界面新闻注意到,此前在2018年3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要统筹考虑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物价变动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其他社会保障标准调整情况,适时提出城乡居民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调整方案。

2021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司长刘从龙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我国已经建立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未来将从提高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方面共同着力,提高城乡居保保障水平。

“七普”人口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农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分别达到1.21亿、9033万。而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去年末全国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4522万人,减少了430万人。

为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出现下降?张栋认为,这其中包括多种可能的原因,首先是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比重比较大,因为他们发现城镇职工养老金待遇比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要好很多,所以就会想法设法到外面找工作,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其次,农村老龄化比较严重,也就意味着老年人死亡率相对比较高,以往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老人也比较多,其中一部分人可能已经去世,从而降低参保率。第三,灵活就业人员以前虽然也可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但是由于参保成本比较高,他们多是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近几年也是看到城镇职工养老金待遇比较高,灵活就业人员也开始转变了参保观念。

今年全国两会上,城乡居民养老金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问题,他们普遍认为现行待遇水平太低,无法起到足够保障农民老年人和城市低收入居民生活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连玉明建议,尽快启动全国范围内的农民养老金统一上调,在现有基础上,每人每月至少上调100元,强化农民养老金增长机制,确保农民养老金增长不低于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雅安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庹庆明则建议,要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缴政策,对已年满60周岁,累计缴费又不足15年的参保人员,应允许他们一次性补缴保险费满15年,确保他们60周岁时能按时足额领取待遇。

针对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张栋认为,农村居民收入比较低,缴费能力有限,在现行制度下要想大幅提高养老金待遇确实比较难。因为,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格局中,由政府补贴的基础养老金部分跟个人缴费部分没有关系,不管交多少年或交多少金额,基础养老金标准都是一样的,提高基础养老金待遇则主要依赖于财政支持;而如果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则需要个人长期加大缴费积累,受制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以及参保意愿问题,个人账户缴费水平提升也存在困难。

“在此情况下,既然跟个人缴费没有关系,索性就把基础养老金转变为普惠性养老金,满60岁直接领取就行了。而个人缴费部分则跟目前正在推行的个人养老金制度非常相似,因此建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改革不应再跟随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而是应该由普惠性养老金加上相对灵活的、带有财政补贴性质的个人养老金组成。”张栋说。

张栋对界面新闻指出,从提高待遇角度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部分今年上调的幅度非常大,说明国家一直在努力,但是,从绝对值方面比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还是比较难的。说到底,根源是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收入问题,“整个收入提高了,才有机会提高养老金缴费水平,最后才能享受更好的待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