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营收向右,股价向左,开放加盟的海底捞做对了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营收向右,股价向左,开放加盟的海底捞做对了吗?

海底捞此次放开加盟意味着什么?其品控方面是否会有保障?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侃见财经

海底捞最终还是放开了加盟。

3月4日,海底捞发布公告称,将推行海底捞餐厅的加盟特许经营模式。据悉,这是海底捞创立三十年来首次放开加盟。

早在几年前,海底捞还曾坚决的表示,不接受加盟方式。

那么海底捞此次放开加盟意味着什么?其品控方面是否会有保障?会不会因为规模效应最终导致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实际上,自海底捞上市之后,扩张一直都是其基本策略。

翻看海底捞的财报我们不难发现,海底捞的大扩张始于2020年,由于2019年的全年营收和净利润都创下了新高,所以在2019年财报披露之后,海底捞创始人张勇便宣布了大规模的扩店计划。

但是张勇低估了疫情带来的影响,逆势开店让海底捞吃尽苦头。激进的扩张策略很快让海底捞陷入了亏损的泥潭。

业绩的巨亏加上股价的暴跌,再加之市场对于张勇个人的评价,最终为了缓解舆论带来的冲击,张勇选择了辞任集团CEO一职,接替他的是海底捞的老将杨丽娟。

杨丽娟掌舵海底捞之后,很快的按下了扩张的暂停键,开始全面收缩,在“啄木鸟计划”的加持下,海底捞终于扭亏为盈。

进入2023年之后,由于疫情的消散,曾经的逆势扩张让海底捞尝到了甜头。2月20日,海底捞曾发布正面盈利预告,公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底捞年度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预计将不低于414.0亿元,增加比例不低于33.3%;相较于2022年度16.4亿元净利润(剔除特海国际业务),2023年净利润将不低于44.0亿元。

对于利润的增长,海底捞认为主要由于海底捞餐厅的翻台率提升及营运效率改善所致。

据悉,该业绩不仅远远的超越了疫情之前,甚至创下了历史新高。

但令人费解的是,尽管其业绩“炸裂”,但是市场并未给予一定的反馈。在良好业绩的加持下,海底捞2023年的股价仍然下跌了34.75%,进入2024年之后,截至3月5日,依旧继续下跌,下跌幅度为8.39%。

当然,对于股价的下跌,一方面有市场自身的原因,另外一方面则是企业自身逻辑发生了转变。因此,从消费类上市公司的发展路径来看,不断的扩张,做大规模则是一条绕不开的路,毕竟如果企业不能持续扩张,市场给予的估值就会降低。

此时海底捞放开加盟,也是为了减少自身的负担。对于品控的问题,海底捞称,海底捞加盟餐厅将获得集团统一提供的人员培训、供应链系统、管理经验、食安管控、品牌营销服务、绩效考核等中后台服务,从而确保食品安全以及顾客体验。

不仅如此,海底捞还强调,将对加盟商将采用多项标准甄选,包括对海底捞品牌及价值观的高度认同、愿景规划、行业经验、财务基础等,并在所有自营餐厅和加盟餐厅实行统一的运营及品质标准。

从目前而言,海底捞的做法的确并无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当餐厅数量达到一个量级之后,边际效应出现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届时企业又会陷入到裁员、关店的循环当中。如果出现这种状况,那么海底捞未必就会有这一次的好运了。

侃见财经认为,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扩大营收,从而扩大规模本无问题,但企业应注意增收不增利的这种情况,规模是一方面,企业的品控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尤其是餐饮企业,一家店面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那么其他的店也会受到牵连,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海底捞还是应该谨慎一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海底捞

4.5k
  • 海底捞开出首个烤串品牌“火焰官”
  • 海底捞:入驻比亚迪两个生产基地,探索团餐市场新业态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营收向右,股价向左,开放加盟的海底捞做对了吗?

海底捞此次放开加盟意味着什么?其品控方面是否会有保障?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侃见财经

海底捞最终还是放开了加盟。

3月4日,海底捞发布公告称,将推行海底捞餐厅的加盟特许经营模式。据悉,这是海底捞创立三十年来首次放开加盟。

早在几年前,海底捞还曾坚决的表示,不接受加盟方式。

那么海底捞此次放开加盟意味着什么?其品控方面是否会有保障?会不会因为规模效应最终导致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实际上,自海底捞上市之后,扩张一直都是其基本策略。

翻看海底捞的财报我们不难发现,海底捞的大扩张始于2020年,由于2019年的全年营收和净利润都创下了新高,所以在2019年财报披露之后,海底捞创始人张勇便宣布了大规模的扩店计划。

但是张勇低估了疫情带来的影响,逆势开店让海底捞吃尽苦头。激进的扩张策略很快让海底捞陷入了亏损的泥潭。

业绩的巨亏加上股价的暴跌,再加之市场对于张勇个人的评价,最终为了缓解舆论带来的冲击,张勇选择了辞任集团CEO一职,接替他的是海底捞的老将杨丽娟。

杨丽娟掌舵海底捞之后,很快的按下了扩张的暂停键,开始全面收缩,在“啄木鸟计划”的加持下,海底捞终于扭亏为盈。

进入2023年之后,由于疫情的消散,曾经的逆势扩张让海底捞尝到了甜头。2月20日,海底捞曾发布正面盈利预告,公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底捞年度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预计将不低于414.0亿元,增加比例不低于33.3%;相较于2022年度16.4亿元净利润(剔除特海国际业务),2023年净利润将不低于44.0亿元。

对于利润的增长,海底捞认为主要由于海底捞餐厅的翻台率提升及营运效率改善所致。

据悉,该业绩不仅远远的超越了疫情之前,甚至创下了历史新高。

但令人费解的是,尽管其业绩“炸裂”,但是市场并未给予一定的反馈。在良好业绩的加持下,海底捞2023年的股价仍然下跌了34.75%,进入2024年之后,截至3月5日,依旧继续下跌,下跌幅度为8.39%。

当然,对于股价的下跌,一方面有市场自身的原因,另外一方面则是企业自身逻辑发生了转变。因此,从消费类上市公司的发展路径来看,不断的扩张,做大规模则是一条绕不开的路,毕竟如果企业不能持续扩张,市场给予的估值就会降低。

此时海底捞放开加盟,也是为了减少自身的负担。对于品控的问题,海底捞称,海底捞加盟餐厅将获得集团统一提供的人员培训、供应链系统、管理经验、食安管控、品牌营销服务、绩效考核等中后台服务,从而确保食品安全以及顾客体验。

不仅如此,海底捞还强调,将对加盟商将采用多项标准甄选,包括对海底捞品牌及价值观的高度认同、愿景规划、行业经验、财务基础等,并在所有自营餐厅和加盟餐厅实行统一的运营及品质标准。

从目前而言,海底捞的做法的确并无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当餐厅数量达到一个量级之后,边际效应出现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届时企业又会陷入到裁员、关店的循环当中。如果出现这种状况,那么海底捞未必就会有这一次的好运了。

侃见财经认为,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扩大营收,从而扩大规模本无问题,但企业应注意增收不增利的这种情况,规模是一方面,企业的品控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尤其是餐饮企业,一家店面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那么其他的店也会受到牵连,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海底捞还是应该谨慎一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