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家总结政府工作报告六大关键词,解码2024宏观政策走向 | 两会·最热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家总结政府工作报告六大关键词,解码2024宏观政策走向 | 两会·最热烈

这些关键词包括信心、营商环境、科教兴国、对外开放、房地产、结构性减税降费。

2024年3月5日上午,北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图片说明:人民视觉

记者 王珍

每年的全国两会是观察分析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的会议之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关键词?3月5日晚,界面新闻特邀三位专家第一时间解读。

界面两会连线 |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2024中国经济政策走向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马光荣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至少有三处地方提到了“信心”,包括“提振信心”“增强信心”“坚定信心”。“可以看出,有效提升信心对于2024年稳定和提振宏观经济增长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他说。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报告中关于营商环境的表述印象深刻。他表示,不仅要出台一些定量的考核措施,还要营造鼓励民营经济的社会舆论氛围。

“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今年优化营商环境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比如不仅要在深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坚决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还要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面临的问题。此外,还将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扩大发债融资规模,健全防范化解拖欠账款长效机制等,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可以说,这些举措紧贴企业的现实需求,无疑将更好地服务支撑企业发展。”王青说。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奂劼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被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的第二项重要任务,这可能超出市场预期。他指出,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2023年,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跃居第11位,加入到创新型国家的行列,但是基础研究经费占整体科研经费的比例较低,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要构建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体系,首先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信心

报告原文:围绕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延续优化一批阶段性政策,及时推出一批新政策,打出有力有效的政策组合拳.

马光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至少有三个地方提到了“信心”,第一处是“提振信心”,第二处是“增强信心”,第三处是“坚定信心”。可以看出,有效提升信心对于2024年稳定和提振宏观经济增长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实际上,今年宏观政策的加力,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的适度加力,包括发行万亿特别国债,来提升整个社会的信心。另外,我们也看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的举措”,后面还特别明确“各地区各部门制定政策要认真听取和吸纳各方面意见,涉企政策要注重与市场沟通、回应企业关切”。这些都是在恢复信心,提振信心。

关键词:营商环境

报告原文: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围绕发展大局,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各地区各部门制定政策要认真听取和吸纳各方面意见,涉企政策要注重与市场沟通、回应企业关切。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估,以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为重要标尺,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精准做好政策宣传解读,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王青: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为企业等经营主体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服务。只有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准绳,才能更好吸引和集聚海内外企业,充分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内在潜力。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增强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就是在推动经济平稳增长的过程中,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等各类宏观政策都要保持稳增长曲线,各部门在出台相关政策的过程中要全面评估可能带来的影响,慎重出台可能会产生收缩效应的政策,多安排有助于需求扩张的措施。

非经济政策方面,环保、司法、安监等非经济政策也要纳入到宏观政策一致性取向的评估范围,防止误伤。有助于放大整体宏观政策的综合效应,防止出现互相掣肘,互相拆台的现象。

在营造稳定透明可持续的政策环境中,备受关注的是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进程。我认为除了要加快立法进程外,还要解决一批现实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有政府和国企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各种各样针对民企的显性的、隐性的市场准入壁垒,这是当前民企面临的痛点和难点。

不仅要出台一些定量的考核措施,还要营造鼓励民营经济的社会舆论氛围。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今年优化营商环境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比如不仅要在深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坚决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还要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面临的问题。此外,还将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扩大发债融资规模,健全防范化解拖欠账款长效机制等,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可以说,这些举措紧贴企业的现实需求,无疑将更好地服务支撑企业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期待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各地能够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持续为各类所有制企业营造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法治环境,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一流营商环境,以更优营商环境助力更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科教兴国

报告原文: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罗奂劼:“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2024年的政府工作任务中被列为第二项,这个可能是大家之前都没有想到过的。

科技创新其实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先进科学技术的突破也离不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投入和高水平人才队伍的建设。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我国跃居到了第11位,加入到创新型国家的行列。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去年全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比2022年增长了8.1%,与国内生产总值比值达到了2.64%,基本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是基础研究经费的占比较低,仅为经费支出的6.65%,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因此,要进一步构建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体系,首先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

对于今年来说,一方面要继续推行基础研发,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另一方面要支持技术骨干,尤其是央企、国企常态化参与国家的科技战略决策,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

构建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体系的第二点是要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全方位培养好人才。未来必须要依赖新型的劳动者,推动产业发展和实现颠覆性创新。目前我国处于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换的关键阶段,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这既是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必要措施,也是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关键词:对外开放

报告原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罗奂劼:我国对于开放始终秉持包容和支持的态度,始终遵循“平等互利”和“合作双赢”的宗旨,从不会因为任何理由主动打压和制裁他国。然而,当前国际形势纷繁复杂,贸易保护主义思想不断抬头,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来自他国的打压和制裁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国只有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

报告从四个方面着手,为今年如何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定了基调。

一是推动外贸质升量稳,主要措施包括加强进出口信贷和出口信保支持,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出台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政策,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近年来,作为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的跨境电商依托灵活、高效、韧性的供应链,给全球贸易增长注入新动力,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活力和增长韧性,成为外贸领域的一抹新亮色。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2.38万亿元,增长15.6%。

二是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包括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保障,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更大力度地吸引和利用外资,有利于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更好满足消费升级和打破一些国家“脱钩断链”的图谋。

三是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内容包括抓好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合作,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等。

四是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如推动落实已生效自贸协定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推动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深化区域合作,将向世界进一步显示中国永不脱钩和深度融入全球大家庭的决心。

关键词:结构性减税降费

报告原文: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马光荣:在前面若干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减税降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从2017年到2021年,我们曾经实施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但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对于减税降费的着墨是比较少的,主要是一句话——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没有再提大规模的新增减税降费,这有利于进一步稳定宏观税负。

过去七八年,我们通过大规模减税降费,确实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推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税收占GDP的比例在逐年下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财政收支矛盾在逐渐加大。

在财政支出侧,我们有非常多的刚性支出,比如,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推进共同富裕和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对财政支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着眼于财政可持续性,未来一段时间(财政政策)更多地是在保持宏观税负相对稳定的基础之上,通过在债务端增加举债来实现财政支出强度的扩张和逆周期调节力度的增强。

关键词:房地产 

报告原文: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大局稳定。稳妥有序处置风险隐患,2024年要优化房地产政策,对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要一视同仁给予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王青:房地产是当前宏观经济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点。报告对房地产行业着墨不多,但以2月5年期以上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单独下调为标志,今年房地产支持政策有望大幅加码。

首先,各地会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重点加大对民营房企的融资支持。其次,后期政策“工具箱”在降低购房门槛、下调居民房贷利率方面还有较大空间。其中,除了引导5年期以上LPR进一步下调外,下一步的重点是下调居民首套及二套房贷利率下限。这意味着即使2024年政策利率,如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利率保持稳定,但针对房地产的定向降息会持续推进。我们判断,若各项政策及时调整到位,下半年房地产市场有望出现趋势性回暖,这将结束行业约三年的下行周期。

不过,综合考虑包括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等“三大工程”部署,以及“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会长期坚持,今年房地产行业出现“V型”反转的可能性也不大,这次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并没有释放强力刺激房地产的信号。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家总结政府工作报告六大关键词,解码2024宏观政策走向 | 两会·最热烈

这些关键词包括信心、营商环境、科教兴国、对外开放、房地产、结构性减税降费。

2024年3月5日上午,北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图片说明:人民视觉

记者 王珍

每年的全国两会是观察分析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的会议之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关键词?3月5日晚,界面新闻特邀三位专家第一时间解读。

界面两会连线 |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2024中国经济政策走向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马光荣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至少有三处地方提到了“信心”,包括“提振信心”“增强信心”“坚定信心”。“可以看出,有效提升信心对于2024年稳定和提振宏观经济增长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他说。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报告中关于营商环境的表述印象深刻。他表示,不仅要出台一些定量的考核措施,还要营造鼓励民营经济的社会舆论氛围。

“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今年优化营商环境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比如不仅要在深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坚决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还要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面临的问题。此外,还将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扩大发债融资规模,健全防范化解拖欠账款长效机制等,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可以说,这些举措紧贴企业的现实需求,无疑将更好地服务支撑企业发展。”王青说。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奂劼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被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的第二项重要任务,这可能超出市场预期。他指出,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2023年,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跃居第11位,加入到创新型国家的行列,但是基础研究经费占整体科研经费的比例较低,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要构建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体系,首先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信心

报告原文:围绕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延续优化一批阶段性政策,及时推出一批新政策,打出有力有效的政策组合拳.

马光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至少有三个地方提到了“信心”,第一处是“提振信心”,第二处是“增强信心”,第三处是“坚定信心”。可以看出,有效提升信心对于2024年稳定和提振宏观经济增长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实际上,今年宏观政策的加力,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的适度加力,包括发行万亿特别国债,来提升整个社会的信心。另外,我们也看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的举措”,后面还特别明确“各地区各部门制定政策要认真听取和吸纳各方面意见,涉企政策要注重与市场沟通、回应企业关切”。这些都是在恢复信心,提振信心。

关键词:营商环境

报告原文: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围绕发展大局,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各地区各部门制定政策要认真听取和吸纳各方面意见,涉企政策要注重与市场沟通、回应企业关切。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估,以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为重要标尺,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精准做好政策宣传解读,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王青: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为企业等经营主体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服务。只有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准绳,才能更好吸引和集聚海内外企业,充分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内在潜力。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增强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就是在推动经济平稳增长的过程中,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等各类宏观政策都要保持稳增长曲线,各部门在出台相关政策的过程中要全面评估可能带来的影响,慎重出台可能会产生收缩效应的政策,多安排有助于需求扩张的措施。

非经济政策方面,环保、司法、安监等非经济政策也要纳入到宏观政策一致性取向的评估范围,防止误伤。有助于放大整体宏观政策的综合效应,防止出现互相掣肘,互相拆台的现象。

在营造稳定透明可持续的政策环境中,备受关注的是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进程。我认为除了要加快立法进程外,还要解决一批现实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有政府和国企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各种各样针对民企的显性的、隐性的市场准入壁垒,这是当前民企面临的痛点和难点。

不仅要出台一些定量的考核措施,还要营造鼓励民营经济的社会舆论氛围。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今年优化营商环境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比如不仅要在深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坚决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还要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面临的问题。此外,还将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扩大发债融资规模,健全防范化解拖欠账款长效机制等,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可以说,这些举措紧贴企业的现实需求,无疑将更好地服务支撑企业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期待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各地能够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持续为各类所有制企业营造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法治环境,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一流营商环境,以更优营商环境助力更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科教兴国

报告原文: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罗奂劼:“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2024年的政府工作任务中被列为第二项,这个可能是大家之前都没有想到过的。

科技创新其实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先进科学技术的突破也离不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投入和高水平人才队伍的建设。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我国跃居到了第11位,加入到创新型国家的行列。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去年全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比2022年增长了8.1%,与国内生产总值比值达到了2.64%,基本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是基础研究经费的占比较低,仅为经费支出的6.65%,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因此,要进一步构建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体系,首先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

对于今年来说,一方面要继续推行基础研发,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另一方面要支持技术骨干,尤其是央企、国企常态化参与国家的科技战略决策,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

构建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体系的第二点是要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全方位培养好人才。未来必须要依赖新型的劳动者,推动产业发展和实现颠覆性创新。目前我国处于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换的关键阶段,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这既是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必要措施,也是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关键词:对外开放

报告原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罗奂劼:我国对于开放始终秉持包容和支持的态度,始终遵循“平等互利”和“合作双赢”的宗旨,从不会因为任何理由主动打压和制裁他国。然而,当前国际形势纷繁复杂,贸易保护主义思想不断抬头,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来自他国的打压和制裁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国只有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

报告从四个方面着手,为今年如何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定了基调。

一是推动外贸质升量稳,主要措施包括加强进出口信贷和出口信保支持,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出台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政策,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近年来,作为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的跨境电商依托灵活、高效、韧性的供应链,给全球贸易增长注入新动力,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活力和增长韧性,成为外贸领域的一抹新亮色。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2.38万亿元,增长15.6%。

二是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包括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保障,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更大力度地吸引和利用外资,有利于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更好满足消费升级和打破一些国家“脱钩断链”的图谋。

三是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内容包括抓好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合作,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等。

四是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如推动落实已生效自贸协定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推动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深化区域合作,将向世界进一步显示中国永不脱钩和深度融入全球大家庭的决心。

关键词:结构性减税降费

报告原文: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马光荣:在前面若干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减税降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从2017年到2021年,我们曾经实施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但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对于减税降费的着墨是比较少的,主要是一句话——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没有再提大规模的新增减税降费,这有利于进一步稳定宏观税负。

过去七八年,我们通过大规模减税降费,确实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推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税收占GDP的比例在逐年下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财政收支矛盾在逐渐加大。

在财政支出侧,我们有非常多的刚性支出,比如,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推进共同富裕和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对财政支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着眼于财政可持续性,未来一段时间(财政政策)更多地是在保持宏观税负相对稳定的基础之上,通过在债务端增加举债来实现财政支出强度的扩张和逆周期调节力度的增强。

关键词:房地产 

报告原文: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大局稳定。稳妥有序处置风险隐患,2024年要优化房地产政策,对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要一视同仁给予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王青:房地产是当前宏观经济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点。报告对房地产行业着墨不多,但以2月5年期以上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单独下调为标志,今年房地产支持政策有望大幅加码。

首先,各地会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重点加大对民营房企的融资支持。其次,后期政策“工具箱”在降低购房门槛、下调居民房贷利率方面还有较大空间。其中,除了引导5年期以上LPR进一步下调外,下一步的重点是下调居民首套及二套房贷利率下限。这意味着即使2024年政策利率,如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利率保持稳定,但针对房地产的定向降息会持续推进。我们判断,若各项政策及时调整到位,下半年房地产市场有望出现趋势性回暖,这将结束行业约三年的下行周期。

不过,综合考虑包括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等“三大工程”部署,以及“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会长期坚持,今年房地产行业出现“V型”反转的可能性也不大,这次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并没有释放强力刺激房地产的信号。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