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基层医疗机构十年缩减8%,委员建议打通诊疗服务壁垒|上海之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基层医疗机构十年缩减8%,委员建议打通诊疗服务壁垒|上海之声

随着分级诊疗体系不断深化,在社区就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与此同时,基层医疗机构仍面临人才引进、设备不足、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困境。

图片:界面新闻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黄景源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2015年,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组建各种形式医联体1.8万余个,全国双向转诊人次数达到3032.17万。随着分级诊疗体系不断深化,在社区就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达到服务能力标准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超过3万家。

与此同时,基层医疗机构仍面临人才引进难、设备不足、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困境。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主任张伟滨提交了《关于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路径的建议》的提案。

“2012-2022十年期间,我国三级医院数量增长117%,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缩减了8%。”张伟滨在提案中指出,基层医疗机构普遍面临留人难的问题,由于经费短缺不足,部分乡村基层医院设备老化情况严重。

为此,张伟滨建议,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就近全面、持续观察患者的优势,把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等常见慢病管理的“死档案”变为“活档案”,建立辖区居民动态健康档案,开展居民健康持续性筛查,建立慢病患者动态健康数据库,杜绝慢病管理数据造假问题。

据相关报道,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燕芳也表示,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和筛查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社区医疗系统技术尚需增强、基层全科医生诊疗能力有待提高。

为此,周燕芳建议,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公共财政投入,提高和改善针对心脑血管病的筛查及诊疗设备。推动商业保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医疗大数据等资源的对接整合,搭建医疗和保险共享数据桥梁,建立互利互通的交叉关系。

面对激烈的医疗竞争环境,基层医疗机构必须突出自身优势,通过便捷、优质的服务吸引居民。

张伟滨建议,随着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中医药及康复理疗在慢病管理及养生保健方面的独特优势逐渐凸显,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充分利用这两项资源,丰富服务内涵,推进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张伟滨还表示,为了巩固群众就医黏性,必须跳出基层看基层,才能逐步拓展自身发展空间。为此,他建议,卫生健康部门要构建全程、连续的疾病管理路径,确保患者能够在基层机构完成整个就医过程。其次,要充分利用医联体模式,提升医联体内部协作水平,打通诊疗服务壁垒,确保健康管理路径的资源畅通。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列席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分组会议时曾提到,分级诊疗未来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加强基层医疗体系的建设上,确保从基层到三级的医疗体系对接更通畅,更好释放上层医疗能力。

事实上,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已被列为上海今年卫生健康工作重点之一。

过去一年,上海开工新建和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6家,社区平均诊治病种达到119种,增加了24%,配备药品616种,增加了14%,慢性病药品与上级医院药品目录吻合度达到7成以上

为了满足居民在就诊时间上的差异化、多元化需求,3月4日起,上海市宝山区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夜间便民门诊

宝山区友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郁海东表示,夜门诊当前提供全科诊疗服务,挂号、收费、诊疗、取药等全流程开放,此外考虑到换药等需求,还配备了护理人员,今后还将根据实际需求开设中医、儿科等专科服务。

界面新闻从上海市卫健委获悉,今年,上海将推进上级医院门诊号源优先预约,确保专家号源数量充足,实现分级诊疗平台早于其他平台预约的“早预约”和紧急情况绿色通道的“预约早”。

上海还将强化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推动1000名社区医生至上级医院进修或多点执业3-6个月。扩大社区基本病种清单应用和药品目录,建设30家护理中心、15家示范性康复中心和50家开展中医药巡诊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基层医疗机构十年缩减8%,委员建议打通诊疗服务壁垒|上海之声

随着分级诊疗体系不断深化,在社区就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与此同时,基层医疗机构仍面临人才引进、设备不足、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困境。

图片:界面新闻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黄景源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2015年,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组建各种形式医联体1.8万余个,全国双向转诊人次数达到3032.17万。随着分级诊疗体系不断深化,在社区就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达到服务能力标准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超过3万家。

与此同时,基层医疗机构仍面临人才引进难、设备不足、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困境。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主任张伟滨提交了《关于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路径的建议》的提案。

“2012-2022十年期间,我国三级医院数量增长117%,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缩减了8%。”张伟滨在提案中指出,基层医疗机构普遍面临留人难的问题,由于经费短缺不足,部分乡村基层医院设备老化情况严重。

为此,张伟滨建议,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就近全面、持续观察患者的优势,把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等常见慢病管理的“死档案”变为“活档案”,建立辖区居民动态健康档案,开展居民健康持续性筛查,建立慢病患者动态健康数据库,杜绝慢病管理数据造假问题。

据相关报道,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燕芳也表示,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和筛查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社区医疗系统技术尚需增强、基层全科医生诊疗能力有待提高。

为此,周燕芳建议,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公共财政投入,提高和改善针对心脑血管病的筛查及诊疗设备。推动商业保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医疗大数据等资源的对接整合,搭建医疗和保险共享数据桥梁,建立互利互通的交叉关系。

面对激烈的医疗竞争环境,基层医疗机构必须突出自身优势,通过便捷、优质的服务吸引居民。

张伟滨建议,随着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中医药及康复理疗在慢病管理及养生保健方面的独特优势逐渐凸显,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充分利用这两项资源,丰富服务内涵,推进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张伟滨还表示,为了巩固群众就医黏性,必须跳出基层看基层,才能逐步拓展自身发展空间。为此,他建议,卫生健康部门要构建全程、连续的疾病管理路径,确保患者能够在基层机构完成整个就医过程。其次,要充分利用医联体模式,提升医联体内部协作水平,打通诊疗服务壁垒,确保健康管理路径的资源畅通。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列席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分组会议时曾提到,分级诊疗未来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加强基层医疗体系的建设上,确保从基层到三级的医疗体系对接更通畅,更好释放上层医疗能力。

事实上,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已被列为上海今年卫生健康工作重点之一。

过去一年,上海开工新建和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6家,社区平均诊治病种达到119种,增加了24%,配备药品616种,增加了14%,慢性病药品与上级医院药品目录吻合度达到7成以上

为了满足居民在就诊时间上的差异化、多元化需求,3月4日起,上海市宝山区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夜间便民门诊

宝山区友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郁海东表示,夜门诊当前提供全科诊疗服务,挂号、收费、诊疗、取药等全流程开放,此外考虑到换药等需求,还配备了护理人员,今后还将根据实际需求开设中医、儿科等专科服务。

界面新闻从上海市卫健委获悉,今年,上海将推进上级医院门诊号源优先预约,确保专家号源数量充足,实现分级诊疗平台早于其他平台预约的“早预约”和紧急情况绿色通道的“预约早”。

上海还将强化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推动1000名社区医生至上级医院进修或多点执业3-6个月。扩大社区基本病种清单应用和药品目录,建设30家护理中心、15家示范性康复中心和50家开展中医药巡诊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