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遭遇“假国企”、电信诈骗......为何总有上市公司上当?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遭遇“假国企”、电信诈骗......为何总有上市公司上当?

这些公司究竟是怎么被骗的?是否有公司掉入了同一个陷阱?

文 | 野马财经 张凯旌

编辑丨武丽娟

“缅北”这个词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应该并不陌生。这两年,几乎每个人都接到过诈骗电话或短信,就算没有亲身接触过,也或多或少能从新闻、电影中感受到诈骗犯罪的触目惊心。但谁又曾想到,堂堂A股竟也成了诈骗高发地,从威孚高科(000581.SZ)、华脉科技(603042.SH),到海普瑞(002399.SZ)、创意信息(300366.SZ)……案例比比皆是。

海普瑞“A股史上最大电诈案”的结果还未水落石出,2月22日,创意信息又称公司此前签订的《物资采购合同》未能完全收回款项,公司报警后,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区分局认为符合合同诈骗案标准,现已立案。公司已对该项目应收账款全额计提坏账。

3月1日,创意信息进一步披露了被骗的过程。受该项目影响,公司2023年将减少利润约3.25亿元。

上市公司叫苦不迭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股民的不满,质疑声四起。那么,这些公司究竟是怎么被骗的?是否有公司掉入了同一个陷阱?

3.64亿大合同无法回款,诈骗方背景神秘

创意信息是数字化转型服务提供商,主要为移动运营商、国家电网等客户提供大数据升级等各类服务。

公司被诈骗的过程并不复杂。

2022年10月,创意信息了解到国宁睿能正在推进“国网分布式IDC项目”,并且查询到国宁睿能资信情况良好且项目属实,就安排专人跟进。

创意信息证券部表示,当时国宁睿能有三家具备国资背景的股东,这才让公司决定进行下一步谈判。

“国网”即“国家电网”,而IDC是数据中心的缩写。从作用上来看,数据中心可以看成一个超大的机房,里面躺了很多服务器,专门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存储、计算、交换)。换言之,创意信息想参与到国网数据中心的项目建设中。

沟通过程中,国宁睿能称该项目不采取公开招投标,是由其他企业承接后再转至公司,遂帮创意信息对接了国网四川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川综能”)项目的负责人。

听上去可能有点绕。实际上就是国宁睿能从川综能采购物资,川综能又向创意信息采购。最终创意信息和川综能签订了七份《物资采购合同》,总价3.64亿元。

四川本就是建设数据中心的风水宝地,背靠丰沃的水资源,这里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川综能又是国家电网旗下二级子公司,有央企背书。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该项目都算靠谱。

来源:企查查

但川综能仅在2022年12月支付了3898.83万元,剩余3.25亿元没了下文。

创意信息追讨款项期间,国宁睿能跳出来解释,并称愿意承担剩余货款的支付义务,还与创意信息签订了白纸黑字的付款协议。

然而,最终国宁睿能一分钱都没付,创意信息遂提起诉讼,同时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而法院实际冻结资产的过程中发现,国宁睿能账上还剩不到2万元。

川综能的背景还算透明,这是一家成立了12年的老牌央企,成立之初就有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做股东。而国宁睿能则颇为神秘。

企查查显示,国宁睿能成立于2022年1月,至今大股东已经七次易主。其中一任大股东天津国宁的母公司海外内投,和另一任大股东赛俚斯城建的国资背景都曾被央企中投公司“打假”。

更重要的是,国宁睿能能拿到建设国网IDC项目的资格,这本身就不是一件易事。

长期关注数据中心行业的业内人士王琳表示,IDC是一个高耗能的产业,对电力资源有巨大需求,因此想要像国宁睿能一样,以投资人的身份出现在项目里,需要拿到环评指标。而环评是审批制的,一年一个省最多批下来两个,去年四川省只批了一个。之前四川能源投资集团修建一个水利项目,等环评等了两年。

在王琳看来,这样一个大项目,创意信息不会是唯一的中标方,因此也存在还有其他企业甚至上市公司也同样拿不到回款的可能性。

诈骗方式五花八门,最惨的被骗27亿

上市公司遭遇诈骗,听起来似乎是个很猎奇的事,但类似的情形,实际上在近几年的A股时有发生。

据“野马财经”不完全统计,2020年来至少有18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遭到诈骗,或曾经遇到诈骗,如今已经有实质性判决结果的状况。

诈骗的类型五花八门,大体可以分为电信诈骗、合同诈骗两种。其中合同诈骗的场景又包括收购案、签约大额订单、以及被犯罪嫌疑人“偷梁换柱”等多种。

诈骗的金额起伏非常大,少则二三百万,多则二三十亿。但无论被骗多少,大都会以计提减值的方式对当年乃至向前追溯数年的业绩产生负面影响,有不少相关责任人还因此受到监管警示、罚款。

创意信息就属于在签订单时遭到诈骗,合同签好,钱给出去却回不来。当然,给钱的前提是对方已经通过包装自己,充分取得了上市公司的信任。

类似的案例还有汇金股份(300368.SZ)。2021年,汇金股份孙公司深圳融科与远中医疗签订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但在支付了部分货款后,汇金股份发现远中医疗涉嫌伪造中标通知书、医院采购合同和医院验收报告,来骗取货款,遂向公安局报案。

另外一种比较普遍的诈骗方式是借助收购。

以特发信息(000070.SZ)为例。2015年,特发信息以发行股份+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深圳东智,同时深圳东智的实控人陈传荣等做出2015年-2017年的业绩承诺。陈传荣还单独做出2018年-2020年的业绩承诺。

事情原本进展顺利,但2019年深圳东智的业绩却突然跳水,陈传荣的业绩补偿款也未全部到位。经调查,特发信息发现深圳东智被收购前就对财报做了手脚,通过延迟入账供应商货款等方式多记净资产3.46亿元,同时还少记了1.05亿元负债。

而这也是收购诈骗中的惯用套路,通过表面靓丽的“假账”来提升标的自身估值,并在收购同时做出业绩承诺来博取上市公司信任。

如此一来,当上市公司出资购买,犯罪嫌疑人就能大赚一笔。此后标的公司或勉力维持虚假的业绩以完成业绩承诺,或借上市公司之名进行大额对外借款、担保,或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利益,但终归会在各种违规操作中露出马脚。

此外,当出现特发信息这样,用发行股份的方式来收购的公司,犯罪嫌疑人还能通过减持再赚一笔。

与订单、收购诈骗相比,电信诈骗就显得更为简单粗暴一些。

海普瑞、大亚圣象(000910.SZ)、世龙实业(002748.SZ)都是被犯罪分子伪造的高管邮箱邮件蒙蔽了双眼,轻信了犯罪分子给出的秘密收购等缘由,向其进行了打款。

在所有诈骗中,最为特殊的可能是威孚高科(000581.SZ)、华脉科技(603042.SH)与中广核技(000881.SZ)遇到的情况。

2022年,威孚高科子公司威孚国贸围绕小家电、个护健康、家居百货等产品开展“平台贸易”。由威孚国贸搭建平台,客户在平台中选品、下单,威孚国贸从供应商处拿货。然而2023年3月,威孚国贸却发现“平台贸易”流出金额与流入金额足有27亿元之差,由此认为存在有人利用供应商或客户虚构贸易业务,骗取上市公司资金的风险。

华脉科技和中广核技受骗则归因于个人犯罪。时任西安电信高管林洋假借西安电信名义,与华脉科技子公司华讯签了手机采购订单;与中广核技合作的郭明,则是私自将本应躺在仓库中的货物出库并销售。尽管两人采取各种手段试图骗过上市公司,但最终还是东窗事发。

为何总有上市公司上当?

虽然都是诈骗,但不同公司的情况并不能一概而论。

仅从业绩上来看,这些上市公司在被骗当年有的出现巨亏,而诸如收购这类诈骗,往往还会让公司连续多年的业绩失真,但有的公司即使被骗,也依然保持了较高的盈利水平。

一般情况下,出现巨亏的公司难免会遭到投资者们潮水般的质疑。

如海普瑞,被电信诈骗骗走约9200万元,2023年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7.5亿元到9.5亿元,预计导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减少6.38亿元到8.08亿元。于是就引来了“跟獐子岛的扇贝有异曲同工之妙”“年底要销账”的评论。

来源:股吧

创意信息被骗后,对应收账款计提全额坏账,将导致公司连续第四年亏损。股吧同样有网友认为是“将利润转移了”、“鬼把戏”。

来源:股吧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认为,上市公司被骗,一方面是技术手段增加了骗局的复杂度,让人防不胜防、容易掉进精心编织的陷阱;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有些企业是利用“被骗”的名义处理一些账面上的问题。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则表示,上市公司遭遇诈骗可能是因为内控不完善、监管和审计不严,甚至是高层的决策失误。

华脉科技、特发信息、海普瑞等公司,或被监管通报批评,或收到了警示函,或被要求提交整改报告,理由都与内控体系有关。

其中,林洋在诈骗华脉科技的过程中,一度用网上买来的空盒子代替手机实物,交给华脉科技子公司进行验收,也没被查出破绽,足以见得验收流程的不严谨;而特发信息收购时,显然也没能做到妥善的尽职调查。

需要注意的是,合同诈骗案不仅对上市公司影响较大,对中小股东也会造成冲击。

如在收购中被诈骗的联创股份(300343.SZ),其通过并购实现业绩增长期间,公司股价一度从停牌前的27.78元/股,涨至145.99元/股(不复权),涨幅超过420%。但随着泡沫破裂,公司的股价也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沉寂期。

针对这一点,如果被诈骗的上市公司出现了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虚假信披等情况,投资者可以发起索赔。

柏文喜认为,上市公司可以采取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对员工进行反诈骗培训、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审计、完善决策机制、制定应对诈骗事件的应急响应计划等措施,来降低被骗的风险,同时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连腾讯都曾被犯罪嫌疑人伪造的老干妈公司印章骗的团团转;京东也曾躺枪,因“承兴系”公司用假冒的京东公章、员工、系统和数据骗过诺亚财富,获得巨额融资……骗子的狡诈可想而知。

但对于骗术的防范,也恰是公司设置层层把关、多方协调的内控体系的意义之一。如此多鲜活的案例摆在眼前,上市公司们也该长点心了。

你如何看待如此多上市公司遭遇诈骗的现象?评论区聊聊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海普瑞

50
  • 珠海冠宇(688772.SH):2024年中报净利润为1.0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7.53%
  • 肝素价格仍在低位,海普瑞遭遇诈骗后上半年却扭亏了

威孚高科

2.4k
  • 威孚高科:控股股东获专项贷款额度增持公司股份
  • 威孚高科(000581.SZ):2024年中报净利润为9.54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0.59%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遭遇“假国企”、电信诈骗......为何总有上市公司上当?

这些公司究竟是怎么被骗的?是否有公司掉入了同一个陷阱?

文 | 野马财经 张凯旌

编辑丨武丽娟

“缅北”这个词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应该并不陌生。这两年,几乎每个人都接到过诈骗电话或短信,就算没有亲身接触过,也或多或少能从新闻、电影中感受到诈骗犯罪的触目惊心。但谁又曾想到,堂堂A股竟也成了诈骗高发地,从威孚高科(000581.SZ)、华脉科技(603042.SH),到海普瑞(002399.SZ)、创意信息(300366.SZ)……案例比比皆是。

海普瑞“A股史上最大电诈案”的结果还未水落石出,2月22日,创意信息又称公司此前签订的《物资采购合同》未能完全收回款项,公司报警后,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区分局认为符合合同诈骗案标准,现已立案。公司已对该项目应收账款全额计提坏账。

3月1日,创意信息进一步披露了被骗的过程。受该项目影响,公司2023年将减少利润约3.25亿元。

上市公司叫苦不迭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股民的不满,质疑声四起。那么,这些公司究竟是怎么被骗的?是否有公司掉入了同一个陷阱?

3.64亿大合同无法回款,诈骗方背景神秘

创意信息是数字化转型服务提供商,主要为移动运营商、国家电网等客户提供大数据升级等各类服务。

公司被诈骗的过程并不复杂。

2022年10月,创意信息了解到国宁睿能正在推进“国网分布式IDC项目”,并且查询到国宁睿能资信情况良好且项目属实,就安排专人跟进。

创意信息证券部表示,当时国宁睿能有三家具备国资背景的股东,这才让公司决定进行下一步谈判。

“国网”即“国家电网”,而IDC是数据中心的缩写。从作用上来看,数据中心可以看成一个超大的机房,里面躺了很多服务器,专门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存储、计算、交换)。换言之,创意信息想参与到国网数据中心的项目建设中。

沟通过程中,国宁睿能称该项目不采取公开招投标,是由其他企业承接后再转至公司,遂帮创意信息对接了国网四川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川综能”)项目的负责人。

听上去可能有点绕。实际上就是国宁睿能从川综能采购物资,川综能又向创意信息采购。最终创意信息和川综能签订了七份《物资采购合同》,总价3.64亿元。

四川本就是建设数据中心的风水宝地,背靠丰沃的水资源,这里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川综能又是国家电网旗下二级子公司,有央企背书。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该项目都算靠谱。

来源:企查查

但川综能仅在2022年12月支付了3898.83万元,剩余3.25亿元没了下文。

创意信息追讨款项期间,国宁睿能跳出来解释,并称愿意承担剩余货款的支付义务,还与创意信息签订了白纸黑字的付款协议。

然而,最终国宁睿能一分钱都没付,创意信息遂提起诉讼,同时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而法院实际冻结资产的过程中发现,国宁睿能账上还剩不到2万元。

川综能的背景还算透明,这是一家成立了12年的老牌央企,成立之初就有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做股东。而国宁睿能则颇为神秘。

企查查显示,国宁睿能成立于2022年1月,至今大股东已经七次易主。其中一任大股东天津国宁的母公司海外内投,和另一任大股东赛俚斯城建的国资背景都曾被央企中投公司“打假”。

更重要的是,国宁睿能能拿到建设国网IDC项目的资格,这本身就不是一件易事。

长期关注数据中心行业的业内人士王琳表示,IDC是一个高耗能的产业,对电力资源有巨大需求,因此想要像国宁睿能一样,以投资人的身份出现在项目里,需要拿到环评指标。而环评是审批制的,一年一个省最多批下来两个,去年四川省只批了一个。之前四川能源投资集团修建一个水利项目,等环评等了两年。

在王琳看来,这样一个大项目,创意信息不会是唯一的中标方,因此也存在还有其他企业甚至上市公司也同样拿不到回款的可能性。

诈骗方式五花八门,最惨的被骗27亿

上市公司遭遇诈骗,听起来似乎是个很猎奇的事,但类似的情形,实际上在近几年的A股时有发生。

据“野马财经”不完全统计,2020年来至少有18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遭到诈骗,或曾经遇到诈骗,如今已经有实质性判决结果的状况。

诈骗的类型五花八门,大体可以分为电信诈骗、合同诈骗两种。其中合同诈骗的场景又包括收购案、签约大额订单、以及被犯罪嫌疑人“偷梁换柱”等多种。

诈骗的金额起伏非常大,少则二三百万,多则二三十亿。但无论被骗多少,大都会以计提减值的方式对当年乃至向前追溯数年的业绩产生负面影响,有不少相关责任人还因此受到监管警示、罚款。

创意信息就属于在签订单时遭到诈骗,合同签好,钱给出去却回不来。当然,给钱的前提是对方已经通过包装自己,充分取得了上市公司的信任。

类似的案例还有汇金股份(300368.SZ)。2021年,汇金股份孙公司深圳融科与远中医疗签订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但在支付了部分货款后,汇金股份发现远中医疗涉嫌伪造中标通知书、医院采购合同和医院验收报告,来骗取货款,遂向公安局报案。

另外一种比较普遍的诈骗方式是借助收购。

以特发信息(000070.SZ)为例。2015年,特发信息以发行股份+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深圳东智,同时深圳东智的实控人陈传荣等做出2015年-2017年的业绩承诺。陈传荣还单独做出2018年-2020年的业绩承诺。

事情原本进展顺利,但2019年深圳东智的业绩却突然跳水,陈传荣的业绩补偿款也未全部到位。经调查,特发信息发现深圳东智被收购前就对财报做了手脚,通过延迟入账供应商货款等方式多记净资产3.46亿元,同时还少记了1.05亿元负债。

而这也是收购诈骗中的惯用套路,通过表面靓丽的“假账”来提升标的自身估值,并在收购同时做出业绩承诺来博取上市公司信任。

如此一来,当上市公司出资购买,犯罪嫌疑人就能大赚一笔。此后标的公司或勉力维持虚假的业绩以完成业绩承诺,或借上市公司之名进行大额对外借款、担保,或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利益,但终归会在各种违规操作中露出马脚。

此外,当出现特发信息这样,用发行股份的方式来收购的公司,犯罪嫌疑人还能通过减持再赚一笔。

与订单、收购诈骗相比,电信诈骗就显得更为简单粗暴一些。

海普瑞、大亚圣象(000910.SZ)、世龙实业(002748.SZ)都是被犯罪分子伪造的高管邮箱邮件蒙蔽了双眼,轻信了犯罪分子给出的秘密收购等缘由,向其进行了打款。

在所有诈骗中,最为特殊的可能是威孚高科(000581.SZ)、华脉科技(603042.SH)与中广核技(000881.SZ)遇到的情况。

2022年,威孚高科子公司威孚国贸围绕小家电、个护健康、家居百货等产品开展“平台贸易”。由威孚国贸搭建平台,客户在平台中选品、下单,威孚国贸从供应商处拿货。然而2023年3月,威孚国贸却发现“平台贸易”流出金额与流入金额足有27亿元之差,由此认为存在有人利用供应商或客户虚构贸易业务,骗取上市公司资金的风险。

华脉科技和中广核技受骗则归因于个人犯罪。时任西安电信高管林洋假借西安电信名义,与华脉科技子公司华讯签了手机采购订单;与中广核技合作的郭明,则是私自将本应躺在仓库中的货物出库并销售。尽管两人采取各种手段试图骗过上市公司,但最终还是东窗事发。

为何总有上市公司上当?

虽然都是诈骗,但不同公司的情况并不能一概而论。

仅从业绩上来看,这些上市公司在被骗当年有的出现巨亏,而诸如收购这类诈骗,往往还会让公司连续多年的业绩失真,但有的公司即使被骗,也依然保持了较高的盈利水平。

一般情况下,出现巨亏的公司难免会遭到投资者们潮水般的质疑。

如海普瑞,被电信诈骗骗走约9200万元,2023年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7.5亿元到9.5亿元,预计导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减少6.38亿元到8.08亿元。于是就引来了“跟獐子岛的扇贝有异曲同工之妙”“年底要销账”的评论。

来源:股吧

创意信息被骗后,对应收账款计提全额坏账,将导致公司连续第四年亏损。股吧同样有网友认为是“将利润转移了”、“鬼把戏”。

来源:股吧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认为,上市公司被骗,一方面是技术手段增加了骗局的复杂度,让人防不胜防、容易掉进精心编织的陷阱;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有些企业是利用“被骗”的名义处理一些账面上的问题。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则表示,上市公司遭遇诈骗可能是因为内控不完善、监管和审计不严,甚至是高层的决策失误。

华脉科技、特发信息、海普瑞等公司,或被监管通报批评,或收到了警示函,或被要求提交整改报告,理由都与内控体系有关。

其中,林洋在诈骗华脉科技的过程中,一度用网上买来的空盒子代替手机实物,交给华脉科技子公司进行验收,也没被查出破绽,足以见得验收流程的不严谨;而特发信息收购时,显然也没能做到妥善的尽职调查。

需要注意的是,合同诈骗案不仅对上市公司影响较大,对中小股东也会造成冲击。

如在收购中被诈骗的联创股份(300343.SZ),其通过并购实现业绩增长期间,公司股价一度从停牌前的27.78元/股,涨至145.99元/股(不复权),涨幅超过420%。但随着泡沫破裂,公司的股价也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沉寂期。

针对这一点,如果被诈骗的上市公司出现了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虚假信披等情况,投资者可以发起索赔。

柏文喜认为,上市公司可以采取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对员工进行反诈骗培训、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审计、完善决策机制、制定应对诈骗事件的应急响应计划等措施,来降低被骗的风险,同时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连腾讯都曾被犯罪嫌疑人伪造的老干妈公司印章骗的团团转;京东也曾躺枪,因“承兴系”公司用假冒的京东公章、员工、系统和数据骗过诺亚财富,获得巨额融资……骗子的狡诈可想而知。

但对于骗术的防范,也恰是公司设置层层把关、多方协调的内控体系的意义之一。如此多鲜活的案例摆在眼前,上市公司们也该长点心了。

你如何看待如此多上市公司遭遇诈骗的现象?评论区聊聊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