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从央行已经停止批复新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到前期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巨额罚款,到最近实行备付金制度,这反映了监管部门对前些年第三方支付的野蛮式扩张与发展向规范合规发展的转变。”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这样说道。
近日,继央行开出2017年第一单罚单之后,央行再出重拳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自今年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该账户资金暂不计付利息。
不得不说,现在的货币支付已经越来越便利化,只带一部手机就可以出门,大到商场酒店,小到路边摊出租出,扫一扫就可以完成支付活动。
尽管看起来目前在第三方支付领域里,阿里、腾讯、银联三家巨头鼎立,但绝不止于这三家,并且已有第三方支付企业已经开始进军新三板,今天就来了解一下第三方支付企业在新三板上闯出了怎样一番天地。
一、新三板第三方支付第一股——汇元科技
汇元科技,全称为北京汇元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营业务为支付业务、代理业务和平台业务三大板块,其中支付业务中的网络游戏产品相关业务比重最大。其秉承“汇支付、慧金融、惠生活”的战略定位,致力于成为专业综合营销支付服务商、科技金融方案服务商。于2015年2月成功挂牌新三板,成为新三板的“第三方支付第一股”,并入选创新层。经常有人将其比喻为“新三板上的支付宝”那么这家企业到底牛在哪儿呢?
1. 游戏支付起家:骏卡媲美支付宝
玩过游戏的人尤其是80后和90后一定对于以前街边报刊亭贩卖的那种游戏点卡十分熟悉,这种游戏点卡又叫“骏卡一卡通”。当年骏卡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不同游戏需要不同点卡去充值的状况,简单易操作解决了买卡难的问题,再辅之以大力推广,使其变成了网络游戏市场的硬通货。数据显示,骏卡一卡通的市场渗透率达到了63.40%,位于第二位,仅次于渗透率达到65.90%的支付宝。合作的游戏企业包括腾讯、网易、搜狐畅游、完美世界、巨人网络、蜗牛、360、小米等国内知名游戏及移动运营商。
2. 一体化的支付解决方案:汇付宝
对于金融行业来说,科技也好,创新也罢,都抵不过一纸牌照来的实用。从2011年第一批27家企业获得支付牌照至今,央行累计发放8批共270张支付牌照,其中有3张被央行注销,仅剩267张。今年8月,央行正式宣布原则上不再批设新的支付机构,标志着第三方支付牌照进入存量时代,市场上存在的267张支付牌照立即升级为稀缺资源。如今在行业管控加深,监管趋严的形势下,这些获得牌照的优质企业自然成为了行业内的翘楚。而汇元科技正是这拥有合规牌照的翘楚之一。
自从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汇元科技从原先的线下骏卡支付业务扩展至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支付解决方案——汇付宝,全方位的完善优化企业支付体系和财务结构,受到了企业客户的热捧。目前,汇付宝支付除了为互动娱乐行业、互联网金融行业提供了行业定制化的支付解决方案外,还为传统的电商、教育、OTO等诸多行业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定制支付服务。
3.深受资本追捧:酒香不怕巷子深
尽管经常有人抱怨新三板流动性差,融资效率低,但是有一句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优质企业向来不缺资本追捧。
汇元科技在新三板可以说是手握牌照心里有底,在新三板也是混的风生水起。
2016年1月14日,汇元科技发布公告显示,已完成面向6家机构做市商、4家机构与公司员工股东发行700万股,完成募集4.2亿元到位,这一融资水平在当时排名融资榜的前五位。此次融资主要引入做市商增加股票流动性以及优化公司资本结构,国信证券、中泰证券、天风证券、华鑫证券、东方证券、中信证券等六家实力做市商积极认购。这从侧面显示出了这些实力机构对于汇元科技未来发展的积极看好。顶着新三板“支付第一股”光环的汇元科技果然有两把刷子。
二、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血泪史
在第三方支付的江湖上,企业发展并非都像汇元科技那样顺利,也存在着不少心酸血泪史。
1. 借壳失败的拉卡拉
2016年上半年,对于老牌第三方支付机构拉卡拉来说,过得有点心塞, 2016年5月,随着监管对涉及互联网金融等概念的跨界重组政策收紧,包括拉卡拉在内的多家谋求上市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纷纷铩羽而回。拉卡拉运作了数月的“借壳”西藏旅游曲线上市计划最终折戟。
“我们在券商建议下设计了一个把拉卡拉注入西藏旅游的方案,这个方案符合当时监管部门所有的监管规则。但受股灾影响,此后监管对于跨界重组有了新的方向,原有的方案不再符合监管规则,所以我们中止了。”2016年11月,拉卡拉的掌门人孙陶然接受采访时做出回应。彼时,按IPO的实质标准,必须达到3年盈利。“因为盈利不足3年,我们想绕开借壳。但到2018年,我们就可以达到盈利三年,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拉卡拉拥有1亿线下个人用户,270万商户,收单交易额1.6万亿元。线下收单业务的市占率排名第三。在移动支付领域,它的排名也仅次于支付宝和财付通。
但即使是这样的行业领先机构,生存也并不容易。据业内人士透露,在第三方支付行业,真正盈利的企业可能只有个位数。拉卡拉成立于2005年,在前9年漫长的网点铺设、设备升级投入后,2015年7月终于开始正式盈利,并进入快速增长通道。
作为一家成长了10年的企业,上市仍是最理想的方案。上市之后会有更强的融资手段,才能进一步去兼并对手壮大自己。而在业内看来,面对支付宝和财付通的巨大冲击,如果不能通过上市让自己拥有更大实力,在“下半场”竞技中处境将更加不利。
拉卡拉选择的突围方式从资本到业务双管齐下。借壳遇阻几个月后,拉卡拉在2016年10月升级为控股集团,并将业务拆分为支付和金服两大板块。包括支付、征信、证券、以及未来计划的民营银行在内的成熟业务被归入支付板块。孙陶然承认,这种拆分很大程度上是为支付板块的独立上市扫清障碍。
据悉,拉卡拉支付已经进入了上市辅导期。
2. 卖身新美大的钱袋宝
与拉卡拉不同,作为近260家第三方支付中“小而美”的角色,钱袋宝进入大众视野是在变卖给美团-大众点评(以下简称“新美大”)之后。
互联网业态的发展让支付作为“流量入口”的意识觉醒,也间接掀动了牌照争夺的风潮。2016年9月底,新美大宣布完成对第三方支付机构钱袋宝的全资收购,间接获得支付牌照。而在此之前,小米、恒大、美的、唯品会等多家巨头均已通过收购方式完成“买牌”。据业内人士透露,在央行发放的260余张第三方支付牌照中,进行过股权变更的机构已经超过80%,有些牌照的归属方甚至已多次变更。
据钱袋宝创始人孙江涛透露,钱袋宝在2014年盈利已有4000万元。但即使如此,在现有监管框架下,这样体量和业务类型的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仍存在较大难度。与此同时,市场环境也在极速恶化。一方面,200多家支付机构分食已经让市场过度饱和,并走向拼费率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在几乎没有准备之时,支付宝和微信已经通过抢红包等方式完成海量C端用户聚集,并依靠扫码付顺利完成从线上到线下的入侵。
钱袋宝的遭遇可以说是大量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典型缩影。在曾经牌照“宽进”政策导致的市场饱和以及技术驱动降维竞争的双重打击下,模式单一靠量取胜的支付机构盈利举步维艰。因此,没有背景、没有用户量的公司短期内很难找到放量上行的空间,与艰难苟活相比,“卖身”几乎成了最好选择。
三、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第三方支付应用领域的深化和拓展,未来带有金融属性的第三方支付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具备金融支付实力的企业将拥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尽管微信支付、支付宝已经非常普及,第三方支付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期,2016年第二季度,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达到46500亿元,环比增长6.5%。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尽管有《通知》这把利刃斩下,但我国第三方支付还将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趋势,只是更加合规、更加集中、更加有序,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1. 政策趋严洗牌加速
近期,第三方支付已经迎来了多轮监管风暴。
2015年至今,央行相继吊销了多家公司的《支付业务许可证》,释放明显的整顿新号。加上《非银行网络支付办法》等政策文件约束,进一步压缩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生存空间。我国第三方支付将在政策大考下快速洗牌,现有的格局将被打散。
2. 行业迎并购浪潮
鉴于支付牌照发放的收紧,对于没有支付牌照而又想从事第三方支付的公司而言,在严厉的政策监管下,收购有牌照的公司早就成为进军第三方支付市场的“捷径”。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6年10月,已有10余家企业通过全资收购或入股的方式获得支付牌照,交易价格均在数亿元以上。
根据市场行情预计,第三方支付公司价格增至4亿~6亿元,未来行业并购事件将进一步增加。
不过随着《通知》的下发,有专家认为,这些机构会加快出手牌照,因为备付金之前都已经被掏空了,而且他们的整体业务也是萎缩的。“新规出台有助于天价牌照炒作降温,之前牌照要价相当高。现在,估计只有把牌照价格降下来,才能加快出手的速度。”
3. 迎来技术革新时代
目前,二维码支付在第三方支付领域已非常成熟,成为主流结算方式,NFC近场支付、光子支付、声波支付等新潮的支付手段也在逐渐被运用到现实中。且NFC近场支付被认为是当前最安全的支付方式,在中国境内支付市场,三星、苹果已经先于中国手机制造厂商推出Samsung Pay、Apple Pay,掀起了NFC支付潮流。
金牌顾问认为,随着支付与科技的日益紧密结合,支付方式必将不断革新,应用普及率也会大大提高。
金牌顾问:2017年将是第三方支付洗牌年
在第三方支付企业正值发展期,行业洗牌在即:只有用开放共享的理念去做差异化竞争才会有出路,盲目血拼无意义。
对于非巨头类的支付企业来说,要把握两点:第一,深挖支付领域,第二,基于支付和垂直的行业场景相结合做重度化服务。第三,合规合法是生存的基石,混乱红利期已过,接下来是比拼内功的阶段。
1.《通知》加速行业洗牌
前面说到的《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让这个行业在这个冬天感觉到了无比凛冽的寒风,前途与未来更加扑朔迷离。
金牌顾问认为,央行发布这一通知说明了监管思路逐渐从事后监管处罚转向事前监管预防的决心,这也是对2016年开始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落实。从此第三方支付机构身上被央行加了一道锁,锁的是备付金。
据金牌顾问了解,去年一年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出了巨额罚单,加上没收违法所得已超过1亿元。
据业内专家称,第三方支付的风险主要有: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交易资金安全性风险、账户实名制未完全落实、客户信息安全风险等。其中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风险一直是第三方支付主要问题之一。而多家被注销支付牌照的公司基本也都是由于这个原因。
金牌顾问认为,在第三方支付备付金集中存管生效后,阿里、腾讯等支付大鳄都会受到冲击,因为无法再以备付金赚取利差,或展开其他金融业务,有机构预估,将集中存管的中国内地第三方支付备付金总额达5000亿元人民币。
不过,金牌顾问认为,如此一来,行业“马太效应”将会加剧,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因为,支付宝和微信已经推行“提现收费”政策,可获取手续费,且客户对其有较高的黏性,但很多小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并没有这样的条件。如果小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也采取收手续费的举措,那么其竞争力会更弱,从而促使客户往大的机构分流,加快行业的洗牌,行业的并购或将提速。
当然,对于阿里和支付宝来说,这也不是什么好事,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估值可能会下降,对于蚂蚁金服和拉卡拉等大型支付机构不是个利好消息。
当然从长远看,目前,我国支付市场竞争太过激烈,即使是支付宝和财付通其盈利空间也很狭窄,如果经过洗牌后,竞争环境会变得相对宽松,这反而对大型支付机构来说可能是好事。
所以致命打击集中在中小支付机构,对于大型机构只是短痛而已。
“虽然我们不喜欢垄断,但我认为单就金融领域而言这个垄断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正确的,是行业的潮流。”好贷创始人兼总裁李明顺认为,金融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老百姓,进入门槛必须越来越高,必须要让有实力、有能力的大公司来做金融的事情,要把这个行业里面一些不正规的公司挤掉。
央行通过多份监管文件希望将支付机构引导回归到“小额、快捷、便民”的定位,回归到支付服务业务的本身,从而防范第三方支付领域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可想而知,随着监管力度越来越强,第三方支付行业必将迎来大洗牌。
2.第四方支付悄然兴趣
在第三方支付监管趋严,牌照收紧等背景之下,第四方聚合支付正悄然爆发。12月19日《每日经济新闻》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聚合支付企业数量已有30家左右,包括钱方好近、哆啦宝等。
所谓聚合支付服务,提供的是支付基础之上的多种衍生服务,它不具备支付牌照,而是通过聚合多种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银行及其他服务商接口等支付工具的综合支付服务,且不进行资金清算。
聚合支付的具体模式,就是把微信支付、支付宝、QQ钱包、京东钱包、百度钱包等多种主流支付渠道聚合于同一个二维码中。
金牌顾问认为,聚合支付企业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因为移动支付行业发展迅猛将带动海量线下中小商户对移动支付服务的需求,此外,持牌的第三方支付无法做到市场全覆盖,不过在第四方支付还没有浮出水面前,市场中部分聚合支付企业存在“二清”嫌疑。
正所谓闷声发大财,当一个生意被更多人知道后,它会迅速向红海变迁,同时监管部门的目光也会更多聚焦过来,2017年,聚合支付一定也会迎来暴风骤雨!
分析师:王梓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