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炬欲静,风波不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炬欲静,风波不止

树欲静而风不止,海天遭遇的风波尚未解除,“酱油老二”却被实名举报。

文|每日财报 仲宇

股权纷争、高管内斗、土地诉讼到产品造假被实名举报,这家1995年上市的老牌企业近年来命运多舛,或许与其超百亿的“表外资产”相关。从宝能用资本在二级市场撬开中炬高新的“控制权”之门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尽管股权争夺之战、高层内斗之戏和土地诉讼之曲基本皆已谢幕,但余波仍然在冲击着。

结缘酱油,终于主业

中炬高新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担负起5.3平方公里的国家级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管理,1995年由中山火炬高新技术产业(集团)公司牵头,在上交所IPO募集2.58亿元用于高新产业投资,涉及氢镍电池及(电池负极)材料、玻璃、双流特种焊丝、涤纶细旦丝等。

1998年12月,中炬高新配股募集2.7亿元补充产业投资资本并规划投资9个项目(涵盖造纸、塑料、光纤、光缆、焊管等),其中以6963.46万元收购中山市美味鲜食品总厂项目。一家园区开发商、高新产业投资企业“偶遇”酱油这类传统制造业,殊不知在20年后成为公司的核心收入来源,核心战略聚焦行业

从1999年年产4万吨调味品、营收1.52亿元的美味鲜食品总厂,在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后(2022年)成为年产近70万吨、营收近50亿元的国内酱油行业二把手。在2018年,中炬高新管理层明确其发展目标,提出了“聚焦健康食品主业,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超一流的综合性调味品集团企业”的战略定位,并定下了“五年双百”目标,到2023年健康食品产业年营收超百亿,年产销量过百万吨。但在股权纷争、内斗不止及外遭起诉的多重压力之下,距离“双百”的量上仍差一半。

宝能与火炬的股权纷争

2015年正值A股牛熊交替之际,宝能系通过旗下险资前海人寿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但所到之处皆被冠以“野蛮人”的称号。2015年4月,中炬高新发布简易权益变动报告书:前海人寿在2015年4月23日在二级市场买入941万股中炬高新,累计4000.25万股,占公司股权5.02%构成举牌。

通过持续的暴力增持,宝能系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将持股比例提升至24.93%,成为中炬高新第一大股东,而原控股股东火炬集团仅只有不到11%的股权。

宝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中炬高新大股东之后,在2015年计划着手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向中炬高新注资45亿元用于扩大酱油产业规模,且从资料中可以看出双方的“约定”:注资完成后实控人将变更为宝能系。但由于募投项目用地的落实、监管政策的变化以及原闲置土地等一系列问题,非公开发行项目一直受阻搁置,宝能也未能当家做主;而宝能系在2018年相继重组董事会及管理层,并将前海人寿旗下所持股份集中转给中山润田,扫清控股障碍,至2019年3月正式成为中炬高新的实际控制人。

然而,资本市场瞬息万变。

宝能在多项投资中折戟导致资金紧张,冻结股权、被动减持轮番上阵,导致其持有的中炬高新股权比例在持续下降;而火炬集团的一致行动人上海鼎晖、嘉兴鼎晖、中山火炬从2022年7月份开始持续增持中炬高新,两者的股权比例产生了剪刀差;根据最新报告显示,宝能系持有的股权仅有7.82%,而火炬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共持有19.1%的股权。

百亿“隐藏”资产惹的祸

2014年的中炬高新,总资产为40.59亿元,净资产为26.13亿元;当年总营业收入为26.42亿元,其中调味品业务占87.81%,实现净利润2.62亿元;其(中山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受供过于求、地方政策调控和规划调整等影响停滞不前,宝能看上中炬高新斥资57亿元入主,或是因为其“隐蔽”资产。

2014年财报显示,中炬高新持有广东中汇合创房地产有限公司79.16%的股权,随后在2019年1月收购10.08%将股权比例提升至89.24%,母子公司共拥有在城规中山站北侧商住用地1906亩,其中中汇合创1353亩,在2015年前已开发240亩,但受中山市城市规划未确定而无法进行有效利用。

2021年9月,中炬高新发布的《关于拟挂牌出售房地产子公司股权的公告》中显示,中炬高新对中汇合创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为1.1亿元,而挂牌转让价格为111.69亿元。

换言之,若按照挂牌价底价转让,则隐藏在中炬高新财报后的资产超百亿元,2021年中炬高新总资产才59.18亿元。

诉讼“戏曲”落幕,业绩大幅预增

2020年9月,工业联合以中炬高新未履行20年前(1999年至2001年)三份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为由,一张状纸递交给中山市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导致中炬高新在2022年计提预计负债约11.78亿元,使这家上市28年的老企业首次录得利润亏损。2023年6月19日,中炬高新公告称一审败诉,需支付约20亿元,随后在7月12日宝能系通过中山润田进行实名举报火炬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虚假诉讼、操纵证券等违法行为,紧随其后的是宝能系的高管陆续被“清退”。

2023年12月27日,中炬高新发布《关于重大诉讼进展情况的公告》称双方意向达成和解,这曲“诉讼”在宝能系失去实质性地位之后终于落幕。

随之,在2024年1月30号,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预盈公告》,因诉讼在2022年计提的11.78亿元预计负债计入2023年营业外收入,2023年上半年计提的17.47亿元预计负债将冲回,全年实现净利润约15.34亿元至18.4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约4.72至5.67亿元尽。

管股权纷争大戏已然唱罢,但对中炬高新的影响余波未尽,即使按照5.67亿元的扣非净利润,也仅相当于2021年的79%。

风波再起,事关造假与骗补

2022年10月,“酱油一哥”被曝旗下酱油产品内销和出口“双标”,该事件经过海天三次强力回应和普及产品线之后逐渐淡出视野,但对海天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2022年酱油销量减少6%,营收减少2.3%(仅一个季度对全年的影响);当前市值较事件发生时蒸发过半。

树欲静而风不止,海天遭遇的风波尚未解除,“酱油老二”又被实名举报。

2024年2月29日至3月2日,新浪微博用户名为“王海”的博主连续发布N条来自于高听明(原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派驻阳西生产基地的生产总监)对中炬高新旗下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的实名举报,且提供了大量的纸质包括生产材料清单等和录音证据。

《每日财报》对提及的4条举报的整理如下:

(1)厨邦、美味鲜系蚝油中蚝汁含量仅有1.6%(不符合国标)并称厨邦蚝油伪劣产品违法销售超10亿元;但从国家标准GB/T21999的定义(蚝油:利用牡蛎蒸、煮后的汁液进行浓缩或直接用牡蛎肉酶解,再加入食糖、食盐、淀粉或改性淀粉等原料,辅以其他配料和食品添加剂调制成的调味品)和解释来看,并没有指明蚝汁的含量或占比,主要是以氨基酸态氮作为核心理化指标(氨基酸态氮≥0.3g/100g)。

(2)广东厨邦食品有限公司在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过程中全程造假,骗补约2亿元;若本事项属实,相关人员或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原审核发证机关会取消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追缴其应缴纳的税费并处以1至3倍的罚款。

(3)厨邦酱油中六成鲜味成分由味精提供,宣传的“晒足180天”实际只有84天;若本事项属实,涉及虚假宣传则将面临没收违法所得和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甚至刑事责任。

(4)广东厨邦违规采购日式半成品酱油用于调配包装冒充自己生产的酱油,在2019年至2021年合计违法销售金额约8968.5万元;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中第三条规定,若本事项属实,广东厨邦将面临10倍以上20倍以下(约9亿元~18亿元)的罚款。

对于是否骗取补贴和违规采购,非内部人事和专业机构难以鉴定。但将中炬高新、千禾味业和海天味业的业务数据进行对比,除非财务造假,数据显示其蚝油(含汁量低用大量味精替代)和酱油(晒油天数不足)的并无异常。

理由如下:

(1)中炬高新的酱油和海天味业的酱油都宣传“晒180天”,两家公司的周转天数相近(中炬高新略高于海天);

(2)中炬高新2022年“其他调味品业务”(含蚝油)平均成本较2021年增长5.46%,而海天味业“蚝油业务”平均成本同比增长8.89%:重要的是,如果中炬高新生产的蚝油用大量的味精替代提升氨基酸态氮含量的话,那其2022年的材料成本应大幅飙升,因为味精价格在2022年大涨。

3月1日,中炬高新(600872.SH)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注意到有部分媒体在网络上发布子公司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广东厨邦食品有限公司被实名举报的不实报道,为避免相关信息对广大投资者造成误导,现澄清说明如下:公司生产11大品类、100多个系列调味品,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和质量。报道中涉及的酱油、蚝油产品生产标准、质量以及财政补贴的相关情况,均为缺乏事实依据的不实报道。

中炬高新表示,公司各项生产经营均合法合规,所生产的产品严格遵守国家各项食品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

对于中炬高新的回应,王海向雷达财经表示,澄清公告“都是无效语言,毫无理据”,将坚持举报。而大众更为关心的是,高听明所举报的内容是否属实。中炬高新的澄清公告,并不能消除消费者的疑虑。

3月1日,广东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此次事件发布了情况通报。通报显示,监管局对此事高度重视,目前正组织开展相关核查工作。

凡事有因果。如果中炬高新在早期便剥离其地产业务,或许宝能系便看不上这“酱油老二”,也没有诸多可载入商战教科书的案例。

而“举报事件”风波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其真实情况究竟如何,还有待权威部门做出结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炬高新

2k
  • 中炬高新扭亏,大股东内斗告一段落宝能系股权仍遭拍卖
  • 机构风向标 | 中炬高新(600872)2024年三季度已披露前十大机构累计持仓占比39.93%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炬欲静,风波不止

树欲静而风不止,海天遭遇的风波尚未解除,“酱油老二”却被实名举报。

文|每日财报 仲宇

股权纷争、高管内斗、土地诉讼到产品造假被实名举报,这家1995年上市的老牌企业近年来命运多舛,或许与其超百亿的“表外资产”相关。从宝能用资本在二级市场撬开中炬高新的“控制权”之门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尽管股权争夺之战、高层内斗之戏和土地诉讼之曲基本皆已谢幕,但余波仍然在冲击着。

结缘酱油,终于主业

中炬高新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担负起5.3平方公里的国家级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管理,1995年由中山火炬高新技术产业(集团)公司牵头,在上交所IPO募集2.58亿元用于高新产业投资,涉及氢镍电池及(电池负极)材料、玻璃、双流特种焊丝、涤纶细旦丝等。

1998年12月,中炬高新配股募集2.7亿元补充产业投资资本并规划投资9个项目(涵盖造纸、塑料、光纤、光缆、焊管等),其中以6963.46万元收购中山市美味鲜食品总厂项目。一家园区开发商、高新产业投资企业“偶遇”酱油这类传统制造业,殊不知在20年后成为公司的核心收入来源,核心战略聚焦行业

从1999年年产4万吨调味品、营收1.52亿元的美味鲜食品总厂,在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后(2022年)成为年产近70万吨、营收近50亿元的国内酱油行业二把手。在2018年,中炬高新管理层明确其发展目标,提出了“聚焦健康食品主业,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超一流的综合性调味品集团企业”的战略定位,并定下了“五年双百”目标,到2023年健康食品产业年营收超百亿,年产销量过百万吨。但在股权纷争、内斗不止及外遭起诉的多重压力之下,距离“双百”的量上仍差一半。

宝能与火炬的股权纷争

2015年正值A股牛熊交替之际,宝能系通过旗下险资前海人寿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但所到之处皆被冠以“野蛮人”的称号。2015年4月,中炬高新发布简易权益变动报告书:前海人寿在2015年4月23日在二级市场买入941万股中炬高新,累计4000.25万股,占公司股权5.02%构成举牌。

通过持续的暴力增持,宝能系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将持股比例提升至24.93%,成为中炬高新第一大股东,而原控股股东火炬集团仅只有不到11%的股权。

宝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中炬高新大股东之后,在2015年计划着手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向中炬高新注资45亿元用于扩大酱油产业规模,且从资料中可以看出双方的“约定”:注资完成后实控人将变更为宝能系。但由于募投项目用地的落实、监管政策的变化以及原闲置土地等一系列问题,非公开发行项目一直受阻搁置,宝能也未能当家做主;而宝能系在2018年相继重组董事会及管理层,并将前海人寿旗下所持股份集中转给中山润田,扫清控股障碍,至2019年3月正式成为中炬高新的实际控制人。

然而,资本市场瞬息万变。

宝能在多项投资中折戟导致资金紧张,冻结股权、被动减持轮番上阵,导致其持有的中炬高新股权比例在持续下降;而火炬集团的一致行动人上海鼎晖、嘉兴鼎晖、中山火炬从2022年7月份开始持续增持中炬高新,两者的股权比例产生了剪刀差;根据最新报告显示,宝能系持有的股权仅有7.82%,而火炬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共持有19.1%的股权。

百亿“隐藏”资产惹的祸

2014年的中炬高新,总资产为40.59亿元,净资产为26.13亿元;当年总营业收入为26.42亿元,其中调味品业务占87.81%,实现净利润2.62亿元;其(中山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受供过于求、地方政策调控和规划调整等影响停滞不前,宝能看上中炬高新斥资57亿元入主,或是因为其“隐蔽”资产。

2014年财报显示,中炬高新持有广东中汇合创房地产有限公司79.16%的股权,随后在2019年1月收购10.08%将股权比例提升至89.24%,母子公司共拥有在城规中山站北侧商住用地1906亩,其中中汇合创1353亩,在2015年前已开发240亩,但受中山市城市规划未确定而无法进行有效利用。

2021年9月,中炬高新发布的《关于拟挂牌出售房地产子公司股权的公告》中显示,中炬高新对中汇合创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为1.1亿元,而挂牌转让价格为111.69亿元。

换言之,若按照挂牌价底价转让,则隐藏在中炬高新财报后的资产超百亿元,2021年中炬高新总资产才59.18亿元。

诉讼“戏曲”落幕,业绩大幅预增

2020年9月,工业联合以中炬高新未履行20年前(1999年至2001年)三份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为由,一张状纸递交给中山市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导致中炬高新在2022年计提预计负债约11.78亿元,使这家上市28年的老企业首次录得利润亏损。2023年6月19日,中炬高新公告称一审败诉,需支付约20亿元,随后在7月12日宝能系通过中山润田进行实名举报火炬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虚假诉讼、操纵证券等违法行为,紧随其后的是宝能系的高管陆续被“清退”。

2023年12月27日,中炬高新发布《关于重大诉讼进展情况的公告》称双方意向达成和解,这曲“诉讼”在宝能系失去实质性地位之后终于落幕。

随之,在2024年1月30号,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预盈公告》,因诉讼在2022年计提的11.78亿元预计负债计入2023年营业外收入,2023年上半年计提的17.47亿元预计负债将冲回,全年实现净利润约15.34亿元至18.4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约4.72至5.67亿元尽。

管股权纷争大戏已然唱罢,但对中炬高新的影响余波未尽,即使按照5.67亿元的扣非净利润,也仅相当于2021年的79%。

风波再起,事关造假与骗补

2022年10月,“酱油一哥”被曝旗下酱油产品内销和出口“双标”,该事件经过海天三次强力回应和普及产品线之后逐渐淡出视野,但对海天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2022年酱油销量减少6%,营收减少2.3%(仅一个季度对全年的影响);当前市值较事件发生时蒸发过半。

树欲静而风不止,海天遭遇的风波尚未解除,“酱油老二”又被实名举报。

2024年2月29日至3月2日,新浪微博用户名为“王海”的博主连续发布N条来自于高听明(原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派驻阳西生产基地的生产总监)对中炬高新旗下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的实名举报,且提供了大量的纸质包括生产材料清单等和录音证据。

《每日财报》对提及的4条举报的整理如下:

(1)厨邦、美味鲜系蚝油中蚝汁含量仅有1.6%(不符合国标)并称厨邦蚝油伪劣产品违法销售超10亿元;但从国家标准GB/T21999的定义(蚝油:利用牡蛎蒸、煮后的汁液进行浓缩或直接用牡蛎肉酶解,再加入食糖、食盐、淀粉或改性淀粉等原料,辅以其他配料和食品添加剂调制成的调味品)和解释来看,并没有指明蚝汁的含量或占比,主要是以氨基酸态氮作为核心理化指标(氨基酸态氮≥0.3g/100g)。

(2)广东厨邦食品有限公司在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过程中全程造假,骗补约2亿元;若本事项属实,相关人员或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原审核发证机关会取消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追缴其应缴纳的税费并处以1至3倍的罚款。

(3)厨邦酱油中六成鲜味成分由味精提供,宣传的“晒足180天”实际只有84天;若本事项属实,涉及虚假宣传则将面临没收违法所得和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甚至刑事责任。

(4)广东厨邦违规采购日式半成品酱油用于调配包装冒充自己生产的酱油,在2019年至2021年合计违法销售金额约8968.5万元;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中第三条规定,若本事项属实,广东厨邦将面临10倍以上20倍以下(约9亿元~18亿元)的罚款。

对于是否骗取补贴和违规采购,非内部人事和专业机构难以鉴定。但将中炬高新、千禾味业和海天味业的业务数据进行对比,除非财务造假,数据显示其蚝油(含汁量低用大量味精替代)和酱油(晒油天数不足)的并无异常。

理由如下:

(1)中炬高新的酱油和海天味业的酱油都宣传“晒180天”,两家公司的周转天数相近(中炬高新略高于海天);

(2)中炬高新2022年“其他调味品业务”(含蚝油)平均成本较2021年增长5.46%,而海天味业“蚝油业务”平均成本同比增长8.89%:重要的是,如果中炬高新生产的蚝油用大量的味精替代提升氨基酸态氮含量的话,那其2022年的材料成本应大幅飙升,因为味精价格在2022年大涨。

3月1日,中炬高新(600872.SH)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注意到有部分媒体在网络上发布子公司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广东厨邦食品有限公司被实名举报的不实报道,为避免相关信息对广大投资者造成误导,现澄清说明如下:公司生产11大品类、100多个系列调味品,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和质量。报道中涉及的酱油、蚝油产品生产标准、质量以及财政补贴的相关情况,均为缺乏事实依据的不实报道。

中炬高新表示,公司各项生产经营均合法合规,所生产的产品严格遵守国家各项食品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

对于中炬高新的回应,王海向雷达财经表示,澄清公告“都是无效语言,毫无理据”,将坚持举报。而大众更为关心的是,高听明所举报的内容是否属实。中炬高新的澄清公告,并不能消除消费者的疑虑。

3月1日,广东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此次事件发布了情况通报。通报显示,监管局对此事高度重视,目前正组织开展相关核查工作。

凡事有因果。如果中炬高新在早期便剥离其地产业务,或许宝能系便看不上这“酱油老二”,也没有诸多可载入商战教科书的案例。

而“举报事件”风波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其真实情况究竟如何,还有待权威部门做出结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