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交友APP变脸记:从爱情“馅饼”到爱情“陷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交友APP变脸记:从爱情“馅饼”到爱情“陷阱”

恋爱达人,强得可怕。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惊蛰研究所 雨谷

近些年,年轻人被催婚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面对父母和身边亲友的热情关切,有的单身青年们终于妥协选择加入“相亲大队”,还有一部分不太习惯传统相亲方式的年轻人,选择在婚恋交友APP里邂逅姻缘。

惊蛰研究所观察到,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并且满足单身青年们的“脱单”需求。一些交友APP不但兼顾线上交友场景,还专门为用户策划不同形式的线下社交活动,例如组织本硕博高学历单身派对、盲盒剧本杀、公务员相亲联谊活动,甚至还有交友APP在春运期间为返乡的单身青年承包“脱单春运专列”……

然而,当感情变成一门生意时,又难免生出其他事端。随着单身年轻人不断涌入各大交友平台,由交友APP引发的“杀猪盘”和网络诈骗也进入了案发高峰期。

01 相亲不尴尬,脱单更简单?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每当演到果郡王和刚从甘露寺回宫的甄嬛拉拉扯扯时,弹幕就会飘出网友们“嬛儿,我活够了,你呢?”的替身发言,释放出年轻网友们对恋爱脑的反感,也反映出他们奉行“晚婚不婚主义”的独特观念。

根据民政部门的数据,我国结婚率已经连续十年呈下降趋势,2023年登记结婚数据仅为813.1万对,创下了2003年以来的新低。不过,数据上虽然表明年轻人确实在奉行“不婚不育”的婚恋观念,但现实中仍有许多人在努力寻找爱情,甚至会陷入单身焦虑。因此在社交平台上有关结婚的视频和帖子下方,也常常会看到年轻人苦涩地评论道:“大家不是说好不结婚的吗?”

根据珍爱网发布的《2023年Q4单身人群调研报告》显示,只有34.56%处于单身状态的人没有焦虑感,而20.88%的人常常处在焦虑状态感觉很难脱单。因此不少人选择通过父母介绍、网上交友来提高脱单几率。

“不出意外的话,我们明年就要结婚了。”95后铁路工作员小澜和女朋友是在交友软件上聊天认识的,他告诉惊蛰研究所,“大学毕业和相处了几年的女友分手了,工作之后也没有时间精力去重新了解一个人,身边几个朋友已经订婚了,不免有点焦虑,加上爸妈不停地催婚,我意识到该开始下一段感情了。通过家人介绍,也去相过几次亲,但结果就是好友列表多了一个好友,最后都没什么水花。”

与小澜一样经历过相亲和单身焦虑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根据《2023年Q4单身人群调研报告》的数据,超六成单身青年表示有过相亲经历,其中3.9%的人表示每周至少相亲约会一次;9.67%的人每月至少一次相亲安排。

但是传统的相亲方式往往让人感到繁琐和尴尬,不少年轻人对此表现出抗拒心理。小澜对惊蛰研究所表示自己比较抵触相亲,直言有一种被支配的不适感,即使结婚了,也感觉像是一场“包办婚姻”。

“在我看来,相亲的实质就是一种赤裸裸的条件对比,在两个互不相干的陌生人认识之前硬性条件达标了,才会有感情的开始,在交易面前提情感显得没有那么纯粹。但在交友APP上就不一样了,给我一个更加自由、隐密的社交空间,这就相当于一次普通的网友聊天,成与不成都无所谓,大不了就是交个朋友而已。”

小澜最开始接触交友APP时,顺带着就把这类软件一并下载挨个试了一遍。“当时我并没有把脱单的全部希望寄予在交友APP上,有些软件就是图个乐子,随便注册一下就能匹配到兴趣用户,是不是真人也不知道,有些软件更专业一些,需要上传身份证实名,甚至学历也要认证。”

在说到交友APP的交费机制时,小澜这样说道:“我认为付费是一种有效的筛选机制,可以把一部分缺乏脱单诚意的人给筛选掉。我身边有位同事就是为了找到女方的联系方式,在某个相亲平台花了近5000元,现在他们两人的感情很稳定。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付费也能筛选经济实力。”

02 奔向线下的交友APP

新中国成立至今,经历过四次单身潮。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第一部《婚姻法》的颁布引发了离婚热潮;第二次单身浪潮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起因是知青为返城纷纷离婚;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引发传统家庭观念的转变,第三次单身浪潮来临;如今,第四次单身潮正在席卷而来,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3)》,截止到2022年底,我国单身人口数量为2.65亿。

庞大的单身人口规模给婚恋交友行业带来巨大的用户基础。作为技术革新下的产物,互联网婚恋市场也随着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在不断迭代,从最初的简单匹配到如今的智能推荐,加之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用户个性化需求得到更精准的满足,使婚恋市场更加多元化和精细化。

过去传统婚恋网站的运作模式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服务,利用用户的信息差,通过信息交易收取中介费。在这个过程中,包括信息的收集、保存和使用几个环节。交纳会员费后,红娘会进行辅助筛选,安排用户线下见面,但就算条件宽泛,来相亲的人依旧是不确定的因素。

如今,Soul APP、牵手、青藤之恋等基于Z世代恋爱、社交需求而涌现的社交软件层出不穷,95后00后喜欢的线上“自谈”模式大大减少了传统婚恋平台的“被动婚托”,用户在APP上就能查看海量的相亲角单身信息,能够自主找到与自己兴趣相同的人。

“因为人际关系比较窄,确实需要扩大交友圈才更有可能遇到喜欢的人。”在上海工作的检验师小顾表示自己比较偏向从交友APP上寻找脱单机会,“虽然对于传统的相亲并不排斥,但会被有些介绍人或者红娘(偏向于年长的长辈)评判,你提出要求还会被说你这样的条件适合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会有些逆反心理。”

“我下载过七八个交友APP,也会从中作比较,这两年我在交友小程序或者APP穿梭,经历注册+注销的轮回,期待一个soulmate。我也做过一些使用测评,例如二狗APP的用户照片信息并没有过多的包装,但如果想看到心动你的人,需要充值。她说APP上的用户颜值都挺不错,需要女生提问男生回答才能开始聊天,不氪金也能使用。“会缘”是工会的小程序,这个平台不用担心是否是骗子,因为能注册的必须是在职工会会员,时不时会有线下活动但是想报上名不容…….”小顾对此说道。

惊蛰研究所对市面上几款常用交友APP进行比较时也发现,有的APP侧重条件速配、有些主打互动场景、有的是广撒网模式。但可以看出的是,随着年轻人踏入婚恋市场,以其为目标客群而推出的各种婚恋社交方式越发多元化。

例如,能够进行语音匹配、蒙面酒馆和线上群聊的Soul APP,也有布局线下活动的交友平台,比如今年春节前,“青藤之恋”APP在武汉策划了一场主题为“不催熟的爱情”恋爱市集活动。另一个交友小程序“引力说”的线下脱单活动更丰富,从活动时段、位置区域、活动费用都有明确标注……借助“二次元”“密室局”“剧本杀”“连麦开黑”等关键词,将年轻人与新型交友APP绑定在了一起。

95后女生甜瓜也表示,相对于网上聊天,自己更喜欢参加线下剧本杀交友活动。“交友App作为一种虚拟社交形式,难以完全替代线下社交,我不想在网上随意匹配不确定的用户,也不喜欢单独和异性出来吃饭逛展。而剧本杀、狼人杀这类活动是我的舒适区,对我来说就是一场打卡之旅,没有网上的不真实感,也没有相亲的权衡和计较,聊得来多说几句,聊不来专心玩本就可以。”

甜瓜供图

在甜瓜看来,结合线下形式的交友活动产生的现实关系更像是游戏搭子,而不会有交友的压力。如果有缘的话,通过各种兴趣陪伴,搭子也能成为朋友甚至是伴侣,这也让交友APP的用户价值得到了真正的升级。甜瓜说道:“交友App的最大优点是方便建立联系,但最大的缺点也是如此。一天里,我可以同时跟很多男性聊天,但对面也是如此,我不想成为别人的聊天备胎,加上网络诈骗无孔不入,如何辨别真伪,全看个人本事,我对自己没有这么大的信心。”

03 没受过骗,不算资深玩家?

随着交友软件的普及,期待姻缘的年轻人们也面临着一些风险。除去虚假个人信息、隐私泄露、虚假交友等问题,网络诈骗也时有发生。据新华社报道,这类交友App有的存在大量虚假账号,一些不法分子会以相亲为名实施诈骗,给用户带来精神和经济损失。

“30+女生相亲遇到迪拜杀猪盘”,这是小朵向惊蛰研究所分享的相亲“事故”。据小朵介绍,因为父母很着急她的情感状况,所以他们用小朵的信息登录了相亲平台,然后遇到了个“优质股”。起初小朵和父母也不太相信会有这么好的运气,遇上一个高度适配的相亲对象,但随着了解的深入,对方的表现让小朵慢慢走进了圈套。

“年收入50w,现阶段在迪拜外派,为父母在长沙买了房,广东也有房,想找长沙本地女生。”根据相亲对象的个人简介显示,这位“优质男士”有着喜欢旅游、追求生活品质的人设,在网上接触后,他也常常与小朵聊聊电影、看书和旅行。

*网络上常见的“杀猪盘”范本

“当时我觉得他符合了一个优质S级相亲对象的特点,应该是我表现的比较单纯好骗吧……之后骗子开始了第二个阶段,在日常聊天的时候会有意聊到收入和生活水平,然后开始无形地表达自己很有钱,比如车子价值60到80万,接着说自己对生活品质要求高。”

“有天他让我帮忙登录一个原油期货的网址,还告诉我可以在这里买期货赚差价,然后还把自己的账号密码给了我,要我帮他操作买入卖出。当时我其实也觉得奇怪,一个面都没见过的相亲对象敢把自己的理财方面的账号告诉对方这也太奇怪了。”觉察到异常的小朵开启了“防骗雷达”,很快就找到了“网络交友遭遇投资理财诈骗”的真实案例。

小顾也分享了自己总结的“辨别交友APP杀猪盘指南”:“有些人条件特别好但是却主动找上门,接着就是诱导你换平台聊天。为了骗取信任,他们会给你发自己的照片,甚至还会发工作照。接下来就是非常主动地找你,然后在聊天中提到自己投资理财的兴趣爱好。最后,一定会在某次聊天里透露出引导投资的目的。”

除了线上聊天,随着直播行业的兴起,近年来直播也开始与相亲场景相融合。而不管是“群面式”相亲,还是1红娘+2嘉宾的快速匹配或者“多人连麦”,由主播扮演起红娘身份,在直播间为年轻人牵线搭桥也成为一种既有流量又有实际效果的脱单新途径。

作为积极的一面,在相亲直播间,相亲者的外貌、家庭、财产等基本信息能够一目了然,这种透明化的相亲模式可以说提高了双方沟通的效率。但是直播相亲的本质仍然是快餐化的资源匹配,某种程度上解决的是一部分年轻人因为社交范围小、择偶标准高而导致的相亲资源难题。

另外,直播相亲的高效也带来了一些麻烦。《半月谈》2024年第二期就提到了少数主播引诱嘉宾“刷礼物”、嘉宾身份造假、诈骗后维权难的情况。而根据经遮掩居所观察,目前在黑猫投诉平台与“直播相亲”词条相关的投诉数量也有上百条,投诉内容则多为主播伙同上麦女嘉宾骗取大量礼物、诱导消费等,涉案金额为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

对于身为中间方的婚恋交友平台来说,想要进一步获得用户信任、产生用户价值,就需要新的方式来提供更纯粹、更可信的交友相亲体验。但平台也需要加强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严格审核虚假资料,及时清除虚假账号,增强用户的使用安全感。

当互联网上的年轻人频频发出“纯爱战神应声倒地”的感叹时,其实并不代表他们真的对爱情“水泥封心”。年轻人不轻易结婚的全新态度以及婚恋观念,更反映出他们对高质量、健康恋爱关系的真实需求。

“人间清醒”的年轻人并非各个都遁入空门,真实的情况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偶尔也会陷入单身焦虑,并且苦于没有便捷的渠道来获取“恋爱资源”。如今的年轻人追求自由、高效、个性,也更愿意将择偶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正是如此,交友APP们发展前景依旧广阔。

*文中小澜、小顾、甜瓜、小朵均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交友APP变脸记:从爱情“馅饼”到爱情“陷阱”

恋爱达人,强得可怕。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惊蛰研究所 雨谷

近些年,年轻人被催婚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面对父母和身边亲友的热情关切,有的单身青年们终于妥协选择加入“相亲大队”,还有一部分不太习惯传统相亲方式的年轻人,选择在婚恋交友APP里邂逅姻缘。

惊蛰研究所观察到,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并且满足单身青年们的“脱单”需求。一些交友APP不但兼顾线上交友场景,还专门为用户策划不同形式的线下社交活动,例如组织本硕博高学历单身派对、盲盒剧本杀、公务员相亲联谊活动,甚至还有交友APP在春运期间为返乡的单身青年承包“脱单春运专列”……

然而,当感情变成一门生意时,又难免生出其他事端。随着单身年轻人不断涌入各大交友平台,由交友APP引发的“杀猪盘”和网络诈骗也进入了案发高峰期。

01 相亲不尴尬,脱单更简单?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每当演到果郡王和刚从甘露寺回宫的甄嬛拉拉扯扯时,弹幕就会飘出网友们“嬛儿,我活够了,你呢?”的替身发言,释放出年轻网友们对恋爱脑的反感,也反映出他们奉行“晚婚不婚主义”的独特观念。

根据民政部门的数据,我国结婚率已经连续十年呈下降趋势,2023年登记结婚数据仅为813.1万对,创下了2003年以来的新低。不过,数据上虽然表明年轻人确实在奉行“不婚不育”的婚恋观念,但现实中仍有许多人在努力寻找爱情,甚至会陷入单身焦虑。因此在社交平台上有关结婚的视频和帖子下方,也常常会看到年轻人苦涩地评论道:“大家不是说好不结婚的吗?”

根据珍爱网发布的《2023年Q4单身人群调研报告》显示,只有34.56%处于单身状态的人没有焦虑感,而20.88%的人常常处在焦虑状态感觉很难脱单。因此不少人选择通过父母介绍、网上交友来提高脱单几率。

“不出意外的话,我们明年就要结婚了。”95后铁路工作员小澜和女朋友是在交友软件上聊天认识的,他告诉惊蛰研究所,“大学毕业和相处了几年的女友分手了,工作之后也没有时间精力去重新了解一个人,身边几个朋友已经订婚了,不免有点焦虑,加上爸妈不停地催婚,我意识到该开始下一段感情了。通过家人介绍,也去相过几次亲,但结果就是好友列表多了一个好友,最后都没什么水花。”

与小澜一样经历过相亲和单身焦虑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根据《2023年Q4单身人群调研报告》的数据,超六成单身青年表示有过相亲经历,其中3.9%的人表示每周至少相亲约会一次;9.67%的人每月至少一次相亲安排。

但是传统的相亲方式往往让人感到繁琐和尴尬,不少年轻人对此表现出抗拒心理。小澜对惊蛰研究所表示自己比较抵触相亲,直言有一种被支配的不适感,即使结婚了,也感觉像是一场“包办婚姻”。

“在我看来,相亲的实质就是一种赤裸裸的条件对比,在两个互不相干的陌生人认识之前硬性条件达标了,才会有感情的开始,在交易面前提情感显得没有那么纯粹。但在交友APP上就不一样了,给我一个更加自由、隐密的社交空间,这就相当于一次普通的网友聊天,成与不成都无所谓,大不了就是交个朋友而已。”

小澜最开始接触交友APP时,顺带着就把这类软件一并下载挨个试了一遍。“当时我并没有把脱单的全部希望寄予在交友APP上,有些软件就是图个乐子,随便注册一下就能匹配到兴趣用户,是不是真人也不知道,有些软件更专业一些,需要上传身份证实名,甚至学历也要认证。”

在说到交友APP的交费机制时,小澜这样说道:“我认为付费是一种有效的筛选机制,可以把一部分缺乏脱单诚意的人给筛选掉。我身边有位同事就是为了找到女方的联系方式,在某个相亲平台花了近5000元,现在他们两人的感情很稳定。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付费也能筛选经济实力。”

02 奔向线下的交友APP

新中国成立至今,经历过四次单身潮。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第一部《婚姻法》的颁布引发了离婚热潮;第二次单身浪潮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起因是知青为返城纷纷离婚;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引发传统家庭观念的转变,第三次单身浪潮来临;如今,第四次单身潮正在席卷而来,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3)》,截止到2022年底,我国单身人口数量为2.65亿。

庞大的单身人口规模给婚恋交友行业带来巨大的用户基础。作为技术革新下的产物,互联网婚恋市场也随着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在不断迭代,从最初的简单匹配到如今的智能推荐,加之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用户个性化需求得到更精准的满足,使婚恋市场更加多元化和精细化。

过去传统婚恋网站的运作模式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服务,利用用户的信息差,通过信息交易收取中介费。在这个过程中,包括信息的收集、保存和使用几个环节。交纳会员费后,红娘会进行辅助筛选,安排用户线下见面,但就算条件宽泛,来相亲的人依旧是不确定的因素。

如今,Soul APP、牵手、青藤之恋等基于Z世代恋爱、社交需求而涌现的社交软件层出不穷,95后00后喜欢的线上“自谈”模式大大减少了传统婚恋平台的“被动婚托”,用户在APP上就能查看海量的相亲角单身信息,能够自主找到与自己兴趣相同的人。

“因为人际关系比较窄,确实需要扩大交友圈才更有可能遇到喜欢的人。”在上海工作的检验师小顾表示自己比较偏向从交友APP上寻找脱单机会,“虽然对于传统的相亲并不排斥,但会被有些介绍人或者红娘(偏向于年长的长辈)评判,你提出要求还会被说你这样的条件适合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会有些逆反心理。”

“我下载过七八个交友APP,也会从中作比较,这两年我在交友小程序或者APP穿梭,经历注册+注销的轮回,期待一个soulmate。我也做过一些使用测评,例如二狗APP的用户照片信息并没有过多的包装,但如果想看到心动你的人,需要充值。她说APP上的用户颜值都挺不错,需要女生提问男生回答才能开始聊天,不氪金也能使用。“会缘”是工会的小程序,这个平台不用担心是否是骗子,因为能注册的必须是在职工会会员,时不时会有线下活动但是想报上名不容…….”小顾对此说道。

惊蛰研究所对市面上几款常用交友APP进行比较时也发现,有的APP侧重条件速配、有些主打互动场景、有的是广撒网模式。但可以看出的是,随着年轻人踏入婚恋市场,以其为目标客群而推出的各种婚恋社交方式越发多元化。

例如,能够进行语音匹配、蒙面酒馆和线上群聊的Soul APP,也有布局线下活动的交友平台,比如今年春节前,“青藤之恋”APP在武汉策划了一场主题为“不催熟的爱情”恋爱市集活动。另一个交友小程序“引力说”的线下脱单活动更丰富,从活动时段、位置区域、活动费用都有明确标注……借助“二次元”“密室局”“剧本杀”“连麦开黑”等关键词,将年轻人与新型交友APP绑定在了一起。

95后女生甜瓜也表示,相对于网上聊天,自己更喜欢参加线下剧本杀交友活动。“交友App作为一种虚拟社交形式,难以完全替代线下社交,我不想在网上随意匹配不确定的用户,也不喜欢单独和异性出来吃饭逛展。而剧本杀、狼人杀这类活动是我的舒适区,对我来说就是一场打卡之旅,没有网上的不真实感,也没有相亲的权衡和计较,聊得来多说几句,聊不来专心玩本就可以。”

甜瓜供图

在甜瓜看来,结合线下形式的交友活动产生的现实关系更像是游戏搭子,而不会有交友的压力。如果有缘的话,通过各种兴趣陪伴,搭子也能成为朋友甚至是伴侣,这也让交友APP的用户价值得到了真正的升级。甜瓜说道:“交友App的最大优点是方便建立联系,但最大的缺点也是如此。一天里,我可以同时跟很多男性聊天,但对面也是如此,我不想成为别人的聊天备胎,加上网络诈骗无孔不入,如何辨别真伪,全看个人本事,我对自己没有这么大的信心。”

03 没受过骗,不算资深玩家?

随着交友软件的普及,期待姻缘的年轻人们也面临着一些风险。除去虚假个人信息、隐私泄露、虚假交友等问题,网络诈骗也时有发生。据新华社报道,这类交友App有的存在大量虚假账号,一些不法分子会以相亲为名实施诈骗,给用户带来精神和经济损失。

“30+女生相亲遇到迪拜杀猪盘”,这是小朵向惊蛰研究所分享的相亲“事故”。据小朵介绍,因为父母很着急她的情感状况,所以他们用小朵的信息登录了相亲平台,然后遇到了个“优质股”。起初小朵和父母也不太相信会有这么好的运气,遇上一个高度适配的相亲对象,但随着了解的深入,对方的表现让小朵慢慢走进了圈套。

“年收入50w,现阶段在迪拜外派,为父母在长沙买了房,广东也有房,想找长沙本地女生。”根据相亲对象的个人简介显示,这位“优质男士”有着喜欢旅游、追求生活品质的人设,在网上接触后,他也常常与小朵聊聊电影、看书和旅行。

*网络上常见的“杀猪盘”范本

“当时我觉得他符合了一个优质S级相亲对象的特点,应该是我表现的比较单纯好骗吧……之后骗子开始了第二个阶段,在日常聊天的时候会有意聊到收入和生活水平,然后开始无形地表达自己很有钱,比如车子价值60到80万,接着说自己对生活品质要求高。”

“有天他让我帮忙登录一个原油期货的网址,还告诉我可以在这里买期货赚差价,然后还把自己的账号密码给了我,要我帮他操作买入卖出。当时我其实也觉得奇怪,一个面都没见过的相亲对象敢把自己的理财方面的账号告诉对方这也太奇怪了。”觉察到异常的小朵开启了“防骗雷达”,很快就找到了“网络交友遭遇投资理财诈骗”的真实案例。

小顾也分享了自己总结的“辨别交友APP杀猪盘指南”:“有些人条件特别好但是却主动找上门,接着就是诱导你换平台聊天。为了骗取信任,他们会给你发自己的照片,甚至还会发工作照。接下来就是非常主动地找你,然后在聊天中提到自己投资理财的兴趣爱好。最后,一定会在某次聊天里透露出引导投资的目的。”

除了线上聊天,随着直播行业的兴起,近年来直播也开始与相亲场景相融合。而不管是“群面式”相亲,还是1红娘+2嘉宾的快速匹配或者“多人连麦”,由主播扮演起红娘身份,在直播间为年轻人牵线搭桥也成为一种既有流量又有实际效果的脱单新途径。

作为积极的一面,在相亲直播间,相亲者的外貌、家庭、财产等基本信息能够一目了然,这种透明化的相亲模式可以说提高了双方沟通的效率。但是直播相亲的本质仍然是快餐化的资源匹配,某种程度上解决的是一部分年轻人因为社交范围小、择偶标准高而导致的相亲资源难题。

另外,直播相亲的高效也带来了一些麻烦。《半月谈》2024年第二期就提到了少数主播引诱嘉宾“刷礼物”、嘉宾身份造假、诈骗后维权难的情况。而根据经遮掩居所观察,目前在黑猫投诉平台与“直播相亲”词条相关的投诉数量也有上百条,投诉内容则多为主播伙同上麦女嘉宾骗取大量礼物、诱导消费等,涉案金额为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

对于身为中间方的婚恋交友平台来说,想要进一步获得用户信任、产生用户价值,就需要新的方式来提供更纯粹、更可信的交友相亲体验。但平台也需要加强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严格审核虚假资料,及时清除虚假账号,增强用户的使用安全感。

当互联网上的年轻人频频发出“纯爱战神应声倒地”的感叹时,其实并不代表他们真的对爱情“水泥封心”。年轻人不轻易结婚的全新态度以及婚恋观念,更反映出他们对高质量、健康恋爱关系的真实需求。

“人间清醒”的年轻人并非各个都遁入空门,真实的情况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偶尔也会陷入单身焦虑,并且苦于没有便捷的渠道来获取“恋爱资源”。如今的年轻人追求自由、高效、个性,也更愿意将择偶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正是如此,交友APP们发展前景依旧广阔。

*文中小澜、小顾、甜瓜、小朵均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