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什么演技类综艺仅剩下《无限超越班》?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什么演技类综艺仅剩下《无限超越班》?

在市场的大旗下,演技综艺走降本之路,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文|娱乐资本论 卫解

时隔一年,“综艺又热起来了”。

切入口很多。但春节后年话题度最高的无疑是优酷《无限超越班》第二季,诸如“真是的,害我又笑了一下”的评论,层出不穷。

紧锁眉头的吴镇宇、不卖鸡爪却要和鸡爪对戏的朱梓骁、毛遂自荐的向佐和他的鼻孔,以及《奔跑吧兄弟》还没开播,就在热搜上撕了宁静名牌,顺便手滑点赞了同事的负面评论,引来了一场针对职场生态讨论的纪凌尘。

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了什么?

是节目尚在的热度,不减的话题,是全方位的降本却仍旧有效的桥段,也是习惯于看乐子、对节目宽容起来的观众。

实时关注节目的同时,小娱也开始回顾演技综艺的一生。从2017年《演员的诞生》横空出世,到特殊三年期间各平台集中推出了一批综艺,尔冬升、李诚儒、孙千等人相继走红,到如今市场上仅剩《无限超越班》一档真正的年更演技综艺。

为什么演技综艺消失了?

带着这样的疑问,小娱和演技综艺和类型综艺制作团队、品牌营销聊了聊,想要揭开它们消亡的原因,以及行业该如何改变。

一个娱乐圈八卦场的模拟秀

如何表演挨打?

向佐给出的答案是,用一个后空翻让对手闭麦。

这不是演技综艺第一次震惊行业和观众。

哭着说蚂蚁竞走十年的欧阳娜娜,说出“如坐针毡、如鲠在喉、如芒刺背”十二字箴言的李诚儒,郭敬明的“鳄鱼”眼泪……这些年来,艺人们用演技综艺里的笑料和尴尬,证实了观众对当下行业水平担忧、无奈、抗拒的正确性。

大众对于演技综艺的评价,也从整顿娱乐圈、寻找紫薇星、批判流量潜规则的“制裁者”,变成了就着绯闻炒冷饭、尬夸尬演立人设的洗白舞台。

是演技综艺变了吗?并不是。

近八年里,综艺演技综艺的评分几乎全部在及格线之下。好像不管怎样,“被骂”一直是它们的宿命。

从大环境来看,一档综艺很难真正停留于“演艺专业培训”这件事,或许它能顺带手解决困境的行业使命,代替剧集从业者倒逼演员、训练演技、拉升行业水平。但它的内核本来就是快速调动大众情绪,是每个人都能吃、能玩的下一个“疯狂星期四”。

对于制作团队来说,“最重要的是,要让观众看得懂。”

因此在设置真人秀的赛制时,编剧团队常常要考虑如何隐喻娱乐圈的生态,将影视幕后的八卦故事套进,引发观众的窥探欲、好奇心,“这些被大家津津乐道的公平和内幕,大家看得热闹,也能看懂”。

典型的例子是S卡。

《演员请就位》第一季里,郭敬明执意将S卡发给挑战魏无羡的何昶希,将S卡定义为student、seed、special一事,遭到了其他导演的质疑,也被观众吵上热搜,引发了一系列有关行业公平性的讨论。

S卡其实就是大导演的话语权。从前谋女郎、星女郎、包括很多导演有着自己独爱的主角,也曾不被观众理解:演技青涩、缺乏经验的新人缘何就能被导演一眼相中并力排众议直接捧为大片主角? 这是演艺圈生态的一个现象。

类似的巧思还有很多。

票数更高的演员有挤人特权,暗喻常常吵上热搜的“换番”事件。节目里选择的影视案例,大多都是大热IP、情绪张力明显的大热段落,因为这样观众才好理解和对比。多个好演员在节目里坐冷板凳,不由得让人联想到,《狂飙》爆火后高叶、张颂文被扒出的过去。

导师阵容同质化,也是综艺效果的归宿。

吴镇宇、尔冬升、郝蕾多次出现在节目里,“就是因为这些人能一针见血,毫不避讳的说出观众心目中想听到、平时不敢说的话。娱乐圈鱼龙混杂,平时不小心一句话就不知道得罪了谁,但也有不少有着一技傍身的圈内人士完全不怕这些,说话从来不藏着掖着,也正因真实如此,讲真话干实事儿,才会得到用户喜欢,也因此频频出现在节目中。”

“性情温和的人,其实不太适合这类抓马的真人秀,一般在第二季就不会再出现了。”参与制作过表演类综艺的张张坦言道。

随着越来越丰富的娱乐众生相逐一展现,演技综艺的包装纸被彻底揭开,所有人都敞开了天窗说亮话。

张张直言,其实现在参加节目的艺人非常清楚如何从节目中获得红利。“参加综艺的导师也好,选手也好,肯定不只是希望展示演技,都希望通过节目提升自己的认知度和曝光度,要不然直接去拍戏就好了。新人演员愿意参加节目,比起节目后端的定制资源,更期待其他影视资源通过节目看到自己的可能性。”

“破罐子破摔”的观众们,也开始将娱乐性作为节目的第一考量标准。

向佐的表演虽然不优秀,但在社交平台的热度居高不下,他的后空翻虽然让同事无语,却已经有不少网友直言,“想看他去演功夫喜剧了”。

演技综艺,经过低分的洗礼和市场的吐槽,被动地实现了一场娱乐大于演技的“共谋”。

行业“高奢”,正在降级

毫无疑问,演技综艺落没了。

2017年,《演员的诞生》横空出世,演技综艺一度被押宝,各平台集中推出了一批类型综艺,可如今市场上仅剩《无限超越班》一档真正的年更演技综艺。

口碑不佳只是表象,这背后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制作成本。

演技综艺的拍摄需要“综艺+影视拍摄”两套系统,它们的体系、系统、技术参数,执行系统完全都不一样,这就导致了时间和金钱成本会成倍增长。

最直观的是置景开销。

如果拍摄古装戏,横店必然是第一选择,那么节目组就需要负担起全部相关人员来往横店的交通成本。

如果需要搭景,成本就更高了。类似的置景,在影视剧拍摄中可以多次利用,但到了演技综艺里,不仅是一次性的,还只能存在二十多分钟。

在此基础上,影视拍摄的人员、设备、后期等一系列费用,也需要节目组来承担。虽然制作组也会考虑和导演沟通,尽量拍摄经费消耗低的题材,“但是这就太局限了,导演也有自己的选择和追求”,节目的丰富度也会大打折扣。

时间成本也不能忽略。

张张告诉小娱,每轮比赛的录制时间,演技综艺比其他综艺至少要多三周。

演技综艺的录制中,存在着必要的分割点。

在影视短片成品出现前,缺乏素材的客观条件,导致综艺后期完全停滞。“最后,后期就变成从原来的两周压缩到一周,对执行的要求很高”。

往前推,在淘汰人选确认之前,短片创作无从开启。“万一我提前准备好一个本子是偶像剧,但是最后留下来的是个40岁的演员,这个本子就相当于浪费了。创作需要根据当时的情况随机应变。”

“提前两周”,这个综艺行业拍播的默认间隔,很明显无法承担剧本、拍摄、后期这套完成流程。即便节目组延长了时间,影视创作也面临一场极限压力挑战。譬如《导演请指教》中,郭敬明就曾经因没有按时完成任务,自己承担了费用。

各类因素结合的结果是,此类节目成本大多都超过了一个亿,成为了综艺市场上的“高奢品类”。

相较之下,风靡一时的打歌、选秀节目,长处显而易见。“只需要在棚里搭建固定舞台,通过灯光和简单的元素搭配体现歌曲氛围,做点现场的效果就可以了。大部分参赛选手,也是之前没有露面过,或者热度不高的新人,几乎只用承担导师的费用。”曾经参与过选秀制作的小酒对小娱说道。

感知到市场需求之后,《无限超越班》开始自救。

能够组成演技综艺卡司盘的团队,在业内并不多见。此类节目背后,几乎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名字——吴彤。但即便如此,它的卡司也降级了。

就看演员团:过往承担流量作用的时代少年团消失,选秀回锅肉和完播剧主演组团来袭。19年在R1SE出道的何洛洛、焉栩嘉,经历了团体解散、空窗期、恋爱绯闻等事,流量早已不如从前。王锵、李明德、徐若瑄也仅仅靠《鸣龙少年》小出风头,还未被列入内娱待爆名单。

承担知名度和大众好感度职责,有知名代表作的女星,从沈月变成了郑合惠子、金莎。大众印象里,前者的上一部代表作是七年前的《夏至未至》,后者是和相差近二十岁的男友恋爱。

再看导师团,从最早的章子怡、宋丹丹、陈凯歌、赵薇、大鹏,到现在行业公认的“物廉价美”的香港老戏骨,整个咖位的变化也很明显。但好处在于,这批导师因为很多没有内地关系的牵绊,反而更能贡献一些金句、名场面。

当然这样的选择也离不开影视市场向阳的现状。如今,不少导师、演员都进入了拍摄周期,无法像之前一样长期配合综艺节目的录制。像曾经作为主持人出现在《演员请就位》的大鹏,光在2023年就有5部项目连轴转。

影视拍摄转向了情境演绎。在节目里,我们看不到特别的置景,向佐的《莫扎特之死》和朱梓骁给鸡爪盖被子,都是在同一张桌子上。到了主题赛,所有人被拉到户外,使用的也是同一块场地。事实证明,场景的减弱并没有影响节目的核心内容质量,节目中的各个表演片段、二创梗仍然具有病毒式传播。

除此之外,23年上线的《一拍即合的我们》,在演技综艺里加入了恋综元素,也获得一定的关注了。

在市场的大旗下,演技综艺走降本之路,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招商不利,品牌离去,回归垂类才是演综的最佳选择?

虽然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社交热度,但对于平台和品牌来说,演技综艺并不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之前平台可以亏本做节目,是因为看中出来的演员,为后端做输出,它有一个长期的转化效应,它的价值体现可以转移到其他部门或者项目里。但是目前的市场,不可能再在一个综艺节目上去花钱,放到另外的部门考核,大家都是追求一个很直接的效果。”张张直言。

这个层面上,喜综已经成为演技综艺的“平替”。《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之后,《少爷和我》《大王别慌张》两部相关剧集相继上线。史策、王皓、宋木子等第一季参赛选手,也成功出演了剧集、电影。

那么,回归垂类、打造真演技培训班会是好选择吗?

“谁会去做这样一个赛道。更残酷地说,哪个客户会为之买单?”从多个从业者口中,小娱得到了否定答案。

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即使已经选择面向大众,“演技综艺招商很困难”。

23年的综艺市场,招商回暖一度成为行业关键词。据不完全统计,综艺赞助之王伊利,一年赞助了超过20档节目,且均是独家冠名的大手笔。《乘风2023》《披荆斩棘3》《乐队的夏天3》《种地吧》《出发!趣野吧》《中国好声音2023》等综艺拿到了8家以上的品牌合作。

新IP层出不穷,“裸播”不再是常态。

但回顾演技综艺的招商情况,一切都在冥冥之中成了定局。

钟爱综艺的伊利、蒙牛,几乎没有在此类节目出现,连续赞助两季或同类综艺的赞助商几乎不存在。

这样的情况不难理解。

演技综艺里,出现更多的是吵架互怼,甚至一些负面的话题炒作。对于追求品质消费、品牌认同、内容到情绪价值的转化的品牌来说,想要通过节目塑造消费习惯、打造品牌形象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

更不要提,演技综艺还曾因为演员阵容,引发了一次消费者对品牌的反抗。

可以看到,综艺当下的投放趋势,仍然偏向优质IP、女性力量、生活化消费。在放弃置景之后,演技综艺可供品牌自然植入的切口,再一次被削减,也是品牌谨慎考虑的原因。

“在这类节目里,短片的质量大多不太好,植入能产生的效果也有待考量。之前也有品牌在导演的短片里植入了,虽然不算违和,但基本没人注意到。但同类型的品牌在职场综艺植入,效果就比较可观。如果短片是古装,剧情植入就不可能了。”在品牌营销小吕看来,演技综艺如何突破场景化营销的困境,是招商必须考虑的问题。

好的一面是,在降本之后,演技综艺已经多了更多的机会。市场上仍旧有品牌策略激进。去年起,即将IPO的君乐宝为了助力自己寻求全民化突破,就持续加重综艺赞助,尤其是倾向于选择台网同步综艺,在多平台展现存在感,目标指向短期曝光效应强烈的项目。

对这样的品牌来说,降本后演技综艺或许就是最佳选择。

《无限超越班》第二季自开播起就带来了不少讨论,优酷上线后屡次登上云合霸屏榜首位,目前热度甚至超过了迷综巨头《大侦探第九季》。节目不但有君乐宝总冠名,第一期节目还有优萃、友臣两个品牌植入,第二期增加了东阳光,大部分都是快消类品牌,对曝光量有强大的需求。

对于这些品牌来说,节目的“性价比”和“高传播”,无疑是他们考虑投放演技综艺的优先项。

演技综艺前行的很困难,好像也有了新希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什么演技类综艺仅剩下《无限超越班》?

在市场的大旗下,演技综艺走降本之路,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文|娱乐资本论 卫解

时隔一年,“综艺又热起来了”。

切入口很多。但春节后年话题度最高的无疑是优酷《无限超越班》第二季,诸如“真是的,害我又笑了一下”的评论,层出不穷。

紧锁眉头的吴镇宇、不卖鸡爪却要和鸡爪对戏的朱梓骁、毛遂自荐的向佐和他的鼻孔,以及《奔跑吧兄弟》还没开播,就在热搜上撕了宁静名牌,顺便手滑点赞了同事的负面评论,引来了一场针对职场生态讨论的纪凌尘。

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了什么?

是节目尚在的热度,不减的话题,是全方位的降本却仍旧有效的桥段,也是习惯于看乐子、对节目宽容起来的观众。

实时关注节目的同时,小娱也开始回顾演技综艺的一生。从2017年《演员的诞生》横空出世,到特殊三年期间各平台集中推出了一批综艺,尔冬升、李诚儒、孙千等人相继走红,到如今市场上仅剩《无限超越班》一档真正的年更演技综艺。

为什么演技综艺消失了?

带着这样的疑问,小娱和演技综艺和类型综艺制作团队、品牌营销聊了聊,想要揭开它们消亡的原因,以及行业该如何改变。

一个娱乐圈八卦场的模拟秀

如何表演挨打?

向佐给出的答案是,用一个后空翻让对手闭麦。

这不是演技综艺第一次震惊行业和观众。

哭着说蚂蚁竞走十年的欧阳娜娜,说出“如坐针毡、如鲠在喉、如芒刺背”十二字箴言的李诚儒,郭敬明的“鳄鱼”眼泪……这些年来,艺人们用演技综艺里的笑料和尴尬,证实了观众对当下行业水平担忧、无奈、抗拒的正确性。

大众对于演技综艺的评价,也从整顿娱乐圈、寻找紫薇星、批判流量潜规则的“制裁者”,变成了就着绯闻炒冷饭、尬夸尬演立人设的洗白舞台。

是演技综艺变了吗?并不是。

近八年里,综艺演技综艺的评分几乎全部在及格线之下。好像不管怎样,“被骂”一直是它们的宿命。

从大环境来看,一档综艺很难真正停留于“演艺专业培训”这件事,或许它能顺带手解决困境的行业使命,代替剧集从业者倒逼演员、训练演技、拉升行业水平。但它的内核本来就是快速调动大众情绪,是每个人都能吃、能玩的下一个“疯狂星期四”。

对于制作团队来说,“最重要的是,要让观众看得懂。”

因此在设置真人秀的赛制时,编剧团队常常要考虑如何隐喻娱乐圈的生态,将影视幕后的八卦故事套进,引发观众的窥探欲、好奇心,“这些被大家津津乐道的公平和内幕,大家看得热闹,也能看懂”。

典型的例子是S卡。

《演员请就位》第一季里,郭敬明执意将S卡发给挑战魏无羡的何昶希,将S卡定义为student、seed、special一事,遭到了其他导演的质疑,也被观众吵上热搜,引发了一系列有关行业公平性的讨论。

S卡其实就是大导演的话语权。从前谋女郎、星女郎、包括很多导演有着自己独爱的主角,也曾不被观众理解:演技青涩、缺乏经验的新人缘何就能被导演一眼相中并力排众议直接捧为大片主角? 这是演艺圈生态的一个现象。

类似的巧思还有很多。

票数更高的演员有挤人特权,暗喻常常吵上热搜的“换番”事件。节目里选择的影视案例,大多都是大热IP、情绪张力明显的大热段落,因为这样观众才好理解和对比。多个好演员在节目里坐冷板凳,不由得让人联想到,《狂飙》爆火后高叶、张颂文被扒出的过去。

导师阵容同质化,也是综艺效果的归宿。

吴镇宇、尔冬升、郝蕾多次出现在节目里,“就是因为这些人能一针见血,毫不避讳的说出观众心目中想听到、平时不敢说的话。娱乐圈鱼龙混杂,平时不小心一句话就不知道得罪了谁,但也有不少有着一技傍身的圈内人士完全不怕这些,说话从来不藏着掖着,也正因真实如此,讲真话干实事儿,才会得到用户喜欢,也因此频频出现在节目中。”

“性情温和的人,其实不太适合这类抓马的真人秀,一般在第二季就不会再出现了。”参与制作过表演类综艺的张张坦言道。

随着越来越丰富的娱乐众生相逐一展现,演技综艺的包装纸被彻底揭开,所有人都敞开了天窗说亮话。

张张直言,其实现在参加节目的艺人非常清楚如何从节目中获得红利。“参加综艺的导师也好,选手也好,肯定不只是希望展示演技,都希望通过节目提升自己的认知度和曝光度,要不然直接去拍戏就好了。新人演员愿意参加节目,比起节目后端的定制资源,更期待其他影视资源通过节目看到自己的可能性。”

“破罐子破摔”的观众们,也开始将娱乐性作为节目的第一考量标准。

向佐的表演虽然不优秀,但在社交平台的热度居高不下,他的后空翻虽然让同事无语,却已经有不少网友直言,“想看他去演功夫喜剧了”。

演技综艺,经过低分的洗礼和市场的吐槽,被动地实现了一场娱乐大于演技的“共谋”。

行业“高奢”,正在降级

毫无疑问,演技综艺落没了。

2017年,《演员的诞生》横空出世,演技综艺一度被押宝,各平台集中推出了一批类型综艺,可如今市场上仅剩《无限超越班》一档真正的年更演技综艺。

口碑不佳只是表象,这背后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制作成本。

演技综艺的拍摄需要“综艺+影视拍摄”两套系统,它们的体系、系统、技术参数,执行系统完全都不一样,这就导致了时间和金钱成本会成倍增长。

最直观的是置景开销。

如果拍摄古装戏,横店必然是第一选择,那么节目组就需要负担起全部相关人员来往横店的交通成本。

如果需要搭景,成本就更高了。类似的置景,在影视剧拍摄中可以多次利用,但到了演技综艺里,不仅是一次性的,还只能存在二十多分钟。

在此基础上,影视拍摄的人员、设备、后期等一系列费用,也需要节目组来承担。虽然制作组也会考虑和导演沟通,尽量拍摄经费消耗低的题材,“但是这就太局限了,导演也有自己的选择和追求”,节目的丰富度也会大打折扣。

时间成本也不能忽略。

张张告诉小娱,每轮比赛的录制时间,演技综艺比其他综艺至少要多三周。

演技综艺的录制中,存在着必要的分割点。

在影视短片成品出现前,缺乏素材的客观条件,导致综艺后期完全停滞。“最后,后期就变成从原来的两周压缩到一周,对执行的要求很高”。

往前推,在淘汰人选确认之前,短片创作无从开启。“万一我提前准备好一个本子是偶像剧,但是最后留下来的是个40岁的演员,这个本子就相当于浪费了。创作需要根据当时的情况随机应变。”

“提前两周”,这个综艺行业拍播的默认间隔,很明显无法承担剧本、拍摄、后期这套完成流程。即便节目组延长了时间,影视创作也面临一场极限压力挑战。譬如《导演请指教》中,郭敬明就曾经因没有按时完成任务,自己承担了费用。

各类因素结合的结果是,此类节目成本大多都超过了一个亿,成为了综艺市场上的“高奢品类”。

相较之下,风靡一时的打歌、选秀节目,长处显而易见。“只需要在棚里搭建固定舞台,通过灯光和简单的元素搭配体现歌曲氛围,做点现场的效果就可以了。大部分参赛选手,也是之前没有露面过,或者热度不高的新人,几乎只用承担导师的费用。”曾经参与过选秀制作的小酒对小娱说道。

感知到市场需求之后,《无限超越班》开始自救。

能够组成演技综艺卡司盘的团队,在业内并不多见。此类节目背后,几乎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名字——吴彤。但即便如此,它的卡司也降级了。

就看演员团:过往承担流量作用的时代少年团消失,选秀回锅肉和完播剧主演组团来袭。19年在R1SE出道的何洛洛、焉栩嘉,经历了团体解散、空窗期、恋爱绯闻等事,流量早已不如从前。王锵、李明德、徐若瑄也仅仅靠《鸣龙少年》小出风头,还未被列入内娱待爆名单。

承担知名度和大众好感度职责,有知名代表作的女星,从沈月变成了郑合惠子、金莎。大众印象里,前者的上一部代表作是七年前的《夏至未至》,后者是和相差近二十岁的男友恋爱。

再看导师团,从最早的章子怡、宋丹丹、陈凯歌、赵薇、大鹏,到现在行业公认的“物廉价美”的香港老戏骨,整个咖位的变化也很明显。但好处在于,这批导师因为很多没有内地关系的牵绊,反而更能贡献一些金句、名场面。

当然这样的选择也离不开影视市场向阳的现状。如今,不少导师、演员都进入了拍摄周期,无法像之前一样长期配合综艺节目的录制。像曾经作为主持人出现在《演员请就位》的大鹏,光在2023年就有5部项目连轴转。

影视拍摄转向了情境演绎。在节目里,我们看不到特别的置景,向佐的《莫扎特之死》和朱梓骁给鸡爪盖被子,都是在同一张桌子上。到了主题赛,所有人被拉到户外,使用的也是同一块场地。事实证明,场景的减弱并没有影响节目的核心内容质量,节目中的各个表演片段、二创梗仍然具有病毒式传播。

除此之外,23年上线的《一拍即合的我们》,在演技综艺里加入了恋综元素,也获得一定的关注了。

在市场的大旗下,演技综艺走降本之路,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招商不利,品牌离去,回归垂类才是演综的最佳选择?

虽然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社交热度,但对于平台和品牌来说,演技综艺并不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之前平台可以亏本做节目,是因为看中出来的演员,为后端做输出,它有一个长期的转化效应,它的价值体现可以转移到其他部门或者项目里。但是目前的市场,不可能再在一个综艺节目上去花钱,放到另外的部门考核,大家都是追求一个很直接的效果。”张张直言。

这个层面上,喜综已经成为演技综艺的“平替”。《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之后,《少爷和我》《大王别慌张》两部相关剧集相继上线。史策、王皓、宋木子等第一季参赛选手,也成功出演了剧集、电影。

那么,回归垂类、打造真演技培训班会是好选择吗?

“谁会去做这样一个赛道。更残酷地说,哪个客户会为之买单?”从多个从业者口中,小娱得到了否定答案。

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即使已经选择面向大众,“演技综艺招商很困难”。

23年的综艺市场,招商回暖一度成为行业关键词。据不完全统计,综艺赞助之王伊利,一年赞助了超过20档节目,且均是独家冠名的大手笔。《乘风2023》《披荆斩棘3》《乐队的夏天3》《种地吧》《出发!趣野吧》《中国好声音2023》等综艺拿到了8家以上的品牌合作。

新IP层出不穷,“裸播”不再是常态。

但回顾演技综艺的招商情况,一切都在冥冥之中成了定局。

钟爱综艺的伊利、蒙牛,几乎没有在此类节目出现,连续赞助两季或同类综艺的赞助商几乎不存在。

这样的情况不难理解。

演技综艺里,出现更多的是吵架互怼,甚至一些负面的话题炒作。对于追求品质消费、品牌认同、内容到情绪价值的转化的品牌来说,想要通过节目塑造消费习惯、打造品牌形象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

更不要提,演技综艺还曾因为演员阵容,引发了一次消费者对品牌的反抗。

可以看到,综艺当下的投放趋势,仍然偏向优质IP、女性力量、生活化消费。在放弃置景之后,演技综艺可供品牌自然植入的切口,再一次被削减,也是品牌谨慎考虑的原因。

“在这类节目里,短片的质量大多不太好,植入能产生的效果也有待考量。之前也有品牌在导演的短片里植入了,虽然不算违和,但基本没人注意到。但同类型的品牌在职场综艺植入,效果就比较可观。如果短片是古装,剧情植入就不可能了。”在品牌营销小吕看来,演技综艺如何突破场景化营销的困境,是招商必须考虑的问题。

好的一面是,在降本之后,演技综艺已经多了更多的机会。市场上仍旧有品牌策略激进。去年起,即将IPO的君乐宝为了助力自己寻求全民化突破,就持续加重综艺赞助,尤其是倾向于选择台网同步综艺,在多平台展现存在感,目标指向短期曝光效应强烈的项目。

对这样的品牌来说,降本后演技综艺或许就是最佳选择。

《无限超越班》第二季自开播起就带来了不少讨论,优酷上线后屡次登上云合霸屏榜首位,目前热度甚至超过了迷综巨头《大侦探第九季》。节目不但有君乐宝总冠名,第一期节目还有优萃、友臣两个品牌植入,第二期增加了东阳光,大部分都是快消类品牌,对曝光量有强大的需求。

对于这些品牌来说,节目的“性价比”和“高传播”,无疑是他们考虑投放演技综艺的优先项。

演技综艺前行的很困难,好像也有了新希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