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重回全球前十,“老牌大厂”英利做对了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重回全球前十,“老牌大厂”英利做对了什么?

从激进到稳健。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华夏能源网

时隔五年,英利再次回归全球前十。

华夏能源网获悉,Infolink开年发布的2023年全球组件出货排名中,英利能源与First Solar、协鑫集成(SZ:002506)、横店东磁(SZ:002056)并列第十。

对比2022年排名,First Solar是由第八降至第十,横店东磁首次进入前十,英利能源和协鑫集成则双双重返前十。

“老牌大厂”英利的回归最引人关注。

英利是国内最早进入光伏制造的企业之一,在十年前(2012年、2013年)曾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组件出货冠军。后来公司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组件出货也跌出了全球前十。然而,它并没有如同时期的无锡尚德、江西赛维一般就此沦落。如今,它又奇迹般地站了起来。

华夏能源网从英利能源获悉,2023年,英利能源组件累计出货量达14GW。同时,在另一份光伏组件中标量排行榜中,英利能源以4309 MW的规模入围行业前十。在2023年12月媒体公布的月度排行榜中,英利中标量位居行业第六。

“逆袭”的英利,过去5年赌对了什么?它的回归带给行业哪些启示?

初代光伏明星跌宕史

提到英利,许多熟悉光伏行业的人士总是赞叹中夹杂着惋惜。回溯英利的发展史,可谓中国光伏初期兴衰史的真实写照。

早在1990年代,英利就已开启光伏业务。1998年,当得知当时的中国计委立项拟建中国第一套3MW多晶硅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时,河北保定退伍军人苗连生兴奋不已。有着五年用日本进口散件组装太阳能霓虹灯经验的他,火速成立了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天威英利),并于次年承建了这一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到2003年12月,天威英利已经成为国内唯一具备硅片、电池、组件及应用系统完整产业链的企业。

2004年欧洲光伏市场爆发,天威英利一跃成为活跃在国际市场上的重要制造商。之后几年,苗连生一边加速链条延伸和产能扩张,一边谋划赴美上市。2007年,天威英利分拆一部分股份组成的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统称英利)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英利的产业链也实现了从多晶硅锭、硅片、电池片、组件和光伏应用系统的全覆盖。

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肆虐,光伏市场遭受重创,硅料价格从500美元/Kg高点跌落到几十美元,英利投入126亿元巨资建设的多晶硅产线损失惨重。

为了在行业内造势,2010年英利成为南非世界杯的赞助商。2010年,南非世界杯球场广告牌上赫然打出的“中国英利”四个汉字,让英利的名字一夜间传遍世界,当时的英利几乎与中国光伏划等号。

在砸下这场赞助之前,实际上英利的经营业绩已经一落千丈。2009年,公司净亏损4.6亿元,公司经营走向下坡路。

紧接着,2011年至2012年间,美国、欧盟先后启动对华光伏产品反补贴、反倾销调查,并最终对原产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双反打击下,中国光伏哀鸿遍野,严重依靠欧美市场的英利也遭重创。尽管在2012年、2013年,英利还蝉联组件出货冠军,却因连年亏损而被称为“最惨冠军”。

为了扭转颓势,英利一边大幅降价来攻占市场,一边又砸下重金,成为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赞助商。然而,不仅亏损局面未改善,巨额赞助费还加剧了困境。也是这一年,英利曝出总负债高达146.93亿元。

难能可贵的是,面对巨额债务,创始人苗连生没有逃避,而是站出来主动承认,“英利高负债的局面没有任何人的责任,是老苗的战略失误”。他还拿出个人全部身家帮英利还债。可惜,依然杯水车薪。

到2018年,英利已连亏八年,累计亏损194.47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243.09%连年亏损叠加高额负债,英利逐渐掉出一线组件企业行列。也是这一年,英利绿色能源不得不从美股退市。

宁折不弯的苗连生,也于2016年卸任了集团董事长一职。

复盘英利在2010年代的失利,除了欧美双反政策冲击外,还与其在组件领域以利润换市占率,以及激进扩张多晶硅、下游电站业务等因素有关。

不幸中的大幸是,遭遇退市的英利并未沦为"弃子",保定市国资委果断出手盘活了这盘棋。经过对相关企业合并和司法重整,英利分家,成为英利集团和英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英利能源”)。

前者为苗连生100%持股企业,聚焦BIPV、清洁能源解决方案、组件回收等;而光伏制造业务则归于后者,保定市国资委持有其大股东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100%股权。

此次回归组件出货前十行列的,即是如今的国企英利能源。

三招助力英利重生

在光伏组件领域的竞争进入到淘汰赛的阶段,光伏老厂英利重返牌桌,靠的到底是什么?华夏能源网总结来看,英利的回归主要得益于三大举措。

第一,及时回调产业链布局,聚焦主业。

完成重整后,英利吸取了之前激进扩张的教训,放弃了上游硅料产业,将业务集中于中下游的光伏制造、电站开发、系统方案三部分。这一业务调整,直接带动了英利的业绩上升。

调整后的英利,在光伏制造板块构建起了以n型TOPcon产能为主,覆盖电池和组件、遍及全国的完整产能体系。而每年至少1GW的电站业务也带动了其制造业务的上升。

事实证明,这种集中资源办大事的做法成效显著,产品竞争力也重新显现。目前英利的n型熊猫双面双玻组件较常规产品发电量可高30%,TOPCon系列量产组件效率可达22.77%,功率可达615W。英利n型熊猫产品涵盖分布式、沙戈荒、山地、海洋、水面等多种应用场景,实现了n型产品全气候、全纬度、全领域的应用。

第二,加大产能建设,大举押宝TOPCon。

英利产品相关负责人向华夏能源网介绍,英利是国内最早进行n型太阳电池研发和量产的企业。

2010年,英利就建成了国内第一条n型单晶“熊猫”电池生产线,并率先在国内实现n型组件量产。2015年,又开始了TOPCon电池的技术研发。2019年,英利还牵头参与了“十三五”可再生能源领域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效同质结n型单晶硅双面发电太阳电池(TOPCon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产线示范项目……

在2021年的上海SNEC大会上,英利展示了以n型TOPCon技术为基础的“熊猫”双面组件,并受到各方好评。

更为关键的是,2021年保定市国资委入主英利后,新的公司决策层加速了TOPCon产能落地:2022年,英利保定满城5GW高效n型太阳能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2023年6月,蠡县智慧光伏产业园二期3.9GW TOPCon组件项目宣布投产。一系列的技术和产能布局,使得英利在2023年TOPCon市场大爆发中成功翻身。

据Infolink公开信息,英利2023年出货量比2022年增长率高达100%以上。其中,TOPCon产品出货功不可没。英利方面对华夏能源网透露,2023年英利n型TOPCon产品出货量占比达到32.1%。

“TOPCon已成为当前最具性价比的技术路线。我们认为,在未来3-5年内TOPCon技术都将保持市场主流地位。”前述英利负责人向华夏能源网表示。

第三,发力市场销售,海外市场实现突破。

“过往的老品牌,近年来默默深耕国内市场、经营海外渠道发展”。Infolink在排行榜调研中对英利作出上述评价。

在国内市场,据英利能源董事长尹绪龙透露,目前英利已顺利入围绝大多数央国企合格供应商名单,包括国家能源、国电投、华能、中能建、中电建等。

商机无限且利润更高的海外市场,是英利发力的另外一个重点。自2022年开辟海外市场后,英利国际订单实现了显著增长。2023年,海外市场在英利能源的营收占比中已达到约30%。其产品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上述英利负责人表示,2024年英利将持续深耕欧美市场,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目前,英利正在与西班牙和沙特合作建设256兆瓦和1.25吉瓦的电站项目,希望通过这两个项目的示范效应,辐射撬动更多大型项目,发挥光伏产业集群和带动效应,提高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在当地的影响力。”

稳健经营才是正道

眼下面对光伏行业的激烈争夺,虽然重新跻身前十榜单,但能否持续保住行业领先地位,对英利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随着行业内TOPCon产能的大规模落地,进入2024年后,英利的先发优势势必将受到挑战。对此,前述负责人表示,在坚持 TOPCon 技术路线持续创新的同时,英利也在积极储备其他技术路线,以寻求在竞争中率先破局的可能性。

另外,在当前产能过剩、价格战愈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英利要直面与强大的一体化巨头的竞争——他们做到了上下游拉通,更具成本优势。

对此,英利相关负责人对华夏能源网表示:“一体化有一体化的优势,专业化有专业化的好处。未来,面对价格下跌、利润挤压的挑战,英利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在上游产业链方面,英利将采取多种更灵活的合作模式进行布局。”

实际上,从整体市场格局来看,英利虽然有着多年TOPCon技术储备,但吃到的红利远不及晶科、钧达这样的领头羊。随着行业技术迭代加快,BC、异质结等全新技术路线逐渐体现出成本优势,未来一旦TOPCon先发优势不再,企业可能还将面临赚来的利润回吐风险。

对于英利而言,刚从债务危机中恢复过来,相比于大额借债押宝继续做规模扩张,不如步子慢一点、稳一点,这样未尝不是一个稳妥的选择。

“深耕光伏行业26年,穿越多轮光伏周期。英利深知震荡式、螺旋式上升是光伏行业常态,而想要在这样充满变化的行业中长久、可持续的经营和发展,稳健运营才是企业基业长青的秘诀。”上述英利负责人表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重回全球前十,“老牌大厂”英利做对了什么?

从激进到稳健。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华夏能源网

时隔五年,英利再次回归全球前十。

华夏能源网获悉,Infolink开年发布的2023年全球组件出货排名中,英利能源与First Solar、协鑫集成(SZ:002506)、横店东磁(SZ:002056)并列第十。

对比2022年排名,First Solar是由第八降至第十,横店东磁首次进入前十,英利能源和协鑫集成则双双重返前十。

“老牌大厂”英利的回归最引人关注。

英利是国内最早进入光伏制造的企业之一,在十年前(2012年、2013年)曾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组件出货冠军。后来公司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组件出货也跌出了全球前十。然而,它并没有如同时期的无锡尚德、江西赛维一般就此沦落。如今,它又奇迹般地站了起来。

华夏能源网从英利能源获悉,2023年,英利能源组件累计出货量达14GW。同时,在另一份光伏组件中标量排行榜中,英利能源以4309 MW的规模入围行业前十。在2023年12月媒体公布的月度排行榜中,英利中标量位居行业第六。

“逆袭”的英利,过去5年赌对了什么?它的回归带给行业哪些启示?

初代光伏明星跌宕史

提到英利,许多熟悉光伏行业的人士总是赞叹中夹杂着惋惜。回溯英利的发展史,可谓中国光伏初期兴衰史的真实写照。

早在1990年代,英利就已开启光伏业务。1998年,当得知当时的中国计委立项拟建中国第一套3MW多晶硅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时,河北保定退伍军人苗连生兴奋不已。有着五年用日本进口散件组装太阳能霓虹灯经验的他,火速成立了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天威英利),并于次年承建了这一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到2003年12月,天威英利已经成为国内唯一具备硅片、电池、组件及应用系统完整产业链的企业。

2004年欧洲光伏市场爆发,天威英利一跃成为活跃在国际市场上的重要制造商。之后几年,苗连生一边加速链条延伸和产能扩张,一边谋划赴美上市。2007年,天威英利分拆一部分股份组成的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统称英利)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英利的产业链也实现了从多晶硅锭、硅片、电池片、组件和光伏应用系统的全覆盖。

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肆虐,光伏市场遭受重创,硅料价格从500美元/Kg高点跌落到几十美元,英利投入126亿元巨资建设的多晶硅产线损失惨重。

为了在行业内造势,2010年英利成为南非世界杯的赞助商。2010年,南非世界杯球场广告牌上赫然打出的“中国英利”四个汉字,让英利的名字一夜间传遍世界,当时的英利几乎与中国光伏划等号。

在砸下这场赞助之前,实际上英利的经营业绩已经一落千丈。2009年,公司净亏损4.6亿元,公司经营走向下坡路。

紧接着,2011年至2012年间,美国、欧盟先后启动对华光伏产品反补贴、反倾销调查,并最终对原产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双反打击下,中国光伏哀鸿遍野,严重依靠欧美市场的英利也遭重创。尽管在2012年、2013年,英利还蝉联组件出货冠军,却因连年亏损而被称为“最惨冠军”。

为了扭转颓势,英利一边大幅降价来攻占市场,一边又砸下重金,成为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赞助商。然而,不仅亏损局面未改善,巨额赞助费还加剧了困境。也是这一年,英利曝出总负债高达146.93亿元。

难能可贵的是,面对巨额债务,创始人苗连生没有逃避,而是站出来主动承认,“英利高负债的局面没有任何人的责任,是老苗的战略失误”。他还拿出个人全部身家帮英利还债。可惜,依然杯水车薪。

到2018年,英利已连亏八年,累计亏损194.47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243.09%连年亏损叠加高额负债,英利逐渐掉出一线组件企业行列。也是这一年,英利绿色能源不得不从美股退市。

宁折不弯的苗连生,也于2016年卸任了集团董事长一职。

复盘英利在2010年代的失利,除了欧美双反政策冲击外,还与其在组件领域以利润换市占率,以及激进扩张多晶硅、下游电站业务等因素有关。

不幸中的大幸是,遭遇退市的英利并未沦为"弃子",保定市国资委果断出手盘活了这盘棋。经过对相关企业合并和司法重整,英利分家,成为英利集团和英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英利能源”)。

前者为苗连生100%持股企业,聚焦BIPV、清洁能源解决方案、组件回收等;而光伏制造业务则归于后者,保定市国资委持有其大股东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100%股权。

此次回归组件出货前十行列的,即是如今的国企英利能源。

三招助力英利重生

在光伏组件领域的竞争进入到淘汰赛的阶段,光伏老厂英利重返牌桌,靠的到底是什么?华夏能源网总结来看,英利的回归主要得益于三大举措。

第一,及时回调产业链布局,聚焦主业。

完成重整后,英利吸取了之前激进扩张的教训,放弃了上游硅料产业,将业务集中于中下游的光伏制造、电站开发、系统方案三部分。这一业务调整,直接带动了英利的业绩上升。

调整后的英利,在光伏制造板块构建起了以n型TOPcon产能为主,覆盖电池和组件、遍及全国的完整产能体系。而每年至少1GW的电站业务也带动了其制造业务的上升。

事实证明,这种集中资源办大事的做法成效显著,产品竞争力也重新显现。目前英利的n型熊猫双面双玻组件较常规产品发电量可高30%,TOPCon系列量产组件效率可达22.77%,功率可达615W。英利n型熊猫产品涵盖分布式、沙戈荒、山地、海洋、水面等多种应用场景,实现了n型产品全气候、全纬度、全领域的应用。

第二,加大产能建设,大举押宝TOPCon。

英利产品相关负责人向华夏能源网介绍,英利是国内最早进行n型太阳电池研发和量产的企业。

2010年,英利就建成了国内第一条n型单晶“熊猫”电池生产线,并率先在国内实现n型组件量产。2015年,又开始了TOPCon电池的技术研发。2019年,英利还牵头参与了“十三五”可再生能源领域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效同质结n型单晶硅双面发电太阳电池(TOPCon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产线示范项目……

在2021年的上海SNEC大会上,英利展示了以n型TOPCon技术为基础的“熊猫”双面组件,并受到各方好评。

更为关键的是,2021年保定市国资委入主英利后,新的公司决策层加速了TOPCon产能落地:2022年,英利保定满城5GW高效n型太阳能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2023年6月,蠡县智慧光伏产业园二期3.9GW TOPCon组件项目宣布投产。一系列的技术和产能布局,使得英利在2023年TOPCon市场大爆发中成功翻身。

据Infolink公开信息,英利2023年出货量比2022年增长率高达100%以上。其中,TOPCon产品出货功不可没。英利方面对华夏能源网透露,2023年英利n型TOPCon产品出货量占比达到32.1%。

“TOPCon已成为当前最具性价比的技术路线。我们认为,在未来3-5年内TOPCon技术都将保持市场主流地位。”前述英利负责人向华夏能源网表示。

第三,发力市场销售,海外市场实现突破。

“过往的老品牌,近年来默默深耕国内市场、经营海外渠道发展”。Infolink在排行榜调研中对英利作出上述评价。

在国内市场,据英利能源董事长尹绪龙透露,目前英利已顺利入围绝大多数央国企合格供应商名单,包括国家能源、国电投、华能、中能建、中电建等。

商机无限且利润更高的海外市场,是英利发力的另外一个重点。自2022年开辟海外市场后,英利国际订单实现了显著增长。2023年,海外市场在英利能源的营收占比中已达到约30%。其产品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上述英利负责人表示,2024年英利将持续深耕欧美市场,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目前,英利正在与西班牙和沙特合作建设256兆瓦和1.25吉瓦的电站项目,希望通过这两个项目的示范效应,辐射撬动更多大型项目,发挥光伏产业集群和带动效应,提高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在当地的影响力。”

稳健经营才是正道

眼下面对光伏行业的激烈争夺,虽然重新跻身前十榜单,但能否持续保住行业领先地位,对英利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随着行业内TOPCon产能的大规模落地,进入2024年后,英利的先发优势势必将受到挑战。对此,前述负责人表示,在坚持 TOPCon 技术路线持续创新的同时,英利也在积极储备其他技术路线,以寻求在竞争中率先破局的可能性。

另外,在当前产能过剩、价格战愈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英利要直面与强大的一体化巨头的竞争——他们做到了上下游拉通,更具成本优势。

对此,英利相关负责人对华夏能源网表示:“一体化有一体化的优势,专业化有专业化的好处。未来,面对价格下跌、利润挤压的挑战,英利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在上游产业链方面,英利将采取多种更灵活的合作模式进行布局。”

实际上,从整体市场格局来看,英利虽然有着多年TOPCon技术储备,但吃到的红利远不及晶科、钧达这样的领头羊。随着行业技术迭代加快,BC、异质结等全新技术路线逐渐体现出成本优势,未来一旦TOPCon先发优势不再,企业可能还将面临赚来的利润回吐风险。

对于英利而言,刚从债务危机中恢复过来,相比于大额借债押宝继续做规模扩张,不如步子慢一点、稳一点,这样未尝不是一个稳妥的选择。

“深耕光伏行业26年,穿越多轮光伏周期。英利深知震荡式、螺旋式上升是光伏行业常态,而想要在这样充满变化的行业中长久、可持续的经营和发展,稳健运营才是企业基业长青的秘诀。”上述英利负责人表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