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小心陷阱:免费祛痘却背上万元“美容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小心陷阱:免费祛痘却背上万元“美容贷”

在接受任何形式的免费服务时,不能贪图便宜,不能听信花言巧语。

文|清扬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无可厚非,但在追求美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谨慎对待各种可能的陷阱。例如,一些不良商家会利用消费者对美的渴望,推出看似诱人的优惠活动,但实际上可能隐藏着高昂的费用或者其他的消费陷阱。

近日,《大江网-新法治报》报道了南昌市民接受免费祛痘服务,而被商家推销购买了1万元的美容项目,并因此背上了“美容贷”。

据报道,2023年9月3日,南昌市民小李(化名)躺在南昌市中山路上的痘医堂皮肤管理连锁机构百盛店(下称“痘医堂”)的治疗床上体验“免费祛痘”,结果在一名“主任”的引导下,把手机交由对方扫脸、录像,通过App“即分期超G会员”(下称“即分期”)尝试开通共18期的1万元美容贷款,由此过上了一边贷款祛痘,一边打工还贷的生活。

虽然小李只还了一期,但这笔贷款背后还有2699.72元的利息与400多元的滞纳金,还被告知其面临上征信“黑名单”的风险。

然而,小李告诉记者,办理美容套餐时,他只想体验免费祛痘,多次告知对方自己收入微薄难以承受,但在对方热情的介绍下,最后还是在治疗床上稀里糊涂地同意了办理昂贵的祛痘套餐,其间他想将套餐价格发给朋友参考,却被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了,自始至终“没有拿到美容合同和贷款合同”,对方根本没提利息和罚金的事情,签的合同也被收走了。

令小李十分生气的是,小李办理的祛痘套餐在接受8次服务后(还有18次),收到催债电话,小李家人与痘医堂商家进行交涉,希望退还部分费用,但没有结果。而且店家也无法提供合同,只是说合同已经上传给公司了,门店没有备份。

后来,在记者求证的过程中,痘医堂周店长否认了“诱导过度消费”的说法,表示对小李并无隐瞒。

周店长还称,工作人员依据工作规范,会向当事人口头说明合同内容。小李作为成年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过美容合同已经在店内遗失,无法再查询详细条款。至于小李反映的贷款事宜,周店长表示,其本人当天刚到门店上任,并不了解此前详细状况,就其所知门店不存在向消费者推荐贷款的情况。而之前的两位工作人员已经离职。

记者咨询了东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百花洲分局,了解到该美容店工商注册名为“东湖区梦妆美容化妆品店”。后经行政调解,商家最终同意退还小李6000元费用,但贷款问题在职权范围之外,建议小李向相关部门反映。

而对于小李办理贷款的App为上海即科智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即科集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平台办理流程合规,采取了必要措施保证消费者知情权。App分期申领界面明确显示了贷款期限、利息与违约责任等内容,并且在人脸识别后设置了视频确认环节,平台事后还发送短信提醒消费者防骗,告知可7日无理由退贷与协助维权。小李在2023年9月3日和22日录制上传的视频显示,他头戴美容店毛巾口头说明了“我自愿申请消费分期,我不是学生”。

或许是因为记者介入,即科集团最终和小李达成了解决方案。

有业内人士称,上述贷款业务被称为场景贷。该模式下,网贷平台、金融机构和美容机构三方合作,金融机构有牌照但缺乏获客渠道,平台通过关注美容等具体行业场景为其服务引流,美容机构则直接服务消费者盈利。

江西朗秋律师事务所律师万浩告诉记者,场景贷本身并不违法,但若涉及收取高额利息,则有可能超过法律保护的最高利息标准,消费者可以请求按正常利息还款。小李的贷款实际年化利率约为18%,因出借人为金融组织,不适用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的4倍LPR利率标准,在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的24%利率保护上限以内。

此类事件并非个案,近年来“颜值经济”兴起,仅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到了2300余条“美容贷”直接相关纠纷,争议多集中在“隐瞒费用、利息”“诱导过度借贷”等问题上。

免费祛痘却背上万元“美容贷”是一个典型的消费陷阱,往往发生在一些不良的美容机构中。这些机构通常会打着“免费体验”或“优惠活动”的旗号,吸引顾客前来,然后在服务过程中以各种方式推销高价的美容项目,甚至诱导顾客申请“美容贷”。

这种“美容贷”往往伴随着高额的利息和不合理的还款条件,使得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同时,这些美容机构在推销过程中往往夸大其词,承诺的效果与实际效果相差甚远,甚至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损害。

这些案例提醒消费者,在接受任何形式的免费服务时,不能贪图便宜,不能听信花言巧语,一定要理性消费,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美容机构的承诺和推销。在决定接受任何美容服务之前,应该充分了解服务的内容、价格和风险,并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避免陷入类似的“美容贷”陷阱。同时,如果发现自己被诱导申请了不合理的“美容贷”,应该及时寻求法律援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呼吁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美容行业的监管,打击不良商家的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消费者权益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小心陷阱:免费祛痘却背上万元“美容贷”

在接受任何形式的免费服务时,不能贪图便宜,不能听信花言巧语。

文|清扬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无可厚非,但在追求美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谨慎对待各种可能的陷阱。例如,一些不良商家会利用消费者对美的渴望,推出看似诱人的优惠活动,但实际上可能隐藏着高昂的费用或者其他的消费陷阱。

近日,《大江网-新法治报》报道了南昌市民接受免费祛痘服务,而被商家推销购买了1万元的美容项目,并因此背上了“美容贷”。

据报道,2023年9月3日,南昌市民小李(化名)躺在南昌市中山路上的痘医堂皮肤管理连锁机构百盛店(下称“痘医堂”)的治疗床上体验“免费祛痘”,结果在一名“主任”的引导下,把手机交由对方扫脸、录像,通过App“即分期超G会员”(下称“即分期”)尝试开通共18期的1万元美容贷款,由此过上了一边贷款祛痘,一边打工还贷的生活。

虽然小李只还了一期,但这笔贷款背后还有2699.72元的利息与400多元的滞纳金,还被告知其面临上征信“黑名单”的风险。

然而,小李告诉记者,办理美容套餐时,他只想体验免费祛痘,多次告知对方自己收入微薄难以承受,但在对方热情的介绍下,最后还是在治疗床上稀里糊涂地同意了办理昂贵的祛痘套餐,其间他想将套餐价格发给朋友参考,却被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了,自始至终“没有拿到美容合同和贷款合同”,对方根本没提利息和罚金的事情,签的合同也被收走了。

令小李十分生气的是,小李办理的祛痘套餐在接受8次服务后(还有18次),收到催债电话,小李家人与痘医堂商家进行交涉,希望退还部分费用,但没有结果。而且店家也无法提供合同,只是说合同已经上传给公司了,门店没有备份。

后来,在记者求证的过程中,痘医堂周店长否认了“诱导过度消费”的说法,表示对小李并无隐瞒。

周店长还称,工作人员依据工作规范,会向当事人口头说明合同内容。小李作为成年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过美容合同已经在店内遗失,无法再查询详细条款。至于小李反映的贷款事宜,周店长表示,其本人当天刚到门店上任,并不了解此前详细状况,就其所知门店不存在向消费者推荐贷款的情况。而之前的两位工作人员已经离职。

记者咨询了东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百花洲分局,了解到该美容店工商注册名为“东湖区梦妆美容化妆品店”。后经行政调解,商家最终同意退还小李6000元费用,但贷款问题在职权范围之外,建议小李向相关部门反映。

而对于小李办理贷款的App为上海即科智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即科集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平台办理流程合规,采取了必要措施保证消费者知情权。App分期申领界面明确显示了贷款期限、利息与违约责任等内容,并且在人脸识别后设置了视频确认环节,平台事后还发送短信提醒消费者防骗,告知可7日无理由退贷与协助维权。小李在2023年9月3日和22日录制上传的视频显示,他头戴美容店毛巾口头说明了“我自愿申请消费分期,我不是学生”。

或许是因为记者介入,即科集团最终和小李达成了解决方案。

有业内人士称,上述贷款业务被称为场景贷。该模式下,网贷平台、金融机构和美容机构三方合作,金融机构有牌照但缺乏获客渠道,平台通过关注美容等具体行业场景为其服务引流,美容机构则直接服务消费者盈利。

江西朗秋律师事务所律师万浩告诉记者,场景贷本身并不违法,但若涉及收取高额利息,则有可能超过法律保护的最高利息标准,消费者可以请求按正常利息还款。小李的贷款实际年化利率约为18%,因出借人为金融组织,不适用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的4倍LPR利率标准,在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的24%利率保护上限以内。

此类事件并非个案,近年来“颜值经济”兴起,仅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到了2300余条“美容贷”直接相关纠纷,争议多集中在“隐瞒费用、利息”“诱导过度借贷”等问题上。

免费祛痘却背上万元“美容贷”是一个典型的消费陷阱,往往发生在一些不良的美容机构中。这些机构通常会打着“免费体验”或“优惠活动”的旗号,吸引顾客前来,然后在服务过程中以各种方式推销高价的美容项目,甚至诱导顾客申请“美容贷”。

这种“美容贷”往往伴随着高额的利息和不合理的还款条件,使得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同时,这些美容机构在推销过程中往往夸大其词,承诺的效果与实际效果相差甚远,甚至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损害。

这些案例提醒消费者,在接受任何形式的免费服务时,不能贪图便宜,不能听信花言巧语,一定要理性消费,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美容机构的承诺和推销。在决定接受任何美容服务之前,应该充分了解服务的内容、价格和风险,并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避免陷入类似的“美容贷”陷阱。同时,如果发现自己被诱导申请了不合理的“美容贷”,应该及时寻求法律援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呼吁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美容行业的监管,打击不良商家的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消费者权益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