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老板欠薪失联,12万家同行倒闭,“熊猫不走”难幸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老板欠薪失联,12万家同行倒闭,“熊猫不走”难幸存

熊猫不走,老板走了。

文|新零售商业评论 响马

编辑|葛伟炜

“没担当的老板!欠了千名员工工资了,欠了员工社保公积金,欠了供应商货款,欠了房东房租,欠了客户蛋糕钱……”

当媒体报道网红蛋糕品牌“熊猫不走”暴雷,一位网友在报道下如此留言,痛斥老板杨振华“失德”“没担当”。

据媒体称,杨振华已经处于失联状态。此前,钉钉公司群突然被解散,迫于无奈,员工只能通过网络发声。

图源熊猫不走蛋糕微博

而网传的杨振华发言截图显示,他称资金链断裂,欠薪负债,导致公司停业、他个人破产,“由于之前已是倾尽所有,我个人也无力偿还债务,建议各位尽快走法律途径维权”。

在网络上,熊猫不走暴雷引起广泛关注,不少网友觉得意外,但回顾熊猫不走这些年的发展历程,其被资本推着跑,在欲望中狂奔,“把小生意当大买卖做,崩盘是必然的”。

01 一个“美丽肥皂泡”

熊猫不走暴雷的消息传出后,广东惠州当地媒体纷纷转载。其中,有媒体认为,杨振华连续打造了“白雪公主美甲店”“叮当便利店”“熊猫不走蛋糕”,创业经历可谓“虽败犹荣”,希望他“东山再起”。

但在该媒体报道的留言区,大多数网友都是痛斥杨振华“没担当”“没道德”,还有几位疑似熊猫不走的员工留言称“还我工资”。

熊猫不走之所以在惠州广受关注,因为它是在惠州成长起来的网红品牌。

简单来说,熊猫不走2017年创立于惠州,主打“线上下单+仓库配送”的模式,提供生日蛋糕销售和配送服务。

最初,和其他烘焙店老板一样,杨振华也着眼于选好产品用料,把产品做得高端一些,“更有品味”,但经营业绩不大理想。这时,业内做营销策划的人士提出,要求配送员穿熊猫服装,头戴熊猫头去送货,再配合唱歌、跳舞等表演。

正是上述人士的建议,打开了杨振华的思路,他重新思考生日蛋糕的本质,提出了“生日蛋糕陷阱”的概念。

对于这一概念,杨振华曾公开解释:“顾客买一个生日蛋糕是为了吃蛋糕吗?不是,他们其实是为了过生日。所以过去我们产品设计的重点错了,应该是生日,而不是蛋糕。生日蛋糕的本质是顾客过生日时的一个道具,他们需要给它点上蜡烛,吹蜡烛,许愿然后分蛋糕,然后各种拍照等等。”

图源熊猫不走蛋糕官网

除了提出概念,更重要的是,熊猫不走组建了线下推广团队,“几乎每天都要做一场线下推广活动”,还通过微信公众号来承接、沉淀私域流量,即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转发给好友免费送蛋糕等方式获得新顾客,进而用分享裂变等方式继续拉新。

客观来说,在惠州这座小城,这些操作得到了部分消费者的正向反馈。数据显示,第二年,即2018年5月,熊猫不走一举成为惠州生日蛋糕市场的第一名。

很快,杨振华开启“复制模式”。2018年6月,熊猫不走进入佛山禅城区,据说用三个月时间做到了本地第一名。

紧接着,资本连连助力:2018年11月,熊猫不走获得头头是道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2020年3月又获得IDG千万元A轮投资,2021年1月获得XVC上亿元B轮投资。短短两三年,熊猫不走揽下数亿元融资。

有了资本的加持,杨振华跑得更远,也跑得更快了。据媒体报道,扎根惠州、佛山之后,熊猫不走先后在中山、东莞、广州、珠海、厦门、成都、重庆、长沙、杭州等城市开店,截至目前,已经覆盖24座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速扩张的过程中,熊猫不走曾陷入“影子店铺”的争议。据长沙媒体报道,2022年,熊猫不走位于长沙的店铺被发现地址虚假,比如长沙共计16个分店,却有6个店铺是虚假地址。

彼时,一位门店负责人直言,品牌以这些“影子店”撑门面,目的是让消费者“感受到其经营规模和品牌影响力”。

从“影子店铺”的角度看,熊猫不走所谓“经营规模和品牌影响力”显然是契合资本需求的“美丽肥皂泡”,但新零售商业评论认为,无论如何,对企业来说,规模与利润的难题避无可避。

02 动静大,但利润难求

对于熊猫不走过往的“辉煌”业绩,2021年,时任熊猫不走运营总监黄剑锋在一次专访中做了介绍。

黄剑锋称,熊猫不走三年卖出600万个蛋糕,年营收超8亿元,同体量增速第一,公众号总粉丝数超2000万,线上通过美团、小红书等公域沉淀出300万私域用户,复购用户占比70%,用户每年平均复购3.7次。

乍看这一系列数据,会让人误以为这是“完美的生意”,但仔细一看,便能发现漏洞。比如“同体量增速第一”,哪一家蛋糕品牌会和熊猫不走同一体量?有没有不打紧,重点在于自家品牌“增速第一”。

再看复购方面的数据,新零售商业评论不否认有人复购,也不否认有忠诚粉丝给自己或家人订生日蛋糕都选择熊猫不走,但私域用户复购占比要达到70%,且年平均复购3.7次,还要持续复购,难度之大不言自明。

3月17日,营销顾问张桓发文谈到熊猫不走的破产,其中特别写道:“我当时觉得(真的不是马后炮)这种运营模式太重了,与其说是一个蛋糕品牌,不如说是一个生日派对公司,很难规模化,也很难有复购(第二年同样的套路)。”

当晚,在微信“朋友圈”,谈及熊猫不走,企业战略顾问和创始人教练纪中展也表示:“低频低价重运营难推广的模式,想做好都很难,更别提贪大了,把小生意当大买卖做,崩盘是必然的。”

不约而同把目光聚焦在运营模式和复购问题上,是因为背后涉及的利润问题事关企业生死存亡。

事实上,为了赚得更多利润,熊猫不走采取的策略是在每座城市设立一个中央厨房,每个城区建立一个仓储配送中心,批量生产蛋糕,“极力压缩生产和配送成本”。

图源熊猫不走蛋糕

据早期加入熊猫不走的张晨对媒体透露,2018~2019年,熊猫不走经营业绩较好,当时只覆盖大约10个城市,且主要集中在广东,每座城市一天的订单量有400~500单,“如果一天订单达不到200单,还会挨老板批评”。

但疫情之后,消费低迷,很多城市一天的订单量不到100单。不过,张晨表示:“仅从日常运营来看,去年以来,经过缩减面积和停止售卖充值卡等一系列动作,熊猫不走蛋糕其实在很多城市基本能够实现盈利。”

张晨的视角并非老板的“全盘”视角,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被迫从私房烘焙转型的赵秋曾对媒体透露,行业内一些店铺每天的销售额可能不低,但是除去各种成本后,利润微乎其微甚至是负值,“长此以往,根本没办法生存”。

熊猫不走正是这种状态,表面看起来“很多城市基本能够盈利”,但其实已经积重难返。结合杨振华发言截图和网友爆料看,欠供应商货款,欠房东房租,欠员工工资等,无一不是利润难求、步履维艰的力证。

03 超12万家同行已倒闭

从狂奔到暴雷,熊猫不走只是众多失败案例中知名度较高的一个。

据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面包烘焙赛道关店12.01万家,而《2023美团到店餐饮品类报告之烘焙行业疫情后发展变化洞察》显示,2019年美团TOP100的烘焙商家,到了2023年已有39家不再营业,另有32家缩减了门店数量。

这之中,老牌烘焙品牌克莉丝汀和一度风光无限的虎头局渣打饼行逐渐淡出,所谓“经营规模和品牌影响力”都被雨打风吹去。

与此同时,资本对烘焙赛道的热情也快速冷却。企查查数据显示,2023年烘焙赛道融资数仅12起,相比前一年的22起,近乎腰斩,公开披露的融资金额更是不到前一年的三分之一。

潮水散去,才知道谁在裸泳。熊猫不走拿下数亿元融资,将生日蛋糕业务覆盖至24城,但在2021年初得到最近一轮融资后,便再也没有融资消息传出,没有了资本的加持,已经扩张的庞大业务缺乏“支撑”,走向崩盘也就难以逆转。

对此,虎头局创始人胡亭的反思堪称“镜鉴”。2021年,接受采访时,胡亭仍然乐观,但短短一年后,她改变了想法,称自己“还是不够克制”,“资本可以催生规模,作为速度的杠杆,但也会把人的嗨点撬起来,在规模和节奏把控上,没有特别冷静”。

媒体复盘时认为,虎头局的产品不拥有核心壁垒,其品牌的真实想法是短期收割还是长期价值,还得打个问号。

熊猫不走亦是如此,虽然提出了“生日蛋糕陷阱”的概念,发展策略从卖蛋糕转向卖服务,但消费者下单的出发点仍然是生日蛋糕,而不是相关服务。此外,鉴于前述运营模式和复购等问题,熊猫不走也称不上具有长期价值。

饶有意味的是,当烘焙门店大量倒下,行业不得不进入理性发展阶段。

和熊猫不走不同,有的坚持“门店现烤”,聚焦“线下直营+前店后厂+线上电商”模式,有的突出健康烘焙,将低糖、益生菌等元素跟中式糕点融合,还有品牌上演“大撤退”,撤回大本营精耕细作。

显而易见,这是低迷消费环境之下的必然,也是市场存量竞争的必然,更是敬畏市场、敬畏消费趋势的必然,行业洗牌由此进入“深水区”。

眼下,熊猫不走迎来“死亡倒计时”。熊猫不走蛋糕微店显示,3月17日,熊猫不走蛋糕全国网点均“暂停接单”,新零售商业评论查看大众点评网,发现其全国网点均显示“暂停营业”。

图源熊猫不走蛋糕微信小程序

困局之中,作为熊猫不走的创始人和掌舵人,杨振华跑路失联,首先“蒙起了耳朵”——问题来了,行业“丧钟”频频,究竟为谁而鸣?

参考资料:

1.《又一个认识的朋友破产了》,老张投资笔记

2.《网红蛋糕店,突然全国停工!员工:老板失联》,南都·湾财社

3.《网红蛋糕店突然全国停工,数千员工工资未发!老板已失联,曾自责“无能”“会接受处理”》,每日经济新闻

4.《又一声叹息!熊猫不走,资金断裂,老板失联……》,餐企老板内参

5.《2023年,超10万家烘焙店倒下了》,红餐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虎头局

  • 虎头局旗下食品公司新增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近240万元
  • 虎头局新增2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合计689万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老板欠薪失联,12万家同行倒闭,“熊猫不走”难幸存

熊猫不走,老板走了。

文|新零售商业评论 响马

编辑|葛伟炜

“没担当的老板!欠了千名员工工资了,欠了员工社保公积金,欠了供应商货款,欠了房东房租,欠了客户蛋糕钱……”

当媒体报道网红蛋糕品牌“熊猫不走”暴雷,一位网友在报道下如此留言,痛斥老板杨振华“失德”“没担当”。

据媒体称,杨振华已经处于失联状态。此前,钉钉公司群突然被解散,迫于无奈,员工只能通过网络发声。

图源熊猫不走蛋糕微博

而网传的杨振华发言截图显示,他称资金链断裂,欠薪负债,导致公司停业、他个人破产,“由于之前已是倾尽所有,我个人也无力偿还债务,建议各位尽快走法律途径维权”。

在网络上,熊猫不走暴雷引起广泛关注,不少网友觉得意外,但回顾熊猫不走这些年的发展历程,其被资本推着跑,在欲望中狂奔,“把小生意当大买卖做,崩盘是必然的”。

01 一个“美丽肥皂泡”

熊猫不走暴雷的消息传出后,广东惠州当地媒体纷纷转载。其中,有媒体认为,杨振华连续打造了“白雪公主美甲店”“叮当便利店”“熊猫不走蛋糕”,创业经历可谓“虽败犹荣”,希望他“东山再起”。

但在该媒体报道的留言区,大多数网友都是痛斥杨振华“没担当”“没道德”,还有几位疑似熊猫不走的员工留言称“还我工资”。

熊猫不走之所以在惠州广受关注,因为它是在惠州成长起来的网红品牌。

简单来说,熊猫不走2017年创立于惠州,主打“线上下单+仓库配送”的模式,提供生日蛋糕销售和配送服务。

最初,和其他烘焙店老板一样,杨振华也着眼于选好产品用料,把产品做得高端一些,“更有品味”,但经营业绩不大理想。这时,业内做营销策划的人士提出,要求配送员穿熊猫服装,头戴熊猫头去送货,再配合唱歌、跳舞等表演。

正是上述人士的建议,打开了杨振华的思路,他重新思考生日蛋糕的本质,提出了“生日蛋糕陷阱”的概念。

对于这一概念,杨振华曾公开解释:“顾客买一个生日蛋糕是为了吃蛋糕吗?不是,他们其实是为了过生日。所以过去我们产品设计的重点错了,应该是生日,而不是蛋糕。生日蛋糕的本质是顾客过生日时的一个道具,他们需要给它点上蜡烛,吹蜡烛,许愿然后分蛋糕,然后各种拍照等等。”

图源熊猫不走蛋糕官网

除了提出概念,更重要的是,熊猫不走组建了线下推广团队,“几乎每天都要做一场线下推广活动”,还通过微信公众号来承接、沉淀私域流量,即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转发给好友免费送蛋糕等方式获得新顾客,进而用分享裂变等方式继续拉新。

客观来说,在惠州这座小城,这些操作得到了部分消费者的正向反馈。数据显示,第二年,即2018年5月,熊猫不走一举成为惠州生日蛋糕市场的第一名。

很快,杨振华开启“复制模式”。2018年6月,熊猫不走进入佛山禅城区,据说用三个月时间做到了本地第一名。

紧接着,资本连连助力:2018年11月,熊猫不走获得头头是道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2020年3月又获得IDG千万元A轮投资,2021年1月获得XVC上亿元B轮投资。短短两三年,熊猫不走揽下数亿元融资。

有了资本的加持,杨振华跑得更远,也跑得更快了。据媒体报道,扎根惠州、佛山之后,熊猫不走先后在中山、东莞、广州、珠海、厦门、成都、重庆、长沙、杭州等城市开店,截至目前,已经覆盖24座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速扩张的过程中,熊猫不走曾陷入“影子店铺”的争议。据长沙媒体报道,2022年,熊猫不走位于长沙的店铺被发现地址虚假,比如长沙共计16个分店,却有6个店铺是虚假地址。

彼时,一位门店负责人直言,品牌以这些“影子店”撑门面,目的是让消费者“感受到其经营规模和品牌影响力”。

从“影子店铺”的角度看,熊猫不走所谓“经营规模和品牌影响力”显然是契合资本需求的“美丽肥皂泡”,但新零售商业评论认为,无论如何,对企业来说,规模与利润的难题避无可避。

02 动静大,但利润难求

对于熊猫不走过往的“辉煌”业绩,2021年,时任熊猫不走运营总监黄剑锋在一次专访中做了介绍。

黄剑锋称,熊猫不走三年卖出600万个蛋糕,年营收超8亿元,同体量增速第一,公众号总粉丝数超2000万,线上通过美团、小红书等公域沉淀出300万私域用户,复购用户占比70%,用户每年平均复购3.7次。

乍看这一系列数据,会让人误以为这是“完美的生意”,但仔细一看,便能发现漏洞。比如“同体量增速第一”,哪一家蛋糕品牌会和熊猫不走同一体量?有没有不打紧,重点在于自家品牌“增速第一”。

再看复购方面的数据,新零售商业评论不否认有人复购,也不否认有忠诚粉丝给自己或家人订生日蛋糕都选择熊猫不走,但私域用户复购占比要达到70%,且年平均复购3.7次,还要持续复购,难度之大不言自明。

3月17日,营销顾问张桓发文谈到熊猫不走的破产,其中特别写道:“我当时觉得(真的不是马后炮)这种运营模式太重了,与其说是一个蛋糕品牌,不如说是一个生日派对公司,很难规模化,也很难有复购(第二年同样的套路)。”

当晚,在微信“朋友圈”,谈及熊猫不走,企业战略顾问和创始人教练纪中展也表示:“低频低价重运营难推广的模式,想做好都很难,更别提贪大了,把小生意当大买卖做,崩盘是必然的。”

不约而同把目光聚焦在运营模式和复购问题上,是因为背后涉及的利润问题事关企业生死存亡。

事实上,为了赚得更多利润,熊猫不走采取的策略是在每座城市设立一个中央厨房,每个城区建立一个仓储配送中心,批量生产蛋糕,“极力压缩生产和配送成本”。

图源熊猫不走蛋糕

据早期加入熊猫不走的张晨对媒体透露,2018~2019年,熊猫不走经营业绩较好,当时只覆盖大约10个城市,且主要集中在广东,每座城市一天的订单量有400~500单,“如果一天订单达不到200单,还会挨老板批评”。

但疫情之后,消费低迷,很多城市一天的订单量不到100单。不过,张晨表示:“仅从日常运营来看,去年以来,经过缩减面积和停止售卖充值卡等一系列动作,熊猫不走蛋糕其实在很多城市基本能够实现盈利。”

张晨的视角并非老板的“全盘”视角,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被迫从私房烘焙转型的赵秋曾对媒体透露,行业内一些店铺每天的销售额可能不低,但是除去各种成本后,利润微乎其微甚至是负值,“长此以往,根本没办法生存”。

熊猫不走正是这种状态,表面看起来“很多城市基本能够盈利”,但其实已经积重难返。结合杨振华发言截图和网友爆料看,欠供应商货款,欠房东房租,欠员工工资等,无一不是利润难求、步履维艰的力证。

03 超12万家同行已倒闭

从狂奔到暴雷,熊猫不走只是众多失败案例中知名度较高的一个。

据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面包烘焙赛道关店12.01万家,而《2023美团到店餐饮品类报告之烘焙行业疫情后发展变化洞察》显示,2019年美团TOP100的烘焙商家,到了2023年已有39家不再营业,另有32家缩减了门店数量。

这之中,老牌烘焙品牌克莉丝汀和一度风光无限的虎头局渣打饼行逐渐淡出,所谓“经营规模和品牌影响力”都被雨打风吹去。

与此同时,资本对烘焙赛道的热情也快速冷却。企查查数据显示,2023年烘焙赛道融资数仅12起,相比前一年的22起,近乎腰斩,公开披露的融资金额更是不到前一年的三分之一。

潮水散去,才知道谁在裸泳。熊猫不走拿下数亿元融资,将生日蛋糕业务覆盖至24城,但在2021年初得到最近一轮融资后,便再也没有融资消息传出,没有了资本的加持,已经扩张的庞大业务缺乏“支撑”,走向崩盘也就难以逆转。

对此,虎头局创始人胡亭的反思堪称“镜鉴”。2021年,接受采访时,胡亭仍然乐观,但短短一年后,她改变了想法,称自己“还是不够克制”,“资本可以催生规模,作为速度的杠杆,但也会把人的嗨点撬起来,在规模和节奏把控上,没有特别冷静”。

媒体复盘时认为,虎头局的产品不拥有核心壁垒,其品牌的真实想法是短期收割还是长期价值,还得打个问号。

熊猫不走亦是如此,虽然提出了“生日蛋糕陷阱”的概念,发展策略从卖蛋糕转向卖服务,但消费者下单的出发点仍然是生日蛋糕,而不是相关服务。此外,鉴于前述运营模式和复购等问题,熊猫不走也称不上具有长期价值。

饶有意味的是,当烘焙门店大量倒下,行业不得不进入理性发展阶段。

和熊猫不走不同,有的坚持“门店现烤”,聚焦“线下直营+前店后厂+线上电商”模式,有的突出健康烘焙,将低糖、益生菌等元素跟中式糕点融合,还有品牌上演“大撤退”,撤回大本营精耕细作。

显而易见,这是低迷消费环境之下的必然,也是市场存量竞争的必然,更是敬畏市场、敬畏消费趋势的必然,行业洗牌由此进入“深水区”。

眼下,熊猫不走迎来“死亡倒计时”。熊猫不走蛋糕微店显示,3月17日,熊猫不走蛋糕全国网点均“暂停接单”,新零售商业评论查看大众点评网,发现其全国网点均显示“暂停营业”。

图源熊猫不走蛋糕微信小程序

困局之中,作为熊猫不走的创始人和掌舵人,杨振华跑路失联,首先“蒙起了耳朵”——问题来了,行业“丧钟”频频,究竟为谁而鸣?

参考资料:

1.《又一个认识的朋友破产了》,老张投资笔记

2.《网红蛋糕店,突然全国停工!员工:老板失联》,南都·湾财社

3.《网红蛋糕店突然全国停工,数千员工工资未发!老板已失联,曾自责“无能”“会接受处理”》,每日经济新闻

4.《又一声叹息!熊猫不走,资金断裂,老板失联……》,餐企老板内参

5.《2023年,超10万家烘焙店倒下了》,红餐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