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一轮猪周期中,天邦撑不住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一轮猪周期中,天邦撑不住了

重整的生猪养殖龙头企业。

文丨消费深一度 大农业组

原本积极卖资产降负债的天邦食品,突然“自爆”,主动申请对自己进行破产重整。

这是此轮猪周期中,既正邦、傲农之后,第三家进行重整的生猪养殖龙头企业。

结合当下生猪价格、供给情况,以及诸多头部养猪企业的负债率和资金流动性情况来看,天邦食品极有可能不是最后一家。

距离2024年第二三季度,最长只有6个月而已。这是业内普遍预测,这一年生猪行业回归盈利周期的重要节点。

结合天邦食品近期出售资产回笼资金的动作,《消费深一度》原本以为,这家公司可以再撑一撑的。

只是,形势没有那么乐观。

天邦食品在3月18日发布的公告中提到:

公司短期偿债压力依然较大,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现金流压力持续增加。公司目前已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公司拟主动向法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并申请先行启动预重整程序,通过重整提升产能利用率,降低负债率,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没有供应商或者合作伙伴“挑头”,自己主动申请重整,天邦食品主打一个真诚。

天邦食品的货币资金已经远远不能覆盖短期借款。截至2023年9月底,天邦食品账上货币资金为6.76亿元,短期借款却高达26.91亿元,长期借款也有6.89亿元,偿债压力较大。它的负债率已经达到87%。

天邦食品曾经尝试自救,试图出售资产回笼资金。

进入3月份以来,天邦食品先后三次出售史记生物股权,预计为上市公司换来超过18亿的股权转让款。

史记生物是天邦食品的种猪业务板块主体,曾被寄予厚望。天邦一度想将其单独上市。但是,债务悬顶之余,天邦只能忍痛割爱。

而在更早之前的2021年,天邦食品还将动保疫苗、饲料业务出售。同样是为了回笼资金。

要知道,这些资产和业务,一度都是天邦食品的核心家底。

创立于1996年的天邦食品,大致经历了三次转型。

这家发迹于浙江的农牧企业,最早是做特水产饲料业务,后涉猎种猪与疫苗,再之后开始布局生猪养殖。

直至当下,天邦食品是国内少有的农牧综合体,业务覆盖生猪育种、饲料、养殖、屠宰、工程环保等。

天邦食品创始人张邦辉在2008年就开始关注养猪业务。用他的话说,我们看了一轮猪周期。直至2013年介入养猪业务,又经历了两轮猪周期。

养猪业务让天邦食品业绩大增,同时也让其净利润波动非常明显。

2020年,赶上市场上行周期,天邦食品斩获32亿的净利润。这比该公司过往若干年的利润总和还要多得多。

2021年,养猪市场露出了残酷的一面,生猪价格价格大跌。天邦食品在该年净亏44亿,亏了个底掉。自此之后,天邦食品的资产负债率提升至70%以上,并开始逐年上升。

但是,如此巨幅波动的市场行情,背后意味着极大的盈利空间,即便这带有很大的赌博意味。

也就是从2021年起,天邦就开始选择瘦身。

只是,“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张邦辉首先卖掉的就是他的老本行——饲料和疫苗业务。到了2023年,他又卖掉种猪业务。

而那个让他体验到从天堂到地狱的养猪板块,始终是其最不愿割舍的资产。

从2013年进入养猪业务,天邦食品用4年时间实现了生猪出栏量从0到100万头的飞跃发展。到了2021年,428万的出栏量已经跃居上市猪企的第六位。2022年,天邦食品出栏量继续保持增长,升至442万头。

到了2023年,即便行情仍然低迷,但天邦食品出售商品猪近712万头。

在这个“出栏越多,亏损越多”的小阶段里,如此巨幅的扩张,天邦食品终于撑不住了。

某个养殖行业交流群中,有群友调侃,“(天邦)值钱的都卖完了,就剩一个壳。靠变卖资产维持,现在没啥卖的了。”

天邦食品在拟重整公告中提到,“综合考虑公司所处行业关系国计民生,深耕生猪养殖和食品业务多年,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精细化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拥有市场份额、市场声誉和品牌影响力,具备持续经营能力和完整的产业布局,具备重整价值。”

这次重整能否成功,仍具有诸多不确定性。毕竟业内大资本,日子都不好过。而业外资本,在过去三年同样感受了市场的无情。

而在这场重整之余,一个数据值得关注:

截至2023年9月底,天邦食品资产负债率87%,位居上市猪企的第三位。前两位是正邦和傲农。这两家企业均已“暴雷”,并进行重整。

这也意味着,在这一轮猪周期中,资产负债率前三的上市猪企,都已经进入重整的节奏中。

结合仍需3-6个月才能进入盈利期的市场行情,会出现第四家重整的上市猪企么?

根据财务数据显示,资产负债率排名第四的是新希望,为72.3%。同样,前段时间,这家巨无霸企业也在出售资产瘦身。

那么,故事会重演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天邦食品

2.6k
  • ST天邦:随着养殖成本逐渐降低,公司整体经营业绩逐步改善
  • ST天邦:前三季度预盈13.01亿元-13.51亿元,同比大幅扭亏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一轮猪周期中,天邦撑不住了

重整的生猪养殖龙头企业。

文丨消费深一度 大农业组

原本积极卖资产降负债的天邦食品,突然“自爆”,主动申请对自己进行破产重整。

这是此轮猪周期中,既正邦、傲农之后,第三家进行重整的生猪养殖龙头企业。

结合当下生猪价格、供给情况,以及诸多头部养猪企业的负债率和资金流动性情况来看,天邦食品极有可能不是最后一家。

距离2024年第二三季度,最长只有6个月而已。这是业内普遍预测,这一年生猪行业回归盈利周期的重要节点。

结合天邦食品近期出售资产回笼资金的动作,《消费深一度》原本以为,这家公司可以再撑一撑的。

只是,形势没有那么乐观。

天邦食品在3月18日发布的公告中提到:

公司短期偿债压力依然较大,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现金流压力持续增加。公司目前已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公司拟主动向法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并申请先行启动预重整程序,通过重整提升产能利用率,降低负债率,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没有供应商或者合作伙伴“挑头”,自己主动申请重整,天邦食品主打一个真诚。

天邦食品的货币资金已经远远不能覆盖短期借款。截至2023年9月底,天邦食品账上货币资金为6.76亿元,短期借款却高达26.91亿元,长期借款也有6.89亿元,偿债压力较大。它的负债率已经达到87%。

天邦食品曾经尝试自救,试图出售资产回笼资金。

进入3月份以来,天邦食品先后三次出售史记生物股权,预计为上市公司换来超过18亿的股权转让款。

史记生物是天邦食品的种猪业务板块主体,曾被寄予厚望。天邦一度想将其单独上市。但是,债务悬顶之余,天邦只能忍痛割爱。

而在更早之前的2021年,天邦食品还将动保疫苗、饲料业务出售。同样是为了回笼资金。

要知道,这些资产和业务,一度都是天邦食品的核心家底。

创立于1996年的天邦食品,大致经历了三次转型。

这家发迹于浙江的农牧企业,最早是做特水产饲料业务,后涉猎种猪与疫苗,再之后开始布局生猪养殖。

直至当下,天邦食品是国内少有的农牧综合体,业务覆盖生猪育种、饲料、养殖、屠宰、工程环保等。

天邦食品创始人张邦辉在2008年就开始关注养猪业务。用他的话说,我们看了一轮猪周期。直至2013年介入养猪业务,又经历了两轮猪周期。

养猪业务让天邦食品业绩大增,同时也让其净利润波动非常明显。

2020年,赶上市场上行周期,天邦食品斩获32亿的净利润。这比该公司过往若干年的利润总和还要多得多。

2021年,养猪市场露出了残酷的一面,生猪价格价格大跌。天邦食品在该年净亏44亿,亏了个底掉。自此之后,天邦食品的资产负债率提升至70%以上,并开始逐年上升。

但是,如此巨幅波动的市场行情,背后意味着极大的盈利空间,即便这带有很大的赌博意味。

也就是从2021年起,天邦就开始选择瘦身。

只是,“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张邦辉首先卖掉的就是他的老本行——饲料和疫苗业务。到了2023年,他又卖掉种猪业务。

而那个让他体验到从天堂到地狱的养猪板块,始终是其最不愿割舍的资产。

从2013年进入养猪业务,天邦食品用4年时间实现了生猪出栏量从0到100万头的飞跃发展。到了2021年,428万的出栏量已经跃居上市猪企的第六位。2022年,天邦食品出栏量继续保持增长,升至442万头。

到了2023年,即便行情仍然低迷,但天邦食品出售商品猪近712万头。

在这个“出栏越多,亏损越多”的小阶段里,如此巨幅的扩张,天邦食品终于撑不住了。

某个养殖行业交流群中,有群友调侃,“(天邦)值钱的都卖完了,就剩一个壳。靠变卖资产维持,现在没啥卖的了。”

天邦食品在拟重整公告中提到,“综合考虑公司所处行业关系国计民生,深耕生猪养殖和食品业务多年,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精细化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拥有市场份额、市场声誉和品牌影响力,具备持续经营能力和完整的产业布局,具备重整价值。”

这次重整能否成功,仍具有诸多不确定性。毕竟业内大资本,日子都不好过。而业外资本,在过去三年同样感受了市场的无情。

而在这场重整之余,一个数据值得关注:

截至2023年9月底,天邦食品资产负债率87%,位居上市猪企的第三位。前两位是正邦和傲农。这两家企业均已“暴雷”,并进行重整。

这也意味着,在这一轮猪周期中,资产负债率前三的上市猪企,都已经进入重整的节奏中。

结合仍需3-6个月才能进入盈利期的市场行情,会出现第四家重整的上市猪企么?

根据财务数据显示,资产负债率排名第四的是新希望,为72.3%。同样,前段时间,这家巨无霸企业也在出售资产瘦身。

那么,故事会重演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