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诗的意志溃败于政治的狂热|一周新书推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诗的意志溃败于政治的狂热|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散文、登山、德国、宋史、现象学、医学、诗歌……

界面新闻记者 | 徐鲁青

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

《认识我的人慢慢忘了我》

周慧 著 黄灿然 选编
艺文志eons·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4-2

周慧十八岁出门打工,通过成人高考上了大专,毕业后来到深圳,从事过文员、商务助理、销售、人事等工作,辞职后搬到深圳东部山村居住,无业至今。喜欢阅读,尝试写作,这是她的第一本书

她住在一间三面有窗的房子里,书中,她记录了从窗口眺望山和海、村庄和故人、远逝的青春和渐进的中年,以及自己内心流转变化。

写作后,她惯性的、几乎无知觉的日常性突然有了一种新鲜感,周围原本似乎昏沉的世界突然活了过来。她能够感受日常和世界的能量,包括世界的光,世界的绿,世界的广度和深度。诗人黄灿然评价称,周慧过了四十岁才开始写作,心智已经成熟,少了情绪化,表达事物时少了一个从二十来岁开始写作的人后来可能会有的惯性语言和惯性思维,尤其是避免了过于流畅和能说会道。这是因为她自己警醒起来了。

《我所告诉你关于那座山的一切》

刘宸君 
 后浪文学·九州出版社 2024-03

但我必须相信世界是好/如同相信你已然死/我站在岛的中/用山脉创造阴影,交/仿佛窒息的秘/像时间自植物的孔隙穿越而/生命流泻于/委顿的坏朽光/温煦如是

2017年春,刘宸君与旅伴梁圣岳从印度出发,一路前往尼泊尔登山旅行,途中却遇上当季罕见大雪,受困岩洞。当搜救队在受困第四十七天找到两人时,刘宸君已在三天前过世。他贴身携带的手稿,由旅伴带了回来。在家人同意下,刘宸君的挚友与中国台湾地区春山出版社合作,选编他留下的游记、诗歌、书信、日记,汇聚成这本《我所告诉你关于那座山的一切》。

刘宸君以山为核心(“棱线是/一座山它累积千百年的安静”),从实体延伸出更广阔的情境(旅伴的可贵之处在于,以沉默和背影为彼此证成这巨大的世界”);初抵印度从当地人群的奔赴看透消亡(“死亡是城市的一场共谋”)。从他的笔下,或许能够看到与跋涉、思辨、生死皆密不可分的自然书写。

《文学之冬》

[德]乌维·维特施托克 著 陈早 译 
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4-1

1933128日希特勒就任总理开始,到315日纳粹开始大肆抓捕文艺界人士,是德国文学的冬天,也是全世界寒冬的序幕。

雷马克、布莱希特、楚克迈耶、托马斯·曼、亨利希·曼、德布林、胡赫、乔治·格罗兹……在日益加深的纳粹恐怖之下,他们有的拼死抵抗,有的走上流亡之路,在海外建立反法西斯的文化阵线,也有人屈服于纳粹,成为极端民族主义的鼓吹者,诗的意志溃败于政治的狂热。

在这本书里,文学评论家维特施托克对1933年的德国文学群体进行了描述,随着纳粹逐渐掌控政权,德国社会开始走向混乱,充斥着暴力、破坏和恐怖主义,魏玛时代的浪漫主义一去不复返。极端民族主义崭露头角,成为德国主流之声,从政府到普通民众趋向保守与狂热,而作为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则彻底失去了话语权。

《宋史测度》

[美]刘子健 著
中华书局 2024-03

2018年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开始,到《清平乐》,再到舞蹈《只此青绿》,这些年,我们慢慢能看到一股“宋朝热”正席卷而来。这本书是宋代几个大历史侧面的论文集,讨论的是两宋朝廷重文轻武、文官制度、包容政治乃至秦桧、岳飞评价等问题。

从封禅祭典、君主与言官的关系、政治上的包容性来观察宋代的君权和政治特色,由岳飞、秦桧、王安石、曾布、梅尧臣等人来观察宋代士大夫与武将的风格类型,由地方官学私学的消长、考场弊端、道统之成立来观察宋代的教育与道学,由马球、启蒙书、乡绅赈饥来观察宋代的文化与社会。在这本书里,作者、美籍华裔宋史学家刘子健试图勾勒出宋代社会的样貌。

《走向生命的现象学:米歇尔·亨利访谈录

[法]米歇尔·亨利 著  邓刚 译
东方出版中心 2024-01 

米歇尔·亨利是现代法国哲学的重要人物,相较于萨特、加缪、波伏娃、阿尔都塞等同时代人,亨利一生远离学术潮流中心,生活得像一名隐士,他从胡塞尔现象学出发,关注主体性和个体的内在感受,最终发展出自己的哲学体系,探讨那不可见的“生命”。他的代表作有《显现的本质》《身体的哲学与现象学》《生命与揭示》等。

《走向生命的现象学》以访谈录的形式呈现亨利的思想,从一次次的问与答中可以看到,亨利如何对传统现象学进行解构,如何发展出注重内在感受的“生命现象学”,并如何将其运用到绘画、精神分析、政治等诸多领域。此外,亨利还呼吁我们关注技术时代中被遮蔽的生命本质。他通过捍卫文化、艺术和思想的价值,还原了生命的丰富性。

《文明拐点上的恶棍与英雄:改变世界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01-1950》

[美] 莫伊拉·多兰 著 杜星苹 译
 花城出版社 2024-01

在诺贝尔奖历史的前半个世纪,一群科学家有意无意地为医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亚历山大·弗莱明等人对青霉素的相关发现,结束了传染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从此出现了寻找抗菌素新药的高潮,人类进入了合成新药的新时代;亚历克西·卡雷尔通过培育一只“永生”的小鸡探索器官移植手术,为该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石……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勾勒了1901年至1950年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群像。他们当中有种族主义者、怪人和机会主义者,也有英雄、天才和无私的捐助者。同时也包含41项药物与疗法的诞生:白喉疗法、疟疾研究、血管缝合术,血清、盘尼西林、青霉素、维生素的发现……这些医学研究成果深刻改变了20世纪历史进程,串联起半个世纪的战争、疫病和匮乏。

 《寻找西北航道》

[加拿大] 肯·麦古根 马睿 译
上海贝贝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01

在北极探险的不同路线里,有一条由格陵兰岛经加拿大北部的北极群岛,到阿拉斯加北岸的航道,它被称为西北航道,这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距离最短的航道,也是几百年前西方人梦想中的通往富庶东方的贸易通道。然而对于北极探险,除了传统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英雄式叙事方式,依然藏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寻找西北航道》讲述的就是航海探险家们面对短暂的航行窗口期、恶劣多变的天气、简陋的装备,在北极寻找那条捉摸不定的航道的故事。作者肯·麦古根挑战了关于北极历史的传统西方英雄式叙述,调查和研究了毛皮商人和加拿大土著人民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话题涵盖气候变化和西北航道相关的政治角力。

《诗歌名物百例》

扬之水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2024-01

诗中之‘物’,有些读来并无难解之处,比如胡床。自南北朝至明清,胡床屡屡以同样的名称在诗歌中现身,各家笺注本中‘胡床’之释几乎众口一词: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然后罗列历代相关书证。然而同样称胡床,唐诗与宋诗中的所指却并不完全一致。这里关涉到社会生活中家具的变化以及随之发生的习俗之改变,即由席坐而演变为垂足坐,胡床不同时代的同名异制,正反映了这一点。历代诗歌中出现的书案,也属于这一类。

这是扬之水在《诗歌名物百例》中谈到的“胡床”部分。《诗歌名物百例》是首部注解诗歌名物的作品,也是一部关于“诗中之物”的百科。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扬之水长期从事名物研究。书里,她收录词条一百六十余,涉及古代生活中的家具、酒器、茶事、香事、文房、佩服、内外日用、仪仗、工艺、纹样诸类。自西周至清以来,历代诗笔所涉之物,已隐没于历史深处,本书试图为他们提供解释。

徐锦江 著
  东方出版中心

在这本书中,学者徐锦江以梧桐树荫下的愚园路为切入点,探寻上海的城市发展路径、城市形态以及城市意象,展示了城市发展的整体面貌。这本书想回答的是两个问题——上海从什么地方来?以及要往什么地方去?只有充分了解了上海从什么地方来,才能找到往什么地方去的正确方向,因为上海是一座有自己历史和发展规律的城市。我们也可以上海这座发展中的超大型城市为样本,进一步追问:作为人类文明之地的城市从哪里来?向哪里去?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诗的意志溃败于政治的狂热|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散文、登山、德国、宋史、现象学、医学、诗歌……

界面新闻记者 | 徐鲁青

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

《认识我的人慢慢忘了我》

周慧 著 黄灿然 选编
艺文志eons·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4-2

周慧十八岁出门打工,通过成人高考上了大专,毕业后来到深圳,从事过文员、商务助理、销售、人事等工作,辞职后搬到深圳东部山村居住,无业至今。喜欢阅读,尝试写作,这是她的第一本书

她住在一间三面有窗的房子里,书中,她记录了从窗口眺望山和海、村庄和故人、远逝的青春和渐进的中年,以及自己内心流转变化。

写作后,她惯性的、几乎无知觉的日常性突然有了一种新鲜感,周围原本似乎昏沉的世界突然活了过来。她能够感受日常和世界的能量,包括世界的光,世界的绿,世界的广度和深度。诗人黄灿然评价称,周慧过了四十岁才开始写作,心智已经成熟,少了情绪化,表达事物时少了一个从二十来岁开始写作的人后来可能会有的惯性语言和惯性思维,尤其是避免了过于流畅和能说会道。这是因为她自己警醒起来了。

《我所告诉你关于那座山的一切》

刘宸君 
 后浪文学·九州出版社 2024-03

但我必须相信世界是好/如同相信你已然死/我站在岛的中/用山脉创造阴影,交/仿佛窒息的秘/像时间自植物的孔隙穿越而/生命流泻于/委顿的坏朽光/温煦如是

2017年春,刘宸君与旅伴梁圣岳从印度出发,一路前往尼泊尔登山旅行,途中却遇上当季罕见大雪,受困岩洞。当搜救队在受困第四十七天找到两人时,刘宸君已在三天前过世。他贴身携带的手稿,由旅伴带了回来。在家人同意下,刘宸君的挚友与中国台湾地区春山出版社合作,选编他留下的游记、诗歌、书信、日记,汇聚成这本《我所告诉你关于那座山的一切》。

刘宸君以山为核心(“棱线是/一座山它累积千百年的安静”),从实体延伸出更广阔的情境(旅伴的可贵之处在于,以沉默和背影为彼此证成这巨大的世界”);初抵印度从当地人群的奔赴看透消亡(“死亡是城市的一场共谋”)。从他的笔下,或许能够看到与跋涉、思辨、生死皆密不可分的自然书写。

《文学之冬》

[德]乌维·维特施托克 著 陈早 译 
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4-1

1933128日希特勒就任总理开始,到315日纳粹开始大肆抓捕文艺界人士,是德国文学的冬天,也是全世界寒冬的序幕。

雷马克、布莱希特、楚克迈耶、托马斯·曼、亨利希·曼、德布林、胡赫、乔治·格罗兹……在日益加深的纳粹恐怖之下,他们有的拼死抵抗,有的走上流亡之路,在海外建立反法西斯的文化阵线,也有人屈服于纳粹,成为极端民族主义的鼓吹者,诗的意志溃败于政治的狂热。

在这本书里,文学评论家维特施托克对1933年的德国文学群体进行了描述,随着纳粹逐渐掌控政权,德国社会开始走向混乱,充斥着暴力、破坏和恐怖主义,魏玛时代的浪漫主义一去不复返。极端民族主义崭露头角,成为德国主流之声,从政府到普通民众趋向保守与狂热,而作为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则彻底失去了话语权。

《宋史测度》

[美]刘子健 著
中华书局 2024-03

2018年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开始,到《清平乐》,再到舞蹈《只此青绿》,这些年,我们慢慢能看到一股“宋朝热”正席卷而来。这本书是宋代几个大历史侧面的论文集,讨论的是两宋朝廷重文轻武、文官制度、包容政治乃至秦桧、岳飞评价等问题。

从封禅祭典、君主与言官的关系、政治上的包容性来观察宋代的君权和政治特色,由岳飞、秦桧、王安石、曾布、梅尧臣等人来观察宋代士大夫与武将的风格类型,由地方官学私学的消长、考场弊端、道统之成立来观察宋代的教育与道学,由马球、启蒙书、乡绅赈饥来观察宋代的文化与社会。在这本书里,作者、美籍华裔宋史学家刘子健试图勾勒出宋代社会的样貌。

《走向生命的现象学:米歇尔·亨利访谈录

[法]米歇尔·亨利 著  邓刚 译
东方出版中心 2024-01 

米歇尔·亨利是现代法国哲学的重要人物,相较于萨特、加缪、波伏娃、阿尔都塞等同时代人,亨利一生远离学术潮流中心,生活得像一名隐士,他从胡塞尔现象学出发,关注主体性和个体的内在感受,最终发展出自己的哲学体系,探讨那不可见的“生命”。他的代表作有《显现的本质》《身体的哲学与现象学》《生命与揭示》等。

《走向生命的现象学》以访谈录的形式呈现亨利的思想,从一次次的问与答中可以看到,亨利如何对传统现象学进行解构,如何发展出注重内在感受的“生命现象学”,并如何将其运用到绘画、精神分析、政治等诸多领域。此外,亨利还呼吁我们关注技术时代中被遮蔽的生命本质。他通过捍卫文化、艺术和思想的价值,还原了生命的丰富性。

《文明拐点上的恶棍与英雄:改变世界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01-1950》

[美] 莫伊拉·多兰 著 杜星苹 译
 花城出版社 2024-01

在诺贝尔奖历史的前半个世纪,一群科学家有意无意地为医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亚历山大·弗莱明等人对青霉素的相关发现,结束了传染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从此出现了寻找抗菌素新药的高潮,人类进入了合成新药的新时代;亚历克西·卡雷尔通过培育一只“永生”的小鸡探索器官移植手术,为该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石……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勾勒了1901年至1950年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群像。他们当中有种族主义者、怪人和机会主义者,也有英雄、天才和无私的捐助者。同时也包含41项药物与疗法的诞生:白喉疗法、疟疾研究、血管缝合术,血清、盘尼西林、青霉素、维生素的发现……这些医学研究成果深刻改变了20世纪历史进程,串联起半个世纪的战争、疫病和匮乏。

 《寻找西北航道》

[加拿大] 肯·麦古根 马睿 译
上海贝贝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01

在北极探险的不同路线里,有一条由格陵兰岛经加拿大北部的北极群岛,到阿拉斯加北岸的航道,它被称为西北航道,这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距离最短的航道,也是几百年前西方人梦想中的通往富庶东方的贸易通道。然而对于北极探险,除了传统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英雄式叙事方式,依然藏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寻找西北航道》讲述的就是航海探险家们面对短暂的航行窗口期、恶劣多变的天气、简陋的装备,在北极寻找那条捉摸不定的航道的故事。作者肯·麦古根挑战了关于北极历史的传统西方英雄式叙述,调查和研究了毛皮商人和加拿大土著人民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话题涵盖气候变化和西北航道相关的政治角力。

《诗歌名物百例》

扬之水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2024-01

诗中之‘物’,有些读来并无难解之处,比如胡床。自南北朝至明清,胡床屡屡以同样的名称在诗歌中现身,各家笺注本中‘胡床’之释几乎众口一词: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然后罗列历代相关书证。然而同样称胡床,唐诗与宋诗中的所指却并不完全一致。这里关涉到社会生活中家具的变化以及随之发生的习俗之改变,即由席坐而演变为垂足坐,胡床不同时代的同名异制,正反映了这一点。历代诗歌中出现的书案,也属于这一类。

这是扬之水在《诗歌名物百例》中谈到的“胡床”部分。《诗歌名物百例》是首部注解诗歌名物的作品,也是一部关于“诗中之物”的百科。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扬之水长期从事名物研究。书里,她收录词条一百六十余,涉及古代生活中的家具、酒器、茶事、香事、文房、佩服、内外日用、仪仗、工艺、纹样诸类。自西周至清以来,历代诗笔所涉之物,已隐没于历史深处,本书试图为他们提供解释。

徐锦江 著
  东方出版中心

在这本书中,学者徐锦江以梧桐树荫下的愚园路为切入点,探寻上海的城市发展路径、城市形态以及城市意象,展示了城市发展的整体面貌。这本书想回答的是两个问题——上海从什么地方来?以及要往什么地方去?只有充分了解了上海从什么地方来,才能找到往什么地方去的正确方向,因为上海是一座有自己历史和发展规律的城市。我们也可以上海这座发展中的超大型城市为样本,进一步追问:作为人类文明之地的城市从哪里来?向哪里去?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