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正午阳光不需要被“神话”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正午阳光不需要被“神话”

该喜该悲,可能只有正午阳光自己清楚了。

文丨文娱价值官 陈桐

编辑丨美圻

《欢乐颂5》首播6集,观众吐槽远多于点赞,一部8年拍了5部的系列剧,这样的开局早在意料之中。

“五美”之一的何悯鸿开篇即放大招,精神状态堪称“癫狂”,一句话让人升血压、两句话让你原地爆炸,各种作妖还能逻辑自洽,越看越上火的观众一边建议建议“查查她精神状态”,一边纷纷喊话周处:“快来把何悯鸿这一害先给除了!”

虽然何悯鸿让观众都骂累了,但不能否认,她也是《欢乐颂5》为数不多的流量和看点了,很多人边骂边追就是为了看这位疯癫恶人的下场。

8年来,原班人马不再的“新五美”早已失去了原汁原味,强行制造冲突以及搬运网络热点和金句也越来越难以打动观众,如今,《欢乐颂》IP终于迎来了完结篇。除了《欢乐颂》系列,

昔日国剧的“金字招牌”正午阳光,因为产量增加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几年也不断出现“扑街剧”。而当许多人感叹正午阳光跌落神坛时,所谓的“国剧之光”其实并不需要被“神话”。

疯癫恶人独撑大局

2022年开播的《欢乐颂3》以4.6分的豆瓣开分成绩,创下了正午剧有史以来评分新低,目前,这部剧的评分也维持在4.8,依然是正午剧垫底的存在。

这部剧不仅是《欢乐颂》IP口碑由盛变衰的转折,也是故事另起炉灶,“新五美”的人物身份和性格特质重置的开端,某种程度上说,《欢乐颂3》之后的三部作品,其实和前两部爆款作品已经关系不大了。

也是从《欢乐颂3》开始,何悯鸿这个全新人物成为《欢乐颂》系列的流量担当。这样一个资质不出众而又被宠坏了的姑娘,蠢到巅峰,又蠢里透着坏,还要把最亲近的人都拖累死,先把父母耗干,再把几个邻居拖下水。如此多的奇葩个性叠加在一起,想不出圈都难。

《欢乐颂4》中,何悯鸿执迷不悟离开22楼,毅然选择与戚牧共度余生,大着肚子还要照顾生病的准婆婆。然而命运却对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未婚先孕的她,最终却渣男狠心抛弃。

这一季,她终于离开戚牧,想通过道德绑架卖惨回到22楼合租房,遭到拒绝后,何悯鸿继续开始花式作妖,大吵大闹、大摇大摆在22楼走廊赖着不走,这种钉子户精神,注入了老赖的多年功力。最后,连亲妈在一旁都看不下去了,做人的基本良知都没了。

对于一部8年拍了5部的电视剧而言,编剧深知观众对这个IP的新鲜感早已消磨殆尽,何悯鸿是为数不多的“亮点”,没有这个奇葩角色,很难凑齐剧情、更难制造话题。于是,《欢乐颂5》开篇何悯鸿就彻底放飞自我、炸裂开场,这位讨人嫌的集大成者,成功抓足了观众看戏吃瓜的心理。

如果从官方给这部剧的定位“都市女性励志群像剧”来看,这样三观炸裂、肆意疯癫的开头显然是偏离了预定轨道。但神奇的是,观众一边疯狂吐槽,说着“观众的乳腺也是乳腺”,一边却冒着被气出心脏病的风险看得乐此不疲,有豆瓣网友调侃:“看得聚精会神不敢有丝毫的遗漏,即使有尿憋着都不敢去厕所,生怕暂停键削弱了好不容易对何悯鸿积攒的恶趣味,竟然点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的感觉。”

从观众心甘情愿陷入编剧虚构的低级趣味中,欲罢不能的这种热情看,《欢乐颂5》无疑又是成功的。《欢乐颂5》像是《乡村爱情》的上海版,何悯鸿和谢广坤,一南一北两个“作精”遥遥相望,东北农村和上海都市,在两部剧中魔幻般形成了一种诡异却又融洽的互文关系。

相比鸿鸿惊天地的人品性格和泣鬼神的爱情故事,叶蓁蓁和戴维的感情线以及背后的家庭线,方芷衡跟李其行以及郭声扬的三角恋情……这些老套的剧情,很难在观众心中掀起一丝波澜。靠疯癫恶人独撑大局的《欢乐颂5》虽然不缺话题和关注,但除了一个“丧心病狂”的角色好像再无其他亮点,该喜该悲,可能只有正午阳光自己清楚了。

离地三尺的《欢乐颂》和女性剧

2016年,在国民齐追的热门剧集里《欢乐颂》算得上是标志性存在。生活化的叙事节奏和风格迥异的人物个性不仅收获了一众粉丝,剧中的“五美”在当年也打开了女性群像剧的开端。

回头看,《欢乐颂1》之所以火爆,正在于它的现实感,“原五美”都让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女性从她们身上投射过自我。

曲筱绡嚣张跋扈,放肆张扬却胸无点墨;关雎尔温婉知性,坚韧却不免束手束脚;邱莹莹天真率直,纯真却缺乏主见;樊胜美温柔美丽,善解人意却不免世故;安迪高智商高收入高颜值,冷静到几乎不食人间烟火。五个人中没有一个傻白甜,可观众就喜欢她们为了利益各自为营,翻脸吵架绝不含糊的样子。生活本就是人间百态,这些缺点构筑了一个个鲜活立体的人物,闹得再凶,最后还是对生活抱有热情和善意。

“五美”的人物性格跃然而出后,《欢乐颂1》逐步将重心转移到职场上,由浅入深逐步满足观众的爽点。女性的自我成长、原生家庭的桎梏、好的爱情等话题,随着剧情也徐徐展开,这样的高度拟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切近现实的代入爽感。

此后的几部续作几乎照搬了这一成功路径,但第三部之后在其他四个角色身上的爆点都已经挖无可挖的情况下,为了强行制造冲突,剧集的矛盾制造源头几乎都来自何悯鸿。何悯鸿就犹如百无聊赖的黑暗中最耀眼那的一颗压轴礼花弹,勇敢的点着了自己,迸发出异常绚烂的焰火照亮了整部行将就木的《欢乐颂》。

当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消失,观点之争和强行吸睛就成了唯一的解题思路。从第三部开始,创作者对女性议题的探讨不仅不再深入,采用了通过热点话题包装内容的创作方式,强行堆砌的社会议题无法和人物、情节融合,充满说教意味的书面化台词,更让许多观众感到不适。

回头去看,《欢乐颂》系列的下坡路和女性剧当下的创作困境,其时间轴基本吻合。前几年,在《欢乐颂》《三十而已》《爱很美味》等几部具有标杆意义的作品成功后,女性剧犹如雨后春笋迎来了爆发期。但随着作品增多,这两年的新作无论是剧作技巧层面,亦或是创新意义上,似乎都没有明显的进步,来来回回还在讲一样的故事。

正如同《欢乐颂》开创的套路一样,“刻板人设+套路剧情+强上热点”几乎成为女性剧的万能模板。学者戴锦华曾在采访中表示:“妇女解放运动200年,风起云涌100年到今天,女性仍然没有创造自己社会性的模板。一旦进入社会性表述的时候,女性要么就是花木兰式处境,要不然她就必须在她的社会表达当中,退回到女性的模板、或者女性的规范之下。”

这段话用来剖析当下的女性剧其实也恰如其分,机械式地堆砌女性话题和社会热点,并不能真正呈现女性真实的处境,每一次对女性困境的讨论像是为了得出某种结果而曲意逢迎,女性成长转变往往只能生硬地靠外在造型妆容的变化,这背后依然是对女性力量和女性关系的某种异化。

内容行业没有永远的“金字招牌”

事实上,《欢乐颂》并不是正午阳光第一次遭遇滑铁卢。从《琅琊榜》火爆出圈之后,正午阳光就逐渐成为国剧的一张金字招牌,作为业内极少数没有成为视频网站附庸的头部制作公司,“正午出品、必属精品”的口号既是实力的见证,也是底气的象征。过去几年,正午阳光出品的《欢乐颂》《大江大河》《知否》《都挺好》《山海情》《开端》等作品都引发全民追剧。

随着产量提升,正午阳光“翻车”的作品也在增加。如果说之前的《清平乐》《大江大河2》《我是余欢水》《外科风云》等剧的口碑还是两极分化、褒贬不一,那么《相逢时节》《欢迎光临》《欢乐颂》3、4、5的口碑则呈现一边倒,批评者占据了绝对优势。

2015年前后,在热钱疯狂涌入、IP、流量偶像占据主流的影视圈,坚持启用实力演员,故事剧本为先,重质不重量的正午阳光如同一股清流,成为了观众眼中的“业界良心”,一个个“现象级”的爆款,让正午阳光逐渐成为人们心中的“国剧之光”。

这几年,无论是长视频平台还是影视公司,降本增效下死磕好内容都成为大家抗住寒冬的生存法则,爆款剧的持续供应正在从短期的偶然变成长期的必然,正午阳光不再是鹤立鸡群的“另类”。同时,熟人班底和直男团队在当下的环境中也是把双刃剑,会造成作品审美趋同、缺乏创新。

在扩大产能之后,正午剧的上限开始时高时低飘忽不定,“国剧之光”又一次次拉高了观众的预期。做产品的都知道,既要制造期待,更要控制用户的心理预期,被捧上神坛的正午阳光,不得不面对同行相忌、观众挑剔、新作竞争等一系列压力,此消彼长下,跌落神坛并不让人意外。

正午剧的口碑起伏也再次验证了影视行业的一条真理:没有永远的“金字招牌”,任何创作者也不应该被“神话”,只有死磕内容、坚持创新、实时回馈用户需求,才能一直不掉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正午阳光不需要被“神话”

该喜该悲,可能只有正午阳光自己清楚了。

文丨文娱价值官 陈桐

编辑丨美圻

《欢乐颂5》首播6集,观众吐槽远多于点赞,一部8年拍了5部的系列剧,这样的开局早在意料之中。

“五美”之一的何悯鸿开篇即放大招,精神状态堪称“癫狂”,一句话让人升血压、两句话让你原地爆炸,各种作妖还能逻辑自洽,越看越上火的观众一边建议建议“查查她精神状态”,一边纷纷喊话周处:“快来把何悯鸿这一害先给除了!”

虽然何悯鸿让观众都骂累了,但不能否认,她也是《欢乐颂5》为数不多的流量和看点了,很多人边骂边追就是为了看这位疯癫恶人的下场。

8年来,原班人马不再的“新五美”早已失去了原汁原味,强行制造冲突以及搬运网络热点和金句也越来越难以打动观众,如今,《欢乐颂》IP终于迎来了完结篇。除了《欢乐颂》系列,

昔日国剧的“金字招牌”正午阳光,因为产量增加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几年也不断出现“扑街剧”。而当许多人感叹正午阳光跌落神坛时,所谓的“国剧之光”其实并不需要被“神话”。

疯癫恶人独撑大局

2022年开播的《欢乐颂3》以4.6分的豆瓣开分成绩,创下了正午剧有史以来评分新低,目前,这部剧的评分也维持在4.8,依然是正午剧垫底的存在。

这部剧不仅是《欢乐颂》IP口碑由盛变衰的转折,也是故事另起炉灶,“新五美”的人物身份和性格特质重置的开端,某种程度上说,《欢乐颂3》之后的三部作品,其实和前两部爆款作品已经关系不大了。

也是从《欢乐颂3》开始,何悯鸿这个全新人物成为《欢乐颂》系列的流量担当。这样一个资质不出众而又被宠坏了的姑娘,蠢到巅峰,又蠢里透着坏,还要把最亲近的人都拖累死,先把父母耗干,再把几个邻居拖下水。如此多的奇葩个性叠加在一起,想不出圈都难。

《欢乐颂4》中,何悯鸿执迷不悟离开22楼,毅然选择与戚牧共度余生,大着肚子还要照顾生病的准婆婆。然而命运却对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未婚先孕的她,最终却渣男狠心抛弃。

这一季,她终于离开戚牧,想通过道德绑架卖惨回到22楼合租房,遭到拒绝后,何悯鸿继续开始花式作妖,大吵大闹、大摇大摆在22楼走廊赖着不走,这种钉子户精神,注入了老赖的多年功力。最后,连亲妈在一旁都看不下去了,做人的基本良知都没了。

对于一部8年拍了5部的电视剧而言,编剧深知观众对这个IP的新鲜感早已消磨殆尽,何悯鸿是为数不多的“亮点”,没有这个奇葩角色,很难凑齐剧情、更难制造话题。于是,《欢乐颂5》开篇何悯鸿就彻底放飞自我、炸裂开场,这位讨人嫌的集大成者,成功抓足了观众看戏吃瓜的心理。

如果从官方给这部剧的定位“都市女性励志群像剧”来看,这样三观炸裂、肆意疯癫的开头显然是偏离了预定轨道。但神奇的是,观众一边疯狂吐槽,说着“观众的乳腺也是乳腺”,一边却冒着被气出心脏病的风险看得乐此不疲,有豆瓣网友调侃:“看得聚精会神不敢有丝毫的遗漏,即使有尿憋着都不敢去厕所,生怕暂停键削弱了好不容易对何悯鸿积攒的恶趣味,竟然点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的感觉。”

从观众心甘情愿陷入编剧虚构的低级趣味中,欲罢不能的这种热情看,《欢乐颂5》无疑又是成功的。《欢乐颂5》像是《乡村爱情》的上海版,何悯鸿和谢广坤,一南一北两个“作精”遥遥相望,东北农村和上海都市,在两部剧中魔幻般形成了一种诡异却又融洽的互文关系。

相比鸿鸿惊天地的人品性格和泣鬼神的爱情故事,叶蓁蓁和戴维的感情线以及背后的家庭线,方芷衡跟李其行以及郭声扬的三角恋情……这些老套的剧情,很难在观众心中掀起一丝波澜。靠疯癫恶人独撑大局的《欢乐颂5》虽然不缺话题和关注,但除了一个“丧心病狂”的角色好像再无其他亮点,该喜该悲,可能只有正午阳光自己清楚了。

离地三尺的《欢乐颂》和女性剧

2016年,在国民齐追的热门剧集里《欢乐颂》算得上是标志性存在。生活化的叙事节奏和风格迥异的人物个性不仅收获了一众粉丝,剧中的“五美”在当年也打开了女性群像剧的开端。

回头看,《欢乐颂1》之所以火爆,正在于它的现实感,“原五美”都让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女性从她们身上投射过自我。

曲筱绡嚣张跋扈,放肆张扬却胸无点墨;关雎尔温婉知性,坚韧却不免束手束脚;邱莹莹天真率直,纯真却缺乏主见;樊胜美温柔美丽,善解人意却不免世故;安迪高智商高收入高颜值,冷静到几乎不食人间烟火。五个人中没有一个傻白甜,可观众就喜欢她们为了利益各自为营,翻脸吵架绝不含糊的样子。生活本就是人间百态,这些缺点构筑了一个个鲜活立体的人物,闹得再凶,最后还是对生活抱有热情和善意。

“五美”的人物性格跃然而出后,《欢乐颂1》逐步将重心转移到职场上,由浅入深逐步满足观众的爽点。女性的自我成长、原生家庭的桎梏、好的爱情等话题,随着剧情也徐徐展开,这样的高度拟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切近现实的代入爽感。

此后的几部续作几乎照搬了这一成功路径,但第三部之后在其他四个角色身上的爆点都已经挖无可挖的情况下,为了强行制造冲突,剧集的矛盾制造源头几乎都来自何悯鸿。何悯鸿就犹如百无聊赖的黑暗中最耀眼那的一颗压轴礼花弹,勇敢的点着了自己,迸发出异常绚烂的焰火照亮了整部行将就木的《欢乐颂》。

当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消失,观点之争和强行吸睛就成了唯一的解题思路。从第三部开始,创作者对女性议题的探讨不仅不再深入,采用了通过热点话题包装内容的创作方式,强行堆砌的社会议题无法和人物、情节融合,充满说教意味的书面化台词,更让许多观众感到不适。

回头去看,《欢乐颂》系列的下坡路和女性剧当下的创作困境,其时间轴基本吻合。前几年,在《欢乐颂》《三十而已》《爱很美味》等几部具有标杆意义的作品成功后,女性剧犹如雨后春笋迎来了爆发期。但随着作品增多,这两年的新作无论是剧作技巧层面,亦或是创新意义上,似乎都没有明显的进步,来来回回还在讲一样的故事。

正如同《欢乐颂》开创的套路一样,“刻板人设+套路剧情+强上热点”几乎成为女性剧的万能模板。学者戴锦华曾在采访中表示:“妇女解放运动200年,风起云涌100年到今天,女性仍然没有创造自己社会性的模板。一旦进入社会性表述的时候,女性要么就是花木兰式处境,要不然她就必须在她的社会表达当中,退回到女性的模板、或者女性的规范之下。”

这段话用来剖析当下的女性剧其实也恰如其分,机械式地堆砌女性话题和社会热点,并不能真正呈现女性真实的处境,每一次对女性困境的讨论像是为了得出某种结果而曲意逢迎,女性成长转变往往只能生硬地靠外在造型妆容的变化,这背后依然是对女性力量和女性关系的某种异化。

内容行业没有永远的“金字招牌”

事实上,《欢乐颂》并不是正午阳光第一次遭遇滑铁卢。从《琅琊榜》火爆出圈之后,正午阳光就逐渐成为国剧的一张金字招牌,作为业内极少数没有成为视频网站附庸的头部制作公司,“正午出品、必属精品”的口号既是实力的见证,也是底气的象征。过去几年,正午阳光出品的《欢乐颂》《大江大河》《知否》《都挺好》《山海情》《开端》等作品都引发全民追剧。

随着产量提升,正午阳光“翻车”的作品也在增加。如果说之前的《清平乐》《大江大河2》《我是余欢水》《外科风云》等剧的口碑还是两极分化、褒贬不一,那么《相逢时节》《欢迎光临》《欢乐颂》3、4、5的口碑则呈现一边倒,批评者占据了绝对优势。

2015年前后,在热钱疯狂涌入、IP、流量偶像占据主流的影视圈,坚持启用实力演员,故事剧本为先,重质不重量的正午阳光如同一股清流,成为了观众眼中的“业界良心”,一个个“现象级”的爆款,让正午阳光逐渐成为人们心中的“国剧之光”。

这几年,无论是长视频平台还是影视公司,降本增效下死磕好内容都成为大家抗住寒冬的生存法则,爆款剧的持续供应正在从短期的偶然变成长期的必然,正午阳光不再是鹤立鸡群的“另类”。同时,熟人班底和直男团队在当下的环境中也是把双刃剑,会造成作品审美趋同、缺乏创新。

在扩大产能之后,正午剧的上限开始时高时低飘忽不定,“国剧之光”又一次次拉高了观众的预期。做产品的都知道,既要制造期待,更要控制用户的心理预期,被捧上神坛的正午阳光,不得不面对同行相忌、观众挑剔、新作竞争等一系列压力,此消彼长下,跌落神坛并不让人意外。

正午剧的口碑起伏也再次验证了影视行业的一条真理:没有永远的“金字招牌”,任何创作者也不应该被“神话”,只有死磕内容、坚持创新、实时回馈用户需求,才能一直不掉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