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当《大侦探》跑至100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当《大侦探》跑至100期

哪怕已经走过了100期,长寿如《大侦探》,也难逃经常被吐槽的状况。

文|壹娱观察 王心怡

M212年,嘿嘿嘿侦探社,双凶,双侦探。

《大侦探9》用一个连接上一季《往日回响》的案件,迎来了这一网综的第一百期节目,而上一季被视为确立了“团魂”、被不少网友冠以“不敢看第二遍”的《往日回响》则被明侦粉集体打出了9.9分,问鼎节目100案评分排名。

100期与观众的认可,在这一刻达到了某种程度的融合。

尽管流媒体自制内容出现多年,但能够推出一百期节目的头部网综,且实现了九年九季节目的稳定,《大侦探》成为了首例。为了迎接这一节点,平台和节目组直接推出“大侦探百案纪念周”,配合多种活动,让一周都充满着“大侦探”色彩。

“大侦探百案纪念周”活动

在过去一百案的基础下,《大侦探》将一位位侦探带至观众面前,名场面与梗齐飞,CP与团魂同在,以推理真人秀构建了不间断的陪伴感;同时它也在每年如约而至的过程中,完成了“明侦宇宙”的建立,探索着单集付费和增值内容等综艺toC的商业途径,打通了线上线下的开发,甚至带动了剧本杀、海龟汤等产业的发展……《大侦探》成为网综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样本。

与此同时,《大侦探》的争议漩涡也常常被卷起,其背后是创作瓶颈与IP饭圈化的缩影。

毋庸置疑,不论从自身纵向对比,还是与不少其他综艺横向对比,《大侦探》在口碑、话题、粉丝基数等多方面,仍具生命力,而跨过一百期的时间节点,《大侦探》面临的是十年之约,甚至下一个十年、下一个100期。

新的挑战已经出现。

“全民”大侦探

“明侦”粉丝有个说法: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明侦宇宙”。这一点似乎在今年的春节期间有了更明显的体感。

先是官宣撒贝宁担任央视春晚主持人之一,而后魏晨、魏大勋、白敬亭等一众参与或曾经参与过《大侦探》录制的嘉宾登上春晚舞台,张若昀在西安分会场带来表演,而何炅则成为长沙分会场主持人之一,隔空与撒贝宁连线,让“双北”在春晚圆了“假粉”的同框梦。侦探们齐聚央视春晚,引得不少观众纷纷拿起笔,一面呼唤着当场姓甄的人要小心,一面提笔创作案件大致脉络。

“双北”春晚“合体”

而产生并发酵于春节假期的“春山学”又带动了关于“明侦”的一轮考古,从以往节目的人设到正在播出的新一季《大侦探9》的案件设定等等,都成为网友评议的内容,及至央视元宵晚会,何炅来到央视演播厅,“双北”跨过屏幕再次实现同框,也再次引得“假粉”们集体欢呼。

与此同时,#明侦春晚团建##双北对话梦回明侦#等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甚至形成爆点,连央视新闻也为“双北”打起了call,这些都在印证《大侦探》的话题度,和无形之中形成的社交媒体上的“国民度”,《大侦探》不再仅仅是一档网综,而是成为了当下年轻一代的一个梗、一个社交货币。

同时,不止这届春晚,参与过《大侦探》录制,尤其是经常出现在《大侦探》中的嘉宾身上,总会带上“大侦探”的话题。

《大侦探9》

实际上,每年如约回归,从2016年至今已经走过九个年头,《大侦探》作为一档垂类圈层节目,却为观众提供了不断蔓延至全域的陪伴感。比如,在《小满生活》中,王鸥饰演的田甜为了能够顺利离婚,四处寻找丈夫转移财产的证据,直接让#王鸥新剧搜证梦回明侦#登上微博热搜;而人们也会在公共场所或博物馆中找到与嘉宾相似的雕像、文物,感叹“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明侦”……

哪怕是正在更新的《大侦探9》也颇具话题度。从录制阵容、录制现场花絮和节目播出内容,从节目中张若昀cue大勋花、大张伟一如既往稳定输出的梗、魏大勋角色人设和造型、吴昕的穿搭,以及新嘉宾张宥浩的表现等等,都能成为热议的话题。

九年时间里,《大侦探》以圈层垂类内容出发,从一开始陪伴着95后00后长大,到现在这批核心明侦粉成为社交媒体的主流人群,它也完成了“全民向”的蜕变。而这离不开以100期节目为基底,以衍生内容、线上线下联动所创造的“明侦宇宙”,在这一完全由节目创作的平行世界中,有清晰、深入人心的嘉宾人设,有源源不断输出的综艺感和持续引起深思的对社会议题的讨论,有“侦探们”的团魂也有观众共同参与、成长的参与感……这些也支撑着《大侦探》依然保有延续的生命力。

《大侦探9》六期过后8.2分的豆瓣评分,以及100案网友打分绝大多数都在7.5分以上,也从某种程度说明观众对于《大侦探》的认可。

更难能可贵是,行至第九季,《大侦探》还能展现出自己主动变化的精气神。

先导篇再次推出新游戏,游戏设置甚至与播出时间位于春节假期的合家欢属性相连;《沉默的三面羊》再次拓宽实景的边界与想象;《艺术馆奇妙夜》加入新嘉宾尝试;《夕晖往事》更是采用双侦探双凶手故事;而最新更新的《有风的地方》,则有种与芒果TV高分剧集《去有风的地方》联动的味道;而在今天,芒果TV首款全链路AI互动解谜玩法《大侦探海龟汤》正式上线……

如何定义《大侦探》这九年?它足够可以被称为一把刻尺,不光衡量着长视频一个发展周期的变化,以及一个潮流文化产业化的走向,其尺面上的每一个数字更是记录着一代年轻人群关于社会关怀的认知与思考。

《大侦探》的稳与难

然而,近几季《大侦探》的开局,总是有些不尽如人意。哪怕已经走过了100期,长寿如《大侦探》,也难逃经常被吐槽的状况。

而在吐槽声中,最常出现也是最具共性的声音之一,就是“《大侦探》变成了大型故事会。”这一体感在节目中不难发现。

其一,是越拉越长的第一次集中推理,以及这一季被压缩、剪辑在一起的两组搜证过程。第一次集中推理是对第一次分组搜证每个角色线索的梳理和问询,这一时间的拉长,就意味着关于角色的故事分析和讲述被拉长。而《大侦探》的几季行进下来,对于人物关系、故事背景的更多笔墨描写,试图在人物关系上下悬疑文章,也导致故事线内容比例的加重。

《大侦探9》

其二,这些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等披露方式,又多以出示一个线索后,嘉宾一段讲述为主。这也导致整体少了些凭借着线索整合推理出故事全貌的悬疑感,而让“讲故事”的观感更凸显。

“推”的感觉削弱了,但故事线又与动机和议题联系紧密,不能不讲,再加上越来越长的节目时长,可不就容易变成“讲故事大会”了嘛。

《大侦探》向着“重故事”的方向迈进,或许有那么点无奈的意味。

毕竟密室、行凶手段等等诡计比较难以出新,而在尝试着各种方式玩转灵魂互换、时空交替,绞尽脑汁盘盘我是谁、谁是你之后,如上述所说,创作团队更可能在人物关系和动机上下功夫,而这就容易造成故事的比重增加。

再有,《大侦探》不仅仅是“大侦探”,它敏锐和犀利的对社会议题的洞察和讨论也是其重要看点之一,而承载这些议题的,就是角色身上的故事和成长线,这也大概率会增加故事的比重。

好的方面的是,创作团队对于议题的敏锐甚至超前洞察,加上嘉宾沉浸式地演绎,在精美服化道的辅助下,《大侦探》“大型故事会”的质量还算可以。但这就愈发突出了其在推理上的弱化,甚至容易出现对于节目核心丧失、本末倒置的担忧,毕竟想要“以前那味儿”的声音不绝于耳。

《大侦探9》场景

另一个隐患则是,走过100期的《大侦探》到了需要更多新鲜血液的关键时刻。

“老玩家”的排列组合当然好,他们人设鲜明、各司其职,没有隔阂、梗与互动能够信手拈来,能够快速进入到节目中,且容易与以往内容形成连接。就连如《名侦探俱乐部》这样的衍生内容中,吴昕和大张伟怕杨蓉冷,为其找毯子的画面,也能让粉丝感动又津津乐道。

另一方面,《大侦探》所憧憬的是一个又一个九年100期,那么,就不能仅仅依赖于当下的几位“老玩家”。且不说新玩家会带来新鲜感,“老玩家”的固定也可能会让节目全民化之下,面临另一种“圈层固化”。

从晏吉团队主导的三季节目来看,《大侦探》也在试图加入一些新鲜血液,但频率和人数可谓相当小心翼翼。

从结果和效果来看,这几季《大侦探》还没有推出一个让观众期待“返场”的新人嘉宾,而最新一期中加入的张宥浩甚至迎来了极与极的舆论评价,且登上热搜。

《大侦探9》张宥浩

“张宥浩的表现到底好与不好”,关于这件事的讨论,在微博和豆瓣小组两个核心明侦粉聚集地产生了两极结果,微博热搜之下一边倒的认为新人过于抢戏,而豆瓣小组则更多称赞这位新人“玩得很好”。等到这个案件全貌播完之后,“收回对张宥浩的偏见”等类似评价也逐渐在微博上蔓延开来,但抵不上微博众粉一开始对于这位新人的“批评”热度。

“张宥浩热搜”也成为“明侦粉到底排不排外”这一问题答案的注脚。从最终节目呈现来说,脱稿、积极接梗、入戏状态刚好、推理逻辑不弱、能够抗辩强推的这位新人为何不受欢迎?是因为其本身的综艺观众缘,还是明侦这一期的剪辑问题,又或者是众多明侦粉所形成的“刻板”?毫无疑问,“张宥浩热搜”必然要成为晏吉团队急需复盘思考的一个现象,而如何处理这个现象,打开新鲜血液的阀门,也是能否延长《大侦探》寿命的关键。

如果说第七季《大侦探》是需要“老玩家”一起支撑起的稳定、过渡的一季,“老玩家”也确实撑起并成为《大侦探》的中坚力量,那么三季过去了,面对着更高、更远的未来,哪怕“维稳”对于一档长寿综N代同样重要,但《大侦探》不能仅仅还做着“维稳”的工作,尤其是节目推理元素已被频频吐槽之下,节目需要找到更多挣脱质疑之法。

《大侦探9》

或许在规整、难度不高的案子中,加入一些其他“人设”去做尝试,如早期撒贝宁一样的推理担当、鬼鬼一样的氛围担当,又或者目前急缺的“推理王”、“线索王”,这些都是《大侦探》从第10季开始需要找寻到的确定答案,对于“新人”的试错迫在眉睫。无论是综艺娱乐效果突出、且创造过悬疑名场面的“浪姐”Ella,以及共情力、逻辑性与接梗效果十足的“少年”胡先煦等这些芒果熟人,还是类似张宥浩在悬疑探案影视作品里表现不俗的演员,都该走一趟后续的《大侦探》。

《大侦探》急需新人带来新人设。

当一档网综走过100案,它是值得内容产业不断研究的样本,也是当下年轻人文化图腾上不可取代的精神力量。站在新的节点,面临着独自探索的未知和挑战,逐步走向全民化的《大侦探》需要找到一种稳中求变的驱动力,来为“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明侦宇宙”注入更多的想象,让100期这条轴线被拉得更长更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当《大侦探》跑至100期

哪怕已经走过了100期,长寿如《大侦探》,也难逃经常被吐槽的状况。

文|壹娱观察 王心怡

M212年,嘿嘿嘿侦探社,双凶,双侦探。

《大侦探9》用一个连接上一季《往日回响》的案件,迎来了这一网综的第一百期节目,而上一季被视为确立了“团魂”、被不少网友冠以“不敢看第二遍”的《往日回响》则被明侦粉集体打出了9.9分,问鼎节目100案评分排名。

100期与观众的认可,在这一刻达到了某种程度的融合。

尽管流媒体自制内容出现多年,但能够推出一百期节目的头部网综,且实现了九年九季节目的稳定,《大侦探》成为了首例。为了迎接这一节点,平台和节目组直接推出“大侦探百案纪念周”,配合多种活动,让一周都充满着“大侦探”色彩。

“大侦探百案纪念周”活动

在过去一百案的基础下,《大侦探》将一位位侦探带至观众面前,名场面与梗齐飞,CP与团魂同在,以推理真人秀构建了不间断的陪伴感;同时它也在每年如约而至的过程中,完成了“明侦宇宙”的建立,探索着单集付费和增值内容等综艺toC的商业途径,打通了线上线下的开发,甚至带动了剧本杀、海龟汤等产业的发展……《大侦探》成为网综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样本。

与此同时,《大侦探》的争议漩涡也常常被卷起,其背后是创作瓶颈与IP饭圈化的缩影。

毋庸置疑,不论从自身纵向对比,还是与不少其他综艺横向对比,《大侦探》在口碑、话题、粉丝基数等多方面,仍具生命力,而跨过一百期的时间节点,《大侦探》面临的是十年之约,甚至下一个十年、下一个100期。

新的挑战已经出现。

“全民”大侦探

“明侦”粉丝有个说法: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明侦宇宙”。这一点似乎在今年的春节期间有了更明显的体感。

先是官宣撒贝宁担任央视春晚主持人之一,而后魏晨、魏大勋、白敬亭等一众参与或曾经参与过《大侦探》录制的嘉宾登上春晚舞台,张若昀在西安分会场带来表演,而何炅则成为长沙分会场主持人之一,隔空与撒贝宁连线,让“双北”在春晚圆了“假粉”的同框梦。侦探们齐聚央视春晚,引得不少观众纷纷拿起笔,一面呼唤着当场姓甄的人要小心,一面提笔创作案件大致脉络。

“双北”春晚“合体”

而产生并发酵于春节假期的“春山学”又带动了关于“明侦”的一轮考古,从以往节目的人设到正在播出的新一季《大侦探9》的案件设定等等,都成为网友评议的内容,及至央视元宵晚会,何炅来到央视演播厅,“双北”跨过屏幕再次实现同框,也再次引得“假粉”们集体欢呼。

与此同时,#明侦春晚团建##双北对话梦回明侦#等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甚至形成爆点,连央视新闻也为“双北”打起了call,这些都在印证《大侦探》的话题度,和无形之中形成的社交媒体上的“国民度”,《大侦探》不再仅仅是一档网综,而是成为了当下年轻一代的一个梗、一个社交货币。

同时,不止这届春晚,参与过《大侦探》录制,尤其是经常出现在《大侦探》中的嘉宾身上,总会带上“大侦探”的话题。

《大侦探9》

实际上,每年如约回归,从2016年至今已经走过九个年头,《大侦探》作为一档垂类圈层节目,却为观众提供了不断蔓延至全域的陪伴感。比如,在《小满生活》中,王鸥饰演的田甜为了能够顺利离婚,四处寻找丈夫转移财产的证据,直接让#王鸥新剧搜证梦回明侦#登上微博热搜;而人们也会在公共场所或博物馆中找到与嘉宾相似的雕像、文物,感叹“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明侦”……

哪怕是正在更新的《大侦探9》也颇具话题度。从录制阵容、录制现场花絮和节目播出内容,从节目中张若昀cue大勋花、大张伟一如既往稳定输出的梗、魏大勋角色人设和造型、吴昕的穿搭,以及新嘉宾张宥浩的表现等等,都能成为热议的话题。

九年时间里,《大侦探》以圈层垂类内容出发,从一开始陪伴着95后00后长大,到现在这批核心明侦粉成为社交媒体的主流人群,它也完成了“全民向”的蜕变。而这离不开以100期节目为基底,以衍生内容、线上线下联动所创造的“明侦宇宙”,在这一完全由节目创作的平行世界中,有清晰、深入人心的嘉宾人设,有源源不断输出的综艺感和持续引起深思的对社会议题的讨论,有“侦探们”的团魂也有观众共同参与、成长的参与感……这些也支撑着《大侦探》依然保有延续的生命力。

《大侦探9》六期过后8.2分的豆瓣评分,以及100案网友打分绝大多数都在7.5分以上,也从某种程度说明观众对于《大侦探》的认可。

更难能可贵是,行至第九季,《大侦探》还能展现出自己主动变化的精气神。

先导篇再次推出新游戏,游戏设置甚至与播出时间位于春节假期的合家欢属性相连;《沉默的三面羊》再次拓宽实景的边界与想象;《艺术馆奇妙夜》加入新嘉宾尝试;《夕晖往事》更是采用双侦探双凶手故事;而最新更新的《有风的地方》,则有种与芒果TV高分剧集《去有风的地方》联动的味道;而在今天,芒果TV首款全链路AI互动解谜玩法《大侦探海龟汤》正式上线……

如何定义《大侦探》这九年?它足够可以被称为一把刻尺,不光衡量着长视频一个发展周期的变化,以及一个潮流文化产业化的走向,其尺面上的每一个数字更是记录着一代年轻人群关于社会关怀的认知与思考。

《大侦探》的稳与难

然而,近几季《大侦探》的开局,总是有些不尽如人意。哪怕已经走过了100期,长寿如《大侦探》,也难逃经常被吐槽的状况。

而在吐槽声中,最常出现也是最具共性的声音之一,就是“《大侦探》变成了大型故事会。”这一体感在节目中不难发现。

其一,是越拉越长的第一次集中推理,以及这一季被压缩、剪辑在一起的两组搜证过程。第一次集中推理是对第一次分组搜证每个角色线索的梳理和问询,这一时间的拉长,就意味着关于角色的故事分析和讲述被拉长。而《大侦探》的几季行进下来,对于人物关系、故事背景的更多笔墨描写,试图在人物关系上下悬疑文章,也导致故事线内容比例的加重。

《大侦探9》

其二,这些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等披露方式,又多以出示一个线索后,嘉宾一段讲述为主。这也导致整体少了些凭借着线索整合推理出故事全貌的悬疑感,而让“讲故事”的观感更凸显。

“推”的感觉削弱了,但故事线又与动机和议题联系紧密,不能不讲,再加上越来越长的节目时长,可不就容易变成“讲故事大会”了嘛。

《大侦探》向着“重故事”的方向迈进,或许有那么点无奈的意味。

毕竟密室、行凶手段等等诡计比较难以出新,而在尝试着各种方式玩转灵魂互换、时空交替,绞尽脑汁盘盘我是谁、谁是你之后,如上述所说,创作团队更可能在人物关系和动机上下功夫,而这就容易造成故事的比重增加。

再有,《大侦探》不仅仅是“大侦探”,它敏锐和犀利的对社会议题的洞察和讨论也是其重要看点之一,而承载这些议题的,就是角色身上的故事和成长线,这也大概率会增加故事的比重。

好的方面的是,创作团队对于议题的敏锐甚至超前洞察,加上嘉宾沉浸式地演绎,在精美服化道的辅助下,《大侦探》“大型故事会”的质量还算可以。但这就愈发突出了其在推理上的弱化,甚至容易出现对于节目核心丧失、本末倒置的担忧,毕竟想要“以前那味儿”的声音不绝于耳。

《大侦探9》场景

另一个隐患则是,走过100期的《大侦探》到了需要更多新鲜血液的关键时刻。

“老玩家”的排列组合当然好,他们人设鲜明、各司其职,没有隔阂、梗与互动能够信手拈来,能够快速进入到节目中,且容易与以往内容形成连接。就连如《名侦探俱乐部》这样的衍生内容中,吴昕和大张伟怕杨蓉冷,为其找毯子的画面,也能让粉丝感动又津津乐道。

另一方面,《大侦探》所憧憬的是一个又一个九年100期,那么,就不能仅仅依赖于当下的几位“老玩家”。且不说新玩家会带来新鲜感,“老玩家”的固定也可能会让节目全民化之下,面临另一种“圈层固化”。

从晏吉团队主导的三季节目来看,《大侦探》也在试图加入一些新鲜血液,但频率和人数可谓相当小心翼翼。

从结果和效果来看,这几季《大侦探》还没有推出一个让观众期待“返场”的新人嘉宾,而最新一期中加入的张宥浩甚至迎来了极与极的舆论评价,且登上热搜。

《大侦探9》张宥浩

“张宥浩的表现到底好与不好”,关于这件事的讨论,在微博和豆瓣小组两个核心明侦粉聚集地产生了两极结果,微博热搜之下一边倒的认为新人过于抢戏,而豆瓣小组则更多称赞这位新人“玩得很好”。等到这个案件全貌播完之后,“收回对张宥浩的偏见”等类似评价也逐渐在微博上蔓延开来,但抵不上微博众粉一开始对于这位新人的“批评”热度。

“张宥浩热搜”也成为“明侦粉到底排不排外”这一问题答案的注脚。从最终节目呈现来说,脱稿、积极接梗、入戏状态刚好、推理逻辑不弱、能够抗辩强推的这位新人为何不受欢迎?是因为其本身的综艺观众缘,还是明侦这一期的剪辑问题,又或者是众多明侦粉所形成的“刻板”?毫无疑问,“张宥浩热搜”必然要成为晏吉团队急需复盘思考的一个现象,而如何处理这个现象,打开新鲜血液的阀门,也是能否延长《大侦探》寿命的关键。

如果说第七季《大侦探》是需要“老玩家”一起支撑起的稳定、过渡的一季,“老玩家”也确实撑起并成为《大侦探》的中坚力量,那么三季过去了,面对着更高、更远的未来,哪怕“维稳”对于一档长寿综N代同样重要,但《大侦探》不能仅仅还做着“维稳”的工作,尤其是节目推理元素已被频频吐槽之下,节目需要找到更多挣脱质疑之法。

《大侦探9》

或许在规整、难度不高的案子中,加入一些其他“人设”去做尝试,如早期撒贝宁一样的推理担当、鬼鬼一样的氛围担当,又或者目前急缺的“推理王”、“线索王”,这些都是《大侦探》从第10季开始需要找寻到的确定答案,对于“新人”的试错迫在眉睫。无论是综艺娱乐效果突出、且创造过悬疑名场面的“浪姐”Ella,以及共情力、逻辑性与接梗效果十足的“少年”胡先煦等这些芒果熟人,还是类似张宥浩在悬疑探案影视作品里表现不俗的演员,都该走一趟后续的《大侦探》。

《大侦探》急需新人带来新人设。

当一档网综走过100案,它是值得内容产业不断研究的样本,也是当下年轻人文化图腾上不可取代的精神力量。站在新的节点,面临着独自探索的未知和挑战,逐步走向全民化的《大侦探》需要找到一种稳中求变的驱动力,来为“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明侦宇宙”注入更多的想象,让100期这条轴线被拉得更长更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