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宋佳楠
国际教育赛道再添新玩家。
中公教育(002607.SZ)日前宣布,全面开启国际教育服务战略,聚焦国际化职业教育、国际人才培养等业务。
据界面教育从相关知情人士处了解,中公考研团队今年作出调整,单独成立一个小团队来做国际教育的新业务。
官网显示,该业务以“中公佳航留学”的品牌运营,展示了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主流留学目的地,但相应链接暂无法打开,院校库也尚未完善。此外还提供了雅思、托福、GRE、GMAT等考试相关信息。
与普晖香港升学中心的合作是中公开启国际教育业务的第一步。该中心成立于2008年,是香港本土教育机构,目前在全国有超过300个县校的招生办事处。
上述人士透露,后续的国外留学服务,大概率也是类似香港留学的合作模式,即双方针对目标留学人群,共同开展升学规划及指导、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研学、游学等业务。
受益于开放的国际化视野、双语环境以及国际交流机会,香港留学近年来备受内地学生的青睐。据香港入境事务处赴港学生的签证统计情况显示,2021年内地生赴港入读人数达到37087人,同比2020年上涨19.16%。
不仅内地学生赴港求学的需求与日剧增,名校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根据香港教资会资助课程的2022/2023学年香港八大高校就学人数统计,非本地生中,内地学生占比最高,占非本地生人数的74.6%。
国际教育的生命力重新爆发,除了因疫情被压制的留学需求逐渐得到释放,或许还与国内升学日益“内卷”的竞争状况脱不开关系。2024年考研人数达到438万人,相比六年前的238万人接近翻倍,更多人希望通过留学提升求职竞争力或缓解就业压力。
留学市场端也有了新变化,疫情叠加“双减”,一批缺乏竞争力的机构被淘汰出清,还有公司面临倒闭,无法持续为客户提供需求,更多的资源和用户流向头部机构,整个留学行业经历大洗牌。
由于留学服务的标准化程度高、行业门槛低,中小机构众多,国内头部的留学服务机构集中在包括新东方、金吉列、启德教育、澳际等。
以新东方为例,随着疫情管控逐步放开,公司出国相关业务恢复双位数增长。2023年6月至11月,新东方的出国考试准备和留学咨询业务分别同比增长约46.5%、31.7%。
也有新入局的玩家想要分食庞大的留学市场,如高途于去年宣布加大国际教育的投入。高途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向东提到:“后疫情时代,国际教育迎来新契机,教育的供给体系已经升级为全球供给。”
从整个留学产业链来看,留学前服务包括前期咨询、制定留学计划、协助学生准备申请资料以及提供所需的语言、学术、实践课程等。疫情后各国高校的申请标准、招生规模、办理实效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在此背景下,留学考培、留学咨询仍具有较强的入口价值。
留学后服务则为学生提供在海外的租房、学习辅导、实习指导、求职等服务内容。求学难、求职难等问题推动留学后市场服务的供给爆发。观研报告预计,留学后市场将在2024年达到2854亿元,随后将保持13%左右的速度增长,至2026年,该市场规模将达3611亿元左右。
“中公佳航留学”官网显示,其提供的业务主要集中在留学前服务。而当下留学前的咨询和中介服务在服务流程、专业化程度上都已有较大提升,且竞争激烈,没有相关基因的中公教育在面临“出海”难题时,和境外成熟机构合作,或许是较为省力的一条捷径。
从官网宣传口径来看,中公教育还打算结合自身的职教优势,发展国际化职业教育。尤其是在当前“一带一路”架构中,各类国际化人才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国际化职业教育受到了权威机构和部门的高度重视。
但培养专业的国际化人才,不能直接“照搬照抄”,也不能完全依靠国外经验,否则会出现一些水土不服的现象。要想走好这条路,中公教育仍需多花些心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