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知名专家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知名专家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让知识之花盛开在石宣大地上

为深化川渝人社合作,充分发挥专家人才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积极作用,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决定,在四川省宣汉县和重庆市石柱县联合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团走进石柱宣汉活动暨“智兴天府专家行”厅县合作助力乡村振兴宣汉活动。这也是川渝高层次专家人才今年首场联合服务活动。3月26日,该活动的启动仪式在宣汉举行。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董宏杰介绍,此次活动开展前期,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重庆市石柱县、四川省宣汉县有关部门对两地提出的专家智力服务需求进行了多次研究论证,最终遴选确定蜀宣花牛培养项目、正达凯乙二醇开发项目、精致石柱提升项目、巴蜀道地中药加工项目等13个急需专家智力服务的重大项目进行智力服务。13个项目涉及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医疗卫生和能源化工等多个领域。

结合宣汉、石柱两地需求,在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支持下,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从北京、四川、重庆等地精准遴选匹配39名医疗、农业、工业、畜牧等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参与此次活动。

会上,39位专家接过由四川省人社厅和重庆市人社局颁发的专家聘书,成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团专家”。首席专家、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后强表示,“这个荣誉是很高的、甚至是空前的,表明我们要深入参与国家重大战略的推进和实施。”

李后强在会上说:“我作为首席专家又签定了合作协议书,后面就必须真干了!这个聘书,纸张很薄,但分量很重。白纸黑字,字字千钧,全是重托。聘书是一份信任,也是一份责任;聘书是一份荣誉,还是一份契约;聘书是一份重视,更是一份试卷。聘任本质上是对我们人品、人格、能力、态度的考验和检阅。我们受聘人员一定要深刻认识聘书的含金量和期望值。”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以结果为导向。李后强指出,聘期一年,实际是“试用期”一年,一年后是否续聘,就看专家团队的成绩。必须增强危机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立即行动起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尽快拿出最好成果来证明专家团队的态度和功力。

“我老家在重庆市云阳县,学习工作在成都市,属于典型的‘双城记’,因此对重庆、四川很熟悉。”李后强教授从1998年3月开始研究成渝地区发展,2004年与韩毅教授一起提出“成渝地区双核椭圆模型”,至今已有20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中央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未来一段时期成渝地区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区域内生态禀赋优良、能源矿产丰富、城镇密布、风物多样,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

经济圈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的27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四川省的15个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9600万人。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DP达到81986亿元(迈上8万亿台阶),川渝两省市GDP达到90278亿元(迈上9万亿台阶)。作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进入了稳中加固、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在新时代,川渝要建设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大后方,必须突出双城经济圈的功能与作用,必须加强同其他区域的战略对接,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信息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更好地发挥成渝城市群的独特优势,任重而道远。

李后强表示,去年9月,中央领导人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今年1月31日,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就新质生产力做了系统阐述。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从现实情况来看,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导人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教育科技人才支撑等方面作了阐述。

比如,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今年全国两会期间,3月5日,中央领导人在江苏代表团谈新质生产力,着重强调的是四个字——“因地制宜”。深刻阐述了新质生产力和传统产业的辩证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因地制宜”四个字,蕴含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各展优势,又要协同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因此,要在实际工作中要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李后强指出,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人才,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优秀企业家。新质生产力是指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都发生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进入了新能级、新水平、新方式、新途径的历史新阶段。有了提质升级增效的劳动者队伍、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关系,因此全要素生产率大大提升。新质生产力=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优化提质,由此要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当前,以新质生产力塑造我国经济新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新动能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容,既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又具有重大实践价值。

重庆市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人口3213万人。重庆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基础坚实,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优良,国家战略叠加,发展前途光明。石柱县地处长江上游南岸、重庆东部,是集民族地区、三峡库区、革命老区、特困地区于一体的特殊县。面积3014平方公里,人口59万,有土家族、汉族、苗族、独龙族等29个民族。是“中国黄连之乡”“中国辣椒之乡”“全国最大的莼菜生产基地”“中国天然氧吧”“中国(重庆)气候旅游目的地”“中国康养美食之乡”。

2019年4月15日,中央领导亲临石柱县考察调研,给予殷切期望和亲切关怀。近年石柱县聚焦“全域康养、绿色崛起”主题,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发展以辣椒为代表的“红色”调味品、以黄连为代表的“黄色”中药材、以莼菜为代表的“绿色”果蔬等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做强做大“三色”经济,走出了一条“山上种连、山下种椒、水中种莼”的立体式、全链条、品牌化产业发展道路,“红”“黄”“绿”三种颜色格外浓烈。突出绿色工业特色,深入聚焦清洁能源、康养消费品、装备制造、新型材料“四大产业集群”,不断推动工业经济扩面提质,不断提升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大力建设“四新一地”即:打造渝东鄂西综合交通新枢纽、“两群”绿色协同发展新典范、武陵山区乡村振兴新样板、成渝地区康养经济新标杆,“一地”为加快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发展以“观养、住养、动养、文养、食养、疗养”六养为主题的康养产业。

擦亮人居“底色”、打造产业“特色”,提升了乡村振兴“成色”,取得重大成就。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逆势上扬、稳中有进,GDP首次达到209.07亿元、增长4%,增速居全市第9位、渝东南第1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达到106.3亿元;税收收入增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位居渝东南第1位。

达州市面积1.66万平方公里,人口537万人,是人口大市、资源富市、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和革命老区,享有“巴人故里、红色达州、中国气8都”美称。历史悠久、区位独特、环境优美、人杰地灵、物产丰饶、产业完备、前景广阔。宣汉县,古为巴国故都,东汉和帝永元2年(公元90年)始置县,取义“宣扬汉王朝德威”。宣汉面积4271平方公里,人口132万人(土家族人口近7万人),是全省土家族人口最多、唯一聚居并建有土家族乡的县,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占全县幅员的四分之一。

这里区位优势突出,资源丰富,景点众多,人文厚重,实力雄厚。宣汉县矿产可以概括为:一煤(煤炭),二气(石油、天然气),三土(粘土、高岭土、膨润土),五石(滑石、长石、大理石、石英石、石灰石),八矿(铁、砷、硅、硫磺、石膏、铝、卤钾、岩盐)。天然气预测储量高达1.5万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位,普光气田是全国最大的海相整装气田,年拥有150亿立方的天然气产能和285万吨的硫磺产量,是西南地区天然气气田中心、国家“西气东输工程”重要基地。原煤储量达1.6亿吨,富钾卤水储量达1.5亿立方米。此外,还有大理石30亿立方米,石灰石30亿立方米,石英石3000万立方米,硫磺矿867万吨,铁矿1800万吨等。是全国黄牛、茶叶、白肋烟、粮油商品生产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还是全省奶牛、生猪、速丰林、木本药材商品生产基地,全省优质油菜第一大县、全省第二大奶源基地县。著名景点有巴山大峡谷、观音山、笔架山,峨城竹海公园,洋烈湿地公园等。

这些年来,宣汉县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在农业兴县、工业强县、文旅靓县、开放活县“四大板块”持续用力,干成一件又一件大事,取得一项又一项荣誉。天然气硫黄、微玻纤新材料、锂钾综合利用、金属新材料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工业有了长足进步。2023年GDP达701亿元、占全市26.4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43.03亿元,占全市23.5%。实现了从“国贫县”到“百强县”的华丽蝶变。2023年成功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名列第90名。

“我们发现,石柱县与宣汉县具有共同特点——民族地区(土家族)、革命老区、资源富集(天然气)、生态良好、文化厚重、潜力巨大。他们发扬革命老区精神,创造了许多奇迹。我们这次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来四川到重庆视察调研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在这次活动安排中,石柱、宣汉提出的很多项目,挑战性很强,技术含量很高,比如城市发展规划、文旅发展、现代农业、林下中药、医疗卫生、智能制造、能源化工等,具有前沿性和务实性,值得我们狠下真深功夫。我们感到,石柱宣汉有专家学者的重大选题、有论文书写的广大空间、有才华展示的宽阔舞台、有创新创业的优良条件,必须倍加珍惜,充分释放我们的潜能。”李后强说。

李后强强调,进了石柱宣汉门,就是石柱宣汉人。专家团队应该做到,只要对石柱宣汉有利的事就要坚决支持,只要对石柱宣汉不利的事就要坚决反对;只要石柱宣汉提出的需求,专家团队要设法满足;只要石柱宣汉关注的问题,专家团队都要认真研究;只要石柱宣汉的成就专家团队都要高兴,只要石柱宣汉的忧愁专家团队都要尽力化解。

他指出,要首先搞好调查研究。深入乡村、社区、景区、街道、工厂、企业、医院、学校,全面摸准发展现状,真实需求。在掌握实情的基础上,多献务实之策、管用之计、发展之招,切实解决基层技术、人才、项目和资金难题,努力把技术送到石柱宣汉的群众家。

再是搭桥联网广泛宣传。“结合石柱宣汉发展状况,用好我们的人脉关系和社会影响,搭建引智、引资、引商的纽带桥梁,为石柱宣汉注入重要的生产要素。”李后强表示,要利用专家团队的知识优势,把石柱宣汉作为专门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和提炼总结,推出“双圈新赛道”“石宣新启示”,实事求是写出推介文章在国内外广泛传播。

特别是要利用专家团队个人所在单位的平台和资源,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渠道为石柱宣汉培养各类永久牌人才。

“我们一定要拜石柱宣汉人民为师,要大力发扬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和优秀企业家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深入石柱宣汉、了解石柱宣汉、研究石柱宣汉、认识石柱宣汉、热爱石柱宣汉、建设石柱宣汉。我们要立足石柱宣汉活动,服务整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把汗水和心血抛洒在巴蜀热土上,让知识之花盛开在石宣大地上,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李后强说。

“总之,我们能参加这次四川省人社厅、重庆市人社局联合举办的2024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团走进石柱宣汉活动暨‘智兴天府专家行’厅县合作助力乡村振兴宣汉行动,非常光荣与自豪。”他衷心感谢重庆市人社局、四川省人社厅和达州市对我们的高度信任和做出的精心安排!“我们要按照四川省人社厅和重庆市人社局的要求,认真落实‘精准、有效、统筹’的具体安排,时刻牵挂着石柱宣汉、时刻关注着石柱宣汉、时刻思考着石柱宣汉、时刻呵护着石柱宣汉,深入研究,勤奋工作,争取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以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不负韶华,从而在我们的人生履历中写下光辉灿烂的“石宣篇章”,为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贡献!”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知名专家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让知识之花盛开在石宣大地上

为深化川渝人社合作,充分发挥专家人才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积极作用,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决定,在四川省宣汉县和重庆市石柱县联合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团走进石柱宣汉活动暨“智兴天府专家行”厅县合作助力乡村振兴宣汉活动。这也是川渝高层次专家人才今年首场联合服务活动。3月26日,该活动的启动仪式在宣汉举行。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董宏杰介绍,此次活动开展前期,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重庆市石柱县、四川省宣汉县有关部门对两地提出的专家智力服务需求进行了多次研究论证,最终遴选确定蜀宣花牛培养项目、正达凯乙二醇开发项目、精致石柱提升项目、巴蜀道地中药加工项目等13个急需专家智力服务的重大项目进行智力服务。13个项目涉及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医疗卫生和能源化工等多个领域。

结合宣汉、石柱两地需求,在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支持下,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从北京、四川、重庆等地精准遴选匹配39名医疗、农业、工业、畜牧等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参与此次活动。

会上,39位专家接过由四川省人社厅和重庆市人社局颁发的专家聘书,成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团专家”。首席专家、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后强表示,“这个荣誉是很高的、甚至是空前的,表明我们要深入参与国家重大战略的推进和实施。”

李后强在会上说:“我作为首席专家又签定了合作协议书,后面就必须真干了!这个聘书,纸张很薄,但分量很重。白纸黑字,字字千钧,全是重托。聘书是一份信任,也是一份责任;聘书是一份荣誉,还是一份契约;聘书是一份重视,更是一份试卷。聘任本质上是对我们人品、人格、能力、态度的考验和检阅。我们受聘人员一定要深刻认识聘书的含金量和期望值。”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以结果为导向。李后强指出,聘期一年,实际是“试用期”一年,一年后是否续聘,就看专家团队的成绩。必须增强危机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立即行动起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尽快拿出最好成果来证明专家团队的态度和功力。

“我老家在重庆市云阳县,学习工作在成都市,属于典型的‘双城记’,因此对重庆、四川很熟悉。”李后强教授从1998年3月开始研究成渝地区发展,2004年与韩毅教授一起提出“成渝地区双核椭圆模型”,至今已有20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中央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未来一段时期成渝地区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区域内生态禀赋优良、能源矿产丰富、城镇密布、风物多样,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

经济圈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的27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四川省的15个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9600万人。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DP达到81986亿元(迈上8万亿台阶),川渝两省市GDP达到90278亿元(迈上9万亿台阶)。作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进入了稳中加固、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在新时代,川渝要建设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大后方,必须突出双城经济圈的功能与作用,必须加强同其他区域的战略对接,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信息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更好地发挥成渝城市群的独特优势,任重而道远。

李后强表示,去年9月,中央领导人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今年1月31日,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就新质生产力做了系统阐述。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从现实情况来看,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导人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教育科技人才支撑等方面作了阐述。

比如,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今年全国两会期间,3月5日,中央领导人在江苏代表团谈新质生产力,着重强调的是四个字——“因地制宜”。深刻阐述了新质生产力和传统产业的辩证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因地制宜”四个字,蕴含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各展优势,又要协同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因此,要在实际工作中要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李后强指出,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人才,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优秀企业家。新质生产力是指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都发生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进入了新能级、新水平、新方式、新途径的历史新阶段。有了提质升级增效的劳动者队伍、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关系,因此全要素生产率大大提升。新质生产力=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优化提质,由此要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当前,以新质生产力塑造我国经济新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新动能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容,既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又具有重大实践价值。

重庆市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人口3213万人。重庆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基础坚实,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优良,国家战略叠加,发展前途光明。石柱县地处长江上游南岸、重庆东部,是集民族地区、三峡库区、革命老区、特困地区于一体的特殊县。面积3014平方公里,人口59万,有土家族、汉族、苗族、独龙族等29个民族。是“中国黄连之乡”“中国辣椒之乡”“全国最大的莼菜生产基地”“中国天然氧吧”“中国(重庆)气候旅游目的地”“中国康养美食之乡”。

2019年4月15日,中央领导亲临石柱县考察调研,给予殷切期望和亲切关怀。近年石柱县聚焦“全域康养、绿色崛起”主题,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发展以辣椒为代表的“红色”调味品、以黄连为代表的“黄色”中药材、以莼菜为代表的“绿色”果蔬等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做强做大“三色”经济,走出了一条“山上种连、山下种椒、水中种莼”的立体式、全链条、品牌化产业发展道路,“红”“黄”“绿”三种颜色格外浓烈。突出绿色工业特色,深入聚焦清洁能源、康养消费品、装备制造、新型材料“四大产业集群”,不断推动工业经济扩面提质,不断提升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大力建设“四新一地”即:打造渝东鄂西综合交通新枢纽、“两群”绿色协同发展新典范、武陵山区乡村振兴新样板、成渝地区康养经济新标杆,“一地”为加快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发展以“观养、住养、动养、文养、食养、疗养”六养为主题的康养产业。

擦亮人居“底色”、打造产业“特色”,提升了乡村振兴“成色”,取得重大成就。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逆势上扬、稳中有进,GDP首次达到209.07亿元、增长4%,增速居全市第9位、渝东南第1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达到106.3亿元;税收收入增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位居渝东南第1位。

达州市面积1.66万平方公里,人口537万人,是人口大市、资源富市、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和革命老区,享有“巴人故里、红色达州、中国气8都”美称。历史悠久、区位独特、环境优美、人杰地灵、物产丰饶、产业完备、前景广阔。宣汉县,古为巴国故都,东汉和帝永元2年(公元90年)始置县,取义“宣扬汉王朝德威”。宣汉面积4271平方公里,人口132万人(土家族人口近7万人),是全省土家族人口最多、唯一聚居并建有土家族乡的县,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占全县幅员的四分之一。

这里区位优势突出,资源丰富,景点众多,人文厚重,实力雄厚。宣汉县矿产可以概括为:一煤(煤炭),二气(石油、天然气),三土(粘土、高岭土、膨润土),五石(滑石、长石、大理石、石英石、石灰石),八矿(铁、砷、硅、硫磺、石膏、铝、卤钾、岩盐)。天然气预测储量高达1.5万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位,普光气田是全国最大的海相整装气田,年拥有150亿立方的天然气产能和285万吨的硫磺产量,是西南地区天然气气田中心、国家“西气东输工程”重要基地。原煤储量达1.6亿吨,富钾卤水储量达1.5亿立方米。此外,还有大理石30亿立方米,石灰石30亿立方米,石英石3000万立方米,硫磺矿867万吨,铁矿1800万吨等。是全国黄牛、茶叶、白肋烟、粮油商品生产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还是全省奶牛、生猪、速丰林、木本药材商品生产基地,全省优质油菜第一大县、全省第二大奶源基地县。著名景点有巴山大峡谷、观音山、笔架山,峨城竹海公园,洋烈湿地公园等。

这些年来,宣汉县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在农业兴县、工业强县、文旅靓县、开放活县“四大板块”持续用力,干成一件又一件大事,取得一项又一项荣誉。天然气硫黄、微玻纤新材料、锂钾综合利用、金属新材料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工业有了长足进步。2023年GDP达701亿元、占全市26.4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43.03亿元,占全市23.5%。实现了从“国贫县”到“百强县”的华丽蝶变。2023年成功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名列第90名。

“我们发现,石柱县与宣汉县具有共同特点——民族地区(土家族)、革命老区、资源富集(天然气)、生态良好、文化厚重、潜力巨大。他们发扬革命老区精神,创造了许多奇迹。我们这次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来四川到重庆视察调研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在这次活动安排中,石柱、宣汉提出的很多项目,挑战性很强,技术含量很高,比如城市发展规划、文旅发展、现代农业、林下中药、医疗卫生、智能制造、能源化工等,具有前沿性和务实性,值得我们狠下真深功夫。我们感到,石柱宣汉有专家学者的重大选题、有论文书写的广大空间、有才华展示的宽阔舞台、有创新创业的优良条件,必须倍加珍惜,充分释放我们的潜能。”李后强说。

李后强强调,进了石柱宣汉门,就是石柱宣汉人。专家团队应该做到,只要对石柱宣汉有利的事就要坚决支持,只要对石柱宣汉不利的事就要坚决反对;只要石柱宣汉提出的需求,专家团队要设法满足;只要石柱宣汉关注的问题,专家团队都要认真研究;只要石柱宣汉的成就专家团队都要高兴,只要石柱宣汉的忧愁专家团队都要尽力化解。

他指出,要首先搞好调查研究。深入乡村、社区、景区、街道、工厂、企业、医院、学校,全面摸准发展现状,真实需求。在掌握实情的基础上,多献务实之策、管用之计、发展之招,切实解决基层技术、人才、项目和资金难题,努力把技术送到石柱宣汉的群众家。

再是搭桥联网广泛宣传。“结合石柱宣汉发展状况,用好我们的人脉关系和社会影响,搭建引智、引资、引商的纽带桥梁,为石柱宣汉注入重要的生产要素。”李后强表示,要利用专家团队的知识优势,把石柱宣汉作为专门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和提炼总结,推出“双圈新赛道”“石宣新启示”,实事求是写出推介文章在国内外广泛传播。

特别是要利用专家团队个人所在单位的平台和资源,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渠道为石柱宣汉培养各类永久牌人才。

“我们一定要拜石柱宣汉人民为师,要大力发扬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和优秀企业家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深入石柱宣汉、了解石柱宣汉、研究石柱宣汉、认识石柱宣汉、热爱石柱宣汉、建设石柱宣汉。我们要立足石柱宣汉活动,服务整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把汗水和心血抛洒在巴蜀热土上,让知识之花盛开在石宣大地上,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李后强说。

“总之,我们能参加这次四川省人社厅、重庆市人社局联合举办的2024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团走进石柱宣汉活动暨‘智兴天府专家行’厅县合作助力乡村振兴宣汉行动,非常光荣与自豪。”他衷心感谢重庆市人社局、四川省人社厅和达州市对我们的高度信任和做出的精心安排!“我们要按照四川省人社厅和重庆市人社局的要求,认真落实‘精准、有效、统筹’的具体安排,时刻牵挂着石柱宣汉、时刻关注着石柱宣汉、时刻思考着石柱宣汉、时刻呵护着石柱宣汉,深入研究,勤奋工作,争取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以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不负韶华,从而在我们的人生履历中写下光辉灿烂的“石宣篇章”,为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贡献!”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