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李宁找来PE巨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李宁找来PE巨头

新一轮私有化浪潮。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投资界PEdaily 杨继云

李宁似乎正在经历着一场黯淡时期。

3月20日,李宁发布集团2023年全年业绩,披露集团收入同比上升7.0%至275.98亿元。今天开盘李宁市值超510亿港元——但这比起李宁巅峰时期超过2000亿港元的市值,依旧相去甚远。

回看1990年,被誉为“体操王子”的李宁创办了同名体育用品公司,开始了商业征途。2004年,李宁在港交所IPO,此后随着2008年奥运会和2018年左右的国潮崛起,李宁曾迎来无数高光时刻,但又归于落寞。

上市20年之际,李宁或许正在谋求私有化——据悉,李宁本人已经邀请TPG、PAG(太盟投资集团)、高瓴等加入私有化收购。不过,最新财报中李宁并未提及此事。而眼下,PE巨头正热衷于上市公司私有化,这或许是双方跨越周期的方法。

李宁一年卖270亿,难掩掉队失落

李宁渐渐落入了经营困局。

我们先从最新财报说起。这一次,李宁在港交所发布2023年财务数据,其中显示2023年李宁全年营收275.98亿元,同比上升7%;毛利率133.52亿元,同比上升6.9%。此外,集团整体毛利率为48.4%,较去年持平。

不过,李宁2023全年净利润31.87亿,与2022年的40.64亿相比下降了21.6%——增收不增利,李宁再一次陷入尴尬局面。而考虑搭配目前消费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李宁在短期运营上将继续承压。

作为一家国产运动品牌,李宁曾风靡全国。1963年,李宁出生在广西柳州,17岁进入国家队,在后来的运动生涯中先后拿下14项世界冠军,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运动员之一。1990年,李宁以自己名字创办了一个体育用品公司,“李宁”逐渐在全国走红。

2004年6月,李宁公司正式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是当时首家在港股上市的国产体育用品公司。自2008年奥运会后,李宁开始不断引领本土品牌的兴起,经历了异常光彩的十年,在2018年的纽约时装周和2019年的巴黎走秀上,李宁凭借“国潮”而出迅速走红,并一度在市场上掀起了“李宁热”,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潮一哥”。

李宁也趁热打铁,推出高端子品牌LI-NING1990,随着用户对于国潮的接纳和追捧,“中国李宁”一度成为李宁潮流新风貌的最好注解。2019年,彼时风光无限的李宁迎来了股价的飞涨,并且市值在2021年6月25日首次突破2000亿港元。

然而,在此之后李宁在转型上开始“频频失误”,不仅在品牌营销上舆论“翻车”,定位上也有些混乱,中国李宁”、“李宁1990”、“李宁YOUNG”等让消费者难以分辨。此外,为了高端化之路,李宁曾涨价,但为了去库存又一边涨价一边打折,让用户直呼自己是“冤大头”,最终失掉了路人缘……李宁的股价开始不断下跌。

2023年12月,李宁发布公告称,拟22.08亿港元收购恒基兆业旗下香港北角物业港汇东,并将其中的一部分用作集团于香港的总部,公告次日,李宁股价暴跌14%,蒸发了80亿港元。

在最新财报中,李宁解释此举是为满足集团商业化布局需要,立足香港扩展国际业务,但仍然让不少投资人和消费者感到不解——22.08亿,这个数字比2023年整体31亿的净利润也少不了多少。

随着国潮红利远去,李宁渐渐掉队了。

李宁被低估?他找来一支财团

李宁要私有化了?

3月12日上午,一条关于李宁被将选择私有化的消息甚嚣尘上——根据媒体的相关报道,李宁公司的创始人“李宁”正在联络投资机构收购公司股票,进行私有化。据悉李宁邀请了TPG、PAG(太盟投资集团)、高瓴等加入此次私有化收购,不过,该讨论尚处于早期阶段,细节尚未敲定。

一个更加值得关注的细节是,相关报道援引两位消息人士称,李宁选择将公司私有化,是因李宁本人认为公司的市值被低估。甚至称,“私有化每股的收购价格将大幅度高于当前的股价。”消息一出,李宁股价在3月12日午后盘中一度大涨20%。

过去一年,李宁在港股徘徊不前。数据显示,2023年1月29日,李宁市值从2133.47亿港元开始一路下跌,自2023年2月6日至2024年2月6日这个一年周期内,李宁的市值蒸发超过1400亿港元。

而就在私有化消息传出的当天下午,李宁在港交所发布自愿公告,称注意到了股价和交易量不寻常波动,公司董事会并不知悉原因。言外之意,他们也并没有否认私有化的可能。

在李宁可能接洽的几方PE中,无论是TPG、PAG还是高瓴在上市公司私有化方便都有过十分成熟的运作经验。特别是当初高瓴对百丽的私有化,是PE史上一个经典案例。

2007年5月,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女鞋零售商,百丽国际在港交所挂牌,市值达697亿港元。此后近十年间百丽开始了迅速扩张,收购了妙丽、上海百思图、Hush Puppies、森达等品牌,更是在2013年市值达到巅峰的1500亿港元。不过,此后百丽疲态尽显,出现持续性衰退,2017年左右,品牌形象严重老化的百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机,就在此时高瓴来了。

2017年5月,高瓴联手鼎晖收购并私有化百丽,轰动PE界。两个月后,百丽国际正式宣布私有化退市,其531亿港元的总规模成为当时港交所史上最大规模的私有化交易。百丽完成退市后,高瓴资本合计持有百丽56.81%的股份,成为百丽新的控股股东。

高瓴开始了对百丽大刀阔斧的改造与赋能,超过120名高瓴数字化投后赋能团队员工进入百丽工作,完成了数字化转型,实现业绩增长,将一个“濒死”的品牌塑造成了新一代鞋王。或许是看到了高瓴对百丽的“拯救”,李宁也意图通过私有化改变当前的局面。

不过,能否真正实现私有化还需打下一个问号。业内人士分析,以李宁目前的市值,需超过400亿的资金才能进一步推进私有化,而溢价后还需增加100-200亿。此外,根据港交所规则,若有10%的散户投反对票,私有化要约将被否决,收购方财团至少要收购70%的股份才能实现强制私有化。

一切都还未有定数。

PE巨头的新生意:私有化

最近,港股迎来新一轮私有化浪潮。

今年3月,彭博援引消息人士称,新秀丽(Samsonite)收到收购意向,正在考虑包括私有化在内的可能性,但目前还不能确定该集团是否决定推进交易。据了解,凯雷集团、CVC Capital、KKR、贝恩资本等PE均表达有意收购新秀丽,此外,新秀丽的少数股东德宏资本(DCP)也在考虑组建财团参与竞购。

新秀丽是一家美国的箱包品牌,成立于1910年,2011年6月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截至3月19日收盘,新秀丽港股市值超440亿港元。亚洲是新秀丽的最大市场,然而这家公司在港股的表现却持续低迷——这可能是新秀丽可能进行私有化的最大诱因。

据悉,新秀丽在去年就曾研究去美国二次上市的可能。此次,PE巨头们也在研究与新秀丽达成收购交易后,以更高的估值在美国等另一个市场重新上市。

还有被黑石集团看中的欧舒丹。实际上,早在2023年,法国护肤品集团L’Occitane欧舒丹就曾考虑要进行私有化,虽然于去年底最终放弃,但目前最新的消息是,黑石集团被曝正考虑对其收购,并进行了初步尽职调查。同时,黑石集团考虑与欧舒丹董事长Reinold Geiger合作进行收购的可能性。此前,2010年5月,欧舒丹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首家在港上市的法国企业。

这是眼下众多PE机构热衷上市公司私有化交易的一缕缩影。去年8月,罗克资本集团(Roark Capital Group)以约96亿美元报价私有化收购餐饮品牌赛百味;今年3月,私募股权公司Arkhouse Managemen和 Brigade Capital Management提升报价至66亿美元,想要私有化梅西百货……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实际上,进行私有化交易,被看作是大型PE机构跨周期投资的重要举措。其中的逻辑在于:在上市公司市值走低时进行私有化,通过管理赋能提升业绩表现,再择机重新上市获得更高的估值。在当前IPO退出受阻、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的大环境下,对于一些确定标的的私有化,其可能的回报或许会高于对一些初创企业的押注。

就像高瓴曾经私有化的百丽,在退市7年后,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有望回归。邀约了PE巨头的李宁,能否走通这条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李宁

4.5k
  • 李宁牵手红杉资本再度尝试出海
  • 李宁宣布与红杉中国成立合资公司,以拓展境外市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李宁找来PE巨头

新一轮私有化浪潮。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投资界PEdaily 杨继云

李宁似乎正在经历着一场黯淡时期。

3月20日,李宁发布集团2023年全年业绩,披露集团收入同比上升7.0%至275.98亿元。今天开盘李宁市值超510亿港元——但这比起李宁巅峰时期超过2000亿港元的市值,依旧相去甚远。

回看1990年,被誉为“体操王子”的李宁创办了同名体育用品公司,开始了商业征途。2004年,李宁在港交所IPO,此后随着2008年奥运会和2018年左右的国潮崛起,李宁曾迎来无数高光时刻,但又归于落寞。

上市20年之际,李宁或许正在谋求私有化——据悉,李宁本人已经邀请TPG、PAG(太盟投资集团)、高瓴等加入私有化收购。不过,最新财报中李宁并未提及此事。而眼下,PE巨头正热衷于上市公司私有化,这或许是双方跨越周期的方法。

李宁一年卖270亿,难掩掉队失落

李宁渐渐落入了经营困局。

我们先从最新财报说起。这一次,李宁在港交所发布2023年财务数据,其中显示2023年李宁全年营收275.98亿元,同比上升7%;毛利率133.52亿元,同比上升6.9%。此外,集团整体毛利率为48.4%,较去年持平。

不过,李宁2023全年净利润31.87亿,与2022年的40.64亿相比下降了21.6%——增收不增利,李宁再一次陷入尴尬局面。而考虑搭配目前消费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李宁在短期运营上将继续承压。

作为一家国产运动品牌,李宁曾风靡全国。1963年,李宁出生在广西柳州,17岁进入国家队,在后来的运动生涯中先后拿下14项世界冠军,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运动员之一。1990年,李宁以自己名字创办了一个体育用品公司,“李宁”逐渐在全国走红。

2004年6月,李宁公司正式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是当时首家在港股上市的国产体育用品公司。自2008年奥运会后,李宁开始不断引领本土品牌的兴起,经历了异常光彩的十年,在2018年的纽约时装周和2019年的巴黎走秀上,李宁凭借“国潮”而出迅速走红,并一度在市场上掀起了“李宁热”,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潮一哥”。

李宁也趁热打铁,推出高端子品牌LI-NING1990,随着用户对于国潮的接纳和追捧,“中国李宁”一度成为李宁潮流新风貌的最好注解。2019年,彼时风光无限的李宁迎来了股价的飞涨,并且市值在2021年6月25日首次突破2000亿港元。

然而,在此之后李宁在转型上开始“频频失误”,不仅在品牌营销上舆论“翻车”,定位上也有些混乱,中国李宁”、“李宁1990”、“李宁YOUNG”等让消费者难以分辨。此外,为了高端化之路,李宁曾涨价,但为了去库存又一边涨价一边打折,让用户直呼自己是“冤大头”,最终失掉了路人缘……李宁的股价开始不断下跌。

2023年12月,李宁发布公告称,拟22.08亿港元收购恒基兆业旗下香港北角物业港汇东,并将其中的一部分用作集团于香港的总部,公告次日,李宁股价暴跌14%,蒸发了80亿港元。

在最新财报中,李宁解释此举是为满足集团商业化布局需要,立足香港扩展国际业务,但仍然让不少投资人和消费者感到不解——22.08亿,这个数字比2023年整体31亿的净利润也少不了多少。

随着国潮红利远去,李宁渐渐掉队了。

李宁被低估?他找来一支财团

李宁要私有化了?

3月12日上午,一条关于李宁被将选择私有化的消息甚嚣尘上——根据媒体的相关报道,李宁公司的创始人“李宁”正在联络投资机构收购公司股票,进行私有化。据悉李宁邀请了TPG、PAG(太盟投资集团)、高瓴等加入此次私有化收购,不过,该讨论尚处于早期阶段,细节尚未敲定。

一个更加值得关注的细节是,相关报道援引两位消息人士称,李宁选择将公司私有化,是因李宁本人认为公司的市值被低估。甚至称,“私有化每股的收购价格将大幅度高于当前的股价。”消息一出,李宁股价在3月12日午后盘中一度大涨20%。

过去一年,李宁在港股徘徊不前。数据显示,2023年1月29日,李宁市值从2133.47亿港元开始一路下跌,自2023年2月6日至2024年2月6日这个一年周期内,李宁的市值蒸发超过1400亿港元。

而就在私有化消息传出的当天下午,李宁在港交所发布自愿公告,称注意到了股价和交易量不寻常波动,公司董事会并不知悉原因。言外之意,他们也并没有否认私有化的可能。

在李宁可能接洽的几方PE中,无论是TPG、PAG还是高瓴在上市公司私有化方便都有过十分成熟的运作经验。特别是当初高瓴对百丽的私有化,是PE史上一个经典案例。

2007年5月,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女鞋零售商,百丽国际在港交所挂牌,市值达697亿港元。此后近十年间百丽开始了迅速扩张,收购了妙丽、上海百思图、Hush Puppies、森达等品牌,更是在2013年市值达到巅峰的1500亿港元。不过,此后百丽疲态尽显,出现持续性衰退,2017年左右,品牌形象严重老化的百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机,就在此时高瓴来了。

2017年5月,高瓴联手鼎晖收购并私有化百丽,轰动PE界。两个月后,百丽国际正式宣布私有化退市,其531亿港元的总规模成为当时港交所史上最大规模的私有化交易。百丽完成退市后,高瓴资本合计持有百丽56.81%的股份,成为百丽新的控股股东。

高瓴开始了对百丽大刀阔斧的改造与赋能,超过120名高瓴数字化投后赋能团队员工进入百丽工作,完成了数字化转型,实现业绩增长,将一个“濒死”的品牌塑造成了新一代鞋王。或许是看到了高瓴对百丽的“拯救”,李宁也意图通过私有化改变当前的局面。

不过,能否真正实现私有化还需打下一个问号。业内人士分析,以李宁目前的市值,需超过400亿的资金才能进一步推进私有化,而溢价后还需增加100-200亿。此外,根据港交所规则,若有10%的散户投反对票,私有化要约将被否决,收购方财团至少要收购70%的股份才能实现强制私有化。

一切都还未有定数。

PE巨头的新生意:私有化

最近,港股迎来新一轮私有化浪潮。

今年3月,彭博援引消息人士称,新秀丽(Samsonite)收到收购意向,正在考虑包括私有化在内的可能性,但目前还不能确定该集团是否决定推进交易。据了解,凯雷集团、CVC Capital、KKR、贝恩资本等PE均表达有意收购新秀丽,此外,新秀丽的少数股东德宏资本(DCP)也在考虑组建财团参与竞购。

新秀丽是一家美国的箱包品牌,成立于1910年,2011年6月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截至3月19日收盘,新秀丽港股市值超440亿港元。亚洲是新秀丽的最大市场,然而这家公司在港股的表现却持续低迷——这可能是新秀丽可能进行私有化的最大诱因。

据悉,新秀丽在去年就曾研究去美国二次上市的可能。此次,PE巨头们也在研究与新秀丽达成收购交易后,以更高的估值在美国等另一个市场重新上市。

还有被黑石集团看中的欧舒丹。实际上,早在2023年,法国护肤品集团L’Occitane欧舒丹就曾考虑要进行私有化,虽然于去年底最终放弃,但目前最新的消息是,黑石集团被曝正考虑对其收购,并进行了初步尽职调查。同时,黑石集团考虑与欧舒丹董事长Reinold Geiger合作进行收购的可能性。此前,2010年5月,欧舒丹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首家在港上市的法国企业。

这是眼下众多PE机构热衷上市公司私有化交易的一缕缩影。去年8月,罗克资本集团(Roark Capital Group)以约96亿美元报价私有化收购餐饮品牌赛百味;今年3月,私募股权公司Arkhouse Managemen和 Brigade Capital Management提升报价至66亿美元,想要私有化梅西百货……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实际上,进行私有化交易,被看作是大型PE机构跨周期投资的重要举措。其中的逻辑在于:在上市公司市值走低时进行私有化,通过管理赋能提升业绩表现,再择机重新上市获得更高的估值。在当前IPO退出受阻、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的大环境下,对于一些确定标的的私有化,其可能的回报或许会高于对一些初创企业的押注。

就像高瓴曾经私有化的百丽,在退市7年后,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有望回归。邀约了PE巨头的李宁,能否走通这条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