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孟宝乐
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上,备受瞩目的“委员通道”向世界传达出充满温情又铿锵有力的中国声音,彰显出中国发展的活力与自信。
“乡亲们说,以前最想过上城里人的日子,现在好多城里人都愿意来代村体验生活。‘我家住在公园里’,成为乡亲们常挂在嘴边的话。”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亮相“委员通道”,分享了代村发展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充满向往。

代村的蝶变,不仅满足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更代表着中国乡村振兴的时代新貌。
代村地处临沂市兰陵县城西南,随着代村“模式”走红出圈,奋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的兰陵县也再次步入人们的视线,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作为农业大县、蔬菜大县,兰陵县近年来持续挖掘优势特色、产业融合、品牌引领等新动能,不仅全域涌动着乡村振兴发展浪潮,而且通过一以贯之的决心与行动将各项工作干在实处,阔步走向更宽广的乡村振兴之路。

精准发力,打造乡村振兴“代村模式”
走进坐落于代村的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团团簇簇的绿叶菜像垒积木一样层层叠叠,一派生机盎然。海绵栽培、管道培植、轮式栽培等先进种植技术让人目不暇接;坐上露天的轨道小火车可观赏千亩油菜花田。这里游客每年上百万人,门票收入数千万元。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核心区占地1万亩,目前已建有农业科技馆、锦绣兰陵、兰香东方、华夏菜园等十几个室内智能场馆,连续承办了十一届兰陵(苍山)蔬菜产业博览会。
随着各类乡村振兴项目迅速发展,带动现代农业链条加快延伸,代村实现了以农为本、多业并举,三产融合、农文旅融合。“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7.2万元,比30年前增长了几十倍。”王传喜说。

探寻代村的发展脉络,早在2002年,村里调整并流转部分土地,代村村民就开始搞“五园一带”,即花卉园、果品园、蔬菜园、良种示范园、农业观光园和全民健身带,走上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
2007年,代村与毗邻5个村的2200多家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流转土地7000余亩,同时聘请中国农科院的专家高标准规划设计了万亩农业示范园,有效推动了全县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
2012年,代村搭上了“国家农业公园”的快车,总投资10亿元实施“双园共建”,产业发展迎来井喷时代。
如今,这个曾经集体负债380多万元的“脏乱穷”村,已发展成为村集体各业总产值38亿元、村民共同富裕的先进村。
村集体经济增收,根本目的是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从2006年开始,代村实施旧村改造,建了170户小康楼、65栋居民楼,小学、幼儿园、卫生院、老年活动中心、村民文化广场一应俱全。
2022年,代村又盖起4栋楼,分给2000年至2003年出生的年轻人。多年来,代村以每平方米500元的价格为村民提供保障住房,仅为市价的1/10。
“绿树掩映小洋楼,空气清新人长寿,使用沼气新能源,文明卫生又方便,条条大路通家园,乡村胜似城里面。”代村村民将眼前的美好生活编成了顺口溜。
眼下的代村,处处洋溢着蓬勃发展的生机,滋养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一幅现代化的美丽田园生活画卷徐徐铺展。

连片起势,建设田园新城拓宽共富路
事实上,代村不仅是一个村在前进,而是一片村在抱团发展。
从2018年开始,兰陵县推进实施了“田园新城”建设,计划总投资200亿元,以代村为中心,覆盖周边11个村庄、1个国营农场,辐射面积20平方公里,打造集现代农业、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生态居住于一体的全国乡村振兴先行样板、共同富裕示范区。
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在“田园新城”规划推进实施过程中,12个村党组织组成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合党委,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党委成员,定期召开党委会研究推进项目建设,凝聚共同建设田园新城的头雁合力,打造连片发展的乡村振兴“共同体”。
在规划设计上,田园新城聘请上海复旦大学规划设计院制定 “一主五新”社区建设规划和“五区一带”产业发展规划,打造既有完备城镇功能,又保持田园风光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希望之城”。确定了“大美代村、沂蒙江南”的乡村样板的发展规划,建设了经济、教育、康养、旅游、人才等为一体的田园新城活力区。

产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到实处,为地区和农村居民带来切实利好,实现长足发展的支柱。
瞄准农文旅融合、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田园新城打造以兰陵农业企业园、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新农人培训中心为主的南部产业集群,实现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安置就业创业4000余人,实现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有效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创业就业,引导帮扶周边村庄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同时,田园新城将代村“幼有早育、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善扶”的民生目标逐步向周边村庄辐射推广,实现教育、康养、生态等资源共享。
如今,“田园新城”南部产业集群已经崛起,对标国际标准、体现沂蒙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孵化平台——“农企园”拔地而起,吸引了20多家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进驻,年生产加工各类蔬菜20万吨,产品辐射全国、远销日韩。
抱团发展、联合振兴,把代村的成功模式运用在“田园新城”共富之路上,展现着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智慧,亦是兰陵县高效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久久为功,答好乡村振兴时代“考卷”
“三农”工作之重,重于泰山;乡村振兴之意,尤为深远。
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作为中国“农业第一大省”,山东的乡村振兴改革对解决全国“三农”问题有着特殊的样板与示范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三农”工作一直十分关心并寄予厚望。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清晰描绘了乡村振兴的路线图: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
当年6月,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再次强调,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锚定“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临沂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先行战略,着力建设实力的、农民的、活力的、宜居的、奋进的沂蒙新乡村。
频频被提及、被强调,足见乡村振兴这一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临沂市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兰陵县农业基础雄厚,资源禀赋突出,发展活力充沛,更加需要找准定位,充分释放自身资源禀赋优势,答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考卷”。
从代村“模式”的成功探索,到田园新城的共富实践,可以看出,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具体过程中,兰陵已然率先垂范,提供出一份联村共建、共同致富的有益借鉴。

2024年,兰陵将以乡村振兴为基,做优“土特产”,打造能级更高的“农业强县”。
按照规划,兰陵将新打造种植基地20个、1200亩,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30个,做优长城辣椒、庄坞牛蒡、沂沟粉条、蔡村红丹脆枣等“土特产”品牌;
做大做强预制菜产业,加快建设千喜鹤中央厨房预制菜、德保膳食供应链等项目22个,扩大信良记、递一棒等龙头企业产能,打造中高端预制菜产业集群;
深化“企业+园区(基地)+农户”食用菌产业模式,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水产养殖水循环利用等优势项目连片打造,实现年产值1.1亿元;
扩大“1+8”数字农业平台覆盖面,建设数字农业集中推进区、智慧农业示范区1.5万亩,申报智慧化种植基地2个……
从新起点再出发,带着多年来的探索与收获,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兰陵推进乡村振兴的潜力还将进一步释放,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