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金融科技公司的2023财报:AI技术浓度拉满,小微业务双向奔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金融科技公司的2023财报:AI技术浓度拉满,小微业务双向奔赴

转型成效凸显,人工智能赋能全业务。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来咖智库 追辛

编辑|G3007

最近,一众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陆续发布了最新的2023年财报。

整体来看,通过转型以及调整业务结构,金融科技公司的经营业绩都在企稳回升,各个指标都呈现正向发展。

对比来看,营收规模最大的是陆金所,2023年录得收入343亿元,但利润规模最大的是奇富科技,年度归母净利润为42.85亿元。此外,从市值和营收利润方面来看,行业也在进一步分化,其中奇富科技和陆金所位列第一阵营,乐信、信也科技为第二阵营,宜人金科等为第三阵营。

透过此次财报,金融科技行业整体上也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方面是通过对业务战略的转型调整,重构风控策略,增强风险管理;另一方是通过布局或引入AI大模型的最新技术,将其运用在各个业务场景中,实现降本增效。而在业务方向上,小微企业的融资帮扶成为各个金融科技企业的战略重点,并从国内向海外发展。

而在资本市场上,来咖智库也注意到,这些金融科技公司也是动作频频,比如奇富科技、信也科技、宜人金科等都宣布启动或加大了回购力度,以彰显对自身业务发展潜力的坚定信心,陆金所、乐信则通过派发股息或现金分红的方式,加大对投资者的回报。

当前,金融科技公司监管已步入常态化阶段,在科技力的加持下,其业务模式也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助贷和金融软件服务商上,而是转向了提供更为全面的金融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这些都成为金融科技行业未来走向的重要注解。

01 转型成效凸显,整体业绩稳中有升

从已发布年报的金融科技公司来看,除了陆金所,其它公司在营收利润、放贷规模以及用户运营等各方面,2023年都保持着增长的态势。

比如在营收利润方面,尽管陆金所年度营收在几家中规模最大,但是较去年还是出现了大幅下滑。奇富科技发展稳健,净利润规模继续保持领先优势,而乐信、宜人金科的营收、净利润则恢复到两位数的增长。

具体来看各家的财报,在2023年,陆金所实现营收343亿元,同比下滑41.1%;净利润为10.34亿元,同比下滑88.2%。奇富科技全年实现净收入163亿元,同比下降1.59%,但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42.85亿元,同比增长6.49%;乐信、信也科技、宜人金科的年度营收分别为131亿元、126亿元、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12.7%、42.5%,归属于公司普通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0.7亿元、23.4亿元、2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3.29%、74.09%。

在经营指标方面,2023年有三家撮合放款的规模也都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其中奇富科技的年度撮合放款规模高达4758亿元,同比增长达15.4%;信也科技的年度促成交易额达1943亿元,同比增长10.8%;乐信全年交易额2495亿元,同比增长21.9%;宜人金科的贷款总额为360亿元,同比增长59.3%。

另外从在贷余额来看,截至2023年12月31日,奇富科技、信也科技、乐信在贷余额总额分别为1864.78亿元、674亿元、1240亿元,同比分别变化14.1%、4.3%、24.5%。

从新用户数量来看,截至2023年末有三家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量均实现同比超10%增长,其中奇富科技累计注册用户2.35亿人,同比增加12.8%;乐信累计注册用户数量2.1亿人,同比增加11.1%;信也科技累计注册用户数量1.8亿人,同比增加13.0%。从这方面看,对于有C端业务的金融科技公司来说,2亿注册用户将成为行业一个新的分水岭。

对于此次整体业绩的表现,这些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均将其归因于自身业务模式的转型,并且通过精细化运营,收紧风控策略,从而应对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行带来的风险。比如陆金所方面,就在2023年持续推进业务模式转型,通过优化贷款结构、加强风险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等方式,形成“消费金融与小微融资”的双轮驱动格局。

陆金所董事长兼CEO赵容奭透露,从长期来看,新业务模式将有助于公司获得更大的业务自主性,在收入和成本上都能取得更好的平衡。在2023年第三季度末公司已完成向100%担保模式的过渡,2023年第四季度普惠新增贷款全部由消费金融子公司作为表内贷款发放,或由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在100%承担风险的业务模式下提供。

而奇富科技近年来在逐渐向不承担信用风险的轻资本化转型,这也是当前金融科技行业最主流的方向。财报数据显示,在2023年奇富科技撮合放款规模中,约57%的放款为通过轻资本模式、ICE和其他技术解决方案所提供,这种不承担信贷风险的服务,对于帮助公司有效化解不利环境下的若干风险作出了有力的贡献。与此同时,奇富科技还通过嵌入式模式,持续深化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将整体融资成本大幅降低至历史最低水平。

对信也科技来说,其国内外业务“双轮驱动”战略,也在2023年产生了实效。其中,国内业务延续稳健优质增长,营收达104.1亿元,同比增长4%。国际业务方面,2023年实现营收21.4亿元,同比增长85.9%,占集团营收17%。据披露,目前信也科技已在印尼、菲律宾建立了深度本地化的金融科技平台,并在拉美地区开展科技服务业务。

02 科技“浓度”拉满,AI技术投入赋能全业务

金融科技行业整体业绩恢复向好的背后,各家也在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凸显行业的“科技”属性。从此次财报透露的信息来看,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电销、客服、催收等主要业务流程,以及研发代码辅助、设计创意生成、数据分析等办公场景中广泛应用,提升公司整体的运营效率,也为后续业绩的增长提供了支撑。

比如陆金所,通过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目前已打造出智能客服平台以及AI智能贷款解决方案“行云”,其中智能客服已经应用在业务当中,未来会尝试训练封闭域的生成式对话引擎。数据显示,2023年,其智能客服平台累计服务客户783万人次,智能客服平台解决率超84%;“行云”则已累计服务客户94万人,客户累计获得借款2181亿元,申请流程平均耗时降低31%,断点数改善50%。

而对于当前大热的AI大模型技术,金融科技公司更是争相推出了针对性的金融行业解决方案,加速实现技术的落地应用。早在2022年,奇富科技便启动了大模型团队建设、算力准备和技术研发工作,将大模型确立为公司的战略级项目。随后的2023年,公司倾注大量资金、人力及其他关键资源,全力推进大模型的发展。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奇富大模型在营销、电销、编程等多个场景中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营销领域为例,奇富科技成功地将AIGC与大模型技术相结合,形成了自动化+AIGC的全闭环能力,目前超过70%的图片素材和20%的视频素材都由AI生成,这些生动、精准的内容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营销手段,还成功优化了9%的授信成本。

另外在电销坐席方面,通过为坐席提供线索提炼、语义分析和话术优化建议,奇富大模型赋能的电销坐席累计覆盖了约1300万用户的沟通,使单用户动支金额提升约5%。除了直接赋能业务运作,大模型还在无形中推动了员工工作效率的提升,为开发者提供一个更为高效、智能的编程环境。比如奇富大模型的另一应用分支——毓智AI专家已先后开发出AI工具、AI问答、AI代码补全等功能,累计生成超过2万个代码块、46万行代码,AI已经替代了15%的代码编写工作。

去年四季度以来,乐信自研大模型应用加速落地,在用户画像识别领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比如通过训练,大模型能够自动分析多种数据源,识别出用户所在行业、还款意愿等信息,为差异化、个性化的客户画像和标签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基于大模型辅助开发的异动归因系统也正式上线,实时监测业务指标变化,实现自动化预警和归因,为决策数字化和智能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信也科技也将前沿科技全面应用于金融业务各类场景,推出了一系列提升普惠金融数字化水平和服务效率的科技产品,特别在小微服务平台建设、视觉反欺诈、多语种语音机器人等方面获得了突破性的表现。宜人金科则构建了以“AI+多元场景”的业务战略,研发的AI已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在消费金融上,如AI电销、AI审核风控等;在保险经纪上,如续保提醒机器人及展业机器人等,将不同产品精准触达优质用户,大幅降低供给方的获客成本,同时也大幅降低风险水平。

随着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公司参与布局金融行业大模型,金融科技公司也都在探索突破场景困境,以更好的提升赋能业务的效果。过去的一年,金融大模型已在内容生成、智能营销、获客销售以及风险管理等业务领域开始发挥价值,涉及运营、客服、营销、风控、研究以及贷后等多个场景,这些技术和场景的结合,为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03 响应政策号召,帮扶小微企业成共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是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去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提出做好普惠金融等五篇大文章,鼓励多元主体推动普惠金融向着高质量阶段发展。

一直以来,小微企业是我国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持经济活力的关键环节,在全国数量超过5000多万户,但在对小微企业的金融信贷服务方面,也面临着信息不对称、风险难以把控等挑战,导致金融服务难以精准匹配用户需求。而随着金融科技企业通过运用智能化科技化手段,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在此次各家金融科技公司披露的财报中,也都提到通过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帮助众多小微以及小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方面的举措,并将其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实现公司价值与小微企业发展的双向奔赴。

比如奇富科技通过大模型技术的赋能,成功实现了对小微用户行业特征的重新定义与划分,行业信息覆盖率高达94.5%。同时,公司还利用知识融合、推理与发现等技术手段,构建了小微用户知识图谱,深度剖析了多种复杂关系类型,为风险管理和用户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奇富科技已为中国超过2610万的小微及家庭兼职小微用户提供了适用于信贷场景的行业标签,并协助金融机构为泛小微用户提供1621亿元资金支持,泛小微用户占比从30%提高到50%。

过去一年,乐信通过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336座城市的普惠直营获客团队,发挥线下获客和风控的优势,服务小微、小小微企业,助力普惠金融发展。截至目前,乐信普惠已累计为超过400万小微、个体工商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交易额超过350亿元。

信也科技的财报也显示,2023年为超过81.1万家小微用户和个体工商户提供470亿元信贷科技服务,交易额同比增长8.5%,并推出了小微商户服务智能平台“海陆云系统”,该系统覆盖小微金融服务的全业务流程,提升了小微企业与线下门店的数字经营水平。上线以来,海陆云系统已累计为50万用户提供服务。

对于以“小微融资”为主要战略的陆金所,在2023年也进一步加大了对小微经济发达地区及重点行业领域的精准支持力度,通过灵活多样的信贷产品和高效便捷的审批流程,帮助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全年累计为超过15.1万家小微企业主提供了无需抵押的信用贷款方案。

可以说,在推动小微企业以及普惠金融方面,金融科技企业正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金融交易双方有效对接,以“数据+信息+信贷+风控”的智慧金融服务模式在资金供需、金融科技以及金融服务之间连接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金融产品资讯通达,彻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些都将有利于为小微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普惠金融服务。

结 语

从这几年看,金融科技类企业在监管合规的指引下持续调整,“金融”的属性正在弱化,而“科技”的浓度越来越高。

大浪淘沙之后,现存的金融科技公司基本都找到了盈利模式,发展路径更加清晰。不仅响应政策号召,加强自身的风险管控、积极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同时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消费者权益保护、AI反诈、打击黑灰产等方面发挥自身价值,有望将推动金融科技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和创新,为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金融科技公司的2023财报:AI技术浓度拉满,小微业务双向奔赴

转型成效凸显,人工智能赋能全业务。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匡达

文|来咖智库 追辛

编辑|G3007

最近,一众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陆续发布了最新的2023年财报。

整体来看,通过转型以及调整业务结构,金融科技公司的经营业绩都在企稳回升,各个指标都呈现正向发展。

对比来看,营收规模最大的是陆金所,2023年录得收入343亿元,但利润规模最大的是奇富科技,年度归母净利润为42.85亿元。此外,从市值和营收利润方面来看,行业也在进一步分化,其中奇富科技和陆金所位列第一阵营,乐信、信也科技为第二阵营,宜人金科等为第三阵营。

透过此次财报,金融科技行业整体上也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方面是通过对业务战略的转型调整,重构风控策略,增强风险管理;另一方是通过布局或引入AI大模型的最新技术,将其运用在各个业务场景中,实现降本增效。而在业务方向上,小微企业的融资帮扶成为各个金融科技企业的战略重点,并从国内向海外发展。

而在资本市场上,来咖智库也注意到,这些金融科技公司也是动作频频,比如奇富科技、信也科技、宜人金科等都宣布启动或加大了回购力度,以彰显对自身业务发展潜力的坚定信心,陆金所、乐信则通过派发股息或现金分红的方式,加大对投资者的回报。

当前,金融科技公司监管已步入常态化阶段,在科技力的加持下,其业务模式也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助贷和金融软件服务商上,而是转向了提供更为全面的金融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这些都成为金融科技行业未来走向的重要注解。

01 转型成效凸显,整体业绩稳中有升

从已发布年报的金融科技公司来看,除了陆金所,其它公司在营收利润、放贷规模以及用户运营等各方面,2023年都保持着增长的态势。

比如在营收利润方面,尽管陆金所年度营收在几家中规模最大,但是较去年还是出现了大幅下滑。奇富科技发展稳健,净利润规模继续保持领先优势,而乐信、宜人金科的营收、净利润则恢复到两位数的增长。

具体来看各家的财报,在2023年,陆金所实现营收343亿元,同比下滑41.1%;净利润为10.34亿元,同比下滑88.2%。奇富科技全年实现净收入163亿元,同比下降1.59%,但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42.85亿元,同比增长6.49%;乐信、信也科技、宜人金科的年度营收分别为131亿元、126亿元、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12.7%、42.5%,归属于公司普通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0.7亿元、23.4亿元、2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3.29%、74.09%。

在经营指标方面,2023年有三家撮合放款的规模也都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其中奇富科技的年度撮合放款规模高达4758亿元,同比增长达15.4%;信也科技的年度促成交易额达1943亿元,同比增长10.8%;乐信全年交易额2495亿元,同比增长21.9%;宜人金科的贷款总额为360亿元,同比增长59.3%。

另外从在贷余额来看,截至2023年12月31日,奇富科技、信也科技、乐信在贷余额总额分别为1864.78亿元、674亿元、1240亿元,同比分别变化14.1%、4.3%、24.5%。

从新用户数量来看,截至2023年末有三家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量均实现同比超10%增长,其中奇富科技累计注册用户2.35亿人,同比增加12.8%;乐信累计注册用户数量2.1亿人,同比增加11.1%;信也科技累计注册用户数量1.8亿人,同比增加13.0%。从这方面看,对于有C端业务的金融科技公司来说,2亿注册用户将成为行业一个新的分水岭。

对于此次整体业绩的表现,这些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均将其归因于自身业务模式的转型,并且通过精细化运营,收紧风控策略,从而应对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行带来的风险。比如陆金所方面,就在2023年持续推进业务模式转型,通过优化贷款结构、加强风险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等方式,形成“消费金融与小微融资”的双轮驱动格局。

陆金所董事长兼CEO赵容奭透露,从长期来看,新业务模式将有助于公司获得更大的业务自主性,在收入和成本上都能取得更好的平衡。在2023年第三季度末公司已完成向100%担保模式的过渡,2023年第四季度普惠新增贷款全部由消费金融子公司作为表内贷款发放,或由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在100%承担风险的业务模式下提供。

而奇富科技近年来在逐渐向不承担信用风险的轻资本化转型,这也是当前金融科技行业最主流的方向。财报数据显示,在2023年奇富科技撮合放款规模中,约57%的放款为通过轻资本模式、ICE和其他技术解决方案所提供,这种不承担信贷风险的服务,对于帮助公司有效化解不利环境下的若干风险作出了有力的贡献。与此同时,奇富科技还通过嵌入式模式,持续深化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将整体融资成本大幅降低至历史最低水平。

对信也科技来说,其国内外业务“双轮驱动”战略,也在2023年产生了实效。其中,国内业务延续稳健优质增长,营收达104.1亿元,同比增长4%。国际业务方面,2023年实现营收21.4亿元,同比增长85.9%,占集团营收17%。据披露,目前信也科技已在印尼、菲律宾建立了深度本地化的金融科技平台,并在拉美地区开展科技服务业务。

02 科技“浓度”拉满,AI技术投入赋能全业务

金融科技行业整体业绩恢复向好的背后,各家也在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凸显行业的“科技”属性。从此次财报透露的信息来看,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电销、客服、催收等主要业务流程,以及研发代码辅助、设计创意生成、数据分析等办公场景中广泛应用,提升公司整体的运营效率,也为后续业绩的增长提供了支撑。

比如陆金所,通过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目前已打造出智能客服平台以及AI智能贷款解决方案“行云”,其中智能客服已经应用在业务当中,未来会尝试训练封闭域的生成式对话引擎。数据显示,2023年,其智能客服平台累计服务客户783万人次,智能客服平台解决率超84%;“行云”则已累计服务客户94万人,客户累计获得借款2181亿元,申请流程平均耗时降低31%,断点数改善50%。

而对于当前大热的AI大模型技术,金融科技公司更是争相推出了针对性的金融行业解决方案,加速实现技术的落地应用。早在2022年,奇富科技便启动了大模型团队建设、算力准备和技术研发工作,将大模型确立为公司的战略级项目。随后的2023年,公司倾注大量资金、人力及其他关键资源,全力推进大模型的发展。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奇富大模型在营销、电销、编程等多个场景中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营销领域为例,奇富科技成功地将AIGC与大模型技术相结合,形成了自动化+AIGC的全闭环能力,目前超过70%的图片素材和20%的视频素材都由AI生成,这些生动、精准的内容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营销手段,还成功优化了9%的授信成本。

另外在电销坐席方面,通过为坐席提供线索提炼、语义分析和话术优化建议,奇富大模型赋能的电销坐席累计覆盖了约1300万用户的沟通,使单用户动支金额提升约5%。除了直接赋能业务运作,大模型还在无形中推动了员工工作效率的提升,为开发者提供一个更为高效、智能的编程环境。比如奇富大模型的另一应用分支——毓智AI专家已先后开发出AI工具、AI问答、AI代码补全等功能,累计生成超过2万个代码块、46万行代码,AI已经替代了15%的代码编写工作。

去年四季度以来,乐信自研大模型应用加速落地,在用户画像识别领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比如通过训练,大模型能够自动分析多种数据源,识别出用户所在行业、还款意愿等信息,为差异化、个性化的客户画像和标签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基于大模型辅助开发的异动归因系统也正式上线,实时监测业务指标变化,实现自动化预警和归因,为决策数字化和智能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信也科技也将前沿科技全面应用于金融业务各类场景,推出了一系列提升普惠金融数字化水平和服务效率的科技产品,特别在小微服务平台建设、视觉反欺诈、多语种语音机器人等方面获得了突破性的表现。宜人金科则构建了以“AI+多元场景”的业务战略,研发的AI已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在消费金融上,如AI电销、AI审核风控等;在保险经纪上,如续保提醒机器人及展业机器人等,将不同产品精准触达优质用户,大幅降低供给方的获客成本,同时也大幅降低风险水平。

随着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公司参与布局金融行业大模型,金融科技公司也都在探索突破场景困境,以更好的提升赋能业务的效果。过去的一年,金融大模型已在内容生成、智能营销、获客销售以及风险管理等业务领域开始发挥价值,涉及运营、客服、营销、风控、研究以及贷后等多个场景,这些技术和场景的结合,为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03 响应政策号召,帮扶小微企业成共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是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去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提出做好普惠金融等五篇大文章,鼓励多元主体推动普惠金融向着高质量阶段发展。

一直以来,小微企业是我国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持经济活力的关键环节,在全国数量超过5000多万户,但在对小微企业的金融信贷服务方面,也面临着信息不对称、风险难以把控等挑战,导致金融服务难以精准匹配用户需求。而随着金融科技企业通过运用智能化科技化手段,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在此次各家金融科技公司披露的财报中,也都提到通过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帮助众多小微以及小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方面的举措,并将其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实现公司价值与小微企业发展的双向奔赴。

比如奇富科技通过大模型技术的赋能,成功实现了对小微用户行业特征的重新定义与划分,行业信息覆盖率高达94.5%。同时,公司还利用知识融合、推理与发现等技术手段,构建了小微用户知识图谱,深度剖析了多种复杂关系类型,为风险管理和用户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奇富科技已为中国超过2610万的小微及家庭兼职小微用户提供了适用于信贷场景的行业标签,并协助金融机构为泛小微用户提供1621亿元资金支持,泛小微用户占比从30%提高到50%。

过去一年,乐信通过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336座城市的普惠直营获客团队,发挥线下获客和风控的优势,服务小微、小小微企业,助力普惠金融发展。截至目前,乐信普惠已累计为超过400万小微、个体工商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交易额超过350亿元。

信也科技的财报也显示,2023年为超过81.1万家小微用户和个体工商户提供470亿元信贷科技服务,交易额同比增长8.5%,并推出了小微商户服务智能平台“海陆云系统”,该系统覆盖小微金融服务的全业务流程,提升了小微企业与线下门店的数字经营水平。上线以来,海陆云系统已累计为50万用户提供服务。

对于以“小微融资”为主要战略的陆金所,在2023年也进一步加大了对小微经济发达地区及重点行业领域的精准支持力度,通过灵活多样的信贷产品和高效便捷的审批流程,帮助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全年累计为超过15.1万家小微企业主提供了无需抵押的信用贷款方案。

可以说,在推动小微企业以及普惠金融方面,金融科技企业正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金融交易双方有效对接,以“数据+信息+信贷+风控”的智慧金融服务模式在资金供需、金融科技以及金融服务之间连接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金融产品资讯通达,彻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些都将有利于为小微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普惠金融服务。

结 语

从这几年看,金融科技类企业在监管合规的指引下持续调整,“金融”的属性正在弱化,而“科技”的浓度越来越高。

大浪淘沙之后,现存的金融科技公司基本都找到了盈利模式,发展路径更加清晰。不仅响应政策号召,加强自身的风险管控、积极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同时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消费者权益保护、AI反诈、打击黑灰产等方面发挥自身价值,有望将推动金融科技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和创新,为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