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美的集团去年业绩创新高,淡马锡敦富、瑞银集团退出十大股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美的集团去年业绩创新高,淡马锡敦富、瑞银集团退出十大股东

去年资本运作频繁。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匡达

界面新闻记者 | 冯雨晨

“坚持在漫长的周期里做确定的事情,书写了历史上最好的经营业绩”,在2023年的年报开篇,美的集团(000333.SZ)这样致股东。

3月27日晚间,家电三巨头之一美的集团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当期实现营业总收入3737.1亿元,净利润337.2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突破579.03亿元。净利润增长率跳出过去两年的个位数水平,来到14.10%,营收同比增长率为8.10%,对比去年有明显增幅,但低于净利润增长率。

同时,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美的集团合同负债417.65亿元,同比增加49.38%,环比增加43.81%,这意味着美的集团利润蓄水池丰厚。

高分红依旧令市场瞩目,根据2023年分红方案,美的集团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元(含税),分红总额将达207.61亿元,亦为有史以来最高。结合来看,自2013年整体上市以来,美的集团累计派现金额将超过1070亿元

技术浪潮和商业模式剧变的冲击下,美的集团业绩稳健增长离不开在原有业务结构和产业上的升级。

2022年,以空调、冰箱等大家电起家的美的集团明显加速向To B业务转型。目前已建立To C与To B并重发展的业务矩阵,既可为消费者提供各类智能家居的产品与服务,也可为企业客户提供多元化的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

上述To C智能家居业务涵盖家用空调、洗衣机/冰箱、厨电及其它;除了家电以外的业务都可看作美的集团的To B业务,主要包含在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中,涵盖工业技术、楼宇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及数字化创新业务等。

一直以来,To C业务中的空调占据了美的集团家电业务的半壁江山。

2023年也不例外,美的集团暖通空调收入1611.11亿元,占总营收的43.31%。然后再是包括冰箱、洗衣机、厨房电器及其它小家电在内的消费电器,2023年实现1346.92亿元的收入,占据总营收比例36.20%。

虽然美的集团新近崛起的ToB业务在营收体量上不如空调、消费电器业务,2023年占总营收的10.01%,但ToB业务一直保持着“干劲十足”的领先增速。

2023年,美的集团以To B业务为主的机器人、自动化系统及其他制造业实现营收372.58亿元,同比营收增速高达24.49%。具体来看,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收入为279亿元同比增长29%,智能建筑科技报告期收入259亿元同比增长14%机器人与自动化报告期收入为311亿元同比增长12%。

近些年来,围绕着To B业务,美的集团并购动作频繁。

2020年,美的集团收购菱王电梯有限公司进入电梯产业;2021年,美的集团完成收购机器人应用和系统解决方案领域公司德国库卡公司100%的股权;2022年,豪抛43.59亿元拿下万东医疗(600055.SH45.46%股权拓展智慧医疗产业布局。此外,在新能源领域,美的集团还分别拿下新能源公司合康新能300048.SZ和科陆电子(002121.SH,进军储能解决方案业务。

年报显示,2023年美的集团对外投资额为1534.23亿元,同比增加31.73%。

美的集团表示,To B业务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在总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18.5%提升至2023年的26%以上,并于2023年收入接近千亿元,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已成为美的业务持续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未来To B业务竞争或更加激烈,奥维云网预计,2024年中国家电市场零售额将同比增长0.6%。在智能化、全球化的推动下,美的和海尔有望在To B新业务领域展开新一轮竞争。

另一边,谋求创新和多元化的美的集团自身也在推动“A+H”计划和“A拆A”计划,拓宽融资渠道的手段。

2023年4月,美的集团分拆子公司美智光电创业板IPO,但于当年12月被交易所终止审核;2023年第三季度,美的集团拟分拆子公司安得智联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此外,2023年10月,美的集团向港交所正式提交上市申请书,募资将用于公司全球科技研发,扩大全球研发团队的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展全球研发中心的布局,以强化产品本土化开发的能力,预计在2024年完成。

虽然高分红诱人,但从美的集团现股东数据上来看,部分投资者正选择撤退。截至2024年2月29日,美的集团股东户数为28.25万,较2023年年底减少11.37%,处于2020年来最低股东数量水平。2023年财报显示,淡马锡富敦(TEMASEK FULLERTON ALPHA PTE LTD)、瑞银集团(UBS AG)退出美的集团十大股东之列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美的集团

5.1k
  • 2025年核心资产或最为受益!A50ETF基金(159592)强势走高0.81%,实时成交额突破1.18亿元,恒瑞医药、京东方A、美的集团、紫金矿业等领涨
  • 美的集团增资至76.6亿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美的集团去年业绩创新高,淡马锡敦富、瑞银集团退出十大股东

去年资本运作频繁。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匡达

界面新闻记者 | 冯雨晨

“坚持在漫长的周期里做确定的事情,书写了历史上最好的经营业绩”,在2023年的年报开篇,美的集团(000333.SZ)这样致股东。

3月27日晚间,家电三巨头之一美的集团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当期实现营业总收入3737.1亿元,净利润337.2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突破579.03亿元。净利润增长率跳出过去两年的个位数水平,来到14.10%,营收同比增长率为8.10%,对比去年有明显增幅,但低于净利润增长率。

同时,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美的集团合同负债417.65亿元,同比增加49.38%,环比增加43.81%,这意味着美的集团利润蓄水池丰厚。

高分红依旧令市场瞩目,根据2023年分红方案,美的集团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元(含税),分红总额将达207.61亿元,亦为有史以来最高。结合来看,自2013年整体上市以来,美的集团累计派现金额将超过1070亿元

技术浪潮和商业模式剧变的冲击下,美的集团业绩稳健增长离不开在原有业务结构和产业上的升级。

2022年,以空调、冰箱等大家电起家的美的集团明显加速向To B业务转型。目前已建立To C与To B并重发展的业务矩阵,既可为消费者提供各类智能家居的产品与服务,也可为企业客户提供多元化的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

上述To C智能家居业务涵盖家用空调、洗衣机/冰箱、厨电及其它;除了家电以外的业务都可看作美的集团的To B业务,主要包含在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中,涵盖工业技术、楼宇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及数字化创新业务等。

一直以来,To C业务中的空调占据了美的集团家电业务的半壁江山。

2023年也不例外,美的集团暖通空调收入1611.11亿元,占总营收的43.31%。然后再是包括冰箱、洗衣机、厨房电器及其它小家电在内的消费电器,2023年实现1346.92亿元的收入,占据总营收比例36.20%。

虽然美的集团新近崛起的ToB业务在营收体量上不如空调、消费电器业务,2023年占总营收的10.01%,但ToB业务一直保持着“干劲十足”的领先增速。

2023年,美的集团以To B业务为主的机器人、自动化系统及其他制造业实现营收372.58亿元,同比营收增速高达24.49%。具体来看,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收入为279亿元同比增长29%,智能建筑科技报告期收入259亿元同比增长14%机器人与自动化报告期收入为311亿元同比增长12%。

近些年来,围绕着To B业务,美的集团并购动作频繁。

2020年,美的集团收购菱王电梯有限公司进入电梯产业;2021年,美的集团完成收购机器人应用和系统解决方案领域公司德国库卡公司100%的股权;2022年,豪抛43.59亿元拿下万东医疗(600055.SH45.46%股权拓展智慧医疗产业布局。此外,在新能源领域,美的集团还分别拿下新能源公司合康新能300048.SZ和科陆电子(002121.SH,进军储能解决方案业务。

年报显示,2023年美的集团对外投资额为1534.23亿元,同比增加31.73%。

美的集团表示,To B业务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在总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18.5%提升至2023年的26%以上,并于2023年收入接近千亿元,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已成为美的业务持续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未来To B业务竞争或更加激烈,奥维云网预计,2024年中国家电市场零售额将同比增长0.6%。在智能化、全球化的推动下,美的和海尔有望在To B新业务领域展开新一轮竞争。

另一边,谋求创新和多元化的美的集团自身也在推动“A+H”计划和“A拆A”计划,拓宽融资渠道的手段。

2023年4月,美的集团分拆子公司美智光电创业板IPO,但于当年12月被交易所终止审核;2023年第三季度,美的集团拟分拆子公司安得智联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此外,2023年10月,美的集团向港交所正式提交上市申请书,募资将用于公司全球科技研发,扩大全球研发团队的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展全球研发中心的布局,以强化产品本土化开发的能力,预计在2024年完成。

虽然高分红诱人,但从美的集团现股东数据上来看,部分投资者正选择撤退。截至2024年2月29日,美的集团股东户数为28.25万,较2023年年底减少11.37%,处于2020年来最低股东数量水平。2023年财报显示,淡马锡富敦(TEMASEK FULLERTON ALPHA PTE LTD)、瑞银集团(UBS AG)退出美的集团十大股东之列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