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赵本山和他的《乡村爱情》:被时代抛弃,也被时代拯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赵本山和他的《乡村爱情》:被时代抛弃,也被时代拯救

在娱乐内容极为匮乏的年代,赵本山一次次尝试建立语境并且做出尝试,同时他也无法超越身处这个国家的某些命运,或者说他自己也曾经非常享受——艺术名气大了就不再只有艺术。

作者:黄云腾、崔隽

刚刚过去的鸡年春晚依然没有赵本山的踪影,即使在开场的三十四年春晚回顾中,也没有出现这位“小品王”的一句原声。今年也是他和赵家班继续缺席春晚的第6年。

不过,赵本山没有消失在2017年的春节。正月初五,《乡村爱情9》正式在腾讯视频上线,会员可以一次性观看全集,而仅仅22个小时之后,这部剧的播放量就突破2亿次。这也是该系列剧集连续第二年在腾讯视频独播,企鹅影视也参与了这一部的投资。

《乡村爱情》是本山传媒目前生产线上最长寿也最具价值的农村题材影视剧。十年间,这部系列作品积累了数量庞大的固定受众,让赵本山的标签和品牌得到巩固。在正月初五上线之时,新浪微博出现讨论潮:象牙山故事不知不觉之间“伴随我们的整个青春”。

《乡村爱情》是本山传媒最成功的品牌之一

这10年也是赵本山再调整的10年——告别春晚、几近隐退;屡次陷入舆论风波又抽身而出;被主流媒体一度忌讳又逐渐出现——赵本山正在尝试通过《乡村爱情》系列和互联网娱乐而实现个人转型与品牌更新。

重要的是,这位曾经和政治保持极近距离、受益又受制的老人,在相比之下较为市场化的互联网领域,或许正进入自己最轻松的时代,至少他换了一种方式收获安全。

“我瞅哪儿哪儿亲”

赵本山

对赵本山而言,《乡村爱情》是其唯一一个在收视率、政治荣誉和商业收入上都获得过巨大成功的作品。

赵本山对于影视业的好奇和野心在九十年代就已经有迹可循,只不过真正将野心兑现还是在十年后的本山传媒。1993年,他在沈阳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沈阳本山艺术开发总公司”,主要业务是文艺演出、广告和影视制作。

虽然凭借《刘老根》、《马大帅》等高收视率电视剧在影视产业慢慢站稳脚跟,但市场对于《关东大先生》和《怪侠欧阳德》反应却始终冷淡。在接受采访时,赵本山曾坦言《关东大先生》是一个“失败”的尝试。

直到2006年《乡村爱情》第一部在央视播出时,赵本山还没有直接参与这部剧的创作过程,更没有为自己安排重要的角色,整部剧更像是一次新产品的实验和对市场的一次试探。

可就是这样一部画风朴实的《乡村爱情》,最终帮助赵本山拿回了一个重量级的第十届“五个一”优秀工程奖。在中国的官方评价中,这个奖的分量格外贵重。

《乡村爱情2》在2007年的央视电视剧列表中表现同样强势,甚至超过当年的《亮剑》和《闯关东》。在央视首轮播出时,该剧平均收视率为8.46%,最高达到11.62%。

正是从这一部开始,赵本山开始对《乡村爱情》投入更多精力,对内容风格开始进行调整,从绝对的本色演出逐渐转向小品化的轻喜剧类型。

这意味着演员表演可以稍微夸张,赵四的脸部抽搐和霹雳舞,刘流的大小眼,小沈阳的撩头发都成了剧中重点刻画的“包袱”,这些小品化的设计开始被观众接受并习惯。

赵本山对于农村题材的敏感来源于自身的经历,他也一再声称自己仍然是“一位农民”,“(农村题材)电视剧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活儿,我瞅哪儿哪儿亲。”

正是二十多年的央视春晚的官方认可、农民文化中的幽默天赋以及对于“二人转”改良复兴的热情,让赵本山积聚了大量的文化名声和政治资本——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田间炕头是他最擅长的常规动作,农村题材影视剧则是其娱乐帝国至关重要的部分。

对于赵本山来说,农村题材内容既是自身情怀所在,也是现实的选择权衡,即不断在农民文化中融入时代元素和主流意识形态。

自2000年中央正式提出‘三农’问题,展现农村群体生活的文艺作品成为时代所向,而赵本山则在当时就已展现出自己敏感嗅觉,6年后的《乡村爱情》也可以视为他响应政策的某种体现——这部剧身上体现了微妙的尺度平衡,也是中国农村现实生活被适度改造后的产物。

中国艺术研究院所长祝东力将《乡村爱情》视为“策略化的解决方式”。“如果不采取喜剧的方式,直面’三农’问题,就会穷形尽相,把农民的困境展示出来,就会是我们所熟悉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然而这在当时是很难的,所以农民的喜剧化在当时是一个策略性的解决方式。”

最主要的观众群体享受于此。他们声称这部剧展现了整个中国社会,“再没有其他电视剧这样生动的展现出了当代中国的人际关系磁力场......谁能描摹出农村,谁就展现了中国,《乡村爱情》居然做到了。”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则称之为“伪现实主义”。他在一次研讨会上说道,“电视剧绕开真正的现实生活走,其实是一种伪现实主义。本山先生应该抓住更广博、更深层的东西,敢于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这样的作品才能流传下来,长留艺术......艺术家应当以追求高雅、崇高为目标和境界。”

当时的赵本山充满自信,“我不是拒绝高雅,我们都想高雅。但我在高雅这块地上没有活过,我的生活圈子(就是这样)......我敢说,农村生活在座的各位没有比我更了解的,我是你们的老师,就不要唠农村了,如果唠城里的事,我赶紧缴枪不杀。”

赵本山在那些年达到自己艺术权势的最高峰:《乡村爱情》系列在央视黄金档接连播出3部,能追赶其纪录者至今寥寥;“刘老根大舞台”在全国多地开始营业,“二人转”在欧美巡演;赵本山成为春晚支柱,只有他可以在众星云集的后台享用专门的休息室。

“你不靠近政治,不相信你的党,那还搞什么艺术?”

多年登上春晚的纪录曾是赵本山的骄傲之一,在离开春晚舞台后,赵本山的姿态也迅速低调下去

从2011年开始,央视和赵本山之间的关系开始进入微妙阶段。现在看来,这或许正是后者多年困顿的开始——《乡村爱情4》从央视平台上撤出,转至东北地区的卫视播出。

本山传媒在当时的回应是:由于剧情需要,无法将37集的版本缩减成符合央视播出标准的30集。但在外界评论看来,第四部没有在央视播放,最大原因在于故事情节出现疲惫。

几乎所有长寿品牌都会面临危机,《乡村爱情》也不会例外。剧情永远在原地打转——有没有第三者、生不生孩子、谁当村主任。虽然《乡村爱情4》当年获得北京卫视2011年电视剧的最高收视率,但更多的批评却认为它看上去更像是一部续貂之作。

令人注意的是,《人民日报》在2011年5月刊登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薛晋文的批评文章:“’乡村爱情’系列农村剧中少的是对当下农村现实的艺术呈现,却多了些‘无处不恋爱’,甚至’怀孕庆典’、’婚外恋’、’斗情敌’等非主流景观。面对诸多民生艰辛,农村剧应当给观众带来超拔苦难、突围困境与抚慰忧伤的希望和信念,而不是一味地回避。从这个意义上讲,‘乡村爱情’系列农村剧,缺乏对农民的真诚体恤和温暖。”

与此同时,赵本山开始陷入巨大的舆论漩涡。连续两年没有登上春晚直至彻底退出、连续三次缺席文艺工作会议、在东北的人脉关系与执政党的反腐旋风,都不断助长着坊间对于赵本山的揣测和好奇。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外界一直传言某间神秘办公室被专门用来呈放赵本山与上级领导的合影,而其中一部分已经在反腐中下马。

在很大程度上,赵本山过往艺术生涯的稳定得益于政治嗅觉和艺术造诣的结合,而他也非常清楚自己一直强调的农民身份是承接部分政策在文艺作品投射的最佳载体。

在《博客天下》2015年3月份的一份报道里,赵本山在1995年春晚演出的《牛大叔提干》后不再涉及反腐题材的作品创作,并在之后的春晚中屡次上演官民一家亲的鱼水状态,其根本原因则是意识到触及审查底线。

正因为如此,这种舆论的影响是极其可怕的。2015年1月中国青年网的调查报道显示,北京刘老根大舞台上座率不到全场三成,附近的老根山庄北京总店更曾一度停业两年。

清华大学教授肖鹰否决了赵本山和“刘老根”对二人转的发扬意义,“二人转的基本表演是唱、说、伴、舞,其中唱是最重要的,说口只是作为唱段间吸引观众之用,调节观众情绪,不属于唱腔。赵本山的绿色二人转将说口提到了唱腔之上,实际上是说口代替了唱腔。”

尽管在2014年这场风波到最顶端时,赵本山仍然强调文艺创作对政治的依赖性,“你不靠近政治,不相信你的党,那还搞什么艺术?”但是,他也承认无法适应时代节奏,“无论上央视还是其他舞台,我的作品一出现,放哪儿都会被人看到,在铁岭上也没关系。当然央视的平台非常重要,但是渐渐地沟通起来觉得越来越难,观众要求也高。”

在争议兴起之时,本山传媒副总裁刘流仍然相信《乡村爱情》的能量,“我们只看收视率,别人爱说啥说啥。”在《乡村爱情5》的开机仪式上,赵本山表示,“《乡村爱情》系列还要拍到第十部。”因为这关系到上亿家产和多位本山传媒员工的温饱问题,赵本山必须继续撑下去,“我会坚持往前走。”

“艺术名气大了就不再只有艺术”

宋小宝是赵本山旗下第32个弟子,也是目前赵家班的核心人物,在去年,他一口气参加了26档综艺节目

赵本山的选择是从台前步入幕后。

2014年12月8日,本山传媒集团进行了一次股东变更。资料显示,公司大股东由自然人赵本山、马丽娟夫妇变为仅成立半月的本山控股有限公司。后者以认缴资本金7500万元、实际出资0元成为控股股东,持股60%;赵本山以实缴出资额2450万元持股19.6%,成为本山传媒最小自然人股东;马丽娟以实缴出资2550万元,持股20.4%,是第二大股东。

或许可以这样理解,赵本山在通过资本手段,淡化这场风暴对自己娱乐帝国的冲击。但是,他始终处于一种无法说尽的情绪中。2016年3月,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赵本山现身人民大会堂东侧广场,立即成为被媒体记者围堵人数最多的委员之一。

或许是幸运,持续三四年的舆论危机为赵本山提供了一次转机——昔日依靠扮演农民来讨好普罗大众的赵本山开始寻找他的新受众——习惯生活在互联网上的年轻人成为《乡村爱情》系列的坚实拥趸,而在回忆和情感上,赵本山也足以博得他们的好感。

出于多方原因,原定2015年正月初三登陆黑龙江卫视的《乡村爱情8》遇到阻碍。特殊节点上,各家卫视无力或者不愿接盘,在客观上“倒逼”形成了《乡村爱情8》在腾讯的独播局面。

转向网络平台的《乡村爱情8》在年轻受众的支持下表现亮眼。根据腾讯视频的播放指数,该剧的观剧人群主要集中在北上广一线城市,18~29岁的年轻观众占据了73%的份额。按照某业内人士在当时的说法,“这部剧的会员拉新能力非常强劲”。

事实上,在互联网所具有的解构文化中,《乡村爱情》系列被许多年轻人戏称为东北版的《绯闻女孩》和《权力的游戏》。围绕村干部职位或爱情之间的明争暗斗成为这部乡土剧与年轻人共鸣的关键点。除此之外,刘能、谢广坤的表情包广泛流传于社交媒体,并制造了“亚洲舞王尼古拉斯赵四”在B站上的活跃。

“去台就网”的碎片化则加剧了这一趋势;年轻人得以更方便地观看这部剧集。在一定程度上,视频网站的崛起带动了部分剧集在年轻群体中口碑的重新发酵,也让赵本山过去对年轻人对喜剧“要求简单了”的耿耿于怀找到出口。

宋小宝是本山传媒旗下现有66名弟子的其中之一。这位被称作赵家班核心和赵本山传人的喜剧演员在2016年内先后登上《欢乐喜剧人》、《咱们穿越吧》和《全员加速中2》等26档综艺节目。重要的是,这位天赋实际上难以比肩师兄的后来者,却能够更加直接和快速的流行于现在的互联网娱乐文化。

虽然很难分辨其中有多少是出自赵本山本人的授意,但宋小宝一再透露过赵本山对其参加节目的“特别关心”,“我们的排练都是在刘老根大舞台完成的,师父不想太多干涉我们,但又不放心,经常在排练的时候在后台瞄两眼,他就像老父亲一样。”

直播是赵本山试水互联网娱乐的重要方法。在2016年10月1日晚上,赵本山第一次进行公益直播,这场直播最终获得了1500万人观看和2亿金币的打赏收入,超过300万人民币。此外,赵本山也在女儿妞妞的直播间里有过多次亮相,在首次微博发声中女儿公开拉票。

赵本山也曾现身YY直播间

这两年的赵本山几乎只会出现在公益活动之中。2015年8月,赵本山代言的广告在央视播出,这也是风波之后,赵本山首次现身央视,他把收到的税后广告费700万元全部捐赠给西藏地震灾区;2016年10月,他把首场直播获得的超过300万人民币全部捐给公益事业。

在娱乐内容极为匮乏的年代,赵本山一次次尝试建立语境并且做出尝试,同时他也无法超越身处这个国家的某些命运,或者说他自己也曾经非常享受——艺术名气大了就不再只有艺术。

2014年后,他说自己明白了许多道理,其中之一就是回归艺术,“这些年累就累在艺术就我一个人在承担。我希望我能回到艺术上去......赚钱不是我的直接目的,我要把我的作品留下来,把我的学生培养出来。”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赵本山和他的《乡村爱情》:被时代抛弃,也被时代拯救

在娱乐内容极为匮乏的年代,赵本山一次次尝试建立语境并且做出尝试,同时他也无法超越身处这个国家的某些命运,或者说他自己也曾经非常享受——艺术名气大了就不再只有艺术。

作者:黄云腾、崔隽

刚刚过去的鸡年春晚依然没有赵本山的踪影,即使在开场的三十四年春晚回顾中,也没有出现这位“小品王”的一句原声。今年也是他和赵家班继续缺席春晚的第6年。

不过,赵本山没有消失在2017年的春节。正月初五,《乡村爱情9》正式在腾讯视频上线,会员可以一次性观看全集,而仅仅22个小时之后,这部剧的播放量就突破2亿次。这也是该系列剧集连续第二年在腾讯视频独播,企鹅影视也参与了这一部的投资。

《乡村爱情》是本山传媒目前生产线上最长寿也最具价值的农村题材影视剧。十年间,这部系列作品积累了数量庞大的固定受众,让赵本山的标签和品牌得到巩固。在正月初五上线之时,新浪微博出现讨论潮:象牙山故事不知不觉之间“伴随我们的整个青春”。

《乡村爱情》是本山传媒最成功的品牌之一

这10年也是赵本山再调整的10年——告别春晚、几近隐退;屡次陷入舆论风波又抽身而出;被主流媒体一度忌讳又逐渐出现——赵本山正在尝试通过《乡村爱情》系列和互联网娱乐而实现个人转型与品牌更新。

重要的是,这位曾经和政治保持极近距离、受益又受制的老人,在相比之下较为市场化的互联网领域,或许正进入自己最轻松的时代,至少他换了一种方式收获安全。

“我瞅哪儿哪儿亲”

赵本山

对赵本山而言,《乡村爱情》是其唯一一个在收视率、政治荣誉和商业收入上都获得过巨大成功的作品。

赵本山对于影视业的好奇和野心在九十年代就已经有迹可循,只不过真正将野心兑现还是在十年后的本山传媒。1993年,他在沈阳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沈阳本山艺术开发总公司”,主要业务是文艺演出、广告和影视制作。

虽然凭借《刘老根》、《马大帅》等高收视率电视剧在影视产业慢慢站稳脚跟,但市场对于《关东大先生》和《怪侠欧阳德》反应却始终冷淡。在接受采访时,赵本山曾坦言《关东大先生》是一个“失败”的尝试。

直到2006年《乡村爱情》第一部在央视播出时,赵本山还没有直接参与这部剧的创作过程,更没有为自己安排重要的角色,整部剧更像是一次新产品的实验和对市场的一次试探。

可就是这样一部画风朴实的《乡村爱情》,最终帮助赵本山拿回了一个重量级的第十届“五个一”优秀工程奖。在中国的官方评价中,这个奖的分量格外贵重。

《乡村爱情2》在2007年的央视电视剧列表中表现同样强势,甚至超过当年的《亮剑》和《闯关东》。在央视首轮播出时,该剧平均收视率为8.46%,最高达到11.62%。

正是从这一部开始,赵本山开始对《乡村爱情》投入更多精力,对内容风格开始进行调整,从绝对的本色演出逐渐转向小品化的轻喜剧类型。

这意味着演员表演可以稍微夸张,赵四的脸部抽搐和霹雳舞,刘流的大小眼,小沈阳的撩头发都成了剧中重点刻画的“包袱”,这些小品化的设计开始被观众接受并习惯。

赵本山对于农村题材的敏感来源于自身的经历,他也一再声称自己仍然是“一位农民”,“(农村题材)电视剧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活儿,我瞅哪儿哪儿亲。”

正是二十多年的央视春晚的官方认可、农民文化中的幽默天赋以及对于“二人转”改良复兴的热情,让赵本山积聚了大量的文化名声和政治资本——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田间炕头是他最擅长的常规动作,农村题材影视剧则是其娱乐帝国至关重要的部分。

对于赵本山来说,农村题材内容既是自身情怀所在,也是现实的选择权衡,即不断在农民文化中融入时代元素和主流意识形态。

自2000年中央正式提出‘三农’问题,展现农村群体生活的文艺作品成为时代所向,而赵本山则在当时就已展现出自己敏感嗅觉,6年后的《乡村爱情》也可以视为他响应政策的某种体现——这部剧身上体现了微妙的尺度平衡,也是中国农村现实生活被适度改造后的产物。

中国艺术研究院所长祝东力将《乡村爱情》视为“策略化的解决方式”。“如果不采取喜剧的方式,直面’三农’问题,就会穷形尽相,把农民的困境展示出来,就会是我们所熟悉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然而这在当时是很难的,所以农民的喜剧化在当时是一个策略性的解决方式。”

最主要的观众群体享受于此。他们声称这部剧展现了整个中国社会,“再没有其他电视剧这样生动的展现出了当代中国的人际关系磁力场......谁能描摹出农村,谁就展现了中国,《乡村爱情》居然做到了。”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则称之为“伪现实主义”。他在一次研讨会上说道,“电视剧绕开真正的现实生活走,其实是一种伪现实主义。本山先生应该抓住更广博、更深层的东西,敢于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这样的作品才能流传下来,长留艺术......艺术家应当以追求高雅、崇高为目标和境界。”

当时的赵本山充满自信,“我不是拒绝高雅,我们都想高雅。但我在高雅这块地上没有活过,我的生活圈子(就是这样)......我敢说,农村生活在座的各位没有比我更了解的,我是你们的老师,就不要唠农村了,如果唠城里的事,我赶紧缴枪不杀。”

赵本山在那些年达到自己艺术权势的最高峰:《乡村爱情》系列在央视黄金档接连播出3部,能追赶其纪录者至今寥寥;“刘老根大舞台”在全国多地开始营业,“二人转”在欧美巡演;赵本山成为春晚支柱,只有他可以在众星云集的后台享用专门的休息室。

“你不靠近政治,不相信你的党,那还搞什么艺术?”

多年登上春晚的纪录曾是赵本山的骄傲之一,在离开春晚舞台后,赵本山的姿态也迅速低调下去

从2011年开始,央视和赵本山之间的关系开始进入微妙阶段。现在看来,这或许正是后者多年困顿的开始——《乡村爱情4》从央视平台上撤出,转至东北地区的卫视播出。

本山传媒在当时的回应是:由于剧情需要,无法将37集的版本缩减成符合央视播出标准的30集。但在外界评论看来,第四部没有在央视播放,最大原因在于故事情节出现疲惫。

几乎所有长寿品牌都会面临危机,《乡村爱情》也不会例外。剧情永远在原地打转——有没有第三者、生不生孩子、谁当村主任。虽然《乡村爱情4》当年获得北京卫视2011年电视剧的最高收视率,但更多的批评却认为它看上去更像是一部续貂之作。

令人注意的是,《人民日报》在2011年5月刊登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薛晋文的批评文章:“’乡村爱情’系列农村剧中少的是对当下农村现实的艺术呈现,却多了些‘无处不恋爱’,甚至’怀孕庆典’、’婚外恋’、’斗情敌’等非主流景观。面对诸多民生艰辛,农村剧应当给观众带来超拔苦难、突围困境与抚慰忧伤的希望和信念,而不是一味地回避。从这个意义上讲,‘乡村爱情’系列农村剧,缺乏对农民的真诚体恤和温暖。”

与此同时,赵本山开始陷入巨大的舆论漩涡。连续两年没有登上春晚直至彻底退出、连续三次缺席文艺工作会议、在东北的人脉关系与执政党的反腐旋风,都不断助长着坊间对于赵本山的揣测和好奇。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外界一直传言某间神秘办公室被专门用来呈放赵本山与上级领导的合影,而其中一部分已经在反腐中下马。

在很大程度上,赵本山过往艺术生涯的稳定得益于政治嗅觉和艺术造诣的结合,而他也非常清楚自己一直强调的农民身份是承接部分政策在文艺作品投射的最佳载体。

在《博客天下》2015年3月份的一份报道里,赵本山在1995年春晚演出的《牛大叔提干》后不再涉及反腐题材的作品创作,并在之后的春晚中屡次上演官民一家亲的鱼水状态,其根本原因则是意识到触及审查底线。

正因为如此,这种舆论的影响是极其可怕的。2015年1月中国青年网的调查报道显示,北京刘老根大舞台上座率不到全场三成,附近的老根山庄北京总店更曾一度停业两年。

清华大学教授肖鹰否决了赵本山和“刘老根”对二人转的发扬意义,“二人转的基本表演是唱、说、伴、舞,其中唱是最重要的,说口只是作为唱段间吸引观众之用,调节观众情绪,不属于唱腔。赵本山的绿色二人转将说口提到了唱腔之上,实际上是说口代替了唱腔。”

尽管在2014年这场风波到最顶端时,赵本山仍然强调文艺创作对政治的依赖性,“你不靠近政治,不相信你的党,那还搞什么艺术?”但是,他也承认无法适应时代节奏,“无论上央视还是其他舞台,我的作品一出现,放哪儿都会被人看到,在铁岭上也没关系。当然央视的平台非常重要,但是渐渐地沟通起来觉得越来越难,观众要求也高。”

在争议兴起之时,本山传媒副总裁刘流仍然相信《乡村爱情》的能量,“我们只看收视率,别人爱说啥说啥。”在《乡村爱情5》的开机仪式上,赵本山表示,“《乡村爱情》系列还要拍到第十部。”因为这关系到上亿家产和多位本山传媒员工的温饱问题,赵本山必须继续撑下去,“我会坚持往前走。”

“艺术名气大了就不再只有艺术”

宋小宝是赵本山旗下第32个弟子,也是目前赵家班的核心人物,在去年,他一口气参加了26档综艺节目

赵本山的选择是从台前步入幕后。

2014年12月8日,本山传媒集团进行了一次股东变更。资料显示,公司大股东由自然人赵本山、马丽娟夫妇变为仅成立半月的本山控股有限公司。后者以认缴资本金7500万元、实际出资0元成为控股股东,持股60%;赵本山以实缴出资额2450万元持股19.6%,成为本山传媒最小自然人股东;马丽娟以实缴出资2550万元,持股20.4%,是第二大股东。

或许可以这样理解,赵本山在通过资本手段,淡化这场风暴对自己娱乐帝国的冲击。但是,他始终处于一种无法说尽的情绪中。2016年3月,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赵本山现身人民大会堂东侧广场,立即成为被媒体记者围堵人数最多的委员之一。

或许是幸运,持续三四年的舆论危机为赵本山提供了一次转机——昔日依靠扮演农民来讨好普罗大众的赵本山开始寻找他的新受众——习惯生活在互联网上的年轻人成为《乡村爱情》系列的坚实拥趸,而在回忆和情感上,赵本山也足以博得他们的好感。

出于多方原因,原定2015年正月初三登陆黑龙江卫视的《乡村爱情8》遇到阻碍。特殊节点上,各家卫视无力或者不愿接盘,在客观上“倒逼”形成了《乡村爱情8》在腾讯的独播局面。

转向网络平台的《乡村爱情8》在年轻受众的支持下表现亮眼。根据腾讯视频的播放指数,该剧的观剧人群主要集中在北上广一线城市,18~29岁的年轻观众占据了73%的份额。按照某业内人士在当时的说法,“这部剧的会员拉新能力非常强劲”。

事实上,在互联网所具有的解构文化中,《乡村爱情》系列被许多年轻人戏称为东北版的《绯闻女孩》和《权力的游戏》。围绕村干部职位或爱情之间的明争暗斗成为这部乡土剧与年轻人共鸣的关键点。除此之外,刘能、谢广坤的表情包广泛流传于社交媒体,并制造了“亚洲舞王尼古拉斯赵四”在B站上的活跃。

“去台就网”的碎片化则加剧了这一趋势;年轻人得以更方便地观看这部剧集。在一定程度上,视频网站的崛起带动了部分剧集在年轻群体中口碑的重新发酵,也让赵本山过去对年轻人对喜剧“要求简单了”的耿耿于怀找到出口。

宋小宝是本山传媒旗下现有66名弟子的其中之一。这位被称作赵家班核心和赵本山传人的喜剧演员在2016年内先后登上《欢乐喜剧人》、《咱们穿越吧》和《全员加速中2》等26档综艺节目。重要的是,这位天赋实际上难以比肩师兄的后来者,却能够更加直接和快速的流行于现在的互联网娱乐文化。

虽然很难分辨其中有多少是出自赵本山本人的授意,但宋小宝一再透露过赵本山对其参加节目的“特别关心”,“我们的排练都是在刘老根大舞台完成的,师父不想太多干涉我们,但又不放心,经常在排练的时候在后台瞄两眼,他就像老父亲一样。”

直播是赵本山试水互联网娱乐的重要方法。在2016年10月1日晚上,赵本山第一次进行公益直播,这场直播最终获得了1500万人观看和2亿金币的打赏收入,超过300万人民币。此外,赵本山也在女儿妞妞的直播间里有过多次亮相,在首次微博发声中女儿公开拉票。

赵本山也曾现身YY直播间

这两年的赵本山几乎只会出现在公益活动之中。2015年8月,赵本山代言的广告在央视播出,这也是风波之后,赵本山首次现身央视,他把收到的税后广告费700万元全部捐赠给西藏地震灾区;2016年10月,他把首场直播获得的超过300万人民币全部捐给公益事业。

在娱乐内容极为匮乏的年代,赵本山一次次尝试建立语境并且做出尝试,同时他也无法超越身处这个国家的某些命运,或者说他自己也曾经非常享受——艺术名气大了就不再只有艺术。

2014年后,他说自己明白了许多道理,其中之一就是回归艺术,“这些年累就累在艺术就我一个人在承担。我希望我能回到艺术上去......赚钱不是我的直接目的,我要把我的作品留下来,把我的学生培养出来。”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