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做大模型的百度讯飞,C端叙事上的殊途同归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做大模型的百度讯飞,C端叙事上的殊途同归

补充消费叙事,才能补足AI与价值链的契合程度

文|新立场

2023年,AI概念股集体迎来飞升,

许多与AI相关的老牌科技公司再度回春,其中最典型的当属科大讯飞。

作为一个主攻To B和To G的智能硬件公司,自2008年上市,科大讯飞的市值几乎每年都处在一个相对较为稳定的上升状态。2022年,科大讯飞股价迎来最大跌幅,从年初的54元跌到了年末的32元左右,最低时几乎腰斩,再有起色,便是年底ChatGPT爆火之后。

2023上半年,资本市场对AI概念股追捧极其狂热,科大讯飞股价迎来了历史高位80+;而到下半年市场又大浪淘沙特性初显,科大讯飞市值被“淘”,回落到年末的46元。

今年3月27日,科大讯飞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刘聪在博鳌2024年会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大讯飞旗下星火大模型将在今年年中左右在中文能力上全面对标GPT-4。”

消息传播出去后,还在盘中的科大讯飞当天并未扭转下跌趋势。然而这不是科大讯飞第一次表达出类似的态度,早在2023年的半年报中,科大讯飞就称:“10 月 24 日,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将实现通用模型对标 ChatGPT,且实现中文超越、英文相当。”

从这个时间线捋下来,发现这是一个老牌科技企业突然站上风口,却又没能做好准备承接泼天富贵的故事。究其原因,《新立场》认为,还是科大讯飞目前的商业价值链与AI概念之间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契合。

01、营收状况是否真的准备好了

科大讯飞是做B端和G端客户起家的,一直到上市八年后的2016年才成立了消费者事业群。旗下 To C 硬件品类基本上就是三大类:办公场景的录音笔、键盘及平板,居家场景的智能门锁、扫地机器人,以及教育场景的学习机类。

据其2023半年报显示,去年上半年科大讯飞总营业收入78.41亿,其中包括开放平台、智能硬件和移动互联网产品在内的消费者业务,营收占比为30.9%,要知道2021年半年报的时候科大讯飞这一板块的业务营收占比就已经是29.76%了。三年间,科大讯飞消费者业务收入占比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

不过这几年科大讯飞与其对手百度的关系倒是更进了一步,一方面是有用户使用百度文心一言AI生成讯飞负面内容,另一方面是两家的 To C 产品重合部分,如今看来已经处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即用户接触AI的第一步——输入端。

首先输入法作为当下人与智能设备交互最主要且最高效的方式,科大讯飞和百度都有触达“用户输入”这一行为的软件产品。

而在第二大输入和交互方式——语音,二者也均有布局。百度有小度这样的智能语音助手,并且以智能音箱等设备为载体触达用户;而科大讯飞作为一个硬件厂商则是具有更为丰富的录音类主营产品,除此之外。二者在其他硬件品类,例如智能门锁,平板类/学习机也有重叠。

与此同时,两家的营收结构看起来也颇为类似,都是主要赚非C端客户的钱。

做搜索引擎起家的百度,直到现在广告业务依然是其最大头的收入来源。从百度的2023年财报来看,其全年收入为1346亿元,除爱奇艺以外的核心收入为1035亿元,其中在线营销收入为751亿元,占比为72.6%。尽管看广告的是C端用户,但付钱的到底还是B端客户。

而在上文提到的科大讯飞2023半年报中,开放平台和消费者板块业务营收占比为30.9%,其余业务占比为69.1%,其中包括教育领域30.87%,智慧城市19.2%,以及运营商,智慧汽车/医疗/金融等。

理论上讲,一个卖广告,一个卖硬件,二者营收没有可比性,但AI大模型作为一项重资金投入的技术,两家各自为此准备了多少资金,倒是可以从多个财务维度略窥一二。

由于卖广告和卖硬件的特性差异, 二者的研发投入占比及利润率成反比。

百度核心2023年利润率为31%,较上一年利润率继续上涨;百度整体研发费用为人民币242亿元,同比增长4%,占比总收入的18%,此外百度还有与研发费用基本相当的销售管理板块费用,二者共同占比超1/3。

而科大讯飞2023年前三季度利润率为0.78%,其中Q3季度利润同比降低了1.16 亿元;第三季度研发费用为24.98亿,同比增长7%,占同期收入的52.3%。

但这也并不是科大讯飞在资金方面的唯一不利因素。互联网广告是典型的现金奶牛业务,而科大讯飞主要卖的是 To B 及 To G 的硬件和解决方案产品,具有极其明显的账期属性及坏账率风险。

据最新的2023年半年报显示,科大讯飞应收账款为108.7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的32.26%。到了Q3季度更是来到了119.38亿元。

利润率走低,应收账款走高,科大讯飞留了多少钱给自身的AI大模型,情况恐怕不算乐观。

02、采购者并非第一使用者

AI热潮之下,资金只是一方面,而非科大讯飞股价走低的关键原因。

在科大讯飞看来,AI大模型之于自身的意义总的来说有两方面:“一方面使公司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强化了领先优势,同时也为公司在人工智能时代打造每个人的 AI 助手、开拓更广阔的 C 端消费产品 市场带来全新机会。”

也即同时赋能 To B/G 业务和 To C 业务,从如今许多企业做大模型的战略,以及上述科大讯飞的营收结构来看,这样的整合思路虽不算特殊,但也算符合科大讯飞自身的业务。

然而如果深究其业务形式,我们会发现AI赋能与其商业价值链的龃龉之处。

从财报的营收结构来看,七成的非C端消费类营收中,最大头的还是教育板块,而在这一板块中,科大讯飞的产品主要是:“G 端业务主要以市县区等区域建设为主体,涵盖面向区域内教育管理者和学校师生等各类用户的因材施教整体解决方案等;B 端业务主要以学校建设为主体,包括面向学校的智慧黑板、智慧课堂、大数据精准教学、英语听说课堂、数智作业、智慧心育、智慧体育及创新教育等;C 端业务主要以家长用户群自主购买为主,包括 AI 学习机、个性化学习手册、课后服务课程 服务等产品。”

这里的家长购买行为尽管被科大讯飞列为C端,但是其更显著的特征是“家长群”,跟消费者在线下门店或线上电商平台的购买行为有着本质区别,并非消费,而是教育投资。

与此同时,教育板块业务呈现出了显著的“采购决策者并非第一使用者”的特征,其迭代速度相比起消费级产品自然不在一个层面。因此该板块对于科大讯飞AI技术来说将更偏向于落地应用,而非AI的迭代方式,那么占比30%左右的开放平台和消费业务或将承担起讯飞星火更主要的应用迭代任务。

虽说诸如华为、阿里等云计算厂,都具有针对B端、G端行业问题的AI相关解决方案落地,但这些落地除了教育场景,也有更多偏向于商业/工业场景流程的自动化,采购决策者的决策与技术落地的能效直接挂钩,更不必说这类云厂本身就具有坚实可观的消费者基础。

如此看来,科大讯飞教育板块主要用户依然是大量师生群体,其 To B 和 To G 看起来仍更接近销售渠道概念,其次才是场景应用概念。

也许科大讯飞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因素,近几年也在着重提升在消费业务上的注意力。

从宣发渠道来看,科大讯飞强调其智能硬件在电商平台的销量,毕竟广大消费者对科大讯飞的认知也确实仅限于这些产品,且该业务板块逐渐在财报中升至二号位。

另外从2021年开始,科大讯飞财报会披露其线下门店数量:“讯飞智能录音笔继续保持录音笔行业第一品牌,智能录音笔用户增长率达到 43%,遍布全球六大洲,覆盖 158 个国家,876 个城市,线下已经进入 3,545 家门店”,不过此后两年并没有太大变动,到2023上半年为3630家。

然而科大讯飞接触广大消费者的方式依然是硬件、输入法和开放平台,对于诸如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录音笔等设备,设备与用户联动产生的数据更偏向于隐私数据,用户也偏向于认为该类硬件为封闭硬件而非联网硬件,能够同意上传此类数据的意愿本就偏小。

相比起硬件,用户在软件app上同意上传的数据意愿反而较大,联动数据更偏功能性而非隐私,并且软件或线上平台与用户的交互频率本就更高,比如百度的app亦或是广告业务,都在时时刻刻跟C端用户产生强链接,广告业务作为其核心收入,线上平台作为其主要面向用户的渠道,二者既可以成为AI的落地方式,也可以成为AI的迭代方式,而这也恰好是互联网平台入局大模型最大的优势之一。

至于除硬件之外的开放平台或软件,科大讯飞的 C 端流量自然也比不上此类互联网企业的平台。所以综上所述,不论是AI的落地还是AI迭代本身,科大讯飞离消费级用户的距离,相对于互联网平台及一些硬件厂商来说,实在是有些远。

找到了病灶,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倒也较为清晰,无非打造出一款非封闭感知的消费级硬件,并促使其成为爆款,亦或者提高自身开放平台的 C 端流量。而恰好我们不止一次看到科大讯飞表示自身的讯飞星火将赶超 ChatGPT 这类言论,《新立场》认为,除了彰显其技术能力,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为自身平台引流。

然而,从目前的股价来看,似乎市场并不买账。科大讯飞可能还要继续寻求更多的消费叙事来补足AI与其价值链整合上的契合程度。

03、写在最后

坦白来讲,科大讯飞仍然是AI主力军中较为特殊的存在,因为他面向C端用户的主要产品,是具有特定场景特定需求的轻量化智能设备。

其大量的数据直接来源于物理世界。然而,这种直接从现实世界中获取数据的方式往往伴随着较高的“脏数据率”,比如在语音输入时会有环境音,而打字时只有输入者的想法,语音光是数据处理方面的投入就会远远高于文字。

而互联网平台的技术积累则是更侧重于软件层面,其数据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这包括搜索引擎、贴吧、等平台的海量用户生成内容。这些数据虽然同样需要处理,但由于其来源的网络特性,脏数据率相对较低,且更容易通过算法进行清洗和优化。

而在这方面的投入,也是科大讯飞目前的壁垒之一,尽管随着百度等逐渐入局语音产品,昔日的客户变业务对手,但国内非手机、PC厂的智能硬件公司做AI大模型的其实并不算太多,如果科大讯飞能利用现有优势走出一条自己的路,那将成为市场上稀缺的逻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百度

7.2k
  • 抢在小米百度之前,闪极发布国内首款量产AI眼镜
  • 港股百度集团跌幅扩大至5%

科大讯飞

4.2k
  • 全资子公司芜湖星途失联?科大讯飞回应:目前经营正常
  • 科大讯飞旗下星途机器人公司经营异常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做大模型的百度讯飞,C端叙事上的殊途同归

补充消费叙事,才能补足AI与价值链的契合程度

文|新立场

2023年,AI概念股集体迎来飞升,

许多与AI相关的老牌科技公司再度回春,其中最典型的当属科大讯飞。

作为一个主攻To B和To G的智能硬件公司,自2008年上市,科大讯飞的市值几乎每年都处在一个相对较为稳定的上升状态。2022年,科大讯飞股价迎来最大跌幅,从年初的54元跌到了年末的32元左右,最低时几乎腰斩,再有起色,便是年底ChatGPT爆火之后。

2023上半年,资本市场对AI概念股追捧极其狂热,科大讯飞股价迎来了历史高位80+;而到下半年市场又大浪淘沙特性初显,科大讯飞市值被“淘”,回落到年末的46元。

今年3月27日,科大讯飞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刘聪在博鳌2024年会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大讯飞旗下星火大模型将在今年年中左右在中文能力上全面对标GPT-4。”

消息传播出去后,还在盘中的科大讯飞当天并未扭转下跌趋势。然而这不是科大讯飞第一次表达出类似的态度,早在2023年的半年报中,科大讯飞就称:“10 月 24 日,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将实现通用模型对标 ChatGPT,且实现中文超越、英文相当。”

从这个时间线捋下来,发现这是一个老牌科技企业突然站上风口,却又没能做好准备承接泼天富贵的故事。究其原因,《新立场》认为,还是科大讯飞目前的商业价值链与AI概念之间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契合。

01、营收状况是否真的准备好了

科大讯飞是做B端和G端客户起家的,一直到上市八年后的2016年才成立了消费者事业群。旗下 To C 硬件品类基本上就是三大类:办公场景的录音笔、键盘及平板,居家场景的智能门锁、扫地机器人,以及教育场景的学习机类。

据其2023半年报显示,去年上半年科大讯飞总营业收入78.41亿,其中包括开放平台、智能硬件和移动互联网产品在内的消费者业务,营收占比为30.9%,要知道2021年半年报的时候科大讯飞这一板块的业务营收占比就已经是29.76%了。三年间,科大讯飞消费者业务收入占比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

不过这几年科大讯飞与其对手百度的关系倒是更进了一步,一方面是有用户使用百度文心一言AI生成讯飞负面内容,另一方面是两家的 To C 产品重合部分,如今看来已经处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即用户接触AI的第一步——输入端。

首先输入法作为当下人与智能设备交互最主要且最高效的方式,科大讯飞和百度都有触达“用户输入”这一行为的软件产品。

而在第二大输入和交互方式——语音,二者也均有布局。百度有小度这样的智能语音助手,并且以智能音箱等设备为载体触达用户;而科大讯飞作为一个硬件厂商则是具有更为丰富的录音类主营产品,除此之外。二者在其他硬件品类,例如智能门锁,平板类/学习机也有重叠。

与此同时,两家的营收结构看起来也颇为类似,都是主要赚非C端客户的钱。

做搜索引擎起家的百度,直到现在广告业务依然是其最大头的收入来源。从百度的2023年财报来看,其全年收入为1346亿元,除爱奇艺以外的核心收入为1035亿元,其中在线营销收入为751亿元,占比为72.6%。尽管看广告的是C端用户,但付钱的到底还是B端客户。

而在上文提到的科大讯飞2023半年报中,开放平台和消费者板块业务营收占比为30.9%,其余业务占比为69.1%,其中包括教育领域30.87%,智慧城市19.2%,以及运营商,智慧汽车/医疗/金融等。

理论上讲,一个卖广告,一个卖硬件,二者营收没有可比性,但AI大模型作为一项重资金投入的技术,两家各自为此准备了多少资金,倒是可以从多个财务维度略窥一二。

由于卖广告和卖硬件的特性差异, 二者的研发投入占比及利润率成反比。

百度核心2023年利润率为31%,较上一年利润率继续上涨;百度整体研发费用为人民币242亿元,同比增长4%,占比总收入的18%,此外百度还有与研发费用基本相当的销售管理板块费用,二者共同占比超1/3。

而科大讯飞2023年前三季度利润率为0.78%,其中Q3季度利润同比降低了1.16 亿元;第三季度研发费用为24.98亿,同比增长7%,占同期收入的52.3%。

但这也并不是科大讯飞在资金方面的唯一不利因素。互联网广告是典型的现金奶牛业务,而科大讯飞主要卖的是 To B 及 To G 的硬件和解决方案产品,具有极其明显的账期属性及坏账率风险。

据最新的2023年半年报显示,科大讯飞应收账款为108.7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的32.26%。到了Q3季度更是来到了119.38亿元。

利润率走低,应收账款走高,科大讯飞留了多少钱给自身的AI大模型,情况恐怕不算乐观。

02、采购者并非第一使用者

AI热潮之下,资金只是一方面,而非科大讯飞股价走低的关键原因。

在科大讯飞看来,AI大模型之于自身的意义总的来说有两方面:“一方面使公司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强化了领先优势,同时也为公司在人工智能时代打造每个人的 AI 助手、开拓更广阔的 C 端消费产品 市场带来全新机会。”

也即同时赋能 To B/G 业务和 To C 业务,从如今许多企业做大模型的战略,以及上述科大讯飞的营收结构来看,这样的整合思路虽不算特殊,但也算符合科大讯飞自身的业务。

然而如果深究其业务形式,我们会发现AI赋能与其商业价值链的龃龉之处。

从财报的营收结构来看,七成的非C端消费类营收中,最大头的还是教育板块,而在这一板块中,科大讯飞的产品主要是:“G 端业务主要以市县区等区域建设为主体,涵盖面向区域内教育管理者和学校师生等各类用户的因材施教整体解决方案等;B 端业务主要以学校建设为主体,包括面向学校的智慧黑板、智慧课堂、大数据精准教学、英语听说课堂、数智作业、智慧心育、智慧体育及创新教育等;C 端业务主要以家长用户群自主购买为主,包括 AI 学习机、个性化学习手册、课后服务课程 服务等产品。”

这里的家长购买行为尽管被科大讯飞列为C端,但是其更显著的特征是“家长群”,跟消费者在线下门店或线上电商平台的购买行为有着本质区别,并非消费,而是教育投资。

与此同时,教育板块业务呈现出了显著的“采购决策者并非第一使用者”的特征,其迭代速度相比起消费级产品自然不在一个层面。因此该板块对于科大讯飞AI技术来说将更偏向于落地应用,而非AI的迭代方式,那么占比30%左右的开放平台和消费业务或将承担起讯飞星火更主要的应用迭代任务。

虽说诸如华为、阿里等云计算厂,都具有针对B端、G端行业问题的AI相关解决方案落地,但这些落地除了教育场景,也有更多偏向于商业/工业场景流程的自动化,采购决策者的决策与技术落地的能效直接挂钩,更不必说这类云厂本身就具有坚实可观的消费者基础。

如此看来,科大讯飞教育板块主要用户依然是大量师生群体,其 To B 和 To G 看起来仍更接近销售渠道概念,其次才是场景应用概念。

也许科大讯飞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因素,近几年也在着重提升在消费业务上的注意力。

从宣发渠道来看,科大讯飞强调其智能硬件在电商平台的销量,毕竟广大消费者对科大讯飞的认知也确实仅限于这些产品,且该业务板块逐渐在财报中升至二号位。

另外从2021年开始,科大讯飞财报会披露其线下门店数量:“讯飞智能录音笔继续保持录音笔行业第一品牌,智能录音笔用户增长率达到 43%,遍布全球六大洲,覆盖 158 个国家,876 个城市,线下已经进入 3,545 家门店”,不过此后两年并没有太大变动,到2023上半年为3630家。

然而科大讯飞接触广大消费者的方式依然是硬件、输入法和开放平台,对于诸如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录音笔等设备,设备与用户联动产生的数据更偏向于隐私数据,用户也偏向于认为该类硬件为封闭硬件而非联网硬件,能够同意上传此类数据的意愿本就偏小。

相比起硬件,用户在软件app上同意上传的数据意愿反而较大,联动数据更偏功能性而非隐私,并且软件或线上平台与用户的交互频率本就更高,比如百度的app亦或是广告业务,都在时时刻刻跟C端用户产生强链接,广告业务作为其核心收入,线上平台作为其主要面向用户的渠道,二者既可以成为AI的落地方式,也可以成为AI的迭代方式,而这也恰好是互联网平台入局大模型最大的优势之一。

至于除硬件之外的开放平台或软件,科大讯飞的 C 端流量自然也比不上此类互联网企业的平台。所以综上所述,不论是AI的落地还是AI迭代本身,科大讯飞离消费级用户的距离,相对于互联网平台及一些硬件厂商来说,实在是有些远。

找到了病灶,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倒也较为清晰,无非打造出一款非封闭感知的消费级硬件,并促使其成为爆款,亦或者提高自身开放平台的 C 端流量。而恰好我们不止一次看到科大讯飞表示自身的讯飞星火将赶超 ChatGPT 这类言论,《新立场》认为,除了彰显其技术能力,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为自身平台引流。

然而,从目前的股价来看,似乎市场并不买账。科大讯飞可能还要继续寻求更多的消费叙事来补足AI与其价值链整合上的契合程度。

03、写在最后

坦白来讲,科大讯飞仍然是AI主力军中较为特殊的存在,因为他面向C端用户的主要产品,是具有特定场景特定需求的轻量化智能设备。

其大量的数据直接来源于物理世界。然而,这种直接从现实世界中获取数据的方式往往伴随着较高的“脏数据率”,比如在语音输入时会有环境音,而打字时只有输入者的想法,语音光是数据处理方面的投入就会远远高于文字。

而互联网平台的技术积累则是更侧重于软件层面,其数据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这包括搜索引擎、贴吧、等平台的海量用户生成内容。这些数据虽然同样需要处理,但由于其来源的网络特性,脏数据率相对较低,且更容易通过算法进行清洗和优化。

而在这方面的投入,也是科大讯飞目前的壁垒之一,尽管随着百度等逐渐入局语音产品,昔日的客户变业务对手,但国内非手机、PC厂的智能硬件公司做AI大模型的其实并不算太多,如果科大讯飞能利用现有优势走出一条自己的路,那将成为市场上稀缺的逻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