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3月28日,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锅圈")发布了它上市以来的首份财报。
数据显示,锅圈2023年实现营收60.94亿元,同比减少15.0%;毛利约为13.51亿元,同比增长8.2%;经调整净利润为3.18亿元,同比增加23.8%。
其中,营收下滑主要是因为锅圈在家用餐食品及相关产品收入减少。数据上,这部分销售是锅圈总收入的大头,该项收入从2022年的70.588亿元减少约15.8%至去年的59.405亿元。但服务收入增长约33.9%,主要由加盟门店数量增长所带动。
锅圈的业绩重度依赖背后的加盟商。
锅圈食汇于2015年在郑州成立,定位为一站式“火锅烧烤食材新零售连锁超市”,售卖火锅烧烤食材为主,涵盖冻品、生鲜、小吃、底料蘸酱、四季饮品、火锅器具、烧烤器具等。2023年11月,锅圈于港交所上市。
加盟是锅圈的扩张模式,即与加盟商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向他们销售自有品牌产品,并提供门店运营管理等策略,但不收取加盟费。而它的收入也主要来自向加盟商销售产品。
据锅圈此前招股书披露,2020-2022年,该公司总收益分别为29.65亿、39.58亿、71.74亿元,后两年分别同比增长33.5%和81.2%。
伴随这一过程的是锅圈背后加盟商数量的极速增长。锅圈的加盟店总数在2020年年初为1441家,到2021年与2022年年底,这一数字分别增至6864家、9216家。
当下截至2023年12月31日,锅圈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共有10307家零售门店,其中自营门店仅有7家。
实际上,锅圈此前业绩的高增长主要源自疫情期间人们在家用餐需求的高涨。但随着外出就餐增多,在家用餐食品的居家场景限制、火锅本身的季节性影响都成为锅圈模式的短板。
从上市后的首份财报来看,纵使门店数依然在扩张,但锅圈的营收却并未获得相应拉动,锅圈需要找寻新的增量空间。
此外,据窄门餐眼数据,锅圈食汇在河南、江苏、山东及浙江省份门店较为集中,占到门店总数近一半份额。而随着门店加密,如何在竞争中突破并获得盈利也是锅圈需要应对的课题。
事实上,锅圈也在寻找第二曲线。
财报中称,公司要通过扩展自身的产品类别及组合,以满足不同消费场景及用餐习惯的消费者需求,从而产生更多收益。2023年度,锅圈共推出了339个新SKU。当下它的经营类别已经有包含火锅、烧烤、饮品、一人食、即烹餐包、生鲜、西餐及零食8种。
据其曾披露的招股书显示,锅圈来自火锅产品的收入占比在缩减,烧烤产品和其他食材的占比在增加。2020年至2022年,锅圈食汇火锅产品的收入占比分别为81.9%、79.7%、75.8%。
它把新的增长空间押注在了与火锅具有类似社交聚餐场景的烧烤。本次财报中称,集团将继续探索露营这一新消费场景,尤其是适用于公司的烧烤产品,以进一步扩大业务。
为了打通供应链,截至2023年12月31日,锅圈也拥有三个食材生产厂,包括生产牛肉产品的“和一工厂”、生产肉丸的“丸来丸去工厂”以及生产火锅底料产品的“澄明工厂”,并就生产虾滑产品而参与投资了“逮虾记”。
上述举动则拉升了锅圈的毛利。数据显示,锅圈毛利率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年度的17.4%,提升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年度的22.2%,主要得益于规模优势带来的成本控制、收购工厂后自产比例的提升,以及烧烤等更高毛利产品的开发。
但锅圈没有放弃进一步扩张的想法。
财报中称,未来公司还要扩大全渠道销售网络,计划通过提升已覆盖地区的市场渗透率将门店网络扩张至新地区,并推出更多店型,覆盖中国更多城市。
除了进一步发展线上平台外,还会发展“一店一铺一库”的混合式店面商业模式,即消费者线上下单,产品将送到就近的线下门店供消费者提货,通过将线下门店作为卫星仓库,来推动线上线下销售的增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