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还没交付先迎差评,车圈在24小时内又给雷军上了一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还没交付先迎差评,车圈在24小时内又给雷军上了一课

留给小米汽车要解决的难题还有很多。

文|锋出行

三年之约,小米汽车首款产品如约而至。就在小米SU7上市当晚,官方捷报频传——4分钟大定破万、7分钟大定破2万、27分钟大定破5万。

面对这位新入场的选手,比亚迪、理想等新能源品牌纷纷在社交平台表示欢迎,明面上大家和和气气,但在暗地里,一场赤裸裸的商战已经打响。

除此之外,「退定维权」等相关热词也莫名上了热搜,或许自问已经准备妥当的雷军,也没想到小米SU7上市刚刚24小时,就闹出了这般风风雨雨。

“水军”率先发起冲击

上市前夕,小米汽车的iOS端APP悄然上架应用商店。APP是手机与车机互联的主要介质,也是提高用户和品牌之间黏性的桥梁,但小米汽车APP莫名被「水军」冲了。「开了一年了」「底盘松散」「油耗高」「动力不行」「经常坏」「广告太多了」「问题一大摞」等评价频现,小通在某一个瞬间还以为自己的打开方式不对。

明眼人都能看出,小米汽车这是被竞争对手盯上了,虽说这批「水军」的质量不太高,但已经起到拉低评分的作用,分数越低则降低应用商店的评级,导致榜单的搜索排名下降,甚至会引来官方审核,存在被要求下架的可能性。

小米SU7上市之后,APP的好评率快速上升。这些「无厘头」的差评早已被好评遮盖,静静地躺在低分评价区,成为用户的笑料罢了。

到底是谁请的「水军」,难以考究,但这足以表明,已有竞争对手预感到,小米汽车入局后会对车市格局带来影响,为保住自己的饭碗唯有提前搞「小动作」。小米公司「家大业大」,只要产品力跟得上,市场口碑一旦形成,应付这些「水军」基本不存在问题,但可能让小米汽车想不到的是,小米汽车上市之后,还要被完成锁单的用户伤一次。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按照正常的App线上购车流程,一般是先选好型号以及各种选装配置,完成配置后的下一步就是支付定金。以小米SU7为例,定金是5000元,并且在下定后的168小时之内可以退订,超时则自动锁定,进入到大定的状态。这一笔可退的5000元是「小定」,锁定配置之后就变为「大定」,定金不可退,配置也无法再更改。

大定之后,准车主就可以等待小米排产并交车了。这是行业中惯常的道理,只要稍微了解汽车市场相信都知道此等规则。让人没想到的是,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已经有不少的用户在出售他们的购车定单,其中讨论最多的理由便是“定金不能退”。

小通猜测,昨天发布会的「下定盛况」在一定程度上有不少本来没有购车意愿的消费者参与,他们或是为了炫耀或是想当「黄牛」,总之他们在没有阅读清楚条款的情况下下定锁单,发现实在退不了后便开始寻求各种办法。

如果只是通过二手平台自行解决还好,但事态的发展远远超出你我的意料:有下定用户开始自行组织「退定群」,希望用这样抱团的方式向小米施压来破例退还定金。

而实际上小米汽车官方早就针对退定政策作过解释,如果选好配置锁单成功定金则不可能退还,而且在下定锁单过程中如果不对这一规格表示「同意」,则无法顺利下单。

小通「潜伏」到各类退定群中,发现里面的用户诉求也是千奇百怪。有的跑去小米之家讨要说法和退款、拨打12315要求退款等等,也有的在群里启动「撒泼打滚」模式,开始卖惨,说自己大学生没有钱,点了锁单才发现不能退,有的说是自己的两岁小孩点错,更有甚者还说小米汽车App根本没有锁单提示,直接就转成了大定……

更惨的群友讲起了故事,称原本他爸说要给他买SU7,他自己去下定,结果因为工程款没下来,金币没有爆出来,十分尴尬。小部分群友称已经成功退款,小通认为可信度一般。

实话说,自从小通关注汽车以来,就没有见过这种奇葩的退订风波,凑热闹的人跟风下定,连最基本的购车流程都不了解就下定,从来没有一家车企遇到过这样的事。

无论是什么样稀奇古怪的理由,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让小米汽车承担他们误操作的后果。然而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要求小米汽车破坏原有规则为他们退款都是不合理的诉求,而且锁单后车辆就会进入产线进行生产,退钱退车则意味着要小米汽车承受所有损失。

有博主分析,小米汽车在发布会上没有说清大定和小定,两者混淆,而且也强调了7天无理由退货,凑热闹的人群以为无理由退款,自然没有想太多。

经过这件事之后,或许小米汽车会更深刻地认识到,第一辆汽车不仅要产品力到位,对用户构成的理解也要在线。雷军花三年时间沉淀出第一辆小米汽车,但关注小米的用户构成很复杂,要做好汽车业务,让潜在消费群体了解到正确的购车流程是必要的。

但小通认为不了解购车流程并不是消费者装无辜的理由,汽车是大件消费品,为了凑热闹而冲动消费的,本身也要为这种行为付出代价。本身交了定金不锁定,小米拿到了订单数据,凑热闹的人也能截图炫耀,已经是「双赢」的状态,结果还要往下按锁单,这波怪不得小米汽车。

而小米汽车也不应该给这些「错付」的群体吃后悔药,一旦开了先河,也就意味着官方纵容这样的行为,对真正想要购车的人没有一点好处,后续的新车也会有更多类似的情况出现,小米不应该因此松口。对于其他造车新势力,一方面应该学习小米汽车的营销手法,但同时也要在销售的过程中,避免这种凑热闹的事情再度发生。

造车的难远超雷军想象

在发布会上雷军动情地反复说「造车真的太难了」,我知道雷军那是特指要打造一台好的产品非常难,当相信经历潜在竞争对手的水军轰炸、无知消费者的无理要求后,他对造车的难度会有更深的认知。

正如小通此前说的那样,小米SU7站在车圈顶流,引来广泛关注,但流量本身就是多样性的,正如树大招风这是一个贬义词。小米作为3C企业,消费群体普遍对数码产品更了解,智能汽车虽然越来越靠近电子产品的范畴,但多数人对汽车的购买流程并不熟悉,分不清小定大定,后面的买保险、上牌之类的细则,也足够他们多几天功课。

流量是一把双刃剑,它能让小米汽车只有一款产品就站在行业顶流位置,拥有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也能因为一些小事而闹得满城风雨,遭受竞争对手的暗箭伤人,甚至要蒙受不白之冤。对小米乃至雷军来说,如何利用流量的力量将会是今后需要重点思考的课题。从另一层面来看,尤其是通过这次的「退定维权」风波我们也可以发现,大多数消费者并不理解汽车交易过程中的一些规则,又或者这些规则本身仍有优化的空间。

汽车销售模式一直跟随时代变化,近年来直营模式的兴起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或许过去可以归属于「行业黑话」的所谓大定、小定、订金等词语定义可以变得更加清晰透明,同时车企也有责任和义务强化消费者教育,让他们理解并认可汽车的生产销售模式。

总的来说,汽车不是手机,是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元的大宗消费,而且和个人征信、金融服务等多个环节,容不得马虎和投机取巧。最终小米会如何处理这些不合理需求小通也无从得知,但我相信这会成为行业中的一个典型事件,并成为其他车企研究、改进服务的参考。

对于小米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个机遇,如果能够处理好这次的舆情,给到相对合理且大家都能满意的结果,相信也会有利于提升小米汽车的用户口碑,在销售成绩之外取得另类的开门红。

而针对来自竞争对手的抹黑我反倒不太担心,毕竟小米在手机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应对这些黑公关手段早已胸有成竹。也从侧面可以见到,小米汽车的到来的确对市场格局带来了一些改变,如果能够成为鲶鱼激化市场活力,那么倒也是个不错的结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小米

6.5k
  • 小米集团:今日耗资约7392.5万港元回购225万股B类股
  • 小米人事调整:战略合作部迎来新任总经理,业务由卢伟冰分管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还没交付先迎差评,车圈在24小时内又给雷军上了一课

留给小米汽车要解决的难题还有很多。

文|锋出行

三年之约,小米汽车首款产品如约而至。就在小米SU7上市当晚,官方捷报频传——4分钟大定破万、7分钟大定破2万、27分钟大定破5万。

面对这位新入场的选手,比亚迪、理想等新能源品牌纷纷在社交平台表示欢迎,明面上大家和和气气,但在暗地里,一场赤裸裸的商战已经打响。

除此之外,「退定维权」等相关热词也莫名上了热搜,或许自问已经准备妥当的雷军,也没想到小米SU7上市刚刚24小时,就闹出了这般风风雨雨。

“水军”率先发起冲击

上市前夕,小米汽车的iOS端APP悄然上架应用商店。APP是手机与车机互联的主要介质,也是提高用户和品牌之间黏性的桥梁,但小米汽车APP莫名被「水军」冲了。「开了一年了」「底盘松散」「油耗高」「动力不行」「经常坏」「广告太多了」「问题一大摞」等评价频现,小通在某一个瞬间还以为自己的打开方式不对。

明眼人都能看出,小米汽车这是被竞争对手盯上了,虽说这批「水军」的质量不太高,但已经起到拉低评分的作用,分数越低则降低应用商店的评级,导致榜单的搜索排名下降,甚至会引来官方审核,存在被要求下架的可能性。

小米SU7上市之后,APP的好评率快速上升。这些「无厘头」的差评早已被好评遮盖,静静地躺在低分评价区,成为用户的笑料罢了。

到底是谁请的「水军」,难以考究,但这足以表明,已有竞争对手预感到,小米汽车入局后会对车市格局带来影响,为保住自己的饭碗唯有提前搞「小动作」。小米公司「家大业大」,只要产品力跟得上,市场口碑一旦形成,应付这些「水军」基本不存在问题,但可能让小米汽车想不到的是,小米汽车上市之后,还要被完成锁单的用户伤一次。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按照正常的App线上购车流程,一般是先选好型号以及各种选装配置,完成配置后的下一步就是支付定金。以小米SU7为例,定金是5000元,并且在下定后的168小时之内可以退订,超时则自动锁定,进入到大定的状态。这一笔可退的5000元是「小定」,锁定配置之后就变为「大定」,定金不可退,配置也无法再更改。

大定之后,准车主就可以等待小米排产并交车了。这是行业中惯常的道理,只要稍微了解汽车市场相信都知道此等规则。让人没想到的是,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已经有不少的用户在出售他们的购车定单,其中讨论最多的理由便是“定金不能退”。

小通猜测,昨天发布会的「下定盛况」在一定程度上有不少本来没有购车意愿的消费者参与,他们或是为了炫耀或是想当「黄牛」,总之他们在没有阅读清楚条款的情况下下定锁单,发现实在退不了后便开始寻求各种办法。

如果只是通过二手平台自行解决还好,但事态的发展远远超出你我的意料:有下定用户开始自行组织「退定群」,希望用这样抱团的方式向小米施压来破例退还定金。

而实际上小米汽车官方早就针对退定政策作过解释,如果选好配置锁单成功定金则不可能退还,而且在下定锁单过程中如果不对这一规格表示「同意」,则无法顺利下单。

小通「潜伏」到各类退定群中,发现里面的用户诉求也是千奇百怪。有的跑去小米之家讨要说法和退款、拨打12315要求退款等等,也有的在群里启动「撒泼打滚」模式,开始卖惨,说自己大学生没有钱,点了锁单才发现不能退,有的说是自己的两岁小孩点错,更有甚者还说小米汽车App根本没有锁单提示,直接就转成了大定……

更惨的群友讲起了故事,称原本他爸说要给他买SU7,他自己去下定,结果因为工程款没下来,金币没有爆出来,十分尴尬。小部分群友称已经成功退款,小通认为可信度一般。

实话说,自从小通关注汽车以来,就没有见过这种奇葩的退订风波,凑热闹的人跟风下定,连最基本的购车流程都不了解就下定,从来没有一家车企遇到过这样的事。

无论是什么样稀奇古怪的理由,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让小米汽车承担他们误操作的后果。然而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要求小米汽车破坏原有规则为他们退款都是不合理的诉求,而且锁单后车辆就会进入产线进行生产,退钱退车则意味着要小米汽车承受所有损失。

有博主分析,小米汽车在发布会上没有说清大定和小定,两者混淆,而且也强调了7天无理由退货,凑热闹的人群以为无理由退款,自然没有想太多。

经过这件事之后,或许小米汽车会更深刻地认识到,第一辆汽车不仅要产品力到位,对用户构成的理解也要在线。雷军花三年时间沉淀出第一辆小米汽车,但关注小米的用户构成很复杂,要做好汽车业务,让潜在消费群体了解到正确的购车流程是必要的。

但小通认为不了解购车流程并不是消费者装无辜的理由,汽车是大件消费品,为了凑热闹而冲动消费的,本身也要为这种行为付出代价。本身交了定金不锁定,小米拿到了订单数据,凑热闹的人也能截图炫耀,已经是「双赢」的状态,结果还要往下按锁单,这波怪不得小米汽车。

而小米汽车也不应该给这些「错付」的群体吃后悔药,一旦开了先河,也就意味着官方纵容这样的行为,对真正想要购车的人没有一点好处,后续的新车也会有更多类似的情况出现,小米不应该因此松口。对于其他造车新势力,一方面应该学习小米汽车的营销手法,但同时也要在销售的过程中,避免这种凑热闹的事情再度发生。

造车的难远超雷军想象

在发布会上雷军动情地反复说「造车真的太难了」,我知道雷军那是特指要打造一台好的产品非常难,当相信经历潜在竞争对手的水军轰炸、无知消费者的无理要求后,他对造车的难度会有更深的认知。

正如小通此前说的那样,小米SU7站在车圈顶流,引来广泛关注,但流量本身就是多样性的,正如树大招风这是一个贬义词。小米作为3C企业,消费群体普遍对数码产品更了解,智能汽车虽然越来越靠近电子产品的范畴,但多数人对汽车的购买流程并不熟悉,分不清小定大定,后面的买保险、上牌之类的细则,也足够他们多几天功课。

流量是一把双刃剑,它能让小米汽车只有一款产品就站在行业顶流位置,拥有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也能因为一些小事而闹得满城风雨,遭受竞争对手的暗箭伤人,甚至要蒙受不白之冤。对小米乃至雷军来说,如何利用流量的力量将会是今后需要重点思考的课题。从另一层面来看,尤其是通过这次的「退定维权」风波我们也可以发现,大多数消费者并不理解汽车交易过程中的一些规则,又或者这些规则本身仍有优化的空间。

汽车销售模式一直跟随时代变化,近年来直营模式的兴起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或许过去可以归属于「行业黑话」的所谓大定、小定、订金等词语定义可以变得更加清晰透明,同时车企也有责任和义务强化消费者教育,让他们理解并认可汽车的生产销售模式。

总的来说,汽车不是手机,是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元的大宗消费,而且和个人征信、金融服务等多个环节,容不得马虎和投机取巧。最终小米会如何处理这些不合理需求小通也无从得知,但我相信这会成为行业中的一个典型事件,并成为其他车企研究、改进服务的参考。

对于小米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个机遇,如果能够处理好这次的舆情,给到相对合理且大家都能满意的结果,相信也会有利于提升小米汽车的用户口碑,在销售成绩之外取得另类的开门红。

而针对来自竞争对手的抹黑我反倒不太担心,毕竟小米在手机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应对这些黑公关手段早已胸有成竹。也从侧面可以见到,小米汽车的到来的确对市场格局带来了一些改变,如果能够成为鲶鱼激化市场活力,那么倒也是个不错的结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