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每日鲜语去中国香港抢市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每日鲜语去中国香港抢市场

鲜奶赛道越来越拥挤了。

文|摩登消费 付艳翠

编辑|冯羽

美编|李雨霏

审核|颂文

鲜奶赛道越来越拥挤了。

近几年,鲜奶赛道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新兴品牌,它们强调健康标签,同时定价较高,“无添加”“奶中贵族”“高端奶”等概念应势而生。

甚至越来越多的乳企们坚定地认为,低温奶将成为乳企新赛道以及第二增长曲线。而作为国内奶企龙头企业,蒙牛自然也不能放过这一风口。

因为被归为液态奶下的细分品类,蒙牛在最新发布的2023年财报中,并未公布鲜奶业务的具体业绩数字,只披露了蒙牛鲜奶业务连续三年实现盈利。不难看出蒙牛对旗下高端鲜奶品牌每日鲜语的看重——在其49页年度财报中,每日鲜语被提及了10次。

蒙牛于2018年创立每日鲜语。其产品本身有不少亮点:打造了业内首个“香槟瓶”外观,推出首款定位“宝宝的第一口鲜奶”的A2鲜牛奶,并将4.0蛋白质鲜牛奶作为宣传点,每日鲜语很快在低温鲜奶赛道中崭露头角。

蒙牛财报显示,至2023年,蒙牛在高端鲜奶、基础鲜奶方面均是市场份额第一。在此前,鲜奶业务负责人曾透露,在过去三年,蒙牛鲜奶的增长速度达到了品类的三倍,其中,每日鲜语增速超过30%。

最近,依托于蒙牛供应链,每日鲜语更是不满足内地市场,悄悄在中国香港1000多家便利店上架。而不光是蒙牛,最近一个月以来,简爱和卡士也宣布在中国香港上架了低温酸奶、低温鲜奶产品。

国内乳企开始酝酿新一轮产品、渠道出海,而鲜奶市场正经历着一场激烈的竞争。

01、去中国香港抢市场

没有刷到新闻,也没看到什么营销动作,在中国香港工作的王梓最近发现,每日鲜语鲜牛奶“悄悄”摆在了中国香港便利店的货架上。

“如果不是你问我,我确实没注意到这款产品,在一堆鲜奶产品中被放在一旁并不起眼,只是在价签上标明了‘新品’二字。”王梓向「摩登消费」表示,因为生活在中国香港她并不关注内地的品牌,但也被每日鲜语的价格惊到,“价钱比维记贵一倍,有些劝退我了。”

王梓观察过,如今中国香港市售鲜奶基本上是雀巢牛奶、维记鲜奶、十字牌鲜奶和维他鲜奶在进行竞争,“我问过几个中国香港本地的同事,有喝鲜奶习惯的人占大多数,但并没有特别忠实的鲜奶品牌,一般看这几家哪款便宜就会买哪款。而对于新品都表示可以尝试一下味道,但一直这么贵的价格肯定会影响复购。”

王梓表示,过去一年,她感觉中国香港市场的鲜奶产品也有打价格战的趋势,“中国香港物价贵,一瓶矿泉水都要8港元了,现在好多鲜奶也差不多这个价位。”

说道这,她给「摩登消费」发过来一张摆满鲜牛奶的货架照片。照片显示新品每日鲜语售价18港元;维记鲜奶2瓶仅19港元;其他鲜牛奶和高钙奶更是有12港元、15港元和16港元2盒的低价。

图 / 在中国香港便利店上架的每日鲜语

因为缺乏牧场,中国香港奶源90%靠从内地进口,而如今原料奶供给过剩,显然也传导到中国香港。

据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数据,2023年全国牛奶产量4197万吨,增长6.7%。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10个主产省原料奶销售均价为3.66元/公斤,同比下降11.2%;2023年全年均价为3.83元/公斤,同比下降7.9%。

在此背景下,乳企们不仅纷纷发起价格战,还将中国香港作为拓展新市场增量的训练场。

事实上,最近一个月以来,不仅每日鲜语一家低温奶乳企进军中国香港。简爱和卡士也宣布在中国香港上架了低温酸奶、低温鲜奶产品。

对此,乳业专家宋亮曾向媒体分析道,研报数据显示,包括中国香港地区在内的部分发达地区,低温奶占液态奶消费比重超过70%。宋亮表示,综合人口数量、乳制品消费频次、消费客单价,企业把低温液态奶中国香港市场做好了,或许能跟北京、上海规模接近,所以中国香港地区是一个重要乳制品区域市场。

如今内地低温液态奶品牌加入中国香港市场竞争,除了拉升品牌形象,还可以消化奶源、将中国香港作为未来进入国际市场的跳板。

对乳企来说,当地消费者对于低温鲜奶的钟爱也让中国香港市场成为必争之地。

90后消费者温静喜欢尝鲜、且是低温鲜奶忠实粉丝,她从疫情之后就养成了喝低温鲜奶的习惯,“疫情中,钟南山院士和张文宏教授都建议喝牛奶,增强免疫力,而低温鲜奶的营养价值更好。随着更多内地品牌进入中国香港市场,消费者的选择也更多了。”

02、强攻“地头蛇”

实际上,从供应链建设和销售渠道上,每日鲜语拥有不小的优势。

蒙牛前总裁卢敏放曾表达出“要前瞻性地布局国内国外上游奶源及乳原料”的想法。为此,其主导战略投资了包括现代牧业、富源、圣牧等在内的多家牧业公司,还与国外的一些大牧场签订了合作协议。这为每日鲜语能够出海中国香港打下坚实的基础。

蒙牛2023年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蒙牛乳业在全国共有45个生产基地,在国外的工厂包括印尼2个、澳洲2个、菲律宾1个及新西兰1个生产基地,年产能合1404万吨。背靠蒙牛的供应链,据悉,每日鲜语从安徽马鞍山工厂运输到上海基本都是当天到达。

在销售渠道上,每日鲜语也进行了积极拓展。蒙牛2023年财报显示,其在线上线下优势渠道持续领先,年内实现永辉、沃尔玛、山姆、盒马份额全国第一,京东、淘宝买菜份额第一,在天猫和朴朴的销售额实现同比高速增长。

但对于抱有出海野心的乳企来说,在海外市场拓展低温奶业务则意味着更大的挑战。

“这主要是低温鲜奶保质期短的痛点决定的。”乳品行业人士薛涛对「摩登消费」表示,低温鲜奶保质期短是限制低温奶乳企发展的主要因素。他举例称,比如东北乳企越秀辉山的“鲜博士”一直没能走出东北,甚至离辽宁不远的哈尔滨都很少上架其鲜奶产品。

一位完达山的工作人员也向「摩登消费」透露,比如“乳此新鲜”鲜奶在东北哈尔滨大本营发展得特别好,但因为鲜奶的保质期短,其依旧主要在东北、华北市场布局。

事实上,此前鲜奶消毒技术主要是巴氏灭菌法,其用72-85℃的温度灭菌15s,可以几乎在不破坏牛奶营养的前提下,消灭生牛乳中有害的病原,但巴氏奶的保质期为5-7天。这让其受到奶源和冷链成本条件限制,销售半径有限,只能在奶源地约300公里范围进行快速配送,成本相对合理,如果远离奶源地,成本将大幅增加。

最近几年,不少乳企开始推出杀菌工艺介于巴氏奶(俗称鲜奶)和超高温灭菌乳(俗称常温奶)之间的“超巴奶”,其产品丧失了部分活性物质,但保质期得以延长至14-20天,销售半径拓展至500公里,为每日优鲜们突破区域销售瓶颈提供了机会。

不过,低温奶市场已经进入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地方乳企业们各据一方。比如北京的三元乳业、上海的光明乳业、广州的燕塘牛奶、东北的完达山、占据西南市场的新乳业等都在自己的地域中称王称霸。

在中国香港鲜奶市场,除了雀巢牛奶这样的国际品牌之外,其余常见的维记、十字牌以及维他鲜奶都是中国香港本土品牌,每日鲜语们杀入新市场容易,但想要在这些区域乳企的大本营里打赢却不易。

但显然,随着低温奶品牌将眼光瞄向全国甚至走向国际舞台,全国乳企和区域性乳企产品的竞争格局有望被打破,新一轮争夺战已然开启。

03、争夺“头啖汤”

事实上,中国低温鲜奶占白奶消费比重在30%以内,低于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国家的90%+以及俄罗斯的60%+。但随着“更有营养”“更健康”成为低温奶的“标签”后,中国奶业市场正有从常温奶向低温奶过渡的趋势。

“之前低温奶就那么几种,光明、三元、完达山等,现在鲜奶展柜明显越来越大,品牌也越来越多。”河北固安某商超的液态奶区促销员告诉「摩登消费」,目前,常温奶的销售虽然仍占大比例,但低温奶销量占比明显比之前更高了。

究其原因,还是自疫情后,消费者更加关注健康饮食。而相较常温奶而言,低温奶在营养成分、“新鲜”感受等方面都具明显优势。因此,乳企们坚定地认为,低温奶将成乳企新赛道以及第二增长曲线。

据交银国际数据预测,2022年-2027年低温鲜奶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2%,并预计白奶将经历高端化趋势,并从常温奶转向鲜奶。农开基金投资也预计,低温乳制品行业2025年规模有望达到1600亿元。

目前低温奶还未出现百亿大单品,这也意味着空间与想象无限。未来,哪个乳企最先抢得“头啖汤”,就最有机会抢得这块大蛋糕。

面对诱惑,自2018年开始,乳企们的战略重心也从常温业务转向低温业务。

蒙牛鲜奶事业部推出“每日鲜语”和“现代牧场”,2022年销售规模达到30亿元。伊利2019年底推出“伊利”“金典”“牧场清晨”鲜牛奶,2022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光明乳业、新希望乳业均确立了以“鲜”为核心的五年战略规划。

新希望乳业董事长席刚更是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预计5年左右时间,中国低温奶的占比一定会超过50%。”

一时间,从业者加速进入鲜奶赛道,行业变得异常拥挤。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鲜奶相关企业6.85万家。

从业者众多,低温奶同质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此背景下,营销就显得格外重要。

品牌们不断蜂拥加入广告营销阵营,力求打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语,对热播的电视剧、综艺等进行冠名,纷纷希望通过节目的影响力,得到受众关注度,以期加强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强化人们对产品的印象,从而扩大市场。

比如每日鲜语与奈雪的茶、熊困困、迪士尼主题乐园等合作,推出创新饮品和包装,以期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的关注。此外,其还通过签约代言人、冠名综艺节目等方式,试图加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

但频繁的撒钱似乎并未让消费者保持较高的品牌忠诚度——他们更倾向于根据价格和质量进行购买决策。

比如温静在选择低温鲜奶时就会考虑多重因素:不想喝太贵的时候就买性价比高的中国香港维记,但这款鲜奶奶味淡;有点钱了也尝试过明治低温奶,味道有点惊艳,但她总觉得开口设计得不好,有不喝完放冰箱会有细菌跑进去的顾虑;每日鲜语有微微自然的甜味,平时也经常买它们的4.0(4.0指的是乳蛋白含量是4.0g/100ml)鲜牛奶喝……

在此之外,温静还被更多的选择诱惑着——常温牛奶、风味牛奶、风味白奶、含料(谷粒、果粒)风味奶、含乳饮料、配方奶粉、低温酸奶,终端渠道货架上的选择越来越多。

面对混乱且充分竞争的鲜奶市场,每日鲜语如何能在这场鏖战中胜出,并获得消费者们坚定不移的选择,显然是一门复杂的学问。

*文中王梓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蒙牛乳业

4.2k
  • 蒙牛乳业:获富达国际增持约1.26亿港元
  • 卢敏放彻底离开蒙牛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每日鲜语去中国香港抢市场

鲜奶赛道越来越拥挤了。

文|摩登消费 付艳翠

编辑|冯羽

美编|李雨霏

审核|颂文

鲜奶赛道越来越拥挤了。

近几年,鲜奶赛道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新兴品牌,它们强调健康标签,同时定价较高,“无添加”“奶中贵族”“高端奶”等概念应势而生。

甚至越来越多的乳企们坚定地认为,低温奶将成为乳企新赛道以及第二增长曲线。而作为国内奶企龙头企业,蒙牛自然也不能放过这一风口。

因为被归为液态奶下的细分品类,蒙牛在最新发布的2023年财报中,并未公布鲜奶业务的具体业绩数字,只披露了蒙牛鲜奶业务连续三年实现盈利。不难看出蒙牛对旗下高端鲜奶品牌每日鲜语的看重——在其49页年度财报中,每日鲜语被提及了10次。

蒙牛于2018年创立每日鲜语。其产品本身有不少亮点:打造了业内首个“香槟瓶”外观,推出首款定位“宝宝的第一口鲜奶”的A2鲜牛奶,并将4.0蛋白质鲜牛奶作为宣传点,每日鲜语很快在低温鲜奶赛道中崭露头角。

蒙牛财报显示,至2023年,蒙牛在高端鲜奶、基础鲜奶方面均是市场份额第一。在此前,鲜奶业务负责人曾透露,在过去三年,蒙牛鲜奶的增长速度达到了品类的三倍,其中,每日鲜语增速超过30%。

最近,依托于蒙牛供应链,每日鲜语更是不满足内地市场,悄悄在中国香港1000多家便利店上架。而不光是蒙牛,最近一个月以来,简爱和卡士也宣布在中国香港上架了低温酸奶、低温鲜奶产品。

国内乳企开始酝酿新一轮产品、渠道出海,而鲜奶市场正经历着一场激烈的竞争。

01、去中国香港抢市场

没有刷到新闻,也没看到什么营销动作,在中国香港工作的王梓最近发现,每日鲜语鲜牛奶“悄悄”摆在了中国香港便利店的货架上。

“如果不是你问我,我确实没注意到这款产品,在一堆鲜奶产品中被放在一旁并不起眼,只是在价签上标明了‘新品’二字。”王梓向「摩登消费」表示,因为生活在中国香港她并不关注内地的品牌,但也被每日鲜语的价格惊到,“价钱比维记贵一倍,有些劝退我了。”

王梓观察过,如今中国香港市售鲜奶基本上是雀巢牛奶、维记鲜奶、十字牌鲜奶和维他鲜奶在进行竞争,“我问过几个中国香港本地的同事,有喝鲜奶习惯的人占大多数,但并没有特别忠实的鲜奶品牌,一般看这几家哪款便宜就会买哪款。而对于新品都表示可以尝试一下味道,但一直这么贵的价格肯定会影响复购。”

王梓表示,过去一年,她感觉中国香港市场的鲜奶产品也有打价格战的趋势,“中国香港物价贵,一瓶矿泉水都要8港元了,现在好多鲜奶也差不多这个价位。”

说道这,她给「摩登消费」发过来一张摆满鲜牛奶的货架照片。照片显示新品每日鲜语售价18港元;维记鲜奶2瓶仅19港元;其他鲜牛奶和高钙奶更是有12港元、15港元和16港元2盒的低价。

图 / 在中国香港便利店上架的每日鲜语

因为缺乏牧场,中国香港奶源90%靠从内地进口,而如今原料奶供给过剩,显然也传导到中国香港。

据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数据,2023年全国牛奶产量4197万吨,增长6.7%。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10个主产省原料奶销售均价为3.66元/公斤,同比下降11.2%;2023年全年均价为3.83元/公斤,同比下降7.9%。

在此背景下,乳企们不仅纷纷发起价格战,还将中国香港作为拓展新市场增量的训练场。

事实上,最近一个月以来,不仅每日鲜语一家低温奶乳企进军中国香港。简爱和卡士也宣布在中国香港上架了低温酸奶、低温鲜奶产品。

对此,乳业专家宋亮曾向媒体分析道,研报数据显示,包括中国香港地区在内的部分发达地区,低温奶占液态奶消费比重超过70%。宋亮表示,综合人口数量、乳制品消费频次、消费客单价,企业把低温液态奶中国香港市场做好了,或许能跟北京、上海规模接近,所以中国香港地区是一个重要乳制品区域市场。

如今内地低温液态奶品牌加入中国香港市场竞争,除了拉升品牌形象,还可以消化奶源、将中国香港作为未来进入国际市场的跳板。

对乳企来说,当地消费者对于低温鲜奶的钟爱也让中国香港市场成为必争之地。

90后消费者温静喜欢尝鲜、且是低温鲜奶忠实粉丝,她从疫情之后就养成了喝低温鲜奶的习惯,“疫情中,钟南山院士和张文宏教授都建议喝牛奶,增强免疫力,而低温鲜奶的营养价值更好。随着更多内地品牌进入中国香港市场,消费者的选择也更多了。”

02、强攻“地头蛇”

实际上,从供应链建设和销售渠道上,每日鲜语拥有不小的优势。

蒙牛前总裁卢敏放曾表达出“要前瞻性地布局国内国外上游奶源及乳原料”的想法。为此,其主导战略投资了包括现代牧业、富源、圣牧等在内的多家牧业公司,还与国外的一些大牧场签订了合作协议。这为每日鲜语能够出海中国香港打下坚实的基础。

蒙牛2023年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蒙牛乳业在全国共有45个生产基地,在国外的工厂包括印尼2个、澳洲2个、菲律宾1个及新西兰1个生产基地,年产能合1404万吨。背靠蒙牛的供应链,据悉,每日鲜语从安徽马鞍山工厂运输到上海基本都是当天到达。

在销售渠道上,每日鲜语也进行了积极拓展。蒙牛2023年财报显示,其在线上线下优势渠道持续领先,年内实现永辉、沃尔玛、山姆、盒马份额全国第一,京东、淘宝买菜份额第一,在天猫和朴朴的销售额实现同比高速增长。

但对于抱有出海野心的乳企来说,在海外市场拓展低温奶业务则意味着更大的挑战。

“这主要是低温鲜奶保质期短的痛点决定的。”乳品行业人士薛涛对「摩登消费」表示,低温鲜奶保质期短是限制低温奶乳企发展的主要因素。他举例称,比如东北乳企越秀辉山的“鲜博士”一直没能走出东北,甚至离辽宁不远的哈尔滨都很少上架其鲜奶产品。

一位完达山的工作人员也向「摩登消费」透露,比如“乳此新鲜”鲜奶在东北哈尔滨大本营发展得特别好,但因为鲜奶的保质期短,其依旧主要在东北、华北市场布局。

事实上,此前鲜奶消毒技术主要是巴氏灭菌法,其用72-85℃的温度灭菌15s,可以几乎在不破坏牛奶营养的前提下,消灭生牛乳中有害的病原,但巴氏奶的保质期为5-7天。这让其受到奶源和冷链成本条件限制,销售半径有限,只能在奶源地约300公里范围进行快速配送,成本相对合理,如果远离奶源地,成本将大幅增加。

最近几年,不少乳企开始推出杀菌工艺介于巴氏奶(俗称鲜奶)和超高温灭菌乳(俗称常温奶)之间的“超巴奶”,其产品丧失了部分活性物质,但保质期得以延长至14-20天,销售半径拓展至500公里,为每日优鲜们突破区域销售瓶颈提供了机会。

不过,低温奶市场已经进入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地方乳企业们各据一方。比如北京的三元乳业、上海的光明乳业、广州的燕塘牛奶、东北的完达山、占据西南市场的新乳业等都在自己的地域中称王称霸。

在中国香港鲜奶市场,除了雀巢牛奶这样的国际品牌之外,其余常见的维记、十字牌以及维他鲜奶都是中国香港本土品牌,每日鲜语们杀入新市场容易,但想要在这些区域乳企的大本营里打赢却不易。

但显然,随着低温奶品牌将眼光瞄向全国甚至走向国际舞台,全国乳企和区域性乳企产品的竞争格局有望被打破,新一轮争夺战已然开启。

03、争夺“头啖汤”

事实上,中国低温鲜奶占白奶消费比重在30%以内,低于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国家的90%+以及俄罗斯的60%+。但随着“更有营养”“更健康”成为低温奶的“标签”后,中国奶业市场正有从常温奶向低温奶过渡的趋势。

“之前低温奶就那么几种,光明、三元、完达山等,现在鲜奶展柜明显越来越大,品牌也越来越多。”河北固安某商超的液态奶区促销员告诉「摩登消费」,目前,常温奶的销售虽然仍占大比例,但低温奶销量占比明显比之前更高了。

究其原因,还是自疫情后,消费者更加关注健康饮食。而相较常温奶而言,低温奶在营养成分、“新鲜”感受等方面都具明显优势。因此,乳企们坚定地认为,低温奶将成乳企新赛道以及第二增长曲线。

据交银国际数据预测,2022年-2027年低温鲜奶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2%,并预计白奶将经历高端化趋势,并从常温奶转向鲜奶。农开基金投资也预计,低温乳制品行业2025年规模有望达到1600亿元。

目前低温奶还未出现百亿大单品,这也意味着空间与想象无限。未来,哪个乳企最先抢得“头啖汤”,就最有机会抢得这块大蛋糕。

面对诱惑,自2018年开始,乳企们的战略重心也从常温业务转向低温业务。

蒙牛鲜奶事业部推出“每日鲜语”和“现代牧场”,2022年销售规模达到30亿元。伊利2019年底推出“伊利”“金典”“牧场清晨”鲜牛奶,2022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光明乳业、新希望乳业均确立了以“鲜”为核心的五年战略规划。

新希望乳业董事长席刚更是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预计5年左右时间,中国低温奶的占比一定会超过50%。”

一时间,从业者加速进入鲜奶赛道,行业变得异常拥挤。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鲜奶相关企业6.85万家。

从业者众多,低温奶同质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此背景下,营销就显得格外重要。

品牌们不断蜂拥加入广告营销阵营,力求打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语,对热播的电视剧、综艺等进行冠名,纷纷希望通过节目的影响力,得到受众关注度,以期加强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强化人们对产品的印象,从而扩大市场。

比如每日鲜语与奈雪的茶、熊困困、迪士尼主题乐园等合作,推出创新饮品和包装,以期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的关注。此外,其还通过签约代言人、冠名综艺节目等方式,试图加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

但频繁的撒钱似乎并未让消费者保持较高的品牌忠诚度——他们更倾向于根据价格和质量进行购买决策。

比如温静在选择低温鲜奶时就会考虑多重因素:不想喝太贵的时候就买性价比高的中国香港维记,但这款鲜奶奶味淡;有点钱了也尝试过明治低温奶,味道有点惊艳,但她总觉得开口设计得不好,有不喝完放冰箱会有细菌跑进去的顾虑;每日鲜语有微微自然的甜味,平时也经常买它们的4.0(4.0指的是乳蛋白含量是4.0g/100ml)鲜牛奶喝……

在此之外,温静还被更多的选择诱惑着——常温牛奶、风味牛奶、风味白奶、含料(谷粒、果粒)风味奶、含乳饮料、配方奶粉、低温酸奶,终端渠道货架上的选择越来越多。

面对混乱且充分竞争的鲜奶市场,每日鲜语如何能在这场鏖战中胜出,并获得消费者们坚定不移的选择,显然是一门复杂的学问。

*文中王梓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