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唐俊
4月1日,赛迪研究院发布《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33.8%;预计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低空经济2024年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不少城市积极布局,想要抢得发展先机。
深圳走在最前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通过大疆等头部企业带动行业发展。2月底,深圳到珠海的“空中出租车”还实现了首次演示飞行。上海也在快速发展,上海峰飞航空科技近日向日本一家企业交付了全球首台“空中出租车”。总部位于广州的亿航智能,其一款电动载人飞机在2023年10月已取得全球首张民航适航证。还有更多城市,早已实现了无人机送外卖、送快递。
成都在消费端无人机方面声量不大,但试图在工业无人机领域抢占高地。工业无人机主要用于广域巡护、应急通信、气象探测、农业、物流等领域,其曝光量没有消费端的产品高。但相比还在测试阶段的“空中的士”,工业无人机的商业化进展更快,不少领域已经开始较大规模应用。
在2023年当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成都首次提出要打造工业无人机第一城。到了2024年,成都表示要激活通用航空、工业无人机等产业优势,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争取布局国家无人机产业创新中心。
2023年10月,成都还出台了《促进工业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对无人机相关企业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培育建设工业无人机产业链,提升产业基础能力。
据“成都发布”,近年来,成都工业无人机产业规模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工业无人机整机企业收入规模41亿元,位居全国前三。
成都是航空工业重镇,传统航空产业链健全,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均是万亿级产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研制生产了数千架“歼”系列战斗机,同时参与了C919、ARJ21等国产民机的研制生产。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也位于成都,负责航空领域的产品研发及成果转化。
到了低空时代,无人机产业链开始建立。成都市经信局表示,以中无人机(688297.SH)、纵横股份(688070.SH)、腾盾科技、傲势科技等企业为主,成都已聚集100余家上下游企业,产品覆盖10千克到吨位级,基本形成了“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的完整无人机产业链。
无人机在出厂前都需要经过测试,拥有无人机基地的城市更有发展优势。2020年和2022年,民航局分两批确定了共20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基地/试验区,分布在十多个省份。
成都市彭州基地在2022年获批,成为支持当地低空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彭州基地距离成都中心城区70公里,基地半径5公里、空高300米,目前由四川翔彭智航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翔彭智航)运营,国资占80%。该基地目前已有8个可以起降的测试场地,分布在各个山头,场景包括山、田、林、河、湖等。
翔彭智航副总经理刘续红对界面新闻介绍,民航局批复的20个无人驾驶航空基地中,19个是基于通用机场改造的,只有成都彭州基地依山而建,覆盖了各种地形地貌。复杂的地貌对于正式飞行来说是挑战,但对于测试来说却是优势,企业希望在不同的场景中发现产品可能存在的问题。
“工业无人机第一股”纵横股份总部位于成都,大部分测试项目在彭州基地完成。纵横股份磁峰飞行基地负责人张志涛对界面新闻表示,纵横股份每天会进行十多项测试,彭州丰富的场景是他们所看重的。
彭州之外,其他地方几乎没有类似的场地,由此吸引了不少四川省外的企业前去测试。西安羚控电子在此进行大载重无人机试飞业务,武汉普宙科技在此进行自动机场起降业务,长沙圣翔航空在此进行应急救援试飞。
随着无人机应用的推广,无人机反制产业也在迅速发展。主要从事低空防御业务的深圳耐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将研发中心设在了成都,并在彭州基地进行测试。
深圳耐杰研发经理赵宗太对界面新闻表示,彭州有多个场地可同时测试,企业之间形成互动,例如纵横股份的无人机在测试时,深圳耐杰正好将其作为反制目标进行探测、锁定、跟踪。
基于彭州基地,成都最近还将发布全国首批无人机团体标准。据《成都日报》3月28日报道,《中小型无人机试飞验证基地通用技术要求》与《中小型无人机试飞验证基地安全管理规范》技术审查会日前召开,并通过了专家审查。不管是对于公司还是城市,一般来说,制定行业标准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彭州基地之外,成都还有一个通用机场在发展无人机业务。成都淮州机场于2021年投用,目前低空空域面积已达1652平方公里,有17个无人机专用空域,实现了有人机与无人机同场飞行。
快速发展之际,成都同样面临挑战。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试飞适航条件来看,成都现有低空开放空域范围小,净高不足500米且分布零散,未和相邻市(州)开放空域联网成片。该负责人表示,珠三角低空区域净高可达500米以上,可供通航飞行的空域面积超1万平方公里,相比而言成都的应用场景和试飞条件仍有不足,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仍然偏弱。
该负责人称,成都在“强产业”的同时还要“推应用”,力争2025年工业无人机全产业链规模达到100亿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