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存活难是行业共识。种植成本高、产品售价高、物流成本高、顾客接受度低是有机农业走向市场面临的共同难题。
中同集团创始人李青山却另辟蹊径,他在后端发展种养殖结合循环经济,种植的谷物、蔬菜和秸秆拿来养猪喂鸡,畜禽粪便变身为有机肥用于农田耕作,最终降低生产成本;在前端开有机餐厅,集体验、售卖和配送于一体,提高了坪效和人效;把有机农场开辟成“中同庄园”,做有机生态农场体验式旅游,既能免费做品牌宣传又增加了赚钱的渠道。
中同集团在发展有机农业上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中同集团创始人李青山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博士,他做律师时曾经手多起食品安全的案件,对食品安全的问题也越来越关注。他发现,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健康、绿色等消费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而国内目前做有机农业的厂商数目较少,远没有形成规模化效应,有机农业仍然大有可为。2013年底,李青山和创业团队一起,开始做有机农业。
▲ 中同集团创始人李青山接受餐饮公会记者采访。
后端发展种养殖结合循环经济
降低生产成本
李青山在创业前曾对有机农业失败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有机农业种、养植成本高是绕不过的难题。有机肥料售价远高于市场普通肥料价格,再加上人工、租金、配送、渠道等多个环节,有机农产品价格远高于普通农产品售价,这些最终都要消费者买单,高价格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如何从源头降低成本,是做有机农业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李青山和他的创业团队经调研发现,在上游发展种养殖结合循环经济,能够极大地降低成本。目前中同集团在北京怀柔拥有占地面积2000亩的农场,在农场里种植有机蔬菜、水果以及玉米和大豆等谷物,同时养鸡鸭猪羊等禽畜,玉米、谷物、秸秆和蔬菜可以喂鸡鸭猪等禽畜,畜禽粪便可以加工成有机肥还田,把农场里的边角料都利用起来,变废为宝,在农场里实现了有机循环,无论是种植还是养殖都降低了成本,而且能够保证有机食材的品质。
▲ 中同在怀柔的有机农场占地2000亩。
“我们的专业研发团队由农业大学和农业科研单位的专家组成,他们会研究农作物的自然生长规律,然后搭配起来,提高生产效率。”李青山总结道。
前端开有机餐厅
集体验、售卖和配送于一体
传统有机农业主要有两种售卖渠道,一种是通过渠道商卖给B端商家,另一种是通过商超窗口和有机超市等直接面向C端消费者出售。这两种模式均存在租金高、人效低、物流成本高、消费者购买意愿低等弊端,李青山的应对之道是开有机餐厅。
▲ 中同有机餐厅在北京第一家店位于中关村软件园。
中同有机餐厅集体验、售卖和配送于一体。首先,消费者在店内用餐,品尝有机食材加工制作的菜品,这能够让消费者对有机食材有直观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其次,餐厅设有食材售卖区,陈列有蔬菜瓜果、肉禽蛋品等有机食材,消费者在品尝完有机食品后,如果有兴趣可以直接在店购买,在餐厅就能够实现从体验到购买的一键式转化。第三,餐厅同样是有机食材的储存中心,中同集团在怀柔建有占地两千亩的有机农场,通过物流车一周两次把食材运到餐厅,既可以用于后厨加工,也可以直接售卖给消费者。
▲ 在中同有机餐厅可以“花98元吃98道菜”。
“传统有机农业走商超售卖,需要花费高昂的渠道费,开有机超市成本同样很重,我们在一个餐厅里面实现了多种功能,真正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坪效和人效。”李青山分析道。
为了能够让消费者尽可能的少花钱多体验菜品,餐厅采用自助餐的形式,“花98元吃98道菜”,菜单一周更换50%的菜品。同时,为了贴近目标消费人群,餐厅选址既靠近商业区,又靠近高档社区,有停车场,方便消费者进出。中同有机餐厅开业一年实现营收2000万元,在前端餐厅方面早早实现了盈利。未来,中同集团打算和物流平台合作,在北京开20家直营餐厅,通过物流布点,覆盖整个北京城。
把有机农场开辟成“中同庄园”
“农场+旅游=无限想象力”
生态农业旅游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人们多居住在城市里面,对于农村的概念越来越模糊,结合人们返璞归真的需求,生态农业旅游也越来越成为一股风靡的潮流。
中同集团捕捉到这一市场需求,同时结合自己已有的农场资源,把旅游和农业结合起来,做“中同庄园周末游”。中同集团拥有目前北京最大的有机农场,在怀柔占地两千亩,它周末接受消费者来农场参观游玩。消费者自己动手采摘瓜果蔬菜,喂养鸡鸭等禽畜,自己动手做饭,晚上住在农家乐,享受田园乐趣。
▲ 家长带着小朋友在中同庄园体验游玩。
“让消费者来农场参观,既能让他们对有机农场的食品安全质量放心,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渠道,这是一举两得的做法。”李青山总结道。
有机食品走向市场,还面临一个教育用户、培育市场的过程,中同集团希望通过生态农业旅游的形式,让消费者拥有更好的体验,从而带动和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有机农业,并最终实现购买和消费。
餐饮公会原创,转载标注来源。
评论